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興
清和又要出書了,讓我驚訝的是,這次出的竟是要給小朋友看(當然,大人更可以看)的「兒童詩」和「兒童散文」。
清和先打電話告訴我說要出書,沒說什麼內容,僅表示他會請美工小姐寄初稿先讓我過目,麻煩我幫他寫序,身為老朋友,我當然沒有理由推辭。
隔沒幾天,就收到印刷廠寄來的稿子,原以為是厚厚一疊,拿到手後才發覺是薄薄輕輕的,打開牛皮紙一看,竟只有約一百頁而已,更讓我驚奇的是,清和這回居然也跨足兒童詩。
清和一向是個「低調」腳踏實地的人,他默默做事,也默默創作,偶而在報紙副刊上發現他的文章,才驚覺他「還有在寫」東西。之前他寫的除了跟食品相關的專業書籍外,最多的要算是散文和小說了。
我曾說,清和為人樸實沉穩,不多言語,重情重義,也許因著這種個性,加上愛鄉土之心,在他的作品中就植入這些因素,他關心鄉土,關心社會變化,也關心與他週遭有關的人事變遷,所以筆下顯現出的也是鄉土情、人情、親情等濃厚情懷,而這些情感的加持,也造就了他獨特的書寫風格。正如其人,渾厚深邃,卻又平易近人,讀其文乃知其人也。
清和的《未來不是夢》這本「小書」,我想可能是他「另闢蹊徑」的創作方式之一,也或許是要寫給他自己的「童年」看,更大部分應是要讓現今的小朋友(包括他的小孫女)看,所以,他的用字遣詞淺顯易懂,字裡行間充斥童趣和親情,也呈現他一貫關懷現實的一面。
本書內容包含三十三首童詩和七篇兒童散文,另外附有清和兒子、女兒及孫子的詩和散文數篇。內容雖然不多,卻讓人有「飽實感」和「真趣感」。
清和的童詩仍如以前書寫的風格一樣,用詞樸實無華,可以讓人「一下子」就能了解其所要表現的是什麼意旨,但這並不表示「沒什麼看頭」,主要的是他很清楚說出心中想要說的「那一點」,比如「獎狀」中的「我總是告訴自己∕不要再讓書房的牆壁依然孤寂」,說的是要像爸爸一樣常常得獎。又如「童年」中的「童年是一顆小小的卒子∕過河∕就無法再往回走」,儘管童年如「夢醒」、「幕落」、「過河」無法追回,但可以回憶,因為,回憶總是美的。
有時候,清和會用回憶來表達他的親情和內心的渴望,「爸爸」一詩中「爸爸是我心愛的馬兒」、「爸爸是我心愛的故事書」、「爸爸是我慈祥的老師」到最後一行「我知道了什麼叫『愛』」,他娓娓道來,像說故事一樣,把他和爸爸間的情感宣洩無遺。
當然,清和的作品一直離不開關懷社會這一塊,在「大家樂明牌」中,呈現當時的「瘋狂」景象,另也免不了藉孩童眼光揶揄一番:「下期開獎前∕我打算趁沒人的時候∕用冰棒棍偷偷在榕樹幹上寫上『5438』」。而「茫」則關心「讓座」問題。
另外,「鑰匙」則是表現「鑰匙孩童」內心的想望:「可是∕媽媽不知道∕我還欠缺一把打開孤獨心門的∕鑰匙」。「未來不是夢」關切環保問題,期盼「重新悠遊於青山綠水不是夢∕重新徜徉於寧靜大地不是夢∕重新享受著鳥語花香不是夢」。在表現「童趣」方面,清和也有所著墨如「情書」、「雨」、「池畔」等。
清和的兒童散文仍一秉其重視「親情」而出發,雖僅七篇,但字裡行間,處處可見親子、親孫間的良好互動,從中也可感知出他享受與兒女及孫女間真情流露的樂趣,也讓人在讀完之後,感染一些「天倫之樂」。
清和曾說過:「我深知自己欠缺文學的稟賦,而且又是半路出家的,學的是科學,能與文學勉強扯上關係的,也僅是止於喜歡而已。正因此故,當然不敢奢望能寫出名著,只是冀盼能帶給每位翻讀拙作的朋友一點助益,也就心滿意足了。」這就是一個嗜愛文學者的小小「奢望」,也可見清和為人的謙虛及知足,自己喜歡文學,也盼望帶給更多人喜愛閱讀,從閱讀中獲取一些些(即便是一句話、一則故事)「幫助」,不論是在做人處事方面,或在心靈成長面向,或是在小小的生活細節中,而這也是他要繼續寫下去的另一個原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