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乳腺炎 中醫調理不影響泌乳

針對孕媽咪產後復發乳腺炎,恩主公醫院中醫部內科主任廖唯宇建議中藥治療也是可參考的新選擇。(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待產第3胎的楊小姐,於前兩胎分娩後第3天均復發乳腺炎,因非常不適,在服用退乳藥後雖舒緩發炎症狀,但藥物抑制泌乳導致無法繼續哺餵母乳。為了在第3胎產後能夠順利哺乳,她產前至恩主公醫院中醫門診,經與醫師討論治療對策,於產後第1日起服用中藥湯劑調理體質,不僅沒有復發乳腺炎,且乳汁分泌情況良好。 乳腺炎是指女性乳房或乳腺因堵塞或細菌感染導致發炎,其症狀為乳房局部腫脹、疼痛、發熱,常伴隨發燒(大於攝氏38.5度)、畏寒與全身痠痛,好發於剛分娩的婦女。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內科主任廖唯宇表示,乳腺炎在中醫又稱「乳癰」,「癰」指的是體內氣血為毒邪壅塞而不通、體表皮肉間的急性化膿性疾患,西醫常以消炎止痛藥、抗生素等藥物治療,嚴重時產婦會因極度不適選擇使用退乳藥,但許多媽咪非常希望讓孩子喝母乳,此時建議可透過中醫進行產前預防與產後治療,讓哺乳之路更順暢。 廖唯宇指出,中醫肝、胃兩個器官與乳房健康息息相關,個案楊小姐產前喜甜食冰飲、酸辣等重口味飲食,加上孕期食慾不佳,影響脾胃吸收,造成氣血失衡形成鬱積,產後乳汁又蓄積堵塞在乳房內,導致肝胃鬱熱、邪毒外侵、氣血不足,引發癰腫。 廖唯宇表示,針對上述症狀,開立神效栝蔞散加減方讓楊小姐於產後3日服用,瓜婁實、蒲公英可改善乳房脹痛,浙貝母、通草、路路通有暢通乳腺的功效;而當歸、柴胡兩味藥材生血行氣,讓母乳生化有源,再搭配其他藥材補脾益氣,整體以通乳絡為主、清熱健脾為輔,將肝胃問題解決並補足氣血,楊小姐服用後不僅順利哺餵母乳,乳量也很充足。 廖唯宇表示,中醫用藥於產後乳腺炎當中有其角色,除了湯劑治療,也可進行針灸療法,對於想順利哺乳的孕媽咪,建議產前可至門診與醫師討論,讓醫師針對產婦的體質與日常生活習慣,做出相對應的預防與治療。

Read More

熬夜壓力大 竹科男帶狀疱疹

台大新竹分院周孜容醫師提醒,帶狀疱疹病灶在結痂前皆有傳染力,應避免他人直接接觸病灶。(圖由台大新竹分院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一名30多歲的張先生,最近轉換跑道至科技廠工作,時常熬夜加班、深感壓力,一日突然左胸感到奇癢無比,隨後冒出多叢紅色小水泡,經醫師診斷為帶狀疱疹,以抗病毒藥物及止痛藥治療後,症狀及傷口逐漸恢復。 新竹台大分院家庭醫學部周孜容醫師表示,通常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帶狀疱疹,且約有1/3的人,至少曾罹患過1次,此外,當處於壓力、免疫力低下、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好發。 帶狀疱疹是由小時候感染過的水痘病毒,潛伏在神經節中,於免疫低下時,再活化發作所產生的症狀;一般民眾常誤以為手部的汗疱疹,也是帶狀疱疹的一種,但並非如此,俗稱的汗疱疹是濕疹的一種,跟病毒並無關係。帶狀疱疹發作時通常會先出現皮膚疼痛、刺癢、痠麻等前驅症狀,約2到3天後會長出紅疹、水泡,往往於皮膚局部位置,不會全身性生長,並可能出現疲倦、頭痛等徵兆。 周孜容醫師表示,倘若出疹的位置出現於額頭、眼皮、鼻子、耳朵、或生殖器周圍,可能會出現視神經炎、顏面神經失調或聽力受損等併發症,故提醒民眾應盡速就醫。 另皮膚紅疹在進展成水泡後,切勿自行戳破,避免傷口感染,並建議傷口處可透過紗布覆蓋,助於減少傳染的情形。 醫師強調,病灶在結痂前皆有傳染力,應避免他人直接接觸病灶,在紅疹結痂癒合後,約有5%至10%的病人會有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後遺症,留下長期的疼痛、麻木或刺痛感,大大影響病人生活品質,這時建議盡速就醫,並使用神經痛治療之藥物改善症狀,也可適量補充維生素B群,加速神經的修復。 醫師建議,預防勝於治療,建議曾罹患帶狀疱疹者,可於發病1年,且無相關症狀後,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另維持健康飲食及良好生活作息,也是預防帶狀疱疹發生的不二良方。

Read More

精準醫療基因寶 能測849種疾病

安南醫院新落成的健康醫學中心將於未來正式啟用投入精準醫療,幫助民眾進一步及早治療、預防疾病規劃健康人生。(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副總統賴清德近日提出欲團結醫界共同打造「健康台灣」,加強推廣「精準醫療」利用醫療技術及早找出疾病危險因子,以利早期治療。安南醫院與長聖國際生技合作,引進全新個人化「基因檢測-基因寶」,利用基因檢測預知疾病風險,因應精準醫療需求,安南醫院也將於未來啟用健康醫學中心,助民眾為健康人生超前部署。 現今國人平均餘命已延長至80歲以上,安南醫院院長林聖哲表示,疾病均有先兆,定期健康檢查包括精準檢測是重要關鍵,透過新興基因預測方式「基因寶」能透過分析基因,提早釐清潛在的疾病風險,進而透過調整作息與飲食等先一步預防,後續也能針對高風險疾病安排持續健檢追蹤。 安南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主任莊皓宇指出,基因寶參考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精準醫療計畫等機構資料庫,利用口腔抹片等無痛方式採取受測者基因,能檢測多達849項潛在疾病,具備精準進行健康規劃、了解家族遺傳病史風險、掌握孩童天賦潛能等特色,安南醫院附有專任醫師解釋紙本報告,採個別管理且不入病歷,確保用戶能安心採檢、精準掌握個人健康。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日學者南商分享新幹線開發之父人生

南商邀請日本東洋大學名譽教授棚澤直子(第二排坐者右二),分享父親也就是新幹線開發之父-三木忠直事蹟。 (記者施春瑛攝) 台南高商推廣國際教育交流,日前邀請日本東洋大學名譽教授棚澤直子到校演講,講述其父也就是被稱為新幹線開發之父的三木忠直事蹟,吸引應用外語科等科別的眾多學生熱情參與,收穫啟發豐富。 出生於一九0九年的三木忠直,年輕時因懷抱造飛機之夢,自東京大學工學部畢業後加入日本海軍,並於二戰時設計「銀河」特攻機。「銀河」雖擁有長距離飛行、快速及能從高空急速下降等優勢,但因日本物資缺乏,無法繼續採用高品質零件及引擎而不再受用。 一九四四年戰爭結束前夕,三木受海軍之命,設計出「櫻花」特攻機,機翼為木製,且無螺旋槳及車輪,機身附加於母機上,從母機分離後,飛行員便無法生還歸來。當時駕駛「櫻花」的飛行員幾乎全員戰死。在所處環境及時代氛圍影響下,三木僅能違背自身意志設計出這樣的機器。 戰後,他決意為和平奉獻,加入鐵道技術研究所,將航空技術貢獻於大眾運輸。一九五三年發表「東京至大阪只需四小時四十五分即可到達」構想,世人以「夢幻超特急」稱之,後化身為新幹線初代0系,該車型擁有輕量車體及和飛機相同的流線形及一體化特色,此構想於一九六四年以東海道新幹線形式實現,創下當時世界最高速紀錄。 校長黃耀寬表示,感謝南商傑出校友東俊賢先生促成本次交流。東俊賢先生在十四歲恰逢二戰期間,在神奈川縣日本海軍航空技術廠當少年焊接工,製造特攻機「櫻花」結識三木先生。東俊賢先生已九十二歲,去年在神奈川市發表演講,以經歷二戰的經驗說明戰爭的可怕,指日台關係有著良好紐帶,相互幫助很重要,強調和平的寶貴。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PO文被割喉縫27針 女造謠挨罰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一名女網友日前在推特上貼文,聲稱自己在路上被不明人士尾隨並被對方持刀割喉,還在就醫後縫了二十七針。台北市刑大接獲情資主動介入調查,並在十四日找到發文的女網友,她才急忙承認全案都是自己杜撰的,是因為自己心情不好想引人關注才亂發文,警方隨後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加以裁處,並呼籲民眾於網路中發文要經過謹慎思考。 台北市刑大表示,警方十三日接獲輿情指稱,推特某帳號於版面中貼文說,因與他人感情糾紛,近日遭尾隨由不詳犯嫌持刀割喉,並於就醫後於脖頸處共縫二十七針等情形。 由於該帳號除主動發布就醫後照片,並於網路中以公開方式提醒社會大眾注意,也稱已向警方報案等情況。因此,該篇發文內容即引起瘋傳。有網友質疑該帳號所說事件真假,貼文者又稱已就網友言論委任林姓律師代為追訴將予提告。 警方追查後,十四日找到持用該帳號的網友,並上門訪查,女網友見員警上門才驚覺事情大條,趕緊向員警否認遭割喉。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永仁駐校日師布置女兒節

永仁高中日語合作夥伴駐校老師阪口洋子在日語教學課程中,進行情境布置日本女兒節「雛段飾」,讓學生透過真實的體驗認識台日文化差異。(記者汪惠松攝) 阪口洋子擺設「雛段飾」 學生不出國也可體驗日本文化 永仁高中執行日語合作夥伴派遣計畫,由來自日本岡山縣的阪口洋子駐校一年,期間致力協助日語教學課程,並在圖書館進行日本女兒節情境布置擺設「雛段飾」,讓學生透過真實的體驗觀察日本平安時代婚禮特色,認識台日文化差異。 阪口洋子因日語合作夥伴派遣計畫於二0二二年九月~二0二三年六月進駐永仁高中一年,協助日語課程教學、情境布置,搭配季節與節慶帶領大家認識日本的學校教育、文化習俗,以及透過對話分享、手作、展示等多元形式,幫助大家更加了解台日文化間的異同。 日本有向達摩祈福許願的傳統,各地也發展出形態各異的達摩造型,是日本的獨特文化。尤其達摩具備不倒翁的造型,不管怎麼碰撞搖晃都不會倒下,衍生出「七轉八起」不輕易放棄的奮鬥精神。 台灣的兒童節在四月,日本卻有三個代表的節日,分別是三月女兒節、五月兒童節、七五三節,非常特別。像是日本女兒節通常立春到二月中旬左右,有女兒的家庭會開始在家擺設「雛段飾」,希望藉由人形娃娃消災解厄,祈求女兒平安健康長大。 為讓學生體驗認識台日不同文化,阪口洋子從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借來華麗高貴的「雛段飾」,在永仁圖書館進行情境布置與解說,讓學生就近觀察日本平安時代婚禮特色。 同時,還帶領學生洗手入廚房,製作女兒節常見的和菒子─粉、綠、白三色「雛霰」。參與課程活動學生不但對「雛段飾」中的精緻人偶、道具、隱含寓意有了更多的認識,也很開心能體驗和果子製作,是非常深刻的學習歷程,感謝阪口洋子的用心安排。 校長余月琴表示,永仁高中很幸運能獲得日語合作夥伴駐校資源挹注,對師生學習日本語、日本文化是一大福音。學校相當重視國際教育的推展,校內也有教師社群能與日語合作夥伴共備課程,提供學生更多國際交流的機會。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珍食 南台食農教育影片獲獎

南台資傳系學生團隊在老師梁丹青(後排中)指導下,拍製食農教育影像作品,榮獲育秀盃創意獎動態影像類食育創作組優選等獎項。 (南台提供) 南台科大資訊傳播系學生團隊展現所學,拍製食農教育影像作品,參加第廿屆育秀盃創意獎,經 初、複賽晉級決賽,在一0八部動態影像類作品競爭中,脫穎而出,榮獲動態影像類食育創作組優選獎及十個佳作獎,成果斐然。 今年育秀盃創意獎以「『育』見永續新未來」為主題,鼓勵關注ESG永續議題。其中動態影像類競賽,除聯華集團企業的命題外,更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在全省北中南國中小及幼兒園拍攝「食農教育」題材。 育秀盃創意獎動態影像類食育創作組優選獎作品《在田野勤學 創永續新食代》,是由南台科大資傳系學生團隊曹嘉琪、王冠雅與陳唯欣同學共同企劃製作。團隊長曹嘉琪表示,作品以彰化北斗鎮青農陳光鏡所創立的「田野勤學」食農學校為焦點,鼓勵大家關懷地方創生,增進師生與親子「親農近土」向大自然學習的機會。同時團隊很感恩作品能被評審肯定並能有機會走入校園,不僅能拍攝關於食農教育的題材,也能磨練影音敘事力。 指導老師梁丹青表示,此次獲獎作品均以「食農教育 」為主題,強調珍惜食物減少浪費觀念,學生的影視作品都是非常寶貴的影像教材,讓學生從小就明瞭從產地到餐桌、減少食物浪費、食材減量、減少剩食、確保食品及糧食安全,提醒大家「食當季、吃在地」,以健康永續的飲食實現「零飢餓」目標。 資傳系主任盧祐德表示,資傳系影視製播都是學生彙集的成果,加上老師細心指導,得以把新世代創意想法實現,對社會環境的進化有具體貢獻。 校長吳誠文表示,跨領域學習與做中學都是技職教育學習目標,學生團隊以「食農教育」為主題的拍攝作品獲獎,落實做中學,透過競賽培養專業實務能力,同時為校爭光。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乳癌放療憂皮膚燒焦 可預先用保護敷料

乳癌患者進行放射治療恐會有較嚴重的放射性皮膚炎包括皮膚變黑、局部破皮、起水泡。(亞東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早期乳癌患者62歲王姓婦人,在板橋亞東醫院接受手術切除乳房腫瘤後,轉介至放射腫瘤科進行後續放射治療,以減少局部復發,乳房放射療程為1週5天,每天約10至15分鐘,總療程約需3至4週;但王婦聽聞其他病友稱進行放射治療可能會有曬傷甚至燒焦狀況,讓她對於放射性皮膚炎相當擔心。放射腫瘤科醫師侯沛羽表示,在放射療程開始時,可立即預防性使用皮膚保護敷料,減少放射治療所引起的反應。 侯沛羽指出,放射性皮膚炎通常在開始放射療程後,隨著治療次數、劑量的累積,約在療程後的第3週皮膚可能開始會有發紅、癢、色素沉澱、刺痛感等,嚴重的甚至會局部破皮或起水泡。 她表示,傳統的治療方法,通常是在有症狀後才開始使用包含類固醇藥膏、燒燙傷藥膏或抗生素藥膏等;但放射性皮膚炎是許多乳癌患者常見的副作用,會疼痛不舒服,讓患者擔心皮膚因治療變紅或變黑後的修復時間及後續恢復程度而療程中斷;這些急性的皮膚炎反應,在療程結束後約1至2週症狀會最為明顯。 她建議王姓婦人在放射療程開始立即預防性的使用皮膚保護敷料,王婦在完成整個治療過程中,在療程結束前的後兩週出現輕微的皮膚發紅、色素沉澱,經醫師開立藥膏使用後,不僅順利完成治療,後續皮膚也復原良好。 侯沛羽呼籲,可積極預防或減輕放療引起的皮膚反應,也可避免因副作用影響治療,千萬不要因擔心放射治療引發皮膚燒燙傷疼痛與後續美觀問題而猶豫。建議和主治醫師討論,適當的使用有臨床實證、經衛福部許可的皮膚凝膠、保護敷料等照顧放療部位的皮膚,讓皮膚能更快修復。

Read More

花蓮慈院啟業37年 大愛醫療溯源館揭牌 記錄東部醫療史

花蓮慈濟醫院大愛醫療溯源館14日揭幕啟用。(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念」,花蓮慈濟醫院大愛醫療溯源館14日啟用,由證嚴法師、慈濟基金會副總林碧玉、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副院長團隊,以及花蓮縣長徐榛蔚、立法委員傅崑萁等人一同揭牌。 適逢慈濟基金會57週年慶,花蓮慈院啟業37年,院長林欣榮感恩過去數十年來各方大德的協助,共同成就今日的花蓮慈院,守護東部地區民眾的生命健康。 為追溯證嚴法師自1979年堅定在東部蓋醫院的悲心,新落成的院史館命名為「大愛醫療溯源館」。館內展出自1966年起,慈濟功德會濟貧,辦義診施醫,證嚴法師有感貧病相依,發願在花蓮興建醫院,期間覓地、募款募愛、到啟業之初尋才之艱辛,累積無數人的愛與善,以及醫護、醫技、行政同仁的投入,才有今日規模。 館內展示當年證嚴法師發願建院的經過。(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大愛醫療溯源館位在大愛樓佛陀問病圖旁,數位館藏的內容還在持續增加中。「醫療就是要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證嚴法師表示,花蓮慈院建院至今已37年,期待未來的日子如同過去的37年,延續這份誠摯的愛,為人間付出。

Read More

生日演唱會 小魏跳花朵舞

魏嘉瑩首次戶外生日演唱會,鬼鬼送上小魏娃娃版的翻糖蛋糕。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結束9場完售的《我很好春季巡迴音樂會》後,「小魏」魏嘉瑩仍然馬不停蹄,不僅推出個人首張《喜歡我吧 創作自選輯》,首次前往香港宣傳,並擔任五月天「好好好想見到你」演唱會開場嘉賓,日昨回到台灣緊鑼密鼓準備生日演唱會,讓她直呼:「太充實!」 近年生日都與歌迷共度的魏嘉瑩今年生日適逢母親節,之前與團隊討論後,將生日演唱會提早一天舉行,讓大家都可以與家人共度母親節,生日演唱會首次在戶外信義區香堤大道廣場舉行,演唱會一開始小魏便連唱〈年輕是一種罪〉〈小我時代〉〈藍色眼睛〉3首歌帶動氣氛,嘉賓GEmma吳映潔(鬼鬼)在小魏唱罷〈你好嗎〉上台,兩人自然無厘頭的互動讓台下笑聲尖叫聲沒停過。 小魏魏嘉瑩首次舉辦戶外生日演唱會,圓滿成功。 唱完〈我很好〉,鬼鬼先是一步一步地教小魏跳最近熱門的「花朵舞」完成歌迷心願,又送上小魏娃娃版的翻糖蛋糕。慶生時小魏認真許願鬼鬼推一把:「希望未來能有我們兩個人自己(合唱)的歌,而且歌迷都會唱。」整場慶生演唱會笑聲不斷,小魏魏嘉瑩開心度過生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