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中華副刊〉樹洞
■蔡文哲
霓虹燈招牌一閃一爍,與路口號誌燈變換、轎車大頭燈交錯的光束,在背後形成一道光牆,我們身處的路口恰似一巨大耳闊,它知曉我們的故事太多。學生家前方行人穿越道的位置,是我們上作文課後最後道別的地方,這裡儼然是學生與我的樹洞,擁有我們各自大小、奇珍異寶的秘密。
每回課程結束,我照例都會陪學生走一段回家路,我們從沒有任何約定,移動的腳步卻把時間走成自然,像路口的號誌燈一定會在某個時刻變換那樣理所當然,沒有一次例外。
我們總會沿著美麗華往萬豪酒店方向的街道,這樣肩並肩,邊說邊聊的走著,一下交換球賽資訊、一下分享各自學校與工作場域的種種,一下子又是忽然岔出去,沒有設定方向的議題。儘管話題萬千,但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在討論「人」。
在各種場合裡,人與人之間流動的情感與光彩。我們會說說各自的家人、朋友;我們談及喜愛的球星;我們看那些有影響力的人說了或做了什麼;我們也聊各自的感情。在交換言辭的過程裡,我們逐漸熟悉彼此的價值觀,知悉對方生命裡芝麻大的小事,光是如何接觸應對、如何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想法,如何溝通使關係更好……諸如此類,這些言談似乎形成一種「道」,是作文課裡沒辦法教的「生命教育」。
為什麼一定要陪學生走這一段路呢?這其實本身是我課程設計的一部分。因為大學時期太常走路,深知走路是幫助思考與沉澱,讓話語經過心思轉折,不會直接噴出垃圾,成為有意義的話語。而與人走路的聊天,說也奇怪,往往會有意識避開羶色腥,不著墨八卦、意見的爭論,透過討論與交流,逐漸有系統的形成知識與經驗,學習讓自己在看待事情時擁有更多面向與選擇。我深信作文不是「坐者」才能寫,更應包含「起而行」,用行走的意義,將身心言語、知識經驗,打造而成的素養,我以為才是真正作文的精髓。
今晚再次來到這路口,閉起眼睛我仍知道下一個號誌燈轉換需要經過多少秒,稍稍不同的是,學生已從高中生轉為大學新鮮人。我總揣想,下次相聚我們仍舊會嘰哩呱啦說個沒完,不再有作文包袱,只有更為精彩的生活片段,他說他的大學生活,我分享我的下一段教學故事。我們正在經歷的生命歷程,分享的話語,皆像路口的監視器被好好紀錄著,期待在未來,我們都能再重聽重看一次,這些美麗的足跡,溫柔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