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豊山擔任海基會董事長是否真能盼到「揮別柳暗,迎向花明」?仍須檢視兩岸當局的互動。(取自海基會網站)
就在十一月七日新加坡「馬習會」九週年之前三天的十一月四日,海基會董事會推選吳豊山接替因貪腐案陷入司法泥淖的鄭文燦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吳豊山在他海基會董事長任內首度致詞中建議,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同一脈動,同步堆疊善意,進而兩會攜手,揮別柳暗,迎向花明」。吳豊山有此期盼堪稱用心良苦,但兩岸遲遲不見雲淡風輕,距離柳暗花明又一村還甚遠矣!
海基、海協兩會是兩岸制度性協商的重要白手套,從一九九三年辜汪會談到現在,兩岸兩會代表兩岸政府總共簽署了四十一項協議、會談紀要、修正文件、辦法、磋商共識,涵蓋領域包括經濟合作、投資保障、智慧財產權、農產品檢驗檢疫、共同打擊犯罪與司法互助、醫藥衛生合作、海空運輸、旅遊、食品安全、人員往來、核電安全、氣象和地震監測、漁船船員勞務等等層面,對於推進兩岸交流、往來、合作貢獻卓著。
從個人的經歷來看,無黨籍的吳豊山歷任《自立晚報》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社長以及公共電視台董事長,在新聞傳播界德高望重;在政壇也曾擔任國大代表、行政院政務委員、監察委員,陳水扁執政時還受邀擔任跨黨派兩岸政策小組成員,無論藍綠都對吳豊山有所倚重。他雖然被視為台灣本土派,但曾建議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進兩岸關係,處理兩岸爭議及回應對岸「一個中國」的主張,堪稱務實中立。因此,就人選的角度而言,吳豊山出任海基會董事長應是台灣內部各方都可接受、乃至歡迎的選擇。
然而,人的行為都會受到制度的制約,吳豊山進入到政府的白手套海基會,也免不了受到賴政府的框架限制。進一步而言,即使吳豊山的兩岸政策主張在台灣被認為是務實中立,但他的對口大陸海協會與國台辦是「兩塊招牌、一套人馬」,中斷八年多之久的兩會制度性協商是否能夠恢復?決定性因素並不在於吳豊山個人,而在於大陸當局是否接受賴政府的兩岸政策。由此觀之,吳豊山擔任海基會董事長是否真能盼到「揮別柳暗,迎向花明」?仍須檢視兩岸當局的互動。
今年五二0賴清德就任總統,他的就職演說被國台辦解讀為「台獨」立場更加激進冒險,妄圖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繼續「倚外謀獨」、「以武謀獨」,可謂是一篇徹頭徹尾的「台獨自白」。對於賴清德近來在雙十國慶對「中華民國」提出論述以及「祖國論」,國台辦的評論是「偷換概念的『歷史悖論』,是邏輯混亂的『台獨怪談』」、「借所謂『中華民國』的舊軀殼上市其『台獨』新論調」。簡言之,賴清德「務實台獨」的印記,並沒有因為就任之後的各種論述而被大陸當局抹去。
如果賴清德提出這些新論述並不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而是真心認同《中華民國憲法》並且身體力行,或許假以時日尚有機會改變外界、甚至大陸當局的觀感。但是,大陸方面堅持兩岸兩會重啟協商的基本條件是承認「九二共識」,尤其是儘管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於「九二共識」的說法被民進黨認定為「一國兩制」,但仍被大陸當局奉為「定海神針」。兩岸當局如果持續陷在承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漩渦,海基、海協要重啟正式協商,恐怕仍是難矣哉!
吳豊山就任後說他「沒有權利當逃兵」,他確實沒當「逃兵」,但就怕沒用武之地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