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中華副刊〉珍惜˙擁有 山河與小舟的對話
文/圖 林少雯
那座山,一年四季,每日24小時,都在我的窗口,也在我的心上。那是觀音山。
與觀音山面對面,日日相望,已超過二十年。
觀音山,跟我故鄉抬頭可見的巍巍高山比起來,只能算是座小山,但在離開小時候仰望的大山後,心中的山,以觀音的形象現身於我的生活中,如此溫柔婉約,讓我日日月月時時刻刻,都能學習祂的莊嚴與慈悲。
山,總在那,穩穩地。山腳下,一泓流水浩浩湯湯,奔流入海。水日日夜夜不停息,卻也帶不走山的絲毫。這是山在告訴我,要不動,如山。
山,更加委婉柔美的,向天、向地、向人間,娓娓細述著祂的慈悲喜捨。我總是靜靜地聽,讓那寂寂的語言,一字字的植入心中。
山腳下,那一片水域,是台北市的母親河—淡水河。河的溫柔,河的廣闊胸懷更不必說。從天現魚肚白,至夜幕低垂滿天星斗,河,不分晝夜全都無私的收攬進它的懷抱,任天地在她懷中優游,任日月星辰流轉不息,任歲月在她身上悠悠流去。
清晨,自大屯山照耀下來的金色陽光,喚醒觀音山和淡水河,山和河開始了一天的對話。他們談紅塵中人們的悲歡離合,談藍天白雲多麼自在,談風多麼快樂,談雨多麼任性;山和河無所不談,最後他們談到一葉小舟。
山說,小舟,很小也很大。河說,小舟很大也很小。很大有多大?很小有多小?山和河為小舟起了爭辯。
小舟拉長耳朵,聽著,微笑了起來。因為,山說,小舟雖小,但不怕風不怕浪,它就是大舟。河說,小舟雖大,要看它乘載甚麼,若滿載慈悲,就是大;若載滿塵泥,就顯小。
山,說的有理;水,說得有智慧。小舟,聽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