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醫師專欄〉很難診斷、處理?

■吳重達

電視播出一場激烈的排球賽,一位球員在四號衛處跳起躍殺,左腳著地時姿勢不對,整個人向右側倒。左膝關節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整個向內側變形。倒地不起的球員心有不甘,十分痛苦的用力拍地。

企業排球聯賽並不十分被媒體重視,有線電視是會轉播,但相關報導很少。要查清楚一個球員的傷勢十分困難,連官方網站也都沒提。美國職棒大聯盟官方網站就有球員運動傷害的訊息可查。

不過,由這球員的受傷影片看,可以清楚地觀察到作用力由關節外側向內側壓。也就是關節外側來了個壓力,內側承受了張力,而張力造成組織受傷。之前已幾次說明過這個機轉,再提一次,以免新讀者看不懂。用兩個大拇指壓住一根竹筷,慢慢施壓,可以看到對側承受張力處慢慢斷裂。猛然用力,筷子就由對側應聲而斷。

外力大小決定傷害嚴重度。可以是第一級內側側邊韌帶(坊間喜歡說是內側副韌帶)拉傷,也可以是最嚴重的膝關節脫臼。救護重點是關節復位,簡單固定,送醫院確診後給予適當的治療。 說起來簡單,施行起來不是那麼一回事。

門診不時會出現車禍或運動造成的膝關節傷害。患者的故事基本上就是:在急診基本的理學檢查都沒做,照X-光沒看到骨折,就說沒事,要傷者回去休息即可。之後,病人如果不是找傳統療法,就是受不了了,才輾轉來診。傷後拖延就醫變成常態,完全延誤者應該也有吧?此時,處理、治療的複雜度與難度增加,預後變成難以預測。

若在第一時間可以做出傷勢臆斷(Clinical Impression),給關節適當的保護,再安排適當的回診,至少不會造成傷者的進一步傷害與不適。如此處理後,醫療者問心無愧。傷者之後要採取任何治療法就是他自己的選擇了。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