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中華副刊〉風雨滋味
■洪文鍊
我小時候的國語課本,有這麼一段課文:「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文中所敘述的事,正好是當時的生活寫照,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
小金門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村莊裡有大半人家以務農和捕魚來維持生計。早期,前線居民的生活,過得極為清苦,除了民生物資奇缺以外,也因為軍管的緣故,現在人所享有的通訊設施,在當時更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村莊裡的漁船,平日都停泊在附近的青岐港,說是港,其實只是一個小海灣,幾乎沒有擋風防浪的功能。每年一到七、八月颱風生成的季節,漁船都得搶在颱風來襲前,先到大金門的港口避風,那時能夠仰賴的消息預報,就是村幹事在颱風已快到家門口時的大聲公播放了。因此,一聽到「各家戶請注意聽,有風颱要來啊……」的廣播聲,阿爸他們就得立刻把漁船開到金城鎮外的后豐港,連人帶船一起躲避風浪。
當時,金門的馬路主要是軍事卡車運輸之用,每一條都是長長的柏油路,路的兩側是筆直高聳的木麻黃,遠看成林,而且密如隧道,非常的壯觀。平日,它們就像是防止冬北季風入侵的衛兵,守護著村莊的安全,當颱風一來時,木麻黃被吹折掉落的樹幹枝條,那可是家家戶戶眼中的搶手貨,我們將枯枝樹幹撿拾堆放,曬乾之後就變成家中灶腳(音咖,灶腳即廚房的意思)裡幫大竈添柴起火的免費能源。
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颱風真是來得又快又急,往往是一陣狂風驟雨之後,馬路上已經滿目瘡痍,留下被無情風雨摧殘過的樣貌,就是無數的樹幹枝條,散落、橫阻在柏油路上,等著村民們在風歇雨止後,一一的撿拾載運回家。
一旦得知颱風來襲的警報,阿爸和漁船就會去大金門躲風避雨,家裡只剩下阿娘和讀國、高中的哥哥。常常是風雨才一止歇,阿娘就會吆喝我們,趕緊去馬路上撿拾被吹落的樹枝,哥哥會將折腰斷裂的樹幹,或鋸或扯的拉上手推二輪車,我就負責撿拾掉落在路面上的小樹枝,每次都要裝滿一整輛車子後,才會心滿意足的回家。
像這種颱風過境後,馬路上擠滿了小孩學生,爭搶樹枝殘幹的忙碌畫面,於今想起,實在是很難以筆墨來形容。
記得有一次,我們把一整車柴火推回家時,已經是中午時分,我和哥哥早就飢腸轆轆了,阿娘一聽到我們肚皮下發出的咕嚕咕嚕聲,很快的洗米煮粥,一時之間,家裡頭竟也沒有可以搭配著吃的小菜,只見阿娘從櫃子裡拿出來一包泡麵,這一小包泡麵,可讓我瞪大起眼睛了。
當時,想要吃上一碗泡麵,那可是得在逢年過節,或者是祭拜祖先的時候,才能夠有的奢侈享受,那個當下,我看到阿娘大手筆的把家中珍藏的泡麵拿出來,內心是感到既驚喜又期待。
阿娘用很大的碗公泡出一大碗湯麵,等到稀飯熟了後,她再拿出三個大碗,每個碗內都先盛上一半稀飯,然後把那一大碗公的泡麵,平分在三只大碗內。泡麵本身和著肉燥的香氣,真把我們引得垂涎欲滴,一從阿娘手中接過午餐,我可是狼吞唬嚥的吃了起來,很快的就是碗已見底,我還再央求阿娘,幫我加入剩下的麵湯和一勺稀飯,攪和三兩下,一口氣的喝完,這才甘願放下碗筷,露出滿足的笑容。
那一個颱風天的午餐,阿娘煮的泡麵加稀飯,雖然簡單,卻有無上的飽足感,也埋下了這輩子,我對泡麵難以割捨的喜愛,至今想起,依然意猶未盡,唇齒留香。
前陣子,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大雨從晌午就下個不停,這可讓我竊喜不已,還沒到午餐時間,立馬煮了一包泡麵,熟悉的香氣隨著微微爐火飄散開來,這一股難忘的滋味,讓我彷彿回到了小時候,回到那一次的颱風天,也回到阿娘的那碗泡麵香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