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旋轉肌群斷裂 術後復健增肌力

物理治療師於治療中加入肌力訓練,藉由紅繩、彈力帶等訓練,來增加肩關節的穩定性及活動時所需要的肌力。(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0多歲的連姓女特檢區護理師,因需持續使用雙手操作儀器,去年開始覺得右肩疼痛,起初不以為意並未就醫,直到影響睡眠及工作,半夜因疼痛而常痛醒,造成精神狀況不佳,甚至暫時調離原單位,並至台中醫院復健科求診,經復健科醫師診斷,發現是旋轉肌群斷裂,轉至骨科接受右肩旋轉肌的修補手術。 台中醫院物理治療師沈傳凱指出,連姓女患者術後用三角巾固定1個月之後開始接受物理治療,個案的肩關節動作嚴重受限,經物理治療師評估後發現肩關節因術後腫脹及沾黏,造成關節角度受限右肩舉高只有30度,外展只有40度,一動就會非常難受,連帶脖子也開始感到疼痛。 特檢區護理師右肩疼痛未就醫,因影響睡眠及工作,就醫診斷是旋轉肌群斷裂。(記者陳金龍攝) 沈傳凱表示,從患者最難接受的疼痛開始處理,將緊繃的肩頸肌肉放鬆,並以消除水腫的手法將肩部的腫脹降低,促進右肩的循環,並加上關節鬆動術以及牽拉治療等徒手治療手法,來改善肩部活動度受限的情況,更於治療結束後教導病患回家的自我照顧,如熱敷、自我按摩、自我牽拉等。經過1個月的治療後,肩關節角度也明顯提升可以舉高和外展到90度,外轉也可以達到60度,個案自己也覺得很神奇,現在已經可以在晚上好好睡上一覺。 沈傳凱說,物理治療師除了原本的徒手治療手法之外,開始在治療中加入肌力訓練,在受傷及手術後因固定及疼痛而造成萎縮的肌肉群,藉由紅繩、彈力帶等訓練,來增加肩關節的穩定性及活動時所需要的肌力,患者每天也遵守物理治療師教導的回家作業,經過5個月左右的復健期,右肩活動度和肌力慢慢恢復,已經可以達到功能性活動的角度,生活自理已不成問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