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淑貞的創作情感奔放,線條和油彩濃烈豐沛。(陳清貴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從高中行政職務退休下來的游淑貞,跟著台藝大廖啟恆老師習畫,從描擬寫實的山水風景開始,慢慢轉至所見所思,內化映射出抽象畫風,將10年來的畫作定位為「心演形譯」,近日起在石碇Loft-17森活藝術園區展出數十幅創作,展期至5月29日;名詩人、畫家兼兒童文學家林煥彰讚譽她「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廖啟恆老師則說她的作品「情感濃烈、線條與色彩豐沛」。
游淑貞出生於11口之家,她的父親是位公務員,靠著薄薪無法養活食指浩繁的子女,母親不得不外出謀職,以貼補家用,兄弟姊妹也必須半工半讀,但父母重視教育,仍讓她自由學習,無論是田徑場、音樂或寫作,總是支持她不斷探索,這次在畫展前一週,母親以92高齡往生,讓她失去摯愛,在畫展茶會中,思及往事,不禁哽咽。
游淑貞曾加入宜蘭縣二月美術學會,並在時任理事長廖啓恆「心荷畫室」習畫。廖老師鼓勵她:「最好的藝術創作元素,其實就是自己的心。」因此她從實景慢慢轉至內心,由具體而至拆解重建,作品展現自由揮灑,成了抽象的異想世界,廖老師說她的畫中潛藏著畢卡索「吾繪所知,非繪所見」的變形美感。往往在構思與調顏料之中,快速噴出靈感,層疊彩繪而成。
游淑貞「有餘、友誼」表現魚與魚間相互和諧,寓意人與人的友誼。(陳清貴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游淑貞在每幅畫下方創作三行小詩,她說,油彩與詩如同沈靜的雲和水,總在石碇的四季與晨昏,彼此交融暈染出特有的清雅與素樸。詩畫之間未必要相對應,可隨觀賞者自己思緒和想像馳騁。
游淑貞曾連續5年參與宜蘭縣文化局舉辦的二月美術學會會員聯展,受到前台北縣文化局林泊佑局長的賞識,連續觀察她作品風格的變化,因此特地媒合到石碇Loft-17舉辦畫展,希望能與新北、宜蘭藝文界多交加交流。
游淑貞有幅題為「有餘‧友誼」的作品,以眾多魚群的線條色彩,表現年年有餘的豐收,魚與魚之間,又相互和諧,呈現友誼,是作品中難得較具象的風格。
位於石碇半山腰的Loft-17藝術園區,從要前往平溪的106線途中往中央坑道路切入,約莫幾分鐘便會抵達番子坑17號,為一處結合藝文與餐飲、休閒的園區。在觀賞畫作之餘,還可從群山峰腰遠眺101大樓頂端,輕踩林間小徑,並享用凍頂烏龍、咖啡和窯烤披薩等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