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展望與前瞻座談會現場,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者齊聚高雄。(記者趙家麟攝)
前言
展望2024年總統大選連動美中台與兩岸關係,是將持續暗潮洶湧或掀起驚濤駭浪?在複雜情勢下,學者專家齊聚高雄,針對南台灣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定位及其影響舉辦座談會,集思廣益,提供各界共商與對話。
2024年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展望與前瞻座談會現場。(記者趙家麟攝)
共同主持人:
丁仁方(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林祖嘉(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吳連賞(高雄師範大學前校長)、李樑堅(義守大學副校長)。
與會學者專家:
余元傑(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李銘義(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
馮國豪(前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
吳建德(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
劉維群(高雄餐旅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教授兼院長)
陳福川(高雄餐旅大學航空暨運輸服務管理系助理教授)
林信雄(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張雅屏(中華前瞻青年協會理事長)
孫揚明(遠景基金會前副執行長)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
主辦單位:
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高雄都會發展文教基金會、中華前瞻青年協會、中華日報社。
採訪攝影:記者趙家麟
綠若再執政 台海衝突侵蝕經濟
丁仁方。(記者趙家麟攝)
丁仁方:
總統大選對南台灣有很大影響,多所大學校院陸生幾乎歸零,大陸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農漁傳統會有很大傷害,座談會呈現南方觀點,南北學者對話,集思廣益、促進兩岸關係觀點異同交流。
美中關係長期對抗結構不變,緩和只是短暫。「習拜會」在即,大陸對美方要求「四不一無意」應該再強調一次。而且,對於美國重申「不支持台獨」要有定義。
若是賴清德當選,台灣會面臨進一步斷交、共機繞台也會更頻繁,大陸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的結果,南部農漁業,許多產業將被迫外移。
林祖嘉。(記者趙家麟攝)
林祖嘉:
國際情勢變化大,走向「反全球化」與「板塊化」,對兩岸衝擊大,國民黨執政時親美友日和中,民進黨上台後站在美國一邊,兩岸關係變得緊張。
台灣現在政治靠美國,經濟靠大陸,台灣對大陸經貿占比還高達卅五%,但現況不可能持續不變。若民進黨繼續執政,問題遲早爆出,不是引爆台海戰火,經濟必然遭到嚴重侵蝕。
兩岸互信不足,觀光旅遊業卡在中間,情況很慘。馬政府時期每年有四百多萬陸客來台旅遊,帶動一千五百億台幣商機。若能藍白合勝選,可望恢復馬政府時期的兩岸交流狀態。
吳連賞。(記者趙家麟攝)
吳連賞:
近年來,台灣多所大學陸續關門,陸生驟減,少子化對大學院校壓力更大。大陸一年一千萬高校畢業生,如果能有部分生源來到台灣,對兩岸教育交流、台灣高等教育發展會有莫大助益。
台灣迄今仍禁止組團赴大陸,但今年一至九月仍有一百一十八萬人前往大陸旅遊。台灣觀光旅遊業界對禁團令已發出不滿聲浪,兩岸人民交流可以降低惡意螺旋,應盡早開放。盛傳大陸可能會中止ECFA,時間點千萬不能在選前,否則衝擊藍營選情效應太嚴重。
李樑堅。(記者趙家麟攝)
李樑堅:
大陸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其實,台灣對大陸進口商品確實有很大限制,將來要如何加入CPTPP?台灣產品除非有像台積電有獨特技術拉高價位,否則,未來只能移往大陸或東南亞。
美國對大陸打科技戰、但傳統產業商品還是要和大陸做生意,再者,美國壓制大陸科技,促使了大陸加速自主研發創新,而且發展速度非常快。
民進黨是施政得不到多數人支持,七年多的執政沒有得到共鳴,一天到晚都在談備戰,大筆經費耗在國防武器,年輕人也不支持了。期盼兩岸趕快啟動二軌、三軌接觸,降低敵意螺旋,避免擦槍走火。
別讓綠洗腦 鼓勵青年認識憲法
張雅屏。(記者趙家麟攝)
張雅屏:
年輕人對憲政法理的觀點很重要。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七月起舉辦一系列的青年成長營,也是著眼於青年,重點之一就在談憲法與立國精神。
目前談藍白合,同理心很重要。菁英對話如果只處理上層問題,人民的好感度會下降、惡感會上升。菁英討論以兩岸憲法為基礎的「九二共識」,但大部分民眾卻搞不清楚,關鍵仍在憲法概念。
政黨輪替並非必然。如果人民對憲法不熟悉,就不清楚民進黨做了多少毀憲亂政的事。民進黨設政黨法、黨產條例、中天關台侵害言論自由、水利會充公等,侵害政黨、言論自由、人民團體權利。
但民進黨根本不希望人民認識憲法,刻意忽略憲法,稱兩岸互不隸屬,人民搞不清楚與兩岸關係的矛盾何在?呼籲菁英挺身推動社會認識憲法,可以當成運動來運作,讓人民對兩岸關係有更多的理解。
余元傑。(記者趙家麟攝)
余元傑:
多數年輕人的心態,對憲法與大選,不清楚、不知道、不在乎,對ECFA、CPTPP、RCEP這些議題,青年也都相當陌生,似有或沒有都沒有關係。其實主要是不明白、不了解,才會不關心。
憲法增修條文載明「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民進黨上台後忽略、視而不見,青年看待憲法,普遍認為與生活規劃沒什麼相關,呈現反智狀態。
從法理來看,大陸人士是特殊關係的本國人,陸配的法律權利本來就要有。台灣對陸配申請身分的條件還不如外國人,但大陸對台胞的待遇,卻優於外國人,這都是政治現實所引起。
柳金財。(記者趙家麟攝)
柳金財:
大學校園裡的青年學子,有九成認同自己是台灣人,接受中國人及台灣人的雙重認同都很少了,這與兩岸關係變化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的憲法保有國家統一願景,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但是,民進黨操作「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台灣獨立就是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維持現狀就是務實台獨」,都是似是而非的錯誤認知,還把中華民國重要的緩衝空間都抹去了。國民黨要設法澄清、撥亂反正。
藍白合勝選 兩岸才能柳暗花明
吳建德。(記者趙家麟攝)
吳建德:
民進黨執政怨聲載道,藍白合確實有勝選契機,並能恢復大交流,兩岸柳暗花明;若藍白不合,最後出現棄保作用,國民黨恐不利。
賴清德若當選,大陸對台還是會有段時間觀察期。ECFA是兩岸重大協議,如果廢止要再重來,難上加難,研判大陸不會貿然停止,但會局部施加壓,恢復該有的檢查機制,且與日俱增。
其次,中國大陸對台攻守兼備的措施也會繼續執行下去,機艦繞台會讓台灣備戰、防禦疲於奔命。換言之,未來緊的更緊,時緊時縮,取絕於台灣民意趨向。
美對大選三位主要候選人中,應該傾向侯,認為賴容易擦槍走火,柯則容易爆走;美官方明確表達反台獨,也對侯有利。
柳金財:
大聯合政府若與綠營結合,不符下架民進黨目標。藍白若合,重點是國民黨要拿到組閣權,重啟兩岸交流。
蔡維持現狀解決不了問題;務實台獨只會讓台灣問題惡化。民眾黨柯文哲主張「兩岸一家親,推動兩岸城市治理交流沒有問題。但更進一步,兩岸論述再疊加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有沒有可能?
蔡英文上台後,課綱、萊豬、日本食品簡單程序就處理掉了,總統權力過大導致獨裁,若重新規範又涉及修憲問題,困難重重。
李銘義。(記者趙家麟攝)
李銘義:
觀察藍白合不樂觀,即使能夠結合,要拚百分之四十五選票,難度很高。研判賴清德最後可衝到百分之四十二至四十五選票。目前選情推測,賴勝選的機會仍大。
民進黨若勝選,政策上會親美會更明顯,台獨也會有更實際作為。賴現在把抗中神主牌又抬出來。陸配與馬文君都指向國安漏洞。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答詢時稱說,任何人當選要放棄「外國籍」,但陸委會應該出來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外國嗎?
如果是藍白合勝,可望重回到馬政府時期,兩岸各項交流會逐步啟動。大陸目前對台續推交流政策,福建還設有試範區,吸引台生、台師、台青去大陸;但國安機制同時涉入,多少造成一些交流的寒蟬效應。
林信雄。(記者趙家麟攝)
林信雄:
大選的藍白合熱議話題,對侯友宜的聲量有幫助;藍白仍有合作的機會與可能性。但國民黨要堅持以侯為正,否則就落入「換侯」的概念,黨主席朱立倫對黨將難以交代。
從外交與兩岸關係治理能力來看,也必須以侯為正,國民黨在兩岸、外交、國安都有完整團隊,柯文哲及民眾黨這方面遠不及國民黨。
美要台海穩定 大選不會選邊站
孫揚明。(記者趙家麟攝)
孫揚明:
美國基本上不會站在民進黨這邊。美國希望在台灣選舉中維持一個保險政策。美國對三位大選主要候選人有各自做法,但共同目的就是維持台海穩定。
「習拜會」最重要是台灣問題,北京不願意再拖下去。美國現在處境艱難,外有俄烏戰事、以巴戰火,內有緬因州槍擊等,拜登民調輸川普近百分之十,拜登需要一個高峰會穩定局面。
選後未來四年有兩件事一定發生:第一,兩岸政治對話談判一定會發生。第二,修憲議題。只要不是碰到武統,還是面對要修憲,例如把國統綱領擺進去等。
林祖嘉:
國民黨立場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反對台獨、求同存異。民眾黨兩岸一家親,當選後要進一步交流,兩岸一家親是不夠的,至少一中原則跑不掉。
麻煩的是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美國在台協助台北會處長孫曉雅、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都重申反對台獨、反對單邊改變現狀、鼓勵兩岸對話。
目前觀察,美方對台灣大選會採中立立場,我們也不希望大陸有任何動作。現在重要的是藍白合,四個共同政策、立委極大化,按立委席次比、依內閣制精神來協調安排。
兩岸禁觀光 農貿學盼不到春燕
劉維群。(記者趙家麟攝)
劉維群:
台北國際旅遊展有一千三百多個攤位,卻沒有一個大陸的。兩岸不開放組團旅遊,但台灣民眾仍赴大陸「不期而遇」,日前在新疆發生意外,凸顯不能組團對安全仍不利。
禁團令讓導遊、領隊及旅行業都陷入困境。南台灣對兩岸關係倒退衍生的民生問題,如鳳梨、水果銷售影響比較有感;大學的陸生亦然,各校陸生驟減,不但衝擊學校財政,許多老師失業,家庭也被拖累。
大選連帶影響兩岸關係也愈來愈明顯,政策應該把人民安全當優先,而且與地方產業、民眾切身相關。大選時,要講人民聽得懂的話,如何切中人心,很重要。
總統選舉攻防議題中,針對台灣已有廿幾所學校退場,有沒有處理方向?綠主張退場,藍白合陣營有沒有其他起死回生的方案?
陳福川。(記者趙家麟攝)
陳福川:
對兩岸觀光旅遊、貿易的限制,學界、產業界都疾呼趕快開放,但現在仍維持許多限制令。陸委會不務正業,不在兩岸關係上調和,反而採取限制、禁止。
農業部也不是在照顧農民,卻成了進出口的國貿局,補貼鳳梨銷往日本,缺蛋捨近求遠,從他地進口,就是不找大陸。服貿也不談判。
與大陸學者交談,感覺對岸愈來愈缺乏耐心,對邁向國家統一的企圖心與意識強烈,只是在思考如何將統一成本極小化,賴清德「務實台獨工作者」給人的印象太深,對岸與賴似乎也沒有任何溝通渠道。台灣彷如拿平衡木走在綱索之上。
台灣要為青年未來著想,風向在變,南部大學生對綠執政也感是失望,侯柯合勝算才更大,才能扭轉很多事,例如課綱等。
馮國豪。(記者趙家麟攝)
馮國豪:
針對兩岸觀光產業交流,建議大陸增加台灣南部到大陸的航點,目前班次少,標價高的情形要改變。南部有機會增加幾席立委,未來可推動兩岸民間雙城論壇、南南論壇。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實質意義何在?
林祖嘉:
國際情勢變化,供應鏈長連應短鏈,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台商等被要求在第三地設廠,往東南亞、台灣移動,現在,台灣又要再進一步再往外移,稱為台南+1,台積電是典型案例,沒有NO的機會,還是要往美國、日本、德國去,如此一來,產業在台灣的投資、就業、生產總值都會下降。
「美台廿一世紀貿易倡議」,能夠簽當然很好,但可惜只有架構,完全沒有談到商品減稅。台美要簽租稅協議,美國卻沒有回應。
我們在美、日、中之間,應該都要保持友好關係,台灣需要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也要ECFA、CPTPP、RCEP,這些都與台灣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馮國豪:
美國大選將至 中美關係只會更壞;美國雖愛打台灣牌 但不會到支持台獨地步;北京希望改變現況 但不願賭上與美衝突後果。
台美已選定十一個議題,月底在華府展開首次諮商,議題包括貿易便捷化、農業、反貪汙、協助中小企業貿易、數位貿易利益、勞工為中心的貿易、環境及氣候、國營事業、標準、法規制定原則、非市場政策和作法。
其實,這些幾乎都是美國近年來在「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中十分關切、且切合美方利益的內容,是美方迫使對手提高成本、降低其貿易競爭力的議題。
相反的,貿易對手可獲較多利益的「關稅撤除」,此次卻不在「倡議」中。問題是,若無關稅撤除,以上議題至少有一半是對我方不利的,而美國在各種諮商中習慣採取強硬立場,加上我官方「攀龍附鳳」的心態,屆時只會對美方唯唯諾諾、照單全收。
至於關稅撤除部分,若美方一直沒準備好(基礎設施和勞工培訓都相當費時),那台灣和台商就只能長期做「賠本」生意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