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社論〉台鐵公司化,別淪為政商勾結炒地皮!
日前在太魯閣事故一週年之際,行政院為顯示改革台鐵決心,提出《國營事業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草案》,打算將台鐵改制為公司,立法院將在七日針對此案進行首次審查。
不過,由於台鐵工會認為,此一草案若干內容與工會期待有差距,且在送審前並沒有與工會進行充份溝通,讓員工感到不安,因此工會除已號召逾千名台鐵員工上街抗議之外,並表示,如果政府不正視工會的訴求,將再動員會員在五月一日勞動節提出「不加班聲明書」癱瘓運能,甚至後續不排除還會再發起其他行動。
台鐵公司化議題已經討論了二十多年,經歷超過十位交通部長都未能完成;其間交通部所屬事業單位一一改制,如台汽改制國光客運、郵政總局改制國營中華郵政公司、電信總局電信事業部門分割出中華電信公司且陸續釋出政府持股至百分之五十以下、桃園國際航空站改制國營桃園機場公司、港務局改制國營港務公司等等。
儘管政府仍透過公股主導這些公司的人事和重大決策,但上述單位都邁出了「公司化」的一步,而台鐵的改制與改革卻舉步維艱。去年四月太魯閣重大車禍後,外界對改革台鐵的要求急遽升高,因此行政院提出《鐵路法》部份條文修正草案及台鐵公司化草案,其中最引發外界及台鐵員工關切的是如何處理資產與債務償還方式。
台鐵雖然屬於「公營事業機構」,但卻是行政機關,因此營運模式受到相關行政法規限制,自主空間極為有限。例如台鐵的票價凍漲二十六年,導致台鐵虧損連年增加,去年甚至達一百一十九億元。累計至二0二一年,台鐵累虧金額已高達一千二百二十四億元,負債金額更創新高為四千二百零八億元,負債比率早已超過警戒線百分之五十,顯示台鐵的經營風險越來越高。
如果台鐵公司化,要如何處理這些債務,關係到台鐵未來的財務健康與員工權益。按行政院提出的草案,政府會用到台鐵的土地償債。
龐大的土地資產確實是台鐵「金雞母」。根據二0二一年底的財務報表顯示,台鐵總資產為八千四百八十一億元,不動產、廠房及設備資產即高達八千一百三十七億元,其中包括車站周邊黃金土地、台北市黃金地段宿舍等。專家指出,土地資產正是台鐵翻身的好機會。
問題是,政府取得台鐵龐大土地資產之後,必然是交由財團開發,但財團恐怕鮮少會將利潤注入台鐵進行經營改革,而是透過變賣、開發這些資產獲利;更重要的是,能夠知道台鐵相關資產處份流程的財團,必然政治關係良好。在台鐵公司化的過程中,預料各方勢力介入搶食台鐵土地的情況將屢見不鮮。如果台鐵改革不幸淪落至此,這對改革台鐵、提升經營績效有何幫助?
台鐵即使公司化,還是有責任照顧偏遠地區、完善環島路線,這樣的經營模式很難完全依靠售票達到財務平衡,必須要靠土地資產的開發與利用增加收入,觀察其他國家的鐵路事業也是如此。但台鐵公司化草案竟然只留給台鐵百分之四點一五的土地資產,且軌道、場站土地還要向政府租用,非常不合情理、也不合國際慣例,只會讓台鐵更難經營。
行政院提出這樣的草案,究竟是要真心救台鐵?還是藉著改革公然掠奪台鐵資產,以利政商勾結、炒作土地?外界必須持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