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三山國王廟整修 管委會有異見
記者吳孟珉、陳俊文∕台南報導
國定古蹟三山國王廟修復工程,廟方管理委員會質疑灰壁摻雜粗糠恐影響強度,立委陳亭妃與議員陳怡珍十日前往會勘。文化資產處表示,修復過程層層把關,工期各階段將安排管委會代表了解施工狀況。
有三百年歷史的三山國王廟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潮汕會館與潮州風格廟宇,黑瓦、灰泥白牆,屋脊沒有高翹的燕尾。因年久失修,陳亭妃向中央爭取經費整修,成為第一件由國有財產署編列預算,委由市府代辦的國定古蹟修復工程,一0九年開工,預計一一二年下半年度完工,變更設計後總經費逾四千九百萬元。
廟方管委會質疑施工單位工法有問題,且閉門施工不與管理委員會商,有違整修前的協議,向陳亭妃反映。陳亭妃與陳怡珍昨天前往會勘。
在地九十歲耆老許正隆表示,二十年前三山國王廟大整修,石灰牆以粗糠加石灰施作,不到兩年就「膨管」;此次雖然改成粗糠加水泥,但依他在大陸所見的遵古工法,係以製繩的黃麻浸水一段時間後再加白灰攪拌,敲打後才能塗牆。
總幹事張榮奇表示,上次到廟參訪的建築專家也說,黃麻拌石灰才是遵古工法;但此次施工單位並不是這樣做,擔心上次修復不到兩年白灰牆即損壞的事件重演。更有甚者,施工單位整修前座談,承諾整修期間每兩、三個月即和廟方管委會開會一次,報告進度與相關工作協調,但從一0九年八月動工至今未曾履行。
文資處表示,三山國王廟因環境潮濕,造成主要特色的灰壁牆面斑駁不堪,本次修復設計階段以改善潮濕與通風循環效果為一大重點。修復前灰壁即含粗糠,且粗糠也是傳統工法常見的材料。本次修復採用的材料配比,也參考廟方過去的修復經驗予以調整,也依照程序進行逐層試做,審查核定後才於現場施工。未來各階段會安排管委會代表一起到工區了解施工狀況。
張榮奇也指出,上回整修大殿入口與神龕前地上兩塊有數百年歷史的青斗石被人更換。許正隆也說,媽祖廳有雲南石的香爐、花梨木插角等文物也不翼而飛;正殿一隻腹部放進沉香,氳香會從獅口冒出的木雕獅子也被人偷走,此次整修才會如此小心翼翼。廟內清乾隆皇帝御賜的「褒忠」古匾,廟方先藏於倉庫;兩尊有數百年歷史的媽祖神像,目前也暫時放在關廟一名信徒家中。
管委會表示,此次整修發現虎側韓文公祠四個珍貴的插角木雕失蹤;經詢問包商,才說是取下請人複製。管委會要求其對此四件古物負起責任。主委陳東明表示,這些文物都是廟方資產,且已照相列冊,施工單位要做任何更動應事先知會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