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自費醫材天花板條款 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盼延緩實施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私立醫療院所協會10日反彈健保署訂定自費醫材天花板條款,強調此舉雖然是為了杜絕醫療院所收費亂象,但恐犧牲民眾使用的醫材品質;健保署長李伯璋則力挺政策,並指出部分醫界將自付差額特材和全自費醫材混為一談,但8月上路的新制僅針對健保有部分給付的自付差額醫材。
健保署日前公告8月起,只要是同一功能的醫材,不管任何廠牌,向民眾收取的差額上限都將一致,一舉解決過去不同醫院、診所收費價格不一,民眾得一家跑過一家比價的亂象。首波納入的有8類、352項,包括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生物組織心臟瓣膜等,為此,私立醫療院所大反彈,並以正式公文函請健保署暫緩實施。
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健保署新制是參考「公立醫院及醫學中心採購決標價格之中位數」來制定上限,但政策擬定過程卻未採納醫療院所意見,直接壓縮醫療院所經營空間與彈性,更恐影響醫療院所導入高品質醫材及投入設備環境資源的意願。
此外,這次在市場端訂定收費天花板,恐直接影響我國醫材市場的研發、製造、進口等環節,高品質、高技術、高價位的醫材商,恐將因利潤空間不足,而不引進或退出台灣市場。
朱益宏也說,國內疫情趨緩已進入防疫後期,但國際情勢仍未停歇,且許多專家預測恐有第二波疫情再起,而這次主要受影響的醫療院所仍忙於防疫,建議健保署延緩實施,並蒐集意見再做調整。
對此,健保署長李伯璋回應表示,在健保改革上,除了要站在醫院立場,希望醫療體系有良好工作環境,也要顧及民眾,因為在的自費市場民眾是相對弱勢的,一次手術恐怕得負擔20至30萬元醫材費用,並非人人負擔得起,因此才會討論長達一年半,盼訂出醫界、民眾都滿意的價格。
李伯璋也強調,可能有部分醫界將自付差額特材和全自費醫材混為一談,但其實全自費醫材仍由各縣市衛生局審核,8月上路新制僅針對自付差額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