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莊連東
莊連東簡介
1964年生於臺灣省彰化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理論博士。作品曾獲第十屆全國美展國畫類第三名;並曾獲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市立美術館、台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國父紀念館、臺灣省教育廳、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及其他公立與私人典藏。曾於臺北、臺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西班牙個展24次;著有【莊連東畫集】、【莊連東繪畫創作集-2000】、【生態美學-莊連東繪畫創作集-2004】、【圖像.演繹-2009莊連東水墨創作集】、【遠行-莊連東旅美繪畫創作記錄展專輯】、【臺灣名家100--莊連東】、【碑體.敘事.紀錄簿─2016莊連東專題創作集】、【彩轉─2018莊連東創作展專輯】等著作;曾擔任全國美展、大墩美展、磺溪美展、桃源美展、屏東美展、新莊美展、臺東美展、宜蘭美展、竹塹美展、中山青年創作獎、彩墨新人賞、全國學生美展等評審委員。
曾於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訪問教授一年。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現任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兼任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
論述與創作兼具學者藝術家
莊連東,1964年生,水墨藝術的學習歷程經歷過臨摹、寫生到多元表現的不同階段。因為臨摹經典古畫或名師畫作,得以一窺浩瀚傳統世界的奧秘與精華,尤其在初學時期對傳統筆墨材料的掌握與構圖佈局章法的運用,奠定了水墨表現的基礎功夫;因為寫生活動的投入,得以將筆墨技法的能力印證在面對生活周遭的景物上,並逐漸發展出個人經驗積累後的獨特視點與美感氛圍的寫生作品。然後,隨著對於抽象水墨時期顛覆傳統體系的內涵,以及整體台灣藝術發展脈絡的了解,並且感受到重構水墨個人方法的高度價值,面對失去依循矩度的創作環境,莊連東的創作型態,開始朝向多元探索與實驗的方向前進,並以同步不斷理解當代藝術潮流與現代風格的創作實踐,形塑的他融合傳統功力與當代思維的水墨語言,並且標示他兼具論述與創作的學者型藝術家形象。
〈閱讀˙海港圖像紀錄〉2001,180x360cm
對景寫生經驗豐厚繪畫語言
緣於接續著1980年代懷鄉寫實主義思潮的風起雲湧,莊連東的臨摹時間並不長,但因為他的認真與才情,卻能在短時期之間,學會了傳統山水、花鳥、人物不同題材與工筆、寫意不同呈現效果的表現技法。他的臨摹入門從呂佛庭的山水畫稿為起點,然後,憑藉著個人的學習毅力廣泛蒐錄臨習的對象,內容從古代名作到今人佳構,風格殊異,皆納為其學習典範。同時結合書法諸體臨寫的鍛鍊,手追心摩,其筆墨功夫,與日精進。
〈壯闊山河-跨域˙遠行〉,2013,繪、彩、墨、紙,180×772cm
隨著潮流推移,莊連東也曾經歷一段長時期的寫生過程。在將近五年的時間,他幾乎日日到當時他所任教桃園大漢溪畔的小學附近寫生,除了印證傳統筆墨在面對實際景物的可行運用方法,並且從實際景觀轉換為水墨意境的可能參照模式,同時也深入得蒐集了各種類型的創作素材,以及開發了自身體察環境後擷取特殊視點,進而彰顯獨特創思的能力。這些豐富的對景寫生經驗,對於往後他進入研究所攻讀碩士、博士,乃至在大學美術系擔任教職,嘗試開拓當代水墨嶄新的可能性與建構個人豐厚的繪畫語言系統,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30年作品反映台灣水墨進程
而對於莊連東來說,創作歷程重要轉折的契機,是在1991年進入台灣師範大學攻讀水墨創作碩士的環境造就,莊連東開始從寫生造境的創作型態轉向形式、技法與材質的多元探討與試驗。由於當時的藝術風向已經由描繪與歌詠台灣景觀的美感向闡釋本土文化的意涵與深度過渡,尤其著重在藝術家個人的詮釋觀點。於是,開發個人表現手法的可能性,進而拓展台灣水墨的語言表述空間,成為莊連東從此不斷努力經營的目標。他從個人標新實踐到帶領學生集體衝撞框架,二十多年下來,不但成就個人豐富創新的各種風格,同時,也培育了新世代極富個人意識的多樣水墨風貌。莊連東歷經三十年的作品,恰恰反映了台灣水墨這段時期發展進程的樣態。他的作品形式處理跨越傳統與現代,他的作品表現形態從平面、半立體到立體做整體空間概念的思考,體現台灣豐富而多元的藝術活力。
多元繪畫共構台灣水墨情調
於是,一方面嘗試豐富多元的風格探索與方法試驗歷程。一方面透過閱讀與研究釐清台灣水墨畫發展歷史脈絡中異質文化雜混的背景,在自我創作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審視台灣社會移民與被殖民的歷史史實,然後從邊緣化與離散經驗中尋求身分認同,意圖從屬於台灣多重在場經驗的文化認同觀點,同時結合個人生命經歷深度體會的經驗,形構別於中原正統脈絡下的台灣當代水墨風格。這些努力應證他試圖擴充媒材技法的表現寬度與文化元素的表述廣度,讓多元性的繪畫語言共構出跨界與框限交織的台灣水墨情調,也讓水墨的語言性導向個人主體意識的內在空間。因此,畫面的視覺構成與美感趨向豐富與多樣,圖像意涵的主觀詮釋與隱喻轉換靈活深刻,成為莊連東繪畫語彙表述的重要特徵。白適銘曾評述其創作內涵為「創作拼圖中的多元生命知識與文化主體探求。」剴切的表述了他始終堅持的水墨創作觀,而落實於創作實踐的具體模式,則如曾肅良所形容他的作品徘徊在傳統與創新的矛盾之中,而高甄斈則將此矛盾雙面性並置手法導向他「環繞團式模態」相對性思考推演模式的「全方位」創作方法討論。從理念到實踐,意圖接續傳統與開拓新境的多元探討,勾繪出莊連東的水墨風華。
傳承與顛覆找到突圍的勇氣
從集體共感表述轉向個人意識表彰的台灣水墨,緩慢的進程歷經傳承與顛覆的拉鋸、傳統與創新的游移、單一與多元的爭論,在面對邊界的跨越或堅守之間,需要智慧的判斷與突圍的勇氣。藝路行將三十載的莊連東,見證而參與其間的衝撞和調整,個人的創作史本身就是一段時代代言,所謂「凡走過必留痕跡」,在檢視他豐富作品的同時,也為台灣水墨的現代轉型,給予正面的理解與美好未來衷心的期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