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廣角鏡〉林家祥獨創CODE理論 精準運算

成大電機系副教授林家祥獨創CODE理論,精準重建高光譜衛星影像。(成大提供) 成大電機系副教授林家祥發展「CODE理論」優化運算系統,僅用單筆或少量數據就能精準重建高光譜衛星影像,對太空遙測技術具重要價值,獲刊載於衛星遙測領域的指標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林家祥指出,人類發射低軌道衛星回傳高光譜影像以觀測地表構造與物質,但這類「高光譜衛星影像」有別於一般RGB紅、綠、藍三原色組成的影像,足以捕捉多達兩百四十二種不同頻譜,因此造價不菲,倘若因為衛星感測器失靈導致購得的影像殘缺,更將造成許多不便。 林家祥說,為解決高光譜影像辨識與重建,工程師們常選擇以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或以數理運算為基礎的「凸優化」其一作為解決問題的切入點。 但是,前者無須複雜的數學運算也能重現消失的衛星影像,但得耗費長時間來蒐集可能多達百萬筆的大數據;後者僅只需要單筆或少量數據即可運算並還原影像原貌,但需要經歷繁複的公式簡化過程。長期以來這兩項工具各有優點而未被彼此取代。 林家祥團隊就把「凸優化」與「深度學習」融合,透過「Q範數」調節因子作為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核心運算公式,最終成功萃取小數據成像中的關鍵資訊,還原衛星影像完整面貌,並把該理論命名為「CODE」。 去年,團隊以高光譜影像重建成果發表論文,原本需要破萬組數據的深度學習技術,在論文中只用了四百組數據就辦到,達到少量數據、精準運算的成果。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童年做鼻中膈術 帥哥慘變塌鼻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男性因帥氣五官很有人緣,但近年卻發現鼻子一年比一年塌,甚至出現鼻塞困擾,影響外觀及生活品質。就醫檢查才知道塌鼻原因竟是自己曾在未成年時做鼻中膈切除術所致。醫師在與個案的仔細討論後,藉由自體軟骨做為材料,順利重建鼻型。 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部暨醫美中心醫師孫萬烜表示,鼻中膈彎曲是鼻內部隔開兩個鼻腔的隔板彎曲,最常見的原因是在發育過程中,鼻中膈不同骨板之間接合不齊導致,進而導致鼻黏膜表面不平整的歪曲,會在發育過程中愈來越嚴重。 他指出,當鼻子發生結構性的彎曲,輕則導致鼻塞,嚴重可能影響鼻竇的健康循環導致慢性鼻竇炎產生息肉等嚴重問題,甚至有可能影響嗅覺功能。鼻中膈彎曲的矯正目前最常使用內視鏡的方式,從鼻孔進入切開黏膜,將彎曲的鼻中膈軟骨移除,外觀沒有傷口,恢復期很短。 上述男性個案曾在10幾歲就接受了鼻中膈手術的治療,雖然當下解決鼻塞的問題,但切掉的鼻中膈空缺經年累月卻會被疤痕組織填滿,漸漸導致鼻攣縮的問題,使外觀上鼻子微有塌陷。 孫萬烜說,如果連外觀都有歪的鼻扭曲,除了可能伴隨的鼻中膈彎曲矯正外,也要一併矯正鼻外觀扭曲問題。個案在醫療團隊協助下,藉由自體軟骨做為材料,支撐山根和鼻頭,重建鼻型。 孫萬烜表示,若有鼻塞問題的民眾,除了先評估自己是否有鼻扭曲的現象,更建議到耳鼻喉科做詳細檢查,醫師能針對鼻中膈和鼻骨做完整評估,給予病患最好的治療。 他也提醒,由於青少年骨骼還在發育,通常不會在18歲之前做骨骼相關切除手術,建議未成年民眾先用藥物方式治療,盡量避免骨骼還在發育的時候接受鼻中膈相關手術,以免導致成年後可能的鼻塌陷狀況。

Read More

蕁麻疹又公主病 真想死!

醫籲轉念與病共存 治療效果加倍 嚴重蕁麻疹伴隨公主病,醫師陪伴病人走出陰霾。(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53歲的郭女士,長年受慢性蕁麻疹所苦,經常因急性發作造成皮膚紅腫、喉嚨腫大、喘不過氣來,並伴隨俗稱「公主病」的纖維肌痛症,四處求醫仍無法改善,甚至想要結束生命。經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許寶寶醫師診療,狀況跟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郭女士說,101年發病,1星期可掛5次急診,身上的皮膚紅腫,求醫並不順利,有些醫師判定是過敏的狀況,打完抗組織胺、類固醇就回家,可是狀況越來越嚴重。有醫師在治療3個月後直接說沒辦法醫治,另請高明,痛苦無望,甚至一度想自殺。 許寶寶表示,郭女士的慢性蕁麻疹經常急性發作,主要在皮膚上會出現紅、腫、癢的症狀,合併血管性水腫,造成臉、眼睛周圍、喉嚨、嘴唇、四肢腫脹,有時會過敏性休克,嚴重可引起窒息;又伴隨俗稱公主病的纖維肌痛症,令她痛不欲生。 許醫師指出,10個患者中,7、8成都伴隨心理疾病。身體疾病可以用藥物慢慢治療,但心理疾病要靠自己轉念才能得解脫。每位患者都要樂觀,與疾病共存,心理改變了,歡喜心面對,治療的效果才會加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