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政府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23日於香山濕地生態館辦理送小鱟回大海活動,共放流約800隻人工孵育的幼鱟。(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二十三日於香山濕地生態館辦理「鱟知鱟學」送小鱟回大海活動,現場有來自苗栗縣、彰化縣、新北市等五所學校鱟保母師生參與,新竹市大庄國小師生也參與觀察,共放流約八百隻人工孵育幼鱟,是香山濕地首次的鱟苗放流行動。
新竹市政府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23日於香山濕地生態館辦理送小鱟回大海活動,共放流約800隻人工孵育的幼鱟。(記者曾芳蘭攝)
產發處長許智堡指出,市府目前與清華大學合作進行香山濕地三棘鱟生態及種源調查,希望比對自然復育的三棘鱟來源,並積極配合及協助海洋保育署於香山濕地進行三棘鱟監測調查。二十三日與海科館「鱟知鱟學」環境教育計畫合作,把學員在水族箱內照顧孵化的幼鱟試驗性放流至香山濕地,未來將持續追蹤放流鱟苗的成長情形。
新竹市政府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23日於香山濕地生態館辦理送小鱟回大海活動,共放流約800隻人工孵育的幼鱟。(記者曾芳蘭攝)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淑麗表示,幼鱟孵化早期的存活率很低,透過海科館「鱟知鱟學」環境教育計畫,取得金門復育鱟卵,讓學生在校照養至孵化,今年各學校認養個體從卵到幼鱟存活率都很好,現在一至二齡的幼鱟活力充沛,正適合放流。
「鱟知鱟學」送小鱟回大海活動,也邀請新竹市大庄國小一起參與,透過觀察幼鱟,引導學生發現三棘鱟遭遇的生存困境,以及思考如何從自己做起,保護海岸灘地搶救國際瀕危物種,在校園內推動環境保護海洋復育概念。
新竹市政府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23日於香山濕地生態館辦理送小鱟回大海活動,共放流約800隻人工孵育的幼鱟。(記者曾芳蘭攝)
產發處說明,鱟是一種海洋底棲性的無脊椎動物,最早出現在四億八千萬年前,歷經種種浩劫存活至今,形態並無太大的改變,因此有「活化石」之稱。台灣可見的為三棘鱟,早年在台灣西岸及離島隨處可見,後來因為受到人為捕捉、沙灘棲地遭破壞與環境變遷等影響,數量已十分稀少,於二O一九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