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府城廣角鏡>新冠疫情下調漲基本工資 別讓勞資雙輸(下)

一般內需型的服務業員工薪資占營業額比重較高。(中央社資料照,示意圖)

王冠斌

在鉅變的產業環境之下,即可能出現消失的企業及被淘汰的勞工。在未來,無法在國際間生存及無法因應競爭環境鉅變下的產業,肯定會有更多的企業面臨被擠壓,也因此,未來的工作收入,不是只想溫飽而已,而是要用搶飯吃,別想混飯吃,國家也救不了。

再談到薪資問題,僵化的薪資政策,如同企業喊五缺,勢必要調整。每次討論基本工資調漲,企業總是一再表明,如果有好的生存方式,企業加薪不是問題,因此,回台投資總是提到五缺,這些問題不解決,企業的投資肯定是多所考量。但這說法也是見樹不見林;畢竟,不同產業員工薪資占企業成本或營業額比重不同。

對於目前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其薪資占營業額比例有的不到百分之十二,與一般內需型的服務業員工薪資可能高達百分之六十,其高度差異上,更是難以比較。更別說是在稅制上,愈是資本及能見度佳的企業,更可以得到政府的政策補貼、減稅及其他的優惠措施,如合作計畫及研發方案等,但這對於其他服務業而言,是相對沒有機會的。

再談到分區、分流及分類調薪政策。小小一個台灣,光最近一個蚵仔麵線二十元,在台北都會區就弄上頭條,可見,大家有感的是,生活上的所得支付能力,也就是物價及薪資水平。

台灣雖小,北高也不過不到二個小時,頭尾就一日高鐵,但民生物價及薪資水平,光一杯綠茶,差個五元,就差百分之二十。更別說是房租,台南一個月六千五百元就可以租到套房,在台北八千元可能只能看雅房(房間沒有浴室,公共使用)。

因此,不同產業、不同分區及不同屬性,本該有不同的基本工資(建議以後不要稱為基本工資,而是定義為基本工資原則),否則,去台北時,看到時薪一百六十元為招聘條件,在屏東也是一百六十元,這合理嗎?如此更是會弱化台北的勞動工作者,更沒有能力做更多投資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及生存能力,這對弱勢勞工,更是永遠翻轉不了的人生。

這一、二年來,大家在談斜槓人生,但真的斜槓根本沒有用,因為斜槓如果只是增加收入,但伴隨而來的,卻是工作時間增加,但專業沒有增加,也許收入多了,但這也是在對個人未來人生上的收入,作一個折現(折現率Discount rate,是根據資金具有時間價值這一特性,按複利計息原理把未來一定時期的預期收益折合成現值的一種比率)。

因此,與其發展斜槓,不如把自己當作電腦裡面的晶片,變成四核心、八核心,也就是,每個核心都有其功能的專業,而不容易被取代,這才是未來自己的道路;相信,這也適用在未來的企業發展。政府,只要作好引導,而不是把自己變成先驅(pioneer)。

(作者為勞資爭議獨任調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