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5蠢動 趕開學 輝瑞嬰幼兒疫苗估8月底抵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6個月至4歲嬰幼兒的新冠疫苗接種率高低,關乎嬰兒的保護力,及邊境開放進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輝瑞BNT嬰幼兒疫苗估8月底抵台,希望趕開學前到貨。 國際間由於Omicron BA.5病毒變異株造成新一波疫,國內也有零星社區案例,且目前BA.5本土個案占比約5%,北部恐達10%。指揮中心預估,BA.5本土疫情最快1至2週後上升,疫情高峰確實可能發生在9月底、10月初。 對此,莊人祥表示,上週疫情約略上升9%,以整體趨勢而言,沒有明顯上升,算持平狀態,預測本週疫情持平或微升機率較高,持平後會稍微攀升,將可能維持幾週。 至於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已針對輝瑞嬰幼兒疫苗提供接種建議,滿6個月至4歲完整施打3劑需12週。莊人祥表示,目前疫苗仍在安排運送疫苗航班,8月底到貨可能性高,希望儘量趕在開學前,所幸現階段測試品已抵台,可以減少7天檢驗封緘時間,加速開打時程,但也建議家長先打莫德納幼兒疫苗,可以較快讓孩子獲得保護力。

Read MoreRead More

徐小花獵戶座MV奪6國際大獎

歌手徐小花新歌《獵戶座》MV,一舉奪下6項國際大獎!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創作歌手徐小花最新單曲《獵戶座》新歌MV,近期一舉獲得6項國際影展的肯定,負責MV拍攝的「山楂果影像」導演胡皓翔表示:目前還有多項影展入圍中,期待還會有更多獲獎的好消息。 《獵戶座》接連拿下包括:美國「DMOFF國際線上電影節」、英國「TMFF線上影展」、法國「CPFF巴黎國際影展」、捷克「 Prague Music Video Awards布拉格音樂錄影帶獎」、印度「KIFF國際影展」,另外也拿下美國洛杉磯「TMA音樂節」的「最佳MV獎」亞軍獎,徐小花說,今年雖沒能參加金曲獎,但沒想到居然能獲得國際獎項超級驚訝! 歌手徐小花新歌《獵戶座》MV,一舉奪下6項國際大獎! 徐小花透露,《獵戶座》這首歌想以溫柔而正向的方式來訴說敬愛之人的逝去,想像的畫面包括末日場景與異世界場景,MV中的主角穿梭兩界,將所愛之人的靈魂帶往獵戶座。 據悉此次報獎過程困難重重,音樂影像類的獎項需要針對中文歌詞做該國語言的翻譯,徐小花與音樂製作人親自下海翻譯,許多獎項都是跨海壓線報名,全團隊盡心盡力處理,最終捷報頻傳,擊敗國際眾多敵手拿下獎項,「山楂果影像工作室」與「超展開音樂」團隊合作無間共同奪得國際榮耀。

Read MoreRead More

日出道週年 楊宇騰曝曾不敢公開唱歌

「亞洲新男神」楊宇騰YU為了慶祝在日本出道滿週年,在東京完成2天共4場見面會的挑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亞洲新男神」楊宇騰YU首支日文單曲〈心鏡〉衝出好成績,為慶祝在日本出道滿週年,無懼米雷颱風來襲,在東京挑戰2天4場見面會,風雨無阻與1200名粉絲共度重要紀念日,看到粉絲超感動吐露:「以前不敢在人前唱歌」。 楊宇騰YU在日本出道滿週年、台灣滿兩週年,兩天全部4場、共計有1200位粉絲與他共度這值得紀念的日子。由於米雷颱風恰巧在12、13日兩天影響關東地區,他透露自己其實相當緊張,但活動開始後,看到有來自他家鄉名古屋、遠從北海道甚至還有台灣的粉絲,他坦承沒想到在日本辦見面會能夠這樣大的迴響。 「亞洲新男神」楊宇騰YU為了慶祝在日本出道滿週年,在東京完成2天共4場見面會的挑戰。 活動中除了與主持人的對談,現場還演唱〈水藍色情人(Blue Lover)〉以及日本正式出道首張單曲〈心鏡〉,其中〈心鏡〉在8月5日推出後,陸續在多個日本指標性數位榜獲得好成績,ORICON公信榜更拿下17名,他在演唱結束後突然有感而發的說:「其實在高中畢業前都不太敢在其他人面前開口唱歌,大家去卡啦OK的時候,自己總是當不拿麥克風的『分母』。」 此外,楊宇騰YU說,其實他在高中是棒球校隊的投手兼隊長,所以現場粉絲希望他能示範帥氣的投球英姿,本來工作人員真的有準備棒球,但他擔心會砸到人或破壞舞台器材,最後以空氣投球的方式丟出伸卡球,贏得現場一片熱烈掌聲。

Read MoreRead More

登山體力不支 無保無照挨罰

蔡姓男子皆同友人攀登屏縣泰武鄉北大武山,結果體力不支向消防人員求援,被安全救護下山後予以開單告發。(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一名蔡姓男子於十三日皆同另一名友人前往屏東縣泰武鄉北大武山登山,至下午四時三十分在北大武山七點四K處,蔡男因體力透支導至肢體無力,打電話向屏東縣消防局求援請求協助下山,十四日上午蔡男被消防人員救援下山後,由於蔡男及友人均未具備救護等相關證照,且二人均未保險,結果被依違反屏東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相關規定開罰。 昨天上午七時二十分,泰武消防分隊小隊長姚家慶護送蔡男等人出發下山,因兩人均未具備初級緊急救護能力,且未領有基本救命術證書或初級救護技術員等相關證照,更未聘請專業山域嚮導及保險,二人將被裁罰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Read MoreRead More

香港+4979例 約1%可能是二次感染

中央社∕台北14日電 香港官方今天通報新增COVID-19確診病例4979例,其中215例為境外移入,另增加3名死者。官方指出,約有1%患者曾有確診紀錄,推估是二次感染個案。 綜合香港電台、香港01、星島日報等港媒報導,香港單日新增確診病例4979例,其中215例為境外移入,另增加3名死者。3名死者年齡介於80至89歲,其中2名死者未接種疫苗;另1名89歲死者接種3劑,其本身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第5波疫情確診死亡人數累計9352人。 張竹君指出,目前約有1%患者曾有確診紀錄,相信是二次感染個案。截至11日數據,推估BA.4或BA.5染疫個案再有上升趨勢,約占整體23.1%;推估BA.2.12.1染疫個案占7.3%。 關慧敏說明,現有1690名病人住院中,再增4名病人危殆,累計31名病人危殆。13日公布一名5歲女童危殆,情況未變仍在屯門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住院中,她的11歲姊姊也已確診,同樣住在屯門醫院,情況穩定,只是有少許喉嚨痛。

Read More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治療飛蚊症

■陳俊銘 飛蚊症是指眼前有黑點飄動,可以是點狀,如黑點、沙子、水泡、氣泡、魚卵;可以是線狀,如黑絲、棉絮、頭髮、蜘蛛網、魚鉤;可以是面狀,如圓圈、黑影、蜜蜂、蚊子,甚至立體的,如雲朵狀、下雨般、蝗蟲成群、墨汁一團,通稱「飛蚊症」,因為那都是代表我們看到了自己眼睛裡面的東西。 飛蚊症通常會有一些特性:1.一下子有、一下子沒有,好像在捉迷藏。2.會跟著眼睛跑,你看左,它跑向左,你看右,它就向右。3.有些清楚,有些模糊,有時大隻,有時小隻。4.有時增加好幾隻,有時變成一堆蝗蟲。5.有時如下雨般,還伴隨著閃電。 飛蚊症的原因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生理性的占20%,它代表眼睛裏面有雜質,這類患者大部分在40歲以下,而且看到眼前只有數點。第二類是退化性的占75%,它代表眼睛玻璃體退化,造成玻璃體與視網膜分開,這類患者多在40歲以上,而且眼前看到的飛蚊症只有一點。第三類是病理性,它雖只占5%,但是卻會影響視力,有時甚至會造成失明。這一類病理性的飛蚊症也有很多原因包括,1.玻璃體出血(如:糖尿病、高血壓、眼中風)。2.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3.玻璃體炎、視網膜炎。4.玻璃體退化時造成之病變。 飛蚊症什麼時候要定期追蹤呢?1.高度近視;2.開過白內障;3.眼睛受過傷;4.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什麼時候要作緊急檢查呢?1.飛蚊變蝗蟲:也就是本來只有幾隻,忽然間變成數隻或一大團。2.合併光視,本來只有蚊子,現在連晚上關了燈都有閃電。3.一部分視野看不見,可能已有網膜剝離了。4.視力忽然不好,不知什麼原因。絕大多數的飛蚊症都是一種無害的症狀,但其中有少數卻是嚴重眼疾,不該掉以輕心。 中醫治療飛蚊症主要從肝腎調理,肝開竅於眼睛,眼睛之所以能發揮視覺功能,主要依賴肝血的濡養。肝主木,腎主水,水能涵木,退化性的玻璃體混濁藉由養肝血,補腎水,方以杞菊地黃丸合四物湯,加減穀精、女貞子、旱蓮草、密蒙花、茺尉子、車前子等,可以改善玻璃體混濁;酌加紅花、川七、赤芍可改善眼睛循環,改善玻璃體雜質,配合針灸,體針常用穴道如:睛明、攢竹、絲竹空、陽白、瞳子瞭等,眼針常用穴道:目一、目二、神門、下視丘、視丘、基底核、視交叉、視徑、視核等。頭皮針常用穴道:百會透太陽、眼區、四神聰等。眼針可取眼八卦針,有助於飛蚊症改善! (作者∕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Read More

高雄工地二度塌陷 周邊七戶判危樓

高雄市前金區自強一路八十三巷一處建築工地十四日下午周邊路面突然龜裂塌陷,市府緊急撤離周邊住戶十八人,開罰並勒令工地停工。(警方提供/中央社) 民宅傾斜嚇壞住戶 今續勘查其他民宅 建商願負責拆除重建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今年三月才發生路面塌陷意外的前金區自強一路八十三巷口,十四日又驚傳大面積龜裂塌陷,附近民宅傾斜、騎樓隆起,嚇壞住戶,警消封鎖道路,緊急撤離住戶;市府初判七戶成危樓須拆除,今將繼續勘查其他民宅情形,建商表示願意負責拆除、重建等花費。 工務局表示,目前初步認定有七間透天厝可能會被列為危樓,十五日將召集住戶和結構技師逐戶勘驗,若判定無法再居住,將會拆除房屋。建商則表示,目前以安全第一,先安置住戶,穩定地基、修復路面,受影響的住戶會負完全責任。 警方表示,昨天下午一時許接獲報案,指前金區自強一路八十三巷口發現地面出現大片龜裂塌陷,波及附近三棟透天厝傾斜,民宅騎樓也隆起。 警消趕到現場,拉起封鎖線,進行周圍人車管制,並把受影響的八十五號、八十七號、及自強一路八十三巷共五戶十八人撤出,安排住在鄰近旅宿,消防車則初步進行灌水,維持工區內的水壓,避免周邊泥沙不再流失,以免災情擴大。 高市府工務局建管處派員現場勘查,初判疑似附近建案工地鋼板樁密合不足,導致地下水滲出掏空路基,今年三月也曾發生類似意外,依違反建築法,針對承造人、監造人開罰九萬元,並勒令停工。昨天發生原因與上次類似,只是位置有所不同,距離上次塌陷地點約一百公尺,目前有五戶受影響,已勒令停工,查明原因補救。 疑肇禍的新建案建商指出,當時正進行地下室開挖,挖到十米時突然發生塌陷,目前將配合相關單位調查,至於後續賠償等問題,仍待雙方進一步協調。

Read MoreRead More

中港科技園區傳火警 華德動能公司人無恙

台中港務消防隊獲報出動大批人車趕往,消防人員立刻布水線搶救。(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梧棲區大觀路台中港科技產業園區車王電子子公司華德動能公司廠房十四日上午十一時四十五分傳出火警,台中港務消防隊獲報出動十五輛消防車到場搶救,工廠冒出大量濃煙、火苗,所幸廠內員工都即時逃出無人員受困,消防人員立刻布水線搶救,火勢在下午一時五十五分撲滅,起火原因仍須調查釐清。

Read MoreRead More

遠離沉默殺手 預防肝病變 定期檢查是關鍵

B、C肝、飲酒、抽菸、肥胖…都是危險因子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日本知名設計師三宅一生驚傳於8月5日因肝癌病逝,享壽84歲,震驚整個時尚圈。針對肝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醫師提醒,肝臟是沉默的器官,當發生症狀有很多都是癌症晚期,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是預防肝病變的關鍵。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約1萬2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其中肝癌為我國主要十大死亡癌症第二名,且與肺癌已經連續42年排名前2名。事實上,根據衛福部的歷年統計肝癌的發生率有逐年降低的趨勢,但肝癌的死亡率卻居高不下。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解釋,由於肝臟內部實質沒有痛感神經,在腫瘤初期發生時,甚至是再進展到中期,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症狀。但是當腫瘤大到一定程度壓迫到肝臟表面包膜,由於肝臟包膜內含有豐富的痛覺神經,當肝包膜神經受到刺激時就會產生疼痛感。 另外,若是侵犯至鄰近器官也可能會有症狀發生,例如:腹部腫塊、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惡心嘔吐、易感疲倦、黃疸等。但要注意的是,當發生症狀經就醫診斷者,有很多都是癌症晚期,平均僅剩3~6個月的存活時間,死亡率相當高。 在台灣,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是慢性B型及C型病毒性肝炎,另外還有過量飲酒造成的酒精性肝炎、抽菸、食用被黃麴毒素汙染的穀物、肥胖、暴露特定的化學物質或遺傳性代謝疾病等都是肝癌危險因子。 其中,B肝、C肝的患者務必要定期追蹤,並且評估抗病毒藥物之治療,避免讓肝炎惡化成肝硬化及肝癌。梁程超特別要提醒民眾近年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飲食西化,國人肥胖盛行率增高及代謝症候群發生率持續增加,需注意脂肪肝、高血糖及三酸甘油脂是否過高,這些也是肝癌背後的危險指標。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梁程超強調,「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是預防肝病變的關鍵動作,可利用抽血結合影像檢查為肝臟做好初步防守,另腹部超音波是觀察肝臟健康狀態最簡單快速的方式,若發現肝臟可疑陰影,可搭配零輻射磁振造影(MRI),並可補足超音波掃描找不到的可疑病灶。

Read MoreRead More

初次來台 帶豬肉火腿腸被查獲 3移工罰20萬沒錢繳 被拒入境

移工攜帶火腿腸闖關被逮,無力繳二十萬罰款遭拒入境,移民署也用中英泰越四國文字製成宣導卡,宣導移工或新住民勿 攜帶或寄肉製品入台。(移民署提供)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隨疫情逐漸降溫,台灣自六月十五日起放寬邊境檢疫措施,但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於邊境開放後,卻接連查獲五起外來移工或新住民自非洲豬瘟國家地區,攜帶家鄉豬肉火腿腸入境案例,其中三名初次申請來台工作的移工,因無法當場繳清新台幣二十萬元罰鍰,而被拒絕入境,移民署呼籲,新住民及移工不要郵寄(快遞)應景肉品或含肉類加工食品來台,以免觸法受罰。 移民署表示,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逐漸降溫,我國自六月十五日起放寬邊境檢疫措施,縮短檢疫天數,入境我國旅客人數增加,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於邊境開放後,陸續查獲五起外來人口因不諳我國法令,為順道帶給在台親友一解鄉愁或隨身食用,而自非洲豬瘟國家地區,攜帶家鄉豬肉火腿腸入境的案例。 其中三名初次申請來台工作的移工,因無法當場繳清新台幣二十萬元罰鍰,而依規拒絕入境,使原本來台工作賺錢的規劃,都被一條火腿腸打亂。另外一名移工及來台履約的商務人士,原先無法繳納新台幣二十萬元罰鍰,最後幸由家人及台灣邀請公司代為繳納,才得以入境,還沒賺到錢,就先支付大筆罰鍰,真的是非常不值得。 移民署強調,中秋節前夕,隨著邊境開放的趨勢下,今年可望再現返鄉團圓過節的人潮,但非洲豬瘟疫情持續肆虐世界各地,為防堵非洲豬瘟疫情乘勢入侵,再次提醒新住民及移工朋友,不要自行或請託親友攜帶非洲豬瘟疫區豬肉製品運送來台,違者將受罰金額最高將達新台幣一百萬元,無力繳納者將拒絕入境。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