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生活休閒〉前進馬祖 聽戰地故事

【圖與文/記者張淑娟】

到馬祖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大家熟知的「枕戈待旦」
在馬祖還可看到前線特有的標語和設施。

馬祖群島有許多大大小小島嶼,其中大坵島已成了梅花鹿的家,北竿島上芹壁村還刻印著愛國標語,南竿的枕戈待旦像走進抗戰的歷史洪流中,走,到馬祖去,也許會被「關島」,但馬祖有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不可錯過。

北海坑道有井字水道,可以搭船遊看藍眼淚。
八八坑道成了酒窖。

南竿軍事設施憶當年 世界最高媽祖像壯觀

當台馬之星駛進了馬祖福澳港之際,映入眼簾的就是四個大紅字「枕戈待旦」,它聳立在南竿的福清嶺上,是一九五八年七月先總統蔣公巡視馬祖防務時,為勉勵馬祖軍民不忘復國之志,親筆書寫所題,再經原有銘刻的字跡原吋放大,闢建而成,不過,要將四個大字刻在福清嶺上是件費工夫的事,得在夜裡將字型投影上山,再開始一筆一畫刻出來。

看過了枕戈待旦,還有一座獨立的岩礁,地形險要,曾被闢為軍事據點,由一班兵力日夜戍守,稱為「鐵堡」,鐵堡內有地下石室、坑道、射口、砲臺、房間、廁所及廚房等空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海防上的要塞,而當年為防止大陸水鬼摸哨與突擊,鐵堡岩礁上插滿玻璃碎片,還曾有唯一有軍階的狼犬駐防。

南竿的北海坑道也位於鐵板海岸線,深入山腹,貫穿岩壁,呈「井」字形交錯的水道;水道高十八米,寬十公尺,長六百四十米,漲潮時水位達八米,退潮時為四米,可搭船遊井字水道,晚上可賞藍眼淚,是必遊的特殊坑道。

南竿有巨大的媽祖神像,由三百六十五塊花崗岩所打造成的。

另在南竿還有「媽祖宗教文化園區」,內有全世界最高的媽祖神像,是由三百六十五塊花崗岩所打造,園區內還有全球唯一的媽祖神轎祈福坑道,傳說當時為了在園區內找地方放媽祖神轎,擲杯請示後,媽祖所指定的地方,經工人開挖時意外發現底下有個戰備坑道,恰好在媽祖巨神像下方,坑道入口處剛剛好能安置媽祖神轎,尺寸一分一毫不差,遊客來到此坑道都需鑽轎底低頭通過。

馬祖的建築中有特別的封火山牆。

北竿廟宇、古宅傳說多 芹壁聚落閩東建築代表

到了北竿可以看到美麗的廟宇及比屋頂還高的牆,就是有名的封火山牆。橋仔境三合殿三廟一體,三座廟分別是玄天上帝廟、玄壇公廟、靈台公廟。話說八百年前,馬祖人由唐山坐船來到馬祖,因為窮沒錢蓋房,就用石頭堆屋,還回大陸拿糯米,做酒糯米和紅糟製老酒,另外拿木材當梁,上頭住人下頭當廚房,因煮飯在下面,動不動就燒房了,而有了封火山牆,火只燒到石頭,不會延燒到隔壁。

北竿還有特別的鳥─黑嘴端鳳頭燕鷗,每年四月到此,荷蘭水手日誌上曾寫下十六世紀在雅加達發現,消失在地球三百年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竟又出現在北竿,居民視為珍寶,也是神話之鳥,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九十七隻都在馬祖看到。黑嘴端鳳頭燕鷗由東南亞飛至馬祖繁衍後,再飛去俄羅斯,一生都在飛。
另北竿還有坂里大宅,馬祖民房都是到河邊撿石頭蓋成的,但坂里大宅的石頭則是一百七十年前,由大陸載運來的,住在這裡的大戶人家,祖先是連江縣閩北福州王神之,當年有十八姓氏跟著王來到馬祖,一八六五年,其後代王延禧,把福州老屋拆下來後,全數運到北竿複製出坂里大宅,有人字砌、丁字砌的石頭壁,牆壁很厚,正是用來防槍,防土匪海盜,裡頭有祠堂,還有大門,一說是迎官門,只有鹽官來了才開大門,而整座大宅還有雙龍吐珠鯉躍龍門的設計。

芹壁聚落特別的建築群,錯落有致。

芹壁聚落很有歷史氛圍,傳說芹壁聚落是清末時期福建陳氏家族開發,屋舍為花崗石建築,依山勢呈階梯狀排列,層層相疊,錯落有致,其間工法最細緻的一棟民宅,被稱為「海盜屋」,是抗戰時期「和平救國軍」北竿部隊主任陳忠平所建,而陳忠平因賭輸掉所有流落他鄉,投靠南竿海盜首領林義和,因緣際會當了北竿主任。
走在芹壁巷弄可以看到許多「鐵甲將軍」,也可以聽到相關的傳說,還有海盜屋的故事,都值得大家細細尋找。

芹壁是馬祖閩東建築最具代表性的聚落,原本因人口外移出現空屋群,所幸在政府的修繕下,改建為民宿及藝文空間,到此喝喝下午茶,欣賞巷弄裡的裝飾標語,別有一番意趣。
芹壁海灘就在芹壁村的旁邊,也是有機會看到藍眼淚的地方,傍晚的芹壁海灘相當美,在地人泛舟在黃光閃閃的海上,海上有座花崗岩礁石,因像極了一隻匍匐前進的烏龜,而有龜島之名。多家餐廳跟小吃都有戶外座位,吹著海風看海景,偷得浮生半日閒。

梅花鹿是大坵島的新住民。

大坵未放核廢成鹿島

大坵島上怎會有梅花鹿呢?這是一場陰錯陽差的意外,民國三十八年國軍為了要打仗,所以開始養鹿當戰備糧食,之後兩岸關係緩和了,鄉親又捨不得殺鹿就養著,一九九六年時前總統李登輝剛當選發表了兩國論,出現了飛彈危機,馬祖居民還被四萬共軍包圍,揚言要奪北竿,高登國軍等著決一死戰,兩岸緊張,當時美國航空母鑑駛過海峽,度過危機。

接著台電看上大坵要放核廢料,有心人偷偷把十三隻梅花鹿放到大坵,就這樣為了保護梅花鹿,大坵未成為核廢島而成了鹿島。梅花鹿成了大坵的新住民,在大坵自由自在,並從十三頭逐漸繁殖到一百六十多頭,意外成了大坵島上美麗的存在。而要上大坵的遊客總會先買桑枝,再上島餵食梅花鹿,且遊客一登上大坵碼頭,可愛可親的梅花鹿立即下山來,圍繞著遊客,等待餵食,一幅幅餵食的畫面,拉近了鹿與人的距離,沿著大坵生態步道走,不論山巔或邊坡總有著大鹿小鹿的身影。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