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廣角鏡〉蚊子博士黃旌集 與蚊為伍30年

在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擔任專案技術研究員的黃旌集博士,到學校宣導登革熱防治,教作手上拿的誘殺桶。(記者陳俊文攝) 若講到台灣的蚊子博士,大家腦海第一個印象都是已過世的蚊子專家連日清,目前在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擔任專案技術助理研究員的黃旌集,博士班指導教授陳錦生是連日清的學生,算來連博土就是他的「師公」。這位平常奔走於高雄、台南兩地從事登革熱防治的蚊子博士,從事蚊子研究卅年,差點因蚊子耽誤了終生大事。 黃旌集也是台南人,小時候家住中西區民權路,幼稚園讀新樓幼稚園,同班同學中最有名的就是駐美代表蕭美琴。國小時舉家遷往高雄,中學讀道明,大學考上東海生物系,在大學時代發現對昆蟲的興趣,在東海大學研究所跟隨陳錦生讀醫學昆蟲學,因台灣登革熱的流行升溫,發現研究蚊子很有前途,於是到台大攻讀昆蟲學博士班,論文就是全國蚊子的調查。 在連日清的時代,沒有人會想到蚊子會變成未來的大熱門。登革熱爆發後,大家開始重視環境中無所不在的這種昆蟲,不小心還會致命。黃旌集表示,台灣蚊子共有136種,目前國內僅「愛蚊如命」的連日清曾做出這136種蚊子的標本,曾捐一套給科博館收藏。 台南市在賴清德市長時代爆發登革熱大流行,大家聞蚊色變,賴市長也促成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中心的成立,並在高雄和台南兩地都設辦公室,台南辦公室就在大同路的前八一四醫院裡,他常常得兩地跑,除建立不同蚊子的品系,也要了解防蚊液的防治效果,同時還要進入校園做衛教。 黃旌集表示,台灣汙水管裡都是會在耳旁嗡嗡叫的家蚊,化糞池和古厝裡的是白腹叢蚊,草蚊仔不會吸血,最要小心仍是會傳播登革熱的埃及斑紋和白線斑蚊,尤其是埃及斑蚊,它不會一次吸血吸到飽,「少量多餐」的原則下,可能吸5個人才會飽,就會將登革熱傳染給5個人。 此時正是蚊子成長的旺季,黃旌集表示,避免感染登革熱,除「巡倒清刷」等老生常談之外,可從自我管理著手。比如身上穿的衣物,因蚊子的世界只有黑與白,雌蚊針對黑色尋找血源,所以要避免穿黑色衣物。運動完要趕快擦汗,因為此時身上散發的味道和溫度正是蚊子的最愛。 黃旌集表示,研究蚊子對他來說是極有趣的事,為了登革熱,每天在收集誘卵桶、數蟲卵,觀察指數,還得常常到基層校園舉辦共學營推廣防蚊衛教、教作誘殺桶,常差點被派到非洲聖多美普林西比防治登革熱,就這樣春青也差點被耽誤了,他到了四十餘歲才有空閒結婚,這一生除了愛他老婆,另外就是愛蚊子。 (記者陳俊文)

Read More

〈中華副刊〉百葉窗

■陳偉哲 天亮會掉些睫毛 我拾荒的習慣,造就開 和關的肢體語言   我頻頻插向百葉窗的意識 陽光愈描愈淺,微薄的熱 正向體溫取暖   白天一般瞇到某個親密的斜度 隱私會燃燒 隔著牆釀出秘密的語言   你或許不該知道太多,聽太多 頭會貪婪沉下 沉船之後或許更不了解白晝怎麼來回繁殖   而不斷理論睡眠甚長,接上π的隊伍 遠遠地伸向信仰的山巒 餘生平臥,偶爾登上者問候   那是許多光年遺失國家後 曾幾何時又符合日期 安排的一滴焦點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和順闖關活動 輕鬆說英語

和順國中英語日搭配闖關活動,讓學生勇敢開口說英語。(記者施春瑛攝) 和順國中日前利用段考後的下午,為全校七百多名學生辦理和順國中英語日闖關活動,有英語繞口令、英語單字記憶吐司、投骰讀課室英文、轉指針說運動、英語點餐等等十八個關卡,讓孩子們能透過活動,勇敢地開口說英語。 教務主任李舒婷表示,這次的英語日闖關活動,全校七百多個孩子分三梯次參加,共設有十八個關卡,由一、二年級十八個班級,自己設計不同的英語闖關遊戲,大概可以分「單字」類及「句子」類二大類的遊戲。而活動的設計也不只在闖關時學英語及說英語,孩子們在討論設計闖關遊戲時,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就開始在學英語、說英語了。 學生洪子涵說,他們設計的英文單字或句子都很簡單,對於程度不好的同學也可以輕鬆學習。方翊丞則說,玩遊戲的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很多同學學英文,尤其是一些平常對英文不太有興趣的同學。林宥蓁說,這場活動大概是她這輩子講最多英語的一天,這樣學英語比上課有趣,希望每次段考後都可以玩一次。 校長謝連陽表示,因為教室空間的限制,學生大多只能坐著接受知識,但如果能不只是講述教學,而是學生起身口說活動,想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特別把英語練習的場域搬離教室,並以闖關遊戲的方式呈現,讓英語學習變得有趣,也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說英語的機會。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學長弟 推廣古早麻油米糕香

崑大校友「禾氣合秝」創業人鐘啟榮(右一)、林建穎(右二),與西港在地職人謝崑農合作。(崑大提供) 崑大公共關係暨廣告系校友鐘啟榮和林建穎共同創立台南在地商家「禾氣合秝」,因在學畢業製作及出社會後工作經驗,持續深耕農村推廣,秉持為偏鄉農業盡份心力的精神,與西港在地職人謝崑農合作,透過數位工具推廣古早麻油米糕香。 鐘啟榮和林建穎是崑大公廣系學長弟,他們的畢業製作皆以偏鄉農村為主題,分別以家鄉雲林莿桐鄉甘厝社區、台南龍崎龍和社區,進行農村深耕與推廣的經驗,除讓他們在畢業當年度都獲得第一,更對農村與偏鄉弱勢困境有更深感觸,也成為「禾氣合秝」的創立契機。 曾任職台南高雄數位機會中心(DOC)輔導員的林建穎,過去經驗讓他與西港有深厚連結,而西港在地人謝崑農(阿農兄)長年參與西港DOC數位課程,學習商業攝影技巧、Facebook社群應用、商品包裝等技能,持續應用於農村產業。 鐘啟榮和林建穎抱持對西港的熱情,決定開啟「記錄食物DNA計畫」,從西港出發記錄在地食材,推廣傳統好味道,藉由崑大資管系團隊承接台南高雄DOC輔導團的支持,傳承大廚阿嬤(阿農兄母親)麻油米糕好手藝,未來在店裡有機會可吃到用阿農兄麻油做的米糕,一同共榮。 台南高雄DOC計畫主持人、崑大資管系副教授賴正文表示,有故事的特色產業藉由數位記錄,可在網路快速傳遞,輔導團隊透過一系列數位課程,喚起學員對於品牌的重視,用故事力串連數位傳承古早好味道。 西港DOC不只教數位科技的使用,也凝聚社區的人情味,數位不僅能夠典藏文化、傳達教育,還能拉近你我距離,因為有一份情才能傳遞有溫度的故事。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副刊〉〈青春異視界〉整理舊日房間:獨享獨想

■綠予 隨著月影拉長,眼看就要天亮。陸風逐漸加強,做它消逝前的一點掙扎,在光線晦暗不清、冷風刺骨的清晨五點,我獨自坐在港邊廟口的階梯上,縮在石獅子旁。港口裡的漁船隨著潮水緩緩浮動,奇怪的是沒有漁船歸來,也沒有漁人準備出航,整個港口只有我,哥哥已經不見人影,不知道跑到哪塊消波塊上去垂釣。 放眼望去,我看到的活物只有挑釁海浪的海蟑螂,和停在電線杆上的水鳥。我是個外來者,觀察著這座漁港,雖然我不適合當文人墨客,但我清楚的感受到此刻內心的幽靜與荒涼。有位古人寫過:「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能被一場西北雨澆淋的這麼乾脆而享受,可見這場雨景完完全全屬於他一人,我想縱使有別的遊客來到這裡,這份蒼涼景致依舊是個人限定。 風實在是太大了,眼睛快被風乾,陽光的熱度好像還停留在前一個時區,我只好躲進身後的廟宇,找一張板凳坐著,寺廟中供奉著媽祖的神像,坐姿端莊穩重,神情端莊和藹,祂孤身一神,細長的鳳眼凝視著世界、生命、萬物,信徒供上的香火已成灰燼,只剩下幾支光禿禿的桿子還插在香爐中。我在坪數不大的廟裡到處走走看看,看到幾包線香,但是找不到打火機或是點香用的瓦斯爐,於是我雙手合十,不須祈求、不做思考,單單享受這座廟宇給我的平和與溫暖。 我那行為令人費解的哥哥曾經說過一個聽起來像是藉口的理論,他說,只有他獨自垂吊的時候,才釣得到魚。我問過他,釣魚不無聊嗎?風吹日曬雨淋,魚餌又腥又臭,裝備又多又重,翻消波塊、躍潮間後到釣點,在那一人獨自守著一支釣竿,一坐就是枯等幾個小時,而且很多時候一點漁獲都沒有。 他的回答簡單來說就是他並不在乎有沒有釣到魚,原文是這樣的:「喜歡釣魚的人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而且釣魚求的不是大量的魚獲,不然用網子撈就好了,垂釣就是在等待中魚的瞬間並與牠搏鬥,那種腎上腺素噴發,全身興奮地顫抖會讓人上癮。」 算了我不會懂他的明白,我們只能自守著自己的興趣,然後各自過著自己的生活。我在想也許哪一天,他會想到我們曾經在馬祖北竿的時候,他把我載到某個我們都不知道名字的港口,然後鑽進自己的釣魚世界,留著我看他消失在一陣翻起白浪之中。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期待春暖花開的日子(四)

插圖/國泰 文/殷謙 四、 元宵節前幾天下了一場大雪,那天我和小傢伙一起度過了一天美好的時光。小傢伙拉著她姐姐在院子裡堆雪,我們動手建造一個美麗的雪屋。 這時小傢伙咕噥說:「我們還是建一棟房子吧,我們生活在那兒,我們寫字和畫畫地方也在那兒。」我鼻子一酸,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我使勁全力在堆著雪。 當小傢伙和姐姐建好雪屋之後,她抬起被凍得紅彤彤的雙手跳躍起來。 「先生,你從前見過這樣的地方嗎?」我搖搖頭,我說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這麼美麗的地方。 「將來有一天,我們一定會住進這樣的房子哦。」她若有其事地說了一句,而後把頭輕輕靠在姐姐身上。 許多年之前,我在小傢伙這麼大時,我非常努力,因為我溢望我的生活具有一些重要性,於是我安分地用青春換明天,並有意識地努力將自己轉變成不同於我身後的那些無聊透頂的傢伙們。我覺得我應該做一些更為重要的事,也就是我現在所做的事,我堅信自己的動機是高尚的。 我不是不開心,而是我天生就有一雙憂鬱的眼神。 記得小傢伙第一次見我時,她就坐在我對面椅子上,我發現她纖秀婉靜的神情中透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聰慧的天質。 每次做完所有的作業,小傢伙就安靜地趴在桌上睡著了。而現在,晨讀之後的她和往常一樣伏案而睡,修長的眼睫在朝曦的一抹光亮下擦出夢幻般的顏色,就如她的烏髮在光亮下閃現的茜紅。 天氣異常寒冷,在這棟簡陋的房子裡的寫字畫畫非常艱難,冷得令人發木。小傢伙披著毛毯倚在書桌前,她哈一口熱氣,搓了搓手,將臨摹用的畫冊抱在懷裡。我準備遠行,小傢伙嚷嚷著要隨行,我告訴她只要專心學習就行了,日子雖然窮困,可我能夠擺脫它們。 「我們窮得只剩下心靈了。」小傢伙凝目對我,接著說, 「尼采說『神已死』,人們的苦悶就像房價一樣繼續增長,也許這個年代沒有多少人會十分在乎心靈的問題,不如我們隨波逐流,何不天涯任我行呢!」我可不曾這樣想,我也沒有反駁她。小傢伙長大了,能夠獨立思考問題,這讓我感到高興和欣慰。也許她是正確的,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們在生活的重壓下似乎無暇顧及看似與他們非常遙遠的事,似乎他們的理想與現實中的行動難以並存,缺乏精神信仰的人是斬斷羈絆的人,正如小傢伙在她的一篇議論文中所說,在一個物慾膨脹的時代,人們面對精神重建的問題,普遍會成為拒絕者和不服從者。 而不知從何時起,我不再期望小傢伙以後過那種麵包蘸著墨水充飢的生活,我也不希望她成為一個為名所累的人。 凝望窗外,收入眼瞼的是一個灰濛蒙的、冰冷的世界。一眼就可以望向路的盡頭。白茫茫的原野,世界就像空曠的一個夢。我想,很快這裡便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那時候,即使在夢中,生命也是絢麗多彩的。(完)

Read More

美濃搖籃咖啡傳遞詩情畫意

1933興建完成的美濃警察分駐所,是美濃地方僅存的日式官署建築。 美濃第一街永安老街,日式老建築搖籃咖啡襯著藍天綠地,傳遞書香咖啡香,洋溢音樂畫意,這棟由老屋活化利用轉型為美濃文創中心,目前已由薛伯輝基金會進駐經營,稱為「搖籃咖啡」,成為美濃在地最美的一道風景,也是文青網美最愛漫遊打卡的地方。 搖籃咖啡是美濃街區目前僅存日治時期官署建築,興建於1933年,舊名美濃警察分駐所,是磚木混合構造的日式建築,槍堡、宿舍、門柱、老樹等,場域都保存非常完整,也見證地方發展的歷史。   (文與圖/記者楊淑芬)   搖籃咖啡前庭超過120歲的老茄苳樹。 閱讀月 四重量級詩人接力登場 2022年,薛伯輝基金會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在搖籃咖啡策劃「陪伴力量大閱讀月」活動,推出台灣經典作家主題展,由四位重量級台灣現代詩詩人余光中、瘂弦、鄭愁予、楊牧大師的詩文接力展覽,希望將陪伴化為行動之外,並透過詩人們的文字力量帶來更多啟發,成為心靈的陪伴。 四位大師的主題分別是三月余光中的愛與希望;四月瘂弦的遠方與家鄉,五月份是鄭愁予的浪子傳奇,六月壓軸是楊牧的山風海雨。 搖籃咖啡每一個角落似乎都可令人安身立命。(記者趙傳安攝) 蔡瑛珠說近年來由於社會結構轉變讓不少中壯年選擇回鄉,不但改變了鄉鎮生活風貌,也為遊子與年邁父母的親子關係展開新一輪的調適。加上疫情影響,使得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物的關係逐漸疏離乾涸。 三月份余光中的愛與希望引起很大回響,余光中以詩歌、散文、評論、翻譯等「四度空間」,廣為當代所知,尤其諸多詩句,《車過枋寮》、《鵝鑾鼻》、《西子灣的黃昏》、《讓春天從高雄出發》、《台南的母親》、《淡水河上》等,都令人朗朗上口。 台灣經典作家主題展余光中愛與希望展覽,引起極大的回響。 搖籃咖啡完整呈現相關手稿、詩篇、書籍和老照片外,希望藉此傳遞詩人對家人、對台灣、對世界的大愛。展覽期間余光中的遺孀范我存親自帶著女兒們看展,美濃吉東國小師生參訪,小朋友在現場也以客語朗誦起余光中詩作〈今生今世〉,從小朋友的朗誦,薛伯輝基金會也答應推動客語朗讀現代詩。 接續登場是瘂弦的遠方與家鄉,一踏進布置成滿滿年代感的書房空間裡,就被正在播放的有聲書中溫潤和緩的男中音所吸引,而低吟朗誦詩作的,正是被余光中評為「他寫詩,是揚己之才;編刊,是成人之美;不但鼓舞名家,發掘新秀,抑且培植繼任的後輩」的瘂弦。 四月登場的瘂弦「遠方與家鄉」,展出瘂弦的作品和手稿。 瘂弦出生於中國河南,17歲時歷經國共內戰的顛沛流離,與父母永訣,隨著部隊來到台灣,黨國戒嚴威權體制下成長的文藝愛好者。他的詩作是一代人的生命故事,是一部時代的紀錄片。 現場也展示了瘂弦重要時期的照片,包括與林懷民、洛夫、歸亞蕾等友人的珍貴合照,以及出演《國父傳》的劇照。目前定居於加拿大的瘂弦,在台灣南方的靜謐小鎮以他多面向的創作,歡迎世人來閱讀他超越半世紀魔幻如歌的浪漫情懷。 蔡瑛珠說「如果,你也有心,有感,有空,來搖籃翻閱一本詩作,讓詩人陪伴你度過一個情意滿滿的春日午後。」 蔡瑛珠推動搖籃的手 搖籃咖啡靈魂人物蔡瑛珠,為吉東國小小朋友講解余光中的生命故事,小朋友還以客語朗誦〈今生今世〉詩作。(蔡瑛珠提供) 薛伯輝基金會位於台北,為什麼從台灣頭跑到台灣尾,經營一個文創中心,原來薛伯輝基金會執行長蔡瑛珠是美濃媳婦,與美濃有深切關聯,而美濃文創中心歷經多次流標,基金會義無反顧擔起經營之責,並且全權委由蔡瑛珠經營。蔡瑛珠是台南人,曾任台南縣文化局長、中國廣播公司節目製作主持人,水長流傳播原上草志業董事長,長年從事文化工作與公益事業。 取名「搖籃咖啡」,蔡瑛珠的原意就是這個地方將像搖籃一樣,擔負起蘊育美濃傳統文化,培育人才,推動公益的好地方,並且以「陪伴力量大」為核心精神。 2018年7月底搖籃咖啡正式開幕,以咖啡香、自然、藝文、展覽、音樂為主軸,持續經營美濃在地特色,庭前的茄苳樹已經120歲,訴說歲月故事,草坪綠地偌大,入眼都是綠意,清風徐來,不管白天黑夜,都有迷人風味。 薛伯輝基金會經營得宜,搖籃咖啡推出的活動都極有代表性,深得人心,提供的餐點和咖啡也精緻可口,幾乎成了美濃最文青的地方,旅人必到,當地人也流連忘返,成功的經驗也成為文創業者取經之地。 五原生藝術家展生命力量 共融藝術展「生命的力量」,原生藝術家黃啟禎繁複多材的畫作。 除了台灣經典作家主題展,搖籃咖啡同時推出共融藝術展,首檔是五位原生藝術家黃啟禎、力政文、高進宇、蘇亦禾、王耀樟共同展出的「生命的力量」畫展。 「共融」一詞的起源來自聖經,概念是「悅納」相互喜悅接納,蔡瑛珠說搖籃咖啡文創中心以「藝術」為主題,「共融」為形式將藝術創作與欣賞的邊界延展,開放觸動社區平等對待、多元群體相互欣賞,進行社區藝術共融創作跨領域的美學工程。 身心障礙者的內心世界,如同一個神祕的花園,每一個身心障礙者都有特殊的藝術天份,他們的畫作也展示出瑰奇的主題,強烈的色彩,繁複的線條,每一幅都眩人眼目。 例如黃啟禎是中度自閉症,他的畫充滿線條,極其複雜,每一幅畫都有滿滿的故事,神奇的是他都在腦中完成了畫作,拿起畫紙毫不猶豫,因此他又極會創造新的國度,從未聽聞過的星球、從未被創作的天使英雄,都一一在畫布上呈現,他極其專注,一年會創作出上千張的畫作。 蘇亦禾是小胖威利症,對食物永遠不滿足,肌肉無力,蘇亦禾鍾情於蟲魚鳥獸,他擅長畫躲藏於大樹間的小動物,還有細微的昆蟲世界,都非常動人。 共融藝術展接下來還有光點兒童「心靈奇蹟」、周妙文&曾博笙陶藝展「一樣的美」和王俠軍&王威宏藝術展「白與黑」。

Read More

閱讀月 四重量級詩人接力登場

台灣經典作家主題展余光中愛與希望展覽,引起極大的回響。 2022年,薛伯輝基金會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在搖籃咖啡策劃「陪伴力量大閱讀月」活動,推出台灣經典作家主題展,由四位重量級台灣現代詩詩人余光中、瘂弦、鄭愁予、楊牧大師的詩文接力展覽,希望將陪伴化為行動之外,並透過詩人們的文字力量帶來更多啟發,成為心靈的陪伴。 四位大師的主題分別是三月余光中的愛與希望;四月瘂弦的遠方與家鄉,五月份是鄭愁予的浪子傳奇,六月壓軸是楊牧的山風海雨。 蔡瑛珠說近年來由於社會結構轉變讓不少中壯年選擇回鄉,不但改變了鄉鎮生活風貌,也為遊子與年邁父母的親子關係展開新一輪的調適。加上疫情影響,使得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物的關係逐漸疏離乾涸。 三月份余光中的愛與希望引起很大回響,余光中以詩歌、散文、評論、翻譯等「四度空間」,廣為當代所知,尤其諸多詩句,《車過枋寮》、《鵝鑾鼻》、《西子灣的黃昏》、《讓春天從高雄出發》、《台南的母親》、《淡水河上》等,都令人朗朗上口。 搖籃咖啡完整呈現相關手稿、詩篇、書籍和老照片外,希望藉此傳遞詩人對家人、對台灣、對世界的大愛。展覽期間余光中的遺孀范我存親自帶著女兒們看展,美濃吉東國小師生參訪,小朋友在現場也以客語朗誦起余光中詩作〈今生今世〉,從小朋友的朗誦,薛伯輝基金會也答應推動客語朗讀現代詩。 四月登場的瘂弦「遠方與家鄉」,展出瘂弦的作品和手稿。 接續登場是瘂弦的遠方與家鄉,一踏進布置成滿滿年代感的書房空間裡,就被正在播放的有聲書中溫潤和緩的男中音所吸引,而低吟朗誦詩作的,正是被余光中評為「他寫詩,是揚己之才;編刊,是成人之美;不但鼓舞名家,發掘新秀,抑且培植繼任的後輩」的瘂弦。 瘂弦出生於中國河南,17歲時歷經國共內戰的顛沛流離,與父母永訣,隨著部隊來到台灣,黨國戒嚴威權體制下成長的文藝愛好者。他的詩作是一代人的生命故事,是一部時代的紀錄片。 現場也展示了瘂弦重要時期的照片,包括與林懷民、洛夫、歸亞蕾等友人的珍貴合照,以及出演《國父傳》的劇照。目前定居於加拿大的瘂弦,在台灣南方的靜謐小鎮以他多面向的創作,歡迎世人來閱讀他超越半世紀魔幻如歌的浪漫情懷。 蔡瑛珠說「如果,你也有心,有感,有空,來搖籃翻閱一本詩作,讓詩人陪伴你度過一個情意滿滿的春日午後。」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憂愁今日與《中央站》

■周盈君 隱隱作痛的下腹,全身無力,憂鬱的神情直達臉部,行為遲遲,頭殼微疼輕輕敲扣,節奏恆陳。 今天只想把微笑收斂,像一隻貓陪著多病的自己。讓時間在職場上無聲流過,我起身,漫過兩棟大樓之間,也不祈禱輕微的陽光蹁蹮,我只在這陰冷的風中踱步到圖書館。 惜語如金,在兩架書櫃中藏匿自己,把整個思緒融化在書中,無奈書底也是湛藍的海洋,令我情緒浮浮沉沉。 回神,想著下午的課程內容,腦海空白,心裡忐忑,但依舊把身體不適的憂傷再次包裹,避免絲毫外洩。每回看見他人袒露焦躁、憤怒都相當欣羨。周遭人聲喧嘩著要我樂觀展顏,但今天我無法做到。 辦公桌上一紙袋,是誰給的贈禮?察看手機留言為零,於是打開紙袋找蛛絲馬跡,一杯熱飲加我最愛的堅果,誰這麼懂得?又這麼剛巧在這三八婦女節,且我經期來擾之際,莫非仙人聽我呼喊,賜福予我。熱可可,沖淡下腹的不適。溫熱入喉,一陣舒爽上心。 原來是上回幫同事修剪文字,而有今日的福祚。心裡覺得舉手之勞不須回報,但感念他的用心。回訊祈盼如果可以,多教導我花木草卉,他已讀、靜默。 頭持續疼著,撐過下半天,離開,風仍然無情,髮絲被捲颳得混亂,且沁涼莫名入侵,但不怕,孤獨的肉身至少尚有影子作陪。傳訊給遠方摯友,她要我好好休息,一張網路的截圖道盡活著,活好,活出快樂的三部曲,我收到,謹記。 垂涎韭菜包,感謝老闆在「準備中」仍願意為我蒸熟三顆。店內完食後,騎車,整個人彷若被吸進街衢的黑洞裡,撐著,回到居所,靜謐如鐘形玻璃罩頂,飲熱拿鐵,我尋求再生,但依舊冷,怎麼體質越養越成畏寒。在繭居中開除濕機、厚毛衣外加內刷毛外套,把自己裹成北極熊力抗春的冷熱變奏曲。 突然想到《中央站》,書中人物把握當下,活成有時自覺可恥、有時理所當然的——兩隻流蕩街頭,赤裸、胴體交纏互伴,以「性」為主軸的愛,以為撇開名利、地位、權力等世俗枷鎖,坦然相見的就是真愛了,然而現實是刀鋸,容不下貧窮有浪漫,於是終究廢物般地拋棄了相依為命的另個人。為了生存,人性最後仍是為己。結局,沒有陽光的絲毫溫馨。 但也讓我看清社會的本質,於是更奮力地想要維持經濟基本條件,信服李斯嚮往倉廩之鼠的優渥,堅信近日朋友所言「麵包重於愛情」。雖然原本我是想要全拿的,如果無法兩兩皆得,我寧可耐性等候,但現在認為麵包重於愛情。 於是我躲進年少努力,而獲得的安然斗室、熱拿鐵、以物易物或互助而得來的友情。這才想到「真心」不夠的,得在物質、現實中流轉,才有臻於至善的可能。

Read More

五原生藝術家展生命力量

共融藝術展「生命的力量」,原生藝術家黃啟禎繁複多材的畫作。 除了台灣經典作家主題展,搖籃咖啡同時推出共融藝術展,首檔是五位原生藝術家黃啟禎、力政文、高進宇、蘇亦禾、王耀樟共同展出的「生命的力量」畫展。 「共融」一詞的起源來自聖經,概念是「悅納」相互喜悅接納,蔡瑛珠說搖籃咖啡文創中心以「藝術」為主題,「共融」為形式將藝術創作與欣賞的邊界延展,開放觸動社區平等對待、多元群體相互欣賞,進行社區藝術共融創作跨領域的美學工程。 身心障礙者的內心世界,如同一個神祕的花園,每一個身心障礙者都有特殊的藝術天份,他們的畫作也展示出瑰奇的主題,強烈的色彩,繁複的線條,每一幅都眩人眼目。 例如黃啟禎是中度自閉症,他的畫充滿線條,極其複雜,每一幅畫都有滿滿的故事,神奇的是他都在腦中完成了畫作,拿起畫紙毫不猶豫,因此他又極會創造新的國度,從未聽聞過的星球、從未被創作的天使英雄,都一一在畫布上呈現,他極其專注,一年會創作出上千張的畫作。 蘇亦禾是小胖威利症,對食物永遠不滿足,肌肉無力,蘇亦禾鍾情於蟲魚鳥獸,他擅長畫躲藏於大樹間的小動物,還有細微的昆蟲世界,都非常動人。 共融藝術展接下來還有光點兒童「心靈奇蹟」、周妙文&曾博笙陶藝展「一樣的美」和王俠軍&王威宏藝術展「白與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