馬祖國際藝術島 軍事文化遺產轉譯再生
南竿梅石營區展館的一大亮點為成大數位智造工坊設計的金屬長桌崚(Langform)。(成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馬祖國際藝術島位於南竿梅石營區的策展計畫《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由成大數位智造工坊與設計中心攜手打造。展示國內著名建築團隊操刀的十三座軍事遺產活化提案,呈現馬祖軍事遺產的當代價值。
首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由連江縣政府及文化總會共同主辦,以「島嶼釀」主題集結馬祖四鄉五島,透過八個策展計畫、三十九件藝術作品、三個空間建築作品,呈現藝術家與在地共同創作的馬祖島嶼新印象,展期至四月十日。
成功大學二0二0年投入《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統籌執行計畫。軍事文化遺產的轉譯再生是該計畫關鍵策略之一,因此成大整合各階段介入的建築設計團隊,輔助團隊設計、再造逐漸頹圮或消失的軍事據點,使其逐步融入馬祖當代生活,同時成為連結國際的展示平台,開發永續經營潛能。計畫主要策展人為成大教授傅朝卿、鄭泰昇、老師龔柏閔,他們邀請對十四處馬祖軍事據點提出或完成改造構想的十三組建築設計團隊加入藝術島展覽,並於其中第一個執行完成的改造據點「梅石軍官特約茶室」展出。
南竿梅石營區展館的一大亮點為數位智造工坊設計的金屬長桌崚(Langform)。設計者蕭瑋廷、吳怡諄考量展場位於梅石八三一的二樓,有大面積玻璃,打開窗戶放眼望去就是馬祖山與海的交錯。因此希望作品具有透明性、低調、內斂,與窗景融合的特色。然後將馬祖某些特質、語彙、文化,透過轉譯手法在作品中巧妙呈現。
面對「快速組裝、短期製造」兩大需求,設計者將六米長桌分割成二十個三十公分長的模矩化單元,擷取六面幾何體的外框線配上橫桿結構做為主體。數位智造工坊透過機械手臂搭配參數式設計,發展出金屬彎折工法,在成大校園完成所有零件製程,再將零件裝箱空運至馬祖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