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軒
去年年底,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幾位北部私立大學修習「文藝編輯學」課程的學生,來信詢問能否接受採訪。採訪的主題是「特寫作家和他們的寫作過程」,郵件當中洋洋灑灑列了將近二十個問題,希望能夠進行一次採訪以了解作家背後的故事和靈感來源。無論對話的對象是誰,作家提筆創作無非是有什麼話要說,也因此「訪談」對讀者來說是一種瞭解作家與作品的途徑,對作家來說也是一個重新整理自己思緒的機會。
身為文學院的研究生,深刻理解這類課堂作業的要求,也知道在邀請的對象答應受訪之前,必然會擔心被拒絕的情況。因為並不是第一次接受學生媒體的採訪,鄰近時間也並不繁忙,於是就整理了自己方便受訪的時間,回信表示願意接受訪談提供協助。隔天,收到的回覆卻出乎我的意料:
作家您好,首先感謝您願意花時間回覆我的郵件,由於特寫報告的繳交時間將近,而組員們有另外的安排。可惜與您沒有緣分,不過還是誠摯的感謝您願意提供幫助!
感到疑惑之餘,我在社群平台看到詩人朋友P貼出一張截圖,表示:接到學生訪談的邀請,回信後卻被告知「繳交時間將近」而必須取消訪談。仔細一看,發現竟然和我收到的文字完全相同。猜想背後的可能原因,應是學生並沒有在一開始就確定採訪對象,而是將邀請信件「群發」、同時邀請許多作家,最先回覆的便優先成為受訪者。儘管這樣的方式能夠保障課堂作業順利完成,但對於其他熱心協助卻被回潑一桶冷水的作家來說,確實不太尊重。
不過,畢竟只是課堂作業的訪談,並不是什麼大事,「答應受訪卻被告知取消」的這件事也就慢慢淡出了我的腦海。直到前幾天,另一位詩人朋友T在訊息群組傳來一張圖片,詢問我們之前是否有接受過學校課堂作業採訪的經驗。看著這則國立大學學生的訪談邀請,雖然是不同學校的不同課程,但我和P還是分享了我們遇到的狀況,建議要有被潑冷水的心理準備。正當大家猜測國立大學的學生會不會比私立大學的學生更有邀訪的意識和禮貌時,隔天T收到的回覆不出我所料:
有其他人先行回覆邀約了,很遺憾可能這次沒辦法訪談您。
這該是多麼荒謬的情節?我在進行《文學小屋》的詩人訪談時,都是確定訪談對象後才發出邀約,同時也事先收集資料、針對受訪者擬定個別的訪綱,告知受訪費用並詢問對方意願,以示對整個訪談的尊重。
雖然可以理解這只是課堂作業而非嚴謹的訪談計畫,但對於完成一篇採訪稿件,我以為更重要的並不是練習文筆,而是和受訪者來回的對話過程、問題意識的尋索、議題框架的設定、專業領域的熱情。甚至,影響自己更多的是往後的人際網絡。希望這類的大學課堂作業對文稿有所重視之餘,也注意到聯絡受訪者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或者,就用別種方式來代替採訪──放過同學,也放過作家吧。
(本專欄作者為台大台文所、北藝大文學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