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宏跑全台 教長者增肌減脂

醫師陳建宏在成大管理學院對EMBA的學生作健康醫療講座。(陳建宏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骨科醫師陳建宏花7年全台巡迴醫療公益講座破400場,幽默的互動方式備受歡迎,他以生動的案例,分享骨質疏鬆、肌少症等醫療資訊,並提醒如何延緩失能和預防老化,也教導婦女或步入中年者如何增肌減脂,提早預備並啟動健康銀髮生活。 陳建宏說,長者唯有積極面對每一天,照顧好自己,才是保持健康和延緩老化的最佳方法,同時也是給下一代最好的禮物。他舉例,台灣的髖部骨折是亞洲第一,每年約有2萬個長者因而接受相關手術治療,「骨鬆性骨折」最可怕的是造成髖關節骨折傷害,若以台灣一年2萬例個案,髖關節骨折術後一年死亡率近2成、失能近3成,僅不到一半的個案可以回復本來的生活。 這些長者在生命最後的8年內,不斷地在醫療院所與長照機構奔波,所耗費的時間與金錢成本無法精算;保守估計,每位長者8年的長照費用約需300萬元(不含家屬付出的時間成本與潛在性就醫的費用),未來再次骨折的風險或是鄰近手術部位的再骨折風險依舊很高。 陳建宏說,骨質流失或是疏鬆本身是完全沒有症狀的,也不像其他慢性病等可以透過簡單的測量或抽血得到報告,必須作骨質密度檢查才能得知。相較於失能所帶來的龐大成本,花費於預防性的骨質疏鬆藥物或運動營養介入,可說是明智的投資,還能改善老年的生活品質。

Read More

12週科學享瘦 甩肉擺脫3高

家醫科醫師彭馨儀表示,「12週科學享瘦課程」是以飲食、行為科學、正念為基礎,12週為一個療程,幫助病患實現健康減重目標。(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65歲退休老師暨作家(筆名琦青),去年3月前往長安醫院健檢,驚見內臟脂肪指數飆升至危險等級的16,同時患有3高,被診斷為代謝症候群。選擇採用家醫科彭馨儀醫師建議的「12週科學享瘦課程」,5個多月後,早期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內臟脂肪過高問題不藥而癒,紅字通通消失。 琦青女士說,平時忙於孩子跟家務,餓了就吃些餅乾、麵包,覺得沒有大魚大肉,應該不會胖的太誇張。這想法差點害了她,健檢報告的紅字嚇壞了。過去嘗試過許多坊間流傳的減肥方法,不只辛苦難以持久,最後還會復胖。 彭馨儀醫師表示,目前在減重方面,醫學實證可靠有效的方式包括手術、藥物和行為治療。洪女士希望透過調整生活習慣達到減重目的,並不想用藥物或保健食品,選擇以飲食、行為科學、正念為基礎的「12週科學享瘦課程」來實現健康減重目標。 「12週科學享瘦課程」以大量可靠的科學研究為基礎,採用國內外多種安全有效的減重方法,根據學員的健康、生活型態、價值觀,提供個人化的建議。近年來加入「原子習慣」、「遊戲化學習」與「正念覺察」等跨領域技巧,協助許多人放下對飲食的焦慮與掙扎。 5個多月後,琦青女士在沒有刻意運動,5個月減重10公斤。今年11月底追蹤,不僅沒有復胖,體重與內臟脂肪甚至更低。

Read More

輸尿管狹窄 支架撐開好排尿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一名30歲藍姓男子因腹部腫瘤造成輸尿管狹窄,裝置傳統雙J導管卻造成尿道及腎臟反覆感染,3年前裝置輸尿管支架後,不但排尿恢復正常且不再發生感染情況,台北榮總泌尿醫師部魏子鈞表示,在輸尿管放置支架撐開狹窄處,不會造成任何傷口,病患生活也大幅改善。 魏子鈞表示,傳統治療腎水腫或輸尿管狹窄的方法,是置放「雙J導管」,也就是兩個頭都具有像J型一樣的彎鉤狀的導管,「動態」的固定於腎臟和膀胱之間,但雙J導管易造成感染,且尿液中的贅生物會沉積在導管上,每6-9個月就得更換一次。 魏子鈞指出,如果用外科手術將狹窄甚至封閉的一段輸尿管截掉再重接,如果剩餘的輸尿管還足夠長,手術是可行的,但如果不夠長,甚至需要截取一段腸子來修補,或是將腎臟挪移重新置位,可謂大動干戈,非到最後關頭,實不得已而為之。 目前有新的處理方式,如同心臟血管狹窄阻塞,採取心導管做氣球擴張術,並置放支架,對於輸尿管的狹窄阻塞,需要長期置換雙J導管的病人,亦能使用內視鏡,進行氣球擴張與支架置放,一方面能免除雙J導管兩個彎頭在腎臟與膀胱的刺激,產生頻尿或腰痠等症狀,一方面此支架無需定期置換,可免除全身麻藥的心腦風險。 30歲藍先生,青少年時期罹患骨肉瘤,10多年來除經歷多次手術,最嚴重曾切下6公斤腫瘤,因腫瘤包圍右側輸尿管,須長期置放並反覆更換雙J導管,以緩解腎水腫,藍先生置入雙J導管後多次腎臟感染,後於109年進行輸尿管支架手術,成效良好不但排尿恢復正常且不再發生感染情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