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重症高風險族群不用藥 小心器官損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疫情期間,長新冠症狀為不少感染者的夢魘。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指出,據調查,有6成國人表示長新冠症狀大幅影響日常生活;另,高風險族群確診後僅4成就醫領藥,恐暴露於器官損傷風險。
為了解新冠肺炎及長新冠對台灣民眾影響程度,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今年2月針對全台確診民眾進行「新冠肺炎對生活影響調查」。結果顯示,有6成民眾自覺染疫後日常生活出現影響,其中以體力最明顯;4成確診民眾自認有長新冠症狀,近7成表示症狀已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
調查也發現,罹患長新冠者平均就醫0.73次,其中就醫後未改善且認為仍需就醫治療以神經性症狀、心血管系統症狀最嚴重,其次為全身性與消化系統症狀;另,在高風險族群中,僅4成在確診後接受藥物治療。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從問卷結果來看,台灣長新冠的發生比率不低,其中需要關注的部分是,高風險族群應該積極採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卻仍有6成未達到,恐加重長新冠症狀的發生,且易引發重症與死亡風險。
造成長新冠的主要原因為確診後病毒殘留體內而導致免疫系統異常,陳宜君指出,目前已有研究指出確診5日內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除可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更可降低近3成長新冠機率,積極用藥會是目前最好防範長新冠與重症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