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開講>別叫我加油,我公司要活下去:疫情下勞資間沉痛告白
王冠斌
好不容易撐到7月12日的謎底揭曉,等到的是「微解封」,這是2.5級還是2.8級?說真的,好亂!以後各縣市各唱各的調!對一些中小企業主來說,大家只叫我們要加油;但,我撐不下去了,要就讓我有一個了斷的想法,死了這條心,看是關廠還是歇業,不然紓困紓不了,經濟的來源困住了,兩難的處境,每一次撐下去就是凌遲的開始,更是無底的深淵。
這次大家在網路、社群或是個人的line群組,彼此只能加油打氣,但也只能用口惠方式;畢竟,大家也沒辦法拿自已的身家幫上什麼忙,多數人,還是有自已經濟上的苦。更別說,還要去搶疫苗,家人還一團亂。打不打?會不會死?整個家庭或家族,吵到要炸鍋了。
這幾個月來,想紓困的紓不到,因為要準備的文件超多,光溝通文件就要累死,等審核還要折磨時日,這是要紓困嗎?紓困變成是一個審查是否有趁機詐財的道德審查,實在是失了美意,也輸了時間,因為,真的撐不下了。
相信這段時間,不管在媒體、朋友圈或親朋間,都有聽,誰家公司倒了、生意掉了多少、員工無薪多少比例等,但可以想見,多數都只有一句話,希望在明天,也就是撐看看,去借錢或是談分期吧。
現今企業,面臨幾個問題。首先,關門,前債未清,後債又來,身家也擔保了,以後怎麼翻身,因為信用絕對跟你好一段時間,至少要5年才有機會清白,但這翻得了身嗎?
其次,歇業,申請歇業,也和前述狀況好不到那,但要歇多久?欠的稅又不能一筆免責?房租要不要繼續付?現在的貨要怎麼處理?肯定種種問題,可能夫妻要先想,要不要離婚?債主一定來的。
其三,無薪休假或稱減班休息,這要面對的是,可能帶來的勞資糾紛。目前大家都說無薪休假,但勞工主管機關必須依法處理,就不得低於基本工資,這一檢舉,資方一定投降,除了違法要面對外,補給差額工資、勞工要求終止勞動契約所產生的資遣費、預告工資及失業給付短少都要面對補給;進而的是,行政處罰,最少可能的相關處罰,少則12萬,多則近40萬,這可能是企業萬萬沒想到的,最壞的處境,但機關能不罰嗎?因為只要檢舉,依法行政下,也為難了公務人員。
其四,疫情打亂了原有的產銷系統,連帶也影響每個產業的成本結構,接了單,可能少賺,也可能賠錢賺,因為不接,只是讓自已死得更快罷了。
台灣近10年來,服務業的人口數不斷的增加,但這波疫情,最大的傷害對象,就是服務業相關所延伸的產業,而這些產業的勞工常面臨的問題就是,薪資資料不全及身分難以認定,所以在認定上,更是一個大問題。
最近有人因為分流上班,被要求減薪,變成一個社會習慣,但依法必須取得勞工同意或團體協商等,但事實上也是作不到的。愈大的企業,一紙行政命令,沒人敢抵抗,因為抵抗無用,出去只會更慘,沒有了工作、沒有勞保投保資格,什麼都變成一個空的身分,更是慘了接下來所有的一切及認定的基礎。
從以上問題再進一步還看,這個疫情何時才能回復以往的正常景象?依筆著觀察,如以一年的角度來看,對於企業及勞工,接下來的抉擇選項如下:
首先,關廠歇業,可以止血,如果營業額無法回復到以往的7成,光之前的虧損及接下來的再借錢撐,恐是讓財務黑洞更難挽救。其次,大量解僱是一個依企業營業額衰退比例的反射動作,比如營業額衰退40%,相對的員工裁減40%,看似殘忍,但如果不果斷,傷到企業根基,也可能危及現在的員工。
其三,資遣對於現在的企業,要面對的是是否有能力依法計算資遣費,但有些企業因勞保投保薪資以多報少,造成資遣費、失業給付及相關給付因而短少,相信未來各個地方法院的勞資糾紛只會隨著疫情後數字增加。
其四,無薪休假,看來只是一個短暫的迷藥,每天清醒要面對的柴米油鹽,樣樣要花錢,也樣樣不得等,所以如果企業要求勞工無薪休假,個人建議,請企業主直接資遣,至少還有資遣費、失業給付,還可能比其他的政策補助加加減減,反而更比原來的無薪休假總所得,更高於原來的企業原薪資給付。
前一陣子某立委被批作秀,而庶民工會人員只喊,我們不挺誰,只挺有照顧我們的…。真的,庶民要的,只是一個溫飽、安定感及可預期的未來;所以,不要口惠而不實的告訴別人「要加油」,而應該盡可能的盡一下自已及身邊可用的力量,救救身邊快熄滅的信心。
用知識及能力,在這個相對不公平及不對等的社會下,動個手指、撥個電話、給個訊息,幫助社會上相對在經濟上、知識上、資源上不足的人,給他們口頭加油,讓我們伸出手,說,我幫妳,能作多少是多少,作不到的,轉給別人,也許更好。用行動,不要酸民,不論所有協助的人是誰?也不論其背後的目的為何?至少,他們也是幫助或解決了別人眼前的困境,這社會需要的是良善的循環,而不是抵消正向的能量,這對社會都是損失。
再者,支持政府不代表理盲,不支持亦不代表反對。近來,為了搶疫苗,搶到跌倒,這一幕讓人心痛也無奈,期待政府聽見社會的聲音;支持政府,只要是作社會多數認知上應有的作為,相信大家會給予肯定感謝;政府有些政策與社會價值相左的,盡快改弦易轍,畢竟,批評只希望更好,而非只是反對。
(作者為中華民國職業工會全國聯合總會公關執行長、勞資獨任調解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