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二日也稱湯圓節,基隆愛四路知名酒釀芝麻湯圓加桂花蜜切合寒冬來一碗。(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今年的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二日,是一年當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也是一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傳統習俗要吃「湯圓」代表多長一歲,也迎接新的一年到來,但是,為什要在冬至吃湯圓,除了代表人團圓寓意之外,「圓」字可取「緣」的諧音,冬至當日不妨去參拜月老,也許就能求到好姻緣。
今年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二日也稱湯圓節,基隆愛四路知名酒釀芝麻湯圓加桂花蜜切合寒冬來一碗。(記者王慕慈攝)
基隆市府網路廣播節目「基隆Podcast」配合冬至檔期提前開播,邀請曾經就讀基隆海大的市府產發處同仁許又今,介紹冬至的傳統習俗與吃湯圓秘訣,主持人余治明更分享家常「酒釀製作」方式,揭秘原來「酒窩」由來也與湯圓有關。
許又今表示,一般人常會誤解冬至,是依據農曆來決定,事實上二十四節氣是依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週期,畫作二十四等分決定,所以,二十四節氣是由國曆決定,而每年的冬至皆會落在國曆的十二月二十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三日之間。
冬至吃湯圓的習俗來自閩南地區的一件傳說,相傳一對夫妻因窮苦必須賣掉女兒,在父女分離之際,父親將糯米圓一分為二作為信物,當女孩搬遷至富貴人家後,每年冬至會將糯米圓貼在門環上,以盼自己父親能找上門,後人便有了吃湯圓人團圓的寓意。
余治明指出,自己的祖先來自中國南方地區,從小母親在冬至這天都會依習俗煮「酒釀湯圓」,其中,酒釀的製作方式,是將糯米放電鍋蒸熟後,冷卻灑上酒麴子,放入玻璃瓶中數日後,從透明瓶壁旁觀察,如果米粒順利逐漸濕潤,滲出酒水就代表釀成功了,他說,剛做好的酒釀口感清甜、酒香四溢,酒精濃度低,老一輩常用此為坐月子的婦女溫補身體。
過去在沒有玻璃容器的時代,常用陶罐來製作,余治明說,古人會在容器裝入蒸熟糯米的過程中,在中心挖一小圈圓心,如果米粒開始滲出酒水,中間的圓心就會被酒水填滿,這個小圓心就是「酒窩」的由來。
許又今指出,冬至除了吃湯圓外,也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習俗,由於古代相傳冬天陰氣較重,在古時的冬至被視為鬼節,因此,古人在冬至天會有很多禁忌事宜,例如應避免在外逗留、減少熬夜等,在此可看出古人看待冬至的角度與現代人的差異。
此外,冬至也代表團圓,「圓」字可取「緣」的諧音,在冬至當日不妨去參拜月老,也許就能求到好姻緣。余治明更提醒,享用湯圓時,以要留意避免攝取過高的熱量,在慶祝冬至的同時能維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