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學者:質疑藥物未檢出 醫師壓力大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陽明交通大學藥物科學院教授康照洲十八日表示,新北幼兒園疑似餵藥幼童檢體檢驗結果為「未檢出」,是因測到低於極限值以下的數值之意義並不大,目前有八到九種藥含有苯巴比妥,而治療咳嗽藥品多含有麻黃素,社會各界對所謂毒物檢測的質疑及行政官署的不作為,已對第一線醫師造成用藥的壓力,不利病患治療。
小兒神經科專科醫師陳泰亨也表示,國內所有小兒科醫師都受過專業訓練,也受過倫理訓練,在用藥的過程中,都會針對病情用藥。例如在神經科當中,若使用苯巴比妥(Barbiturates)只用在癲癇症。一般醫療院所使用苯巴比妥都在政府管控之中,兒童醫學會也會定期提出相關用藥提醒。
康照洲指出,藥物殘留檢驗一般使用C光質、螢光質、電流等方式來測量,所得到的是一個訊號,再由訊號轉換成藥物數值。檢驗時都會設定極限值,在檢測訊號以下會出現偽陽性,檢視檢測結果還會參考官能基和化學結構。因此在極限值以下得到的數值,意義其實不大,所以被認定為「未檢出」,而並不是「零檢出」。
康照洲表示,日常使用八至九種複方藥品都含有苯巴比妥。九0年代管制藥品委員決議,因苯巴比妥在複方使用含量非常低,因此不列入管制藥品當中。事實上從健保署官網資料上,就可以看光是跟「肺」有關的複方,一年使用兩千多萬顆,食藥署的數據是一百多萬筆,換句話說,也許多醫生都在開立含有微量的苯巴比妥處方,在美國亦是如此。
陳泰亨建議家長,不管外界資訊如何,還是要相信兒科專科醫師,若發生緊急狀況,儘速赴有兒科急診的醫院檢查,不一定是藥物問題,也有可能是流感、腸病毒,勿一味認為跟苯巴比妥有關,請家長相信兒科醫師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