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凱米颱風造成原高雄縣鳳山、鳥松、大社、仁武、旗山、美濃、大樹等多處變成一片汪洋。圖為7月25日高雄市區街道淹大水。(本報資料照)
一場凱米颱風,又把高雄市淹成水鄉澤國,不但許多道路陸上行舟,地下室淹水的大樓更達到三百七十多棟,農畜災損也近一點七億元。賴清德總統二十六日前往高雄勘災,除了宣布中央加碼補助,還強調前瞻治水計畫已發揮功能。只不過,賴清德如此肯定治水成效,聽在「泡在水中央」的民眾耳裡,認知不知差了多遠!
此次凱米颱風造成原高雄縣鳳山、鳥松、大社、仁武、旗山、美濃、大樹等多處變成一片汪洋;原高雄市內淹大水的區域,除了每大雨必淹水的區域之外,過去鮮少淹水的區域,例如高檔住宅群集的美術館附近,有民眾一覺醒來發現馬卡道路、翠華路變成黃色小溪流,博愛三路附近也是水漫大路。僅七月二十五日,高雄市政府就接獲兩百多件災情通報,大多是路樹倒塌或積淹水,高雄市民真實感受到「水很深」!
持平而論,此次凱米颱風挾帶雨量驚人,根據中央氣象署說明,無論是在平地或山區,雨量都與二00九年莫拉克颱風同等級;再加上凱米颱風來襲期間恰逢大潮,中央相關政府部門以及地方政府也都在凱米來襲之前呼籲防範。亦即,此次高雄大淹水,確實有天災肆虐的因素。
然而,天災卻不能作為此次大淹水的單一解釋因素。首先,二0一八年八月高雄大淹水,當時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到高雄勘災,除了道歉之外還強調「如果有不足之處就改進,將國土打造得更有韌性」;當時高雄市有十三座滯洪池,如今高雄市滯洪池已達二十五座,大約用了五十五億元的前瞻計畫預算興建滯洪池,但為何淹水還是沒有減緩?難道行政、立法、監察等部門不該追究原因,就讓納稅義務人的血汗錢淹在水裡?
說高雄的淹水並沒有減緩,並非僅以此次凱米颱風當作檢驗案例。二0二一年七月十九日、二十日豪雨侵襲高雄,新興區、三民區、仁武區、鳳山區、苓雅區、鳥松區、鹽埕區多處淹水。二0二三年八月十七日凌晨起高雄大暴雨,鳥松等區淹水一級警戒、仁武等區二級警戒、鳳山區多處淹水、三民區一度淹水超過四十公分。簡言之,連同此次凱米颱風在內,這幾年高雄市的滯洪池越建越多,水卻也越淹越多,這其中難道有什麼一般民眾搞不清楚的高深道理?
事實上,過去幾年中央政府不只撥了五十五億元給高雄市興建滯洪池,根據審計部公布的決算審核報告,前瞻計畫第一期到第三期高雄市獲得一百四十四億元「水環境建設計畫」經費,只比全台灣排名第一多的台南市少了四億元。高雄市已蒙受中央這麼大的關愛眼神,但淹大水彷彿變成「沒有最嚴重,只有更嚴重」,就算年年再檢討,理由也還是極端天氣、大潮等早就該防範的問題,難道淹大水高雄民眾只能去怪老天爺?
治水專長的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問的這個問題,頗值得深思:過去花的錢(治水預算)已經是荷蘭人的一倍了,但是到底有沒花在刀口上?
質言之,當賴總統、行政院和高雄市政府正為此次凱米颱風大淹水「退水退得比較快」而自我誇耀「功績」之際,許多民眾更想要的是「不淹水」,而不是「退水退得比較快」。或許更有民眾想問:政府的功能是不是只剩下淹大水之後加碼補助?更進一步而言,民眾是想要不淹水,還是想要拿到淹大水的政府補助款?或許,高雄民眾應該祈求賴神也幫高雄「神」一下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