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港公司集資發送愛捐贈伊甸愛心衣物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舉辦「港謝衣路有你.集資發送愛」捐贈。 響應永續經營的循環經濟概念及發揮正面善循環的精神,基隆港務分公司上週(13日)至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捐贈儀式,由該分公司主任秘書張維鍵代表致贈愛心衣物予該基金會,並由該基金會無障礙生活事業處處長馮彩蓮代表受贈及回贈感謝狀。 基隆港務分公司表示,考量社會弱勢族群普遍物資缺乏,社會福利團體對於物資供應及需求相當重視,基港公司秉持著「樂善好施、關懷社會」理念,號召同仁一齊分享愛心衣物,募集總共8箱(200件)衣物,全數捐贈至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後續衣物經整理後,將轉捐贈至國內外有衣物需求之弱勢族群,達到善盡物盡其用、善循環之目的。 伊甸基金會無障礙生活事業處處長馮彩蓮表示,在斷捨離時代理念下,鼓勵大眾發揮愛心將仍可用的衣物捐贈予該基金會,來提供弱勢族群等使用;為此,特別感謝基隆港務分公司號召同仁發揮善心,透過這項社會公益活動整理出許多捐贈的愛心衣物,感受到港務人之熱情與愛。此次公益活動符合聯合國SDGs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及SDGs1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透過衣物的回收再利用減少廢棄物及溫室氣體產生的同時,幫助更多弱勢家庭,也為社會帶來更多資源及協助,讓愛可以永續且傳承下去。 附圖為基隆港務分公司主任秘書張維鍵致贈愛心衣物,由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無障礙生活事業處處長馮彩蓮代表受贈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無障礙生活事業處處長馮彩蓮致贈感謝狀予基隆港務分公司主任秘書張維鍵。(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Read More

星空聯盟增設第二間巴黎戴高樂機場自營貴賓室

(星空聯盟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全球最大的航空聯盟星空聯盟的全新巴黎戴高樂機場貴賓室,盛大開幕,搭乘從第一航廈10號至38號登機門出發的星空聯盟航空公司頭等艙、商務艙以及星空聯盟金卡會員,和符合條件的美國聯合航空俱樂部、加拿大航空楓葉俱樂部會員皆可使用。 新開幕的貴賓室位於航站通關後的空側,占地約1,300 平方公尺,可容納超過300名旅客,由建築公司 Gensler 設計,該公司也於2013年替星空聯盟設計屢獲殊榮的星空聯盟洛杉磯機場休息室。 星空聯盟執行長 Theo Panagiotoulias 表示:「星空聯盟致力於提升旅客飛行體驗,機場貴賓室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我們非常自豪地推出全新的巴黎機場貴賓室,相信使用過的旅客都能感受到我們在細節的用心」。 貴賓室外牆採用玻璃帷幕,透過恣意流瀉的自然光影,營造出明亮寬敞的氛圍,讓旅客人飽覽機場跑道的遼闊景色。貴賓室的設計理念延續當代旅人需求的主軸,並融入巴黎獨有的特色,室內典雅的牆飾與拱門展現歷久彌新的法國美學,艾菲爾鐵塔的黑白照片搭配當地藝術家精心挑選作品,更散發迷人的巴黎風采,為旅客帶來無以倫比的視覺感受。 設計精美的迎賓酒吧及茶沙龍,提供釀酒大師 Gerard Bertrand 及法國南部的葡萄酒、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茶及飲料,帶給旅客沉浸式體驗。貴賓室設有私人空間及僻靜的角落,提供給喜愛安靜空間的商務旅客;旅客也可在冬季花園或寬敞的戶外庭院放鬆身心,或在淋浴間梳洗後從容搭機。 星空聯盟客戶體驗副總裁 Christian Draeger 表示:「全新巴黎機場貴賓室是第七個星空聯盟自營貴賓室,我們精心規劃貴賓室的每一處,透過獨特的裝潢設計及卓越的餐飲服務,為從巴黎這座璀璨之城出發的旅客提供多感官體驗,將機場貴賓室的層次提升到全新高度」。 巴黎戴高樂機場第一航廈第一間星空聯盟自營貴賓室於2019年翻新,位於航廈內10樓安檢前,提供50號至78號登機門出發申根區航班的旅客及所有適用貴賓室資格的旅客使用。目前巴黎戴高樂機場共有 20 家星空聯盟成員航空在此營運航班,每週提供464個航班,飛往 22 個國家的 34 個目的地。

Read More

工研院中華郵政簽訂數位發展創新戰略合作

(工研院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工研院與中華郵政攜手合作,宣佈簽訂「數位發展創新戰略合作」,期望透過OMO線上線下整合方式,搭配去年甫上線的行動郵局APP,為客戶帶來更好的服務品質。 科技日新月異、產業變化快速,各產業、各企業無不積極求新求變,迎接數位浪潮挑戰。為加速優質國營事業轉型腳步,此次合作以「強化行動郵局APP功能,提升客戶臨櫃體驗」為導向,透過「行動郵局APP」作為入口,設計具體可行的虛實整合方案,讓線上線下資源及服務互通,優化整體服務效率及提升用戶體驗。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針對中華郵政公司營運現況和需求,工研院為其量身打造虛實融合OMO行動方案,讓線上線下相互導流,以行動郵局APP為入口,優化線下服務流程,預期將簡化服務流程30%以上、提升資訊化流程50%以上,並帶動線上支付數30%以上,以及郵政會員數增加10,000名以上。 除了服務上的升級,工研院團隊結合國內主導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慧商務、數位人才培育、數據分析、大型系統架構等各領域專家顧問共計15位,其中包含國際知名金融監理領域的現任蒙納許大學法學院教授臧正運,專家顧問團以「沉浸引導」、「減法設計」、「議題解方」作為三大主軸,建構人才培訓機制,將遴選並培育30位數位創新超「郵」潛力之星,採教練模式引導,培育其觀察、蒐集、設計、收斂、驗證、標準系統規格制定能力,將DNA擴散至郵政公司各單位及各地郵局,成為中華郵政數位發展的主力。 中華郵政董事長吳宏謀表示,中華郵政公司目前全台有1,298個營業據點、3,600萬儲匯帳戶、高達6.2兆儲匯資金,郵務、包裹業務遍及全台,為了加速落實數位轉型,此次引進工研院工研院專家顧問服務團隊,他們擁有豐富的數位轉型、創新服務規劃及執行實務經驗,預期有助加速中華郵政的數位轉型策略,並提升郵政服務的效率和便捷性,同時注重實現永續經營。 中華郵政正規劃整合郵務、儲匯、壽險、集郵、電商等業務資源,以行動郵局APP為中心連結各業務,並建置單一會員及點數系統,作為便利、多元郵政生活圈之基礎。而由30位超「郵」潛力之星設計出的5項OMO解決方案,也將會落實到中華郵政的服務中,預期可創造快速、精準、優化臨櫃服務等效益,且此次合作成果也會延續帶動郵政流程優化及未來永續發展。

Read More

首屆世界航海裝備大會福州開幕展示海巡救助科考船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由大陸福建省人民政府、工業和資訊化部、交通運輸部聯合主辦的首屆「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上週(十二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開幕,本次展會船艇展在福州港馬尾青州作業區舉行,展示海巡船、救助船、科考船等。 除此之外,首屆世界航海裝備大會也出動號稱臺灣海峽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6"輪亮相,重點展示海巡船艇在海上巡航執法、打擊水上違章、海上人命救助等方面的先進裝備性能,同時普及海上交通、海上救助等安全知識。"海巡06"輪係於去(2022)年七月11日列編福建海事局,船長128米,型寬16米,型深7.9米,滿載排水量6600噸,主推進系統總功率13920千瓦,最高航速23節,續航力一萬海浬,自持力60天,能夠到達全球除南北極以外的所有海域。 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以"承載人類夢想駛向星辰大海"為主題,旨在打造一場世界航海裝備領域高層次、高能級、高水準的國際交流合作盛會,大會為期四天,活動按照"1+6+1+N"的架構設計,設置一個開幕式暨主論壇、六場專題論壇、一個成果展以及多場同期活動。大會緊密銜接國家產業政策,聚焦航海裝備專業領域,按照"3+3"的格局設置六場專題論壇。其中三場為技術文化基礎設施領域的綜合性論壇,分別為亞洲造船技術論壇、國際深水港建設論壇和世界海洋文明交流互鑒論壇;另外三場為重要應用領域的專業論壇,分別為深遠海養殖裝備及產業生態論壇、內河船舶綠色智慧發展論壇、國際船艇產業發展論壇。 大會同時舉辦活動包括中國船舶集團(CSSC)主辦的2023中國海洋裝備博覽會、船舶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大會等,船艇展則在福州港馬尾青州作業區舉行,展示海巡船、救助船、科考船等,讓參觀者近距離感受航海裝備產業發展。(見圖)

Read More

貿發會議預估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減緩至2.4%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UNCTAD)發佈報告預估今(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減緩至2.4%。 貿發會議在其發佈的《2023貿易和發展報告》中指出,儘管巴西、中國大陸等少數經濟體實現逆勢增長,但相比去(2022)年全球大多數地區經濟增長放緩。報告認為,全球經濟正處在十字路口,增長路徑的分歧、不平等程度擴大、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及債務負擔的加重等因素為全球經濟增長蒙上陰影。 貿發會議呼籲,應改革全球金融體系,加強市場監管,建立更加公平的全球貿易體系,為保證世界經濟今後免受系統性危機影響,各經濟體須避免錯誤的政策選擇,推動積極的改革議程。

Read More

智慧航安監控船 航港1號10月17日舉辦下水典禮

(航港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因應離岸風電產業發展,以及提升臺灣海域船舶航行安全,於109年報院核定新建造1艘智慧航安監控船舶「航港1號」,總經費約新臺幣2.68億元,該船於110年10月22日由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完成基本設計,由中信造船廠承造,111年8月31日開工、同年12月1日安放龍骨,預計於今(112)年10月17日下水,明(113)年3月交船,將投入巡視離岸風場任務。 航港局指出,「航港1號」總長40公尺、寬7.8公尺、總噸位273,為1艘配有衛星通訊、攝影監控、AR擴增實境、夜視偵蒐以及雷達污油偵測系統的高科技智慧航安監控船舶。除了提供智慧航安資訊平台現場即時畫面,監控行經彰化風場周邊海域船舶動態,將航政監理公權力充分延伸至風場海域;海事案件發生時,更能將各種海上異常違規或海事案件情形即時通報給智慧航安資訊平台。 臺灣海峽是全球最忙碌的海域之一,結合氣候海象因素,使得航行環境相當複雜,也造成不少的船隻在此海域發生海事意外,航港1號將運用各種程式運算及先進的科技設備,獲取多元的數據及影像,精準掌握海事事故最即時且完整的資訊,並作為前進指揮所,協助現場指揮官更快速研判海難應處方式,有效完成人員救護、油汙防治、貨物保全、船舶移除等任務,提升海事處置效率,邁入全新的智慧時代!。 航港局表示,未來將持續戮力維護臺灣海域船舶航行安全,支持離岸風電產業發展,並期盼航港1號投入勤務服務,能為風場及海上安全多一分保障。

Read More

台驊:航商加大削減運能海運運價有機會維持獲利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驊國際控股發布截至上 ( 九 ) 月份營收報告指出,該公司展望第四季在全球第三大航商達飛 (CMA) 率先於淡季期間宣佈調高亞洲至北歐運價,為歐洲線長約談判開啟序幕,同時在航商加大削減運能下,預計海運運價有機會在淡季期間維持在獲利水準之上。   台驊控股九月份合併營收新台幣 12.66 億元,集團累計一至九月營運合併營收達新台幣 106.11 億元,兩項數值均較去年同期萎縮。   其中台驊空運九月營收較前月逆勢增長 3.29% ,主要受惠季底中秋及黃金週雙節慶帶動電商拉貨需求增溫,九月營收達新台幣 2.65 億,預計進入第四季消費性電子購物旺季有望再推升整體運費及運量的增長;海運九月營收為新台幣 6.94 億元,較前月小幅衰退 4.86% 。受到全球消費力道在高通膨、高利率壓抑影響下,長假前供應鏈拉貨動能不如預期,在貨量減少下,連帶影響遠東至美西及美東運價表現,最新運價下跌至 1,700 及 2,200 美元,整體跨太平洋地區運價仍支撐在獲利線之上。   依據 SeaIntelligence 統計報告指出,進入產業淡季各航商預計將再增加空白航班比例,跨太平洋航線預估將再削減 14% 至 16% 運能,以維持淡季運價保持獲利水準。內貿物流九月營收較前月衰退 12.28%…

Read More

國內外海洋法政專家匯集海大 因應人工智慧於海事法衝擊與影響

研討會主辦人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院長饒瑞正教授感謝各單位的協助與支持。(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海洋法政界的年度盛事「海洋法政國際學術研討會」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第二演講廳隆重舉辦,由海大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主辦的研討會今年邁入第八屆,以「人工智慧於國際海事法之衝擊與影響」為主題,邀集國內外海洋法政專家以「AI自主船舶」、「海事產業的AI應用」、「AI對海洋科研與地緣政治的影響」三大主題於海大分享並討論交流,國內外產、官、學界超過250餘人次參與 ,將有助於解決人工智慧於海洋法制影響的相關問題,包含海洋資訊監控、港口及貨物管理等等。 研討會主辦人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院長饒瑞正教授感謝各單位的協助與支持,並表示學術非常需要產業的支持。研討會將極具新穎性及分析性的重要AI海洋議題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將提升與擴大臺灣研究對於國際能見度與影響力,透過海洋法政熱點議題的倡議效果,亦承擔了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的社會責任。 本次國際研討會特別邀請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法學院院長Jason Chuah FRSA主任、土耳其安卡拉大學國家海洋與海事法律研究中心Hakan Karan教授兼董事長、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Michael Tsimplis教授、越南國立大學法學院Cuong Viet Do講師、塔斯馬尼亞大學澳大利亞海事學院Poomintr Sooksripaisarnkit講師、英國倫敦大學城市法學院Mustafa Yilmaz研究員及土耳其Cankiri karatekin大學司法職業學院Rabia Yildirim講師等13位外籍學者就自身專業經驗分享。今年會議成果將以特刊方式刊載於於知名國際法學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itime Law, JIML,並進一步收錄於荷蘭Elsevier出版社發行之文獻索引資料庫(Scopus)。 海洋法政國際學術研討會10月13日於海洋大學第二演講廳隆重舉辦。(海大提供) 許泰文校長於開幕致詞時表示,運用人工智慧於海洋已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在航輪方面不論是航線規劃、追蹤或是海況預報等,透過AI增加確保人安、船安、貨安。本次研討會也非常感謝海委會的支持及國科會、交通部航港局、英國倫敦大學城市分校法學院、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法學院、土耳其安卡拉大學國家海洋與海事法律研究中心及法學院、塔斯馬尼亞大學澳大利亞海事學院、英國Lawtext出版社、全國律師聯合會、英國史旺西大學法學院、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國際法學院等共同合辦,以及內政部地政司、臺灣港務公司、訊昌公司、海瀧船務公司、驗船中心、台北市海運承攬公會、海鷗春陽文教基金會、元照出版公司之協辦。 內政部長徐國勇表示,海洋的相關管理是從內政部開始的,不論是在海洋事務管理、氣候變遷因應、海洋資源養護,整合人工智慧的運用非常重要,與海事法也相當密切,本次研討會對海事單位的相關管理將非常有幫助。交通部航港局陳賓權副局長肯定海大法政學院每年舉辦國際研討會探討海洋事務的重要議題,AI目前已經深入生活之中,會中討論的議題都相當重要。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高傳凱總經理、台北市海運承攬公會吳俊澤副召集人及全國律師聯合會伍安泰理事也分別於開幕致詞時,感謝海大於海洋各領域的發展,以及海事人才的培育,並對主辦單位的用心表達感謝。 本次研討會亦現場表揚「2023年第三屆海洋法政學習體驗心得競賽」得獎隊伍,此次競賽受到全臺高中職及大專學子的熱烈迴響,以小論文的形式,展現學子參與海洋事務之熱忱。得獎隊伍名單:https://colp.ntou.edu.tw/p/406-1047-92126,r1034.php?Lang=zh-tw

Read More

航港局辦理引水人緊急事故演練 強化引航作業安全

(航港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海域氣候多變且每年約有半年受東北季風影響,風勢強勁、波濤洶湧,引水人在港區外登船引航具高度風險,為強化引水人登船作業安全,提升不慎落水的救援效能,航港局規劃於今(112)年10月底前辦理臺中港、基隆港、高雄港及和平港等4場次引水人緊急事故演練,透過演練驗證相關通報與救援標準作業流程(SOP)及各式救援設備的有效性,並邀請相關單位觀摩、檢視,發掘潛在問題並研議改善作法,持續精進引水人引航緊急情境應變計畫,保障引水人引航作業安全,並有助於維持港口整體運作順暢。 航港局表示,引水人是港口第一線引領船舶進出港的關鍵人員,無論晴雨、寒熱,皆須攀爬垂吊大船舷側引水梯登、離船舶,秋冬東北季風盛行期間,強勁的風浪影響船舶操控,船舶擺盪劇烈,工作風險相當高,為降低意外風險,以往由各港引水人辦事處自主辦理意外應急演練,受限演練規模及參與單位,成效有限;為避免引水人不慎落海事故發生,航港局參照國際海事組織(IMO)A.960(23)決議,於112年7月19日訂定發布「交通部航港局辦理引水人領航事故緊急應變演練作業要點」,自112年起由航港局邀集相關單位檢討引航作業可能遭遇緊急情況及應變計畫,規劃引水人緊急事故演練,並整合港區海難救援能量共同參與,使相關人員更加熟悉緊急通報程序及應變與救援作業。 今(112)年的首場引水人緊急事故演練已於9月15日在臺中港辦理,邀請臺中港引水人辦事處及引水船管理單位、海巡署中部分署、艦隊分署、臺中港務消防隊及臺中港務分公司參與,並請陸軍後勤指揮部及臺中港務警察總隊蒞臨指導;演練結合引水人落水通報、救援及載客船舶海難事故演練,充分運用港區相關單位救援能量;亦驗證引水船配置長竿、攀爬網(梯)及吊桿使用效能,配合保暖毯及自動體外電擊器(AED)的使用,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落水人員救援,並給予必要緊急醫療照護,降低人命損傷風險。 航港局進一步說明,有關今年北、東、南三區域的引水人緊急事故演練,預訂於10月18日於基隆港、和平港,及10月23日在高雄港辦理,藉由引水人及港區救援單位的實際參與,迅速完成落水人員救援,以提升引水人海上執勤安全,後續年度,航港局除持續辦理各區域演練外,亦將規劃演練內容與港區事故情境結合,以擴大演練綜效,確保港區航行與相關海上作業的安全。

Read More

工研院打造一條龍氫能發展平台 助產業搶攻新能源商機

(工研院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因應全球減碳趨勢,再生能源成為各國發展重點,根據國際能源總署調查,預計2027年再生能源將全球占比將達40%。為了滿足產業綠能需求,在經濟部能源署支持下,2023年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以永續綠能為主題的「永續發展館」,結合了跨部會與工研院等法人成果,展出創能、儲能、節能,與系統整合等創新低碳科技,像是本次展出由工研院打造的「氫能示範驗證平台」,提供一條龍式的氫能技術與驗證解決方案,目前已協助國內公司推動餘氫發電,更衍生出新創公司「氫豐綠能科技公司」,帶動臺灣氫能產業蓬勃發展,並幫助產業搶攻新能源商機。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漢英表示,氫能是臺灣未來積極發展的重要能源,工研院已規劃「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內容涵蓋臺灣未來三十年於氫氣供應、發電應用、工業應用、載具應用,及法規標準、基礎設施等氫應用發展等面向。此外,工研院在氫能技術研發上亦投入大量心力,像是本次展出的「氫能示範驗證平台」,整合再生能源電解產氫、氫氣純化與高壓儲存、及發電應用技術,打造完整解決方案,目前已吸引11家廠商在此進行研發與驗證合作,而該平台所衍生的氫豐綠能科技公司,是工研院與經濟部能源署共同培育催生而成,並透過技術移轉幫助我國氫能發電關鍵技術發展、培養運維能力及累積運轉經驗。 目前已有半導體矽廢棄物處理業者透過餘氫發電技術,可將處理含矽廢棄物時產生的氫氣副產物轉換為電能,打造完整矽廢棄物循環經濟模式,並取得綠電憑證。期盼透過氫能發展平台,作為國內產業技術練兵基地,提升氫能產業規模,進而成為未來重要淨零電力來源。除了本次展出外,工研院也將趁此熱度,接力於16日舉辦「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展現實際在場域應用的技術與服務,希望藉此吸引更多產業合作,推動綠能科技發展。 今年永續發展館工研院共展出32項關鍵技術,涵蓋創能、儲能、節能等不同技術,其中,在創能上,展出「穿隧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太陽電池」技術,以超薄氧化層及多晶矽層作為背面鈍化堆疊層,為目前商品化中最具競爭力的商品化高效率太陽電池之一,目前此技術已技轉給國內太陽能大廠,該廠預估20223年已會有200MW(茂迪2023年產能)的電池及模組產能,其年產值可望上看30億元,今年更進一步擴大產能至350MW(茂迪2023年);;在儲能上,展出長時間儲能「釩液流電池暨關鍵組件技術」,屬於安全能量型儲能系統,可搭配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系統,解決其間歇性問題,目前已技術移轉給中油公司;最後在節能上,展出「創新低碳節能吊扇」,是全國唯一具完整碳足跡分析的低碳又節電的創新「吊扇」,目前已在中小學進行示範,在相同風量條件下,平均用電量只有傳統吊扇的1/3、減碳達60%以上。 針對綠能科技發展,工研院也已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於永續環境領域,推動跨業整合,形成具全球競爭力的綠能產業生態系,創造環境永續的未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