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華盛頓二十六日綜合外電報導
西方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連番制裁,俄國仍無收手跡象而歐洲經濟已受連帶衝擊,美歐盟國為要否徹底斷絕俄國能源出口、加碼制裁會否再傷歐洲經濟,出現意見扞格。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祭出好幾輪制裁盼削弱俄國繼續挹注戰事的能力與經濟後,西方盟國間為下一步該怎麼走出現爭執;有人呼籲對俄加碼更多制裁,有人則認為應專注落實當前已端出者即可。
最大分歧點集中於該否徹底斷絕俄國能源出口及新制裁會否為一些歐洲國家帶來失業飆升和其他痛苦,因為這些國家與俄羅斯的貿易遠高於對美,可能在高通膨時期激起選民憤怒。
比利時總理德克魯二十四日在前往歐盟各國領袖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途中就說:「制裁必須是俄國的受創比歐洲這邊深。禁購俄國能源會對歐洲經濟帶來災難性衝擊,我覺得無此必要。」
歐盟方面,德國、義大利、希臘、匈牙利都主張落實已有制裁即可;波蘭、愛爾蘭、瑞典等國則希望再端出更嚴厲制裁。
拜登政府目前沒有把全部的俄國銀行都趕出全球金融系統,也沒完全禁止俄國能源出口或採取擴大打擊面到第三方的所謂「二級制裁」,包括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等官員們也是希望先落實現有制裁。
西方第一輪制裁凍結俄國央行外匯儲備、將八成的俄國銀行列入黑名單、對俄國高層政要與主要企業及商業領袖制裁,一度讓盧布重貶,但在莫斯科宣布對俄不友善國家購買天然氣需以盧布支付後,盧布近日回漲已抵銷部分損失。
美國川普政府時期的國務院高層、現於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任職的賽爾斯說:「盧布過去幾週之所以能顯著回升的原因,在於市場露出太多漏洞可供蒲亭及俄國的銀行來鑽。」
西方沒把路封死,讓俄國能繼續靠外銷主力的石油與天然氣得到收入,並利用未被制裁的銀行連結國際金融體系,莫斯科也得以維持取得一些外匯儲備的管道支付債務。
部分歐洲領袖過去一直對二級制裁持保留態度,把此舉看作治外法權濫權。華爾街日報認為,在後續立場出現分歧下,凸顯美歐在制裁俄國侵烏上的團結並非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