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前總統執政時期兩岸關係和緩,因而得以簽署ECFA,當時民進黨將之醜化為糖衣毒藥。不過,民進黨執政之後卻又無法割捨ECFA,以致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前後矛盾。(資料照)
儘管執政的民進黨,以及在野的國民黨、民眾黨都已提出總統大選候選人,但近日幾項民調顯示,國民黨的侯康配緊咬民進黨的賴蕭配,這兩組候選人的支持度已與民眾黨柯盈配有段差距,藍綠對決儼然形成。過去對於藍綠對決的詮釋,幾乎導向統獨對決;但實際上台灣的兩岸政策不僅關乎統獨,更關乎國防、外交、經濟,乃至於人權、文教、治安、環保、交通等等諸多層面,因此選民不須再將藍綠對決簡化為統獨對決。
台灣步入民主化之後,歷次中央層級大選當中,政黨競爭為了凸顯「敵我識別」,往往將藍綠對決操作為統獨對決,以博取選民激情;但檢視歷次中央層級大選當中藍綠雙方提出的政見,卻絕非僅有兩岸政策一項,還包括攸關台灣長遠發展的各項政見;再檢視藍綠兩大政黨的黨綱、黨章以及政策主張文件,亦復如此。質言之,台灣長遠發展不僅需要各項政策支撐,諸般政策還往往環環相扣、相互搭配整合,方能發揮最大效能;倘若選民僅憑兩岸政策、尤其是被操作到只剩統獨的兩岸政策做出選擇,豈是明智之舉?
即以美國與中國大陸的既競爭、又對抗的交往格局來看,其中就包括國際局勢、經濟、軍事、科技、環保、打擊犯罪等等領域;十一月中旬舉行的拜習會,兩大強權領袖除了觸及台灣關切的兩岸議題之外,雙方還有外交、商務、環保、財政等領域官員參與,還同意恢復軍事溝通。究其實,在錯綜複雜的全球大環境當中,兩大強權必須以全盤視野處理雙邊關係,絕非僅拘泥於導致或激化雙方衝突的若干環節。
兩岸關係雖非國與國關係,但因緊密地緣關係,諸多問題需要共同面對、合作解決,因而兩岸迄今簽署的協議不僅包含經濟層面的ECFA,還包括民航飛航安全、避免雙重課稅、地震監測、氣象合作、共同打擊犯罪、核電安全、醫藥衛生合作、保護智財權等等層面。倘若兩岸無法協商,過去就無從簽署這些協議,未來也不可能深化;同時,從這些涵蓋層面廣泛的協議來看,倘若將兩岸政策侷限於統獨,更屬褊狹!
再以當前局勢觀察,亦可印證兩岸政策牽連甚廣。例如,由於民進黨政府對大陸抱持敵視態度,其「親美抗中」路線導致兩岸陷入兵凶戰危,影響層面包括提升國防預算、延長兵役役期。再由此延伸,由於總預算規模有限,提升國防預算難免排擠其他項目的施政預算;兵役役期延長為一年,不但對青年投入職場的時間以及謀職投下變數,役男的家長們還得擔心服役中的子弟。簡言之,兩岸政策不但會影響國防政策,對國防政策的影響又會傳導到其他層面。
從經濟層面觀察,馬前總統執政時期兩岸關係和緩,因而得以簽署ECFA,當時民進黨將之醜化為糖衣毒藥。不過,民進黨執政之後卻又無法割捨ECFA,以致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前後矛盾。台灣能否加入CPTPP、RCEP亦屬同理,民進黨明知台灣爭取加入這兩大區域經濟整合難以繞開兩岸關係因素,卻囿於其兩岸政策思維限制,導致台灣加入進程遲滯,影響台灣人民經濟福利。而兩岸經濟議題,卻與統獨無關。
從國際大環境以及兩岸關係來看,無論是急統、或是急獨,在當前都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換言之,將藍綠對決簡化為統獨對決,只不過是脫離現實、不顧人民福祉的選舉操作罷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