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活無塑童樂會淨溪為地球及環境保護盡份心力

森活無塑童樂會淨溪為地球及環境保護盡心力。(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環保局十一日於西螺森活武樹園區辦理「森活無塑童樂會」淨溪(堤)活動,縣長張麗善與參加淨溪志工一起拾撿垃圾,呼籲大家從日常生活實踐無塑、淨零減碳工作,減緩溫室氣體效應衍生氣候變遷,為自己與下一代守護地球。 張麗善說,極端氣候與溫室氣體效應對環境與農業永續影響特別明顯,溫度持續上升影響農作生長,對民眾健康與生活有很大傷害,淨零減碳、生態環境保護非常重要,縣府一直努力推動各項政策,二0二三年定為低碳生活行動年,落實各項環境保育政策,永續淨零行動仍持續推動。 森活無塑童樂會淨溪為地球及環境保護盡份心力。(記者陳正芬攝) 此外,濁水溪母親河在縣府與中央部會全力合作,揚塵治理獲得重大成效,揚塵造成空氣品質不良從過去五十九天縮短剩個位數,現在在濁水溪畔看到晴朗乾淨天空,證明只要有心就能把很多事情做好。淨溪活動不僅撿塑、撿廢,還要從生活中減塑、減廢,將「你丟我撿」變成「你不丟我就不用撿」,保護地球。 「森活無塑童樂會」除雲林縣水環境巡守隊志工,亦首次結合彰化縣水環境巡守隊及各環保績優企業共襄盛舉,還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一同參加淨溪及環境教育走讀課程,第四河川分署分署長李友平、第五河川分署秘書孔祥嘉、議員廖偉睛、李明哲及多位里長等共約三百人,一起沿濁水溪堤撿拾垃圾與廢棄物,為地球及環境保護盡心力。

Read More

機不可失 台北市中高齡者友善企業認證現正火熱受理申請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第二屆《中高齡者暨高齡者友善企業認證》開跑,申請受理期間至六月二十日。台北市政府勞動局於去年首辦《中高齡者暨高齡者友善企業認證》,共計七十六家企業榮獲認證,台北市政府持續推動全齡友善職場,鼓勵企業實踐全齡友善工作環境,為壯世代提供更多元就業機會。 台北市政府勞動局長高寶華十一日表示,歡迎企業積極申請台北市官方認證,攜手共創全齡勞動環境的友善氛圍,除了可以協助企業爭取壯世代人才解決缺工困境外,更可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提升企業形象,勞動局預計於十月份公開表揚獲得認證的企業。 為了協助企業更清楚了解認證指標與作業評分標準,勞動局就業服務處目前已經辦理了二場次企業觀摩暨說明會,邀請首屆榮獲友善企業的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及大地國際酒店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分享。 中高齡員工約占四成的大地酒店分享,公司根據不同年齡層員工的特性調整工作內容,讓同事之間彼此支援,提高團隊工作效率,另外公司也很重視員工的生活健康,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及醫療諮詢外,也聘請星級主廚團隊準備高品質的員工餐,讓員工可以吃得健康增加更充足的休息時間,精神飽滿得投入工作,打造青銀共融的友善職場。 統一超商則透過彈性排班措施,讓中高齡員工可以依自己的意願彈性安排工作時間,同時,公司也在工作環境方面做了許多貼心的改善,如提供放大鏡、減壓墊等,有效減緩中高齡員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Read More

萬芳社區站附近軌道發生煙霧

維修人員連夜檢查。(台北捷運公司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捷運公司十一日表示,於十日傍晚,文湖線行控中心監控列車運行並接獲萬芳社區站長回報,往南港展覽館方向出站約五十公尺處軌道有煙霧,行控中心迅速依SOP安排站長前往處理,另即時調度列車及彈性調整班距,處理時間約四分三十秒。 經維修人員連夜檢查,確認因列車集電靴刷過導電軌,產生零星火花引發溝槽落葉產生煙霧,其餘設施設備檢查皆正常,已加強軌道檢查及清理作業,避免類似情形再發生。 十日晚間十八時三十七分,文湖線行控中心監控並接獲萬芳社區站長反映,往南港展覽館方向出站約五十公尺處軌道有煙霧,行控中心立即安排萬芳醫院站站長及萬芳社區站站長前往處理,處理時間約四分三十秒;期間行控中心加強相關車站人員引導及廣播,彈性調度列車及班距,另透過「台北捷運Go app」及公司網站加強宣導。 行控中心於營運結束前,指派專人於月台及列車,透過望遠設備及車巡,持續監控軌道冒煙處。待營運結束後,由維修人員連夜完成側式絕緣體、供電電纜、導電軌及導電軌伸縮接頭檢查,相關設備皆正常,另亦預防性執行側式絕緣體清潔作業。 至於產生煙霧原因,確認為列車集電靴刷過供電軌產生零星火花,導致下方水溝及道旁之落葉冒煙,後續已規劃就站間落葉等情形加強軌道檢查及清理作業。 捷運文湖線電聯車為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系統設計採「失效自趨安全」的觀念,當系統偵測到異常訊息時,會立即啟動列車自動保護裝置暫停行駛,無論發生任何狀況,所有處置均以確保旅客與行車安全為最優先考量。

Read More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石況製造-從產地到日常》石材科普常設展 盛大開幕

橫跨十家花蓮在地石材加工業者、二十家以上品牌藝術家,詮釋蛇紋石的各種面貌。(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推出睽違四年的石材科普常設展《石況製造-從產地到日常》於五月十三日正式開幕。以花蓮「石況」、工廠「實況」為核心,透過圖文介紹、收藏展品,貫徹石材相關的科普知識與教育,於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展出至明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大廳區同步展出由寧淨國際策展的《石事日常-蛇紋石與生活的一百個靈感》,雙展呈現花蓮石材產地的日常,探索石材產業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展覽依循相關產業的發展脈絡,具體以「石礦科普知識」、「石礦開採與產業發展史」、「當代石材的生活應用」以及「民眾體驗互動學習」等四大面向,呈現石材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體驗石材自產地到日常應用的科普知識,深入了解花蓮的「石(實)況製造」。 本展以科普與教育為主軸,重新梳理花蓮石礦產業發展脈絡,首次將臺灣石礦的發展大事紀以時間軸搭配歷史照片呈現,自民國前、二次世界大戰後、至近代的歷史,解構臺灣石礦產業的發展歷程與故事。並藉由實物展出和平白、和仁灰、蛇紋石、玫瑰石、豐田玉、臺灣墨玉等六種花蓮特有的石礦樣本,輔以文字說明,向民眾介紹各種石材的特性、用途及加工方式,讓民眾深入了解臺灣石材的多樣性與價值。同時,石資中心特別設計針對國中小學童的石礦學習單,從小紮根產業文化面知識,歡迎預約參觀導覽。 除了石礦本身之外,本次網羅花蓮超過十家在地加工廠,橫跨六0年製造歷史的產品,包含早期六0年代的大理石工藝品,如煙灰缸、胡椒罐等,到近代文創、設計風潮興起,結合新世代生活習慣的香氛、花器、醇酒玉等。 除了展示石材產業的發展外,本展規劃寓教於樂的親子互動體驗區,透過實際的操作與互動增添親子樂趣,啟發孩童五感體驗。大朋友小朋友可實際敲擊「石頭打擊樂」,也可以發揮創造力創作「石材骨牌」體驗,或是運用富含磁鐵礦的墨玉來做表情的「墨玉畢卡索」。 「祈願石」則為0四0三大地震後,特別規劃的祈福牆,每塊石材來自在地的花蓮工廠。邀請民眾寫下自己的願望,挑選專屬的祈願石,一同為花蓮加油!

Read More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深耕全民國防教育在地文化認知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由楊淑妃專委率團至高雄左營軍區故事館、海軍陸戰隊隊史館、海軍官校、屏東勝利星村等軍事單位與國防文物保存機關參訪。(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增進全民國防教育知能,推動全民國防社會教育、強化全民精神動員,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於日前由楊淑妃專委率領台北市高中(職)校軍訓主管與高中、國中、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代表,前往高雄左營軍區故事館、海軍陸戰隊隊史館、海軍官校、屏東勝利星村等軍事單位與國防文物保存機關參訪。 台北市教育局十一日表示,藉由全民國防在地文化參訪、國軍軍校海洋教育專業知識與戰地實務交流等經驗分享,其中在參訪海軍官校時,接待楊淑妃專委率領參訪團海軍官校學生為台北市古亭國中畢業學生,國中畢業後就讀中正預校,現在為海軍官校二年級學生,其挺拔的儀態與彬彬有禮貌應答,使得參訪團員對軍校教育印象深刻。 此次教育局運用全民國防學習三階段方式,使參訪團員深化了解全民國防教育,第一階段「觀念」自海軍軍區故事館的探索開始,認識當時海軍的軍人在時代更迭之間,為國家與家庭的付出扮演著甚麼樣的角色,在海軍陸戰隊隊史館明白到軍人身處於外離島是如何付出自身力量保衛家園。 第二階段「認知」,透過走訪海軍官校了解國軍在培育捍衛海疆人才歷程,從實務教學經驗到運用AI模擬真實環境之實作,來展現海軍在教育的用心,同時在勝利星村的眷村探訪,眷村家庭成員如何以陪伴讓前線的軍人們能安心為其付出心力,保衛國家與守護家園,另在透過國軍的火砲射擊體驗,一來以參與模式感受到戰場的震撼,二來體悟到軍人在戰場環境的辛苦,延伸至明白國軍在保護國家的重要性。 第三階段「行為」,參訪人員除體驗外,更透過學習心得分享,可將自身的經驗透由學校的課程教學與教學活動、工作職場與家庭教育等不同管道,將全民國防的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深化與推廣,促進個人對於全民國防教育的認同,進而激發學生與孩子對國家過往的瞭解和認同國家。

Read More

感念母恩以母命名 捐贈「寶珠號」高頂救護車

(新北市消防局第一大隊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五月是溫馨感恩的季節,賴金龍先生、蘇真女士及勝輝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捐贈新北市消防局第一救災救護大隊海山分隊高頂救護車一台,特別將救護車命名為「寶珠號」藉此紀念母親,協助汰舊換新供院前緊急救護勤務使用,期盼能提升消防救護品質。並於今(11)日上午12時,假板橋區上海銀鳳樓舉行捐贈典禮暨母親節感恩餐會,由消防局副局長陳國忠代表受贈並回贈感謝狀及紀念品,以表彰其善行義舉。 賴金龍先生為現任勝輝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港尾福德宮及板橋北極壇副主任委員、消防局海山義消中隊榮譽團長暨消防之友及板橋警友會交通站長,有感於取之社會更應用之於社會,為感念母親辛苦的栽培,特邀請勝輝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何總裁及何董事長共同捐贈救護車,同時邀請當地仕紳、至親好友、民意代表共同觀禮。 新北市消防局指出,近年來由於科技與知識發展日新月異,民眾對於緊急救護需求及品質與日俱增,緊急救護案件有逐年增長趨勢,足見緊急救護已成為民眾最需要的公共服務之一,板橋區更為新北市首要之都,數據顯示救護車輛使用之頻繁,耗損量大,更加突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重要性。此次捐贈彰顯了地區凝聚力和對於公共服務的共同關懷。捐贈者深知救護車的重要性,希望透過這份心意,為地區的健康和安全盡一份心力,提供迅捷且優質的醫療服務。 (新北市消防局第一大隊提供) 消防局副局長陳國忠表示,消防局長期推動「安心消防」、「安全永續」及「安居厚新北」這三大目標,特別感謝賴金龍先生、蘇真女士及勝輝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對於緊急救護的重視,消防局將持續提供高品質服務,希望透過本次捐贈藉此「拋磚引玉」,讓社會大眾重視弱勢關懷及到院前緊急醫療品質議題,一起為新北市民的福祉來打拼,共同守護我們的家園。

Read More

113年新北單身聯誼第二階段即將開跑 5月13日等你手刀報名

(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自102年開始每年舉辦單身聯誼活動,因活動多元且配對率高而廣獲市民好評,今(113)年單身聯誼活動第三至五場次活動將於13日上午9時開放網路報名,此次活動主軸為北海岸夏戀派對及三重眷村文青小旅,歡迎單身的市民朋友踴躍報名。 (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而在今(11)日,新北市民政局第2場單身聯誼活動也圓滿完成,有60名單身男女在烏來的自然美景中,開啟初夏戀情序幕,單身男女一起搭乘烏來台車、漫步老街,在原鄉譜出戀曲;也透過闖關遊戲、欣賞藝術活動演出,拉近彼此距離,最後共18對好感度配對成功,延續倆人幸福。 (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從事服務業的胡小姐表示,單身多年的自己以為習慣獨居一個人的生活,但去年最愛的小狗離開後,突然發現很害怕寂寞,想要有人分享生活,這次成功報名新北市單身聯誼活動,期待能在過程中遇到互相陪伴的那個他。而在醫院擔任管理師的蔡小姐則說,對於緣分總是抱著隨緣的態度,相信總有一天會降臨,但隨著時間流逝,發現幸福是需要主動出擊,這次決定給自己一次機會,希望能認識新朋友及碰見心儀的對象。 新北市民政局指出,為鼓勵參加者積極追求幸福,新北市特別規劃只要參加同場次單身聯誼(含過去場次),並步入婚姻之新人,將可以增額錄取本市聯合婚禮,相關資訊可至「新北市政府民政局」網站查詢。

Read More

響應國際家庭日基隆邀親子看劇同樂

響應國際家庭日,基隆市家庭教育中心舉辦「歡樂五一五闔家共劇」與民同樂的活動,倡導對家庭的重視。(記者郭基生攝) 記者郭基生/基隆報導 聯合國宣布每年五月十五日為「國際家庭日」,為響應五一五國際家庭日,基隆市家庭教育中心特別選在十一日上午在仁愛國小活動中心舉辦「歡樂五一五闔家共劇」親子活動,倡導世界各國對家庭的重視,昭示人們用生命和愛心,建立溫暖、關懷、安全、相聚、包容、接納的家庭。 歡樂五一五闔家共劇活動,首度邀請校園巡演經驗豐富的歡樂魔法劇團為民眾表演一齣別開生面的兒童劇「熊熊魔法馬戲團」,透過活潑、有趣的戲劇演出傳遞有關家人團結的重要性,劇中並結合了魔術、馬戲特技、唱跳歌舞等精彩表演,讓大朋友小朋友們看得目不轉睛、大呼過癮。 活動現場也設置了家庭教育相關議題的闖關攤位,包括「諮詢專線拼一拼」、「兒權知多少」、「愛的撲克牌」、「身體紅綠燈」、「家事挑戰」五項關卡,進行拼圖、抽牌卡、收納折疊衣物、娃娃貼貼紙等活動,讓親子能在寓教於樂的闖關遊戲中,更進一步認識五種愛的語言、兒童權利公約、身體界線等議題。 兼任家庭教育中心代理主任楊桂杰表示,今天特別選在國際家庭日前夕邀請親子同樂,除了傳遞家人團結及家庭凝聚的重要性之外,也期望能讓大家享受歡樂的家庭時光,為親子創造溫馨深刻的美好回憶,家庭教育中心長期以來致力推廣家庭教育相關的服務,辦理親職教育、婚姻教育、性別教育、倫理教育等多元化的課程及活動,歡迎市民共同參與學習,增進家人情感,讓家庭更為融洽和樂。 另外,基隆市家庭教育中心近期即將推出「基隆好家緣」數位學習節目,邀集學者專家談教養議題,屆時也歡迎家長線上收聽學習。

Read More

「基隆Podcast」分享專注進入心流提升效率與幸福感

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左)邀請臨床心理師廖聖榮,分享進入心流狀態的要點與方法,讓人們也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記者郭基生攝) 記者郭基生/基隆報導 「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邀請臨床心理師廖聖榮,深入探討「心流」對生活的助益,並分享進入心流狀態的要點與方法,讓人們也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 你是否曾有過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經驗,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這種讓人精神抖擻、廢寢忘食的沉浸體驗就是「心流狀態」(Flow),它是一種能夠提升工作效率、自我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心理學現象,並已廣泛應用於企業內訓。 廖聖榮引述心理學家米哈里教授(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對心流的定義:「這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讓個體全神貫注並沉浸在當下的任務中,效率和反應力提高,對周遭的感知下降,甚至會忘記時間、飢餓和身體訊號。」 廖聖榮說,進入心流狀態的三大要素,第一、設定明確的目標:如運動、閱讀或工作。第二、具備基礎能力:目標需與個人能力相符,例如本身就會攀岩技能,或是閱讀能力,且不能太過於困難,或是太過於簡單。第三、全心投入排除干擾:確保進行任務時不受外界影響或分心。他進一步強調內在動機的重要性:「如果只有為了錢而工作這種外在動機,難以進入心流。」 廖聖榮表示,心流狀態有助於提升效率、創造力,並增進正向情緒與滿足感,使人更能解決問題、增進技能。正念則能讓人靜心、聚焦當下,是進入心流狀態的「準備階段」。他希望聽眾能將正念與心流的技巧融入生活、工作及學業中,提升專注力與效率,追求更高成就。 余治明也分享自己的經歷,他投入三小時毫無倦意地傳授知識,結束後不僅精神充實、身心愉悅,還獲得巨大的成就感。這種狀態讓他不覺疲倦,甚至在接近用餐時間也不感到飢餓。余治明形容,明明在從事消耗體力的行為,但卻能夠感到滿足,思維跟創意在當下相當活耀,簡直是工作的最佳境界。

Read More

喜願協會舉辦喜願健走嘉年華 號召700民眾成為「願望推手」

2024喜願30年Wishmakers Wanted健走嘉年華」現場超過700人參加,熱鬧非凡。(圖:Make-A-Wish喜願協會 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Make-A-Wish喜願協會在台成立30週年,為持續傳遞圓夢影響力,並慶祝30週年,11日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2024喜願30年Wishmakers Wanted健走嘉年華」,共有將近700人報名,參加民眾沿著總長度2.5km的大安森林公園健走一圈,除希望大家在完成活動的同時,也能夠一同成為Make-A-Wish喜願協會的願望推手,共同為3-17歲罹患威脅生命的重大疾病的孩子實現願望。 活動由Make-A-Wish喜願協會吳慕恒常務理事、邱見鴻常務監事、徐祥珍執行長、愛之味股份有限公司陳冠翰董事長、國票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喻麗芳執行長等貴賓共同出席,為2024喜願30年Wishmakers Wanted健走嘉年華揭開序幕。 Make-A-Wish喜願協會在台成立至今已幫助超過2,550位重症病童實現翻轉生命的願望,並且每年關懷陪伴超過3,000人次的病童;當這些孩子被診斷出罹患重大疾病而感到擔憂、恐懼和疼痛時,Make-A-Wish喜願協會以關懷的角度陪伴孩子並鼓勵其申請圓夢,讓願望成真的旅程帶給孩子快樂、希望與勇氣。 日前除了首度發表圓夢影響力調查報告,展現圓夢過程帶給兒童的正向影響力及堅強的生命韌性外,更為紀念30週年的里程碑,號召近700名民眾一同完成健走300萬步的目標,希望讓更多民眾透過參與戶外健走活動,關注並了解Make-A-Wish喜願協會,藉此喚起大家對家庭、健康的重視,並號召更多「願望推手」加入,共同為重症病童實現願望。 此次也邀請到曾是喜願兒的璦婗,從出生以來就患有先天性溶血性貧血,經過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已恢復健康,並回歸健康生活,特別攜手弟弟共同編舞,擔任健走暖身操小老師。 喜願協會在台成立30週年,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2024喜願30年Wishmakers Wanted健走嘉年華」活動。(Make-A-Wish喜願協會 提供) 此外,活動現場還有許多闖關遊戲活動與衛教攤位,讓活動現場除有嘉年華般的歡樂氛圍外,並以寓教於樂方式,讓民眾有機會進一步認識願望成真的影響力對重症孩子的重要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