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專題報導〉遠離塵囂 來趟森林療癒之旅
記者陳柏翰∕專題報導
台大研究空汙有害心血管健康……
前言
台灣擁有268座3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森林面積超過6成,造就了多樣的自然與生態環境。遠離都市汙染的空氣,進入綠意盎然、古木參天的森林中,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氣,可讓原本緊繃的精神與身體都能獲得放鬆。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日前在台大研究空氣汙染對年輕人心血管健康的不良效應記者會時直言不諱,他敢證明空汙對於任何人都有負面健康影響。
郭台銘說,過去他以為心律不整是歸因於飲食或運動,但心臟科專家、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的研究團隊發現,心律不整、心血管健康,可能與空氣品質有關。
而蘇大成也曾到他的辦公區域與家中監測空氣品質,發現品質在及格邊緣,有改善空間。同時,國內森林療癒主要推動者之一、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余家斌分享,在森林間散步健行,藉由五感之感官體驗,聆聽風聲水聲鳥叫聲,可有助平衡身心靈健康。
也因為森林療癒千變萬化,依著不同的場域、不同身體狀況,有著不同的體驗,只要用心去感受大自然,森林療癒回饋的是滿滿的自然生命力,本專題就森林療癒議題做不同面向的探討。
森呼吸助紓壓 提升免疫力
目前有許多科學實驗證實支持森林療育有助達到保健效果,國內森林療癒主要推動者余家斌說,包括像是提升免疫系統、增強心血管功能,並且可提升副交感神經的活性、預防自律神經失調等。
根據日本的一份研究指出,進行3天2夜的森林療癒後,「自然殺手細胞」活性的增加能保持至活動後7天、甚至持續長達1個月。
同時,透過森林療癒也有助改善負面情緒、刺激腦內啡分泌提振心情,同時讓注意力更集中,減輕壓力和幫助睡眠。
余家斌表示,森林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促進人體健康,而這個療癒環境組成因子相當多,包含空氣品質、溫度、濕度、照度、氣壓、芬多精與負離子等,林相景觀也提供了療癒的元素。
然而,進行森林療育前,選擇安全舒服的森林環境要是很重要的,余家斌說,如果一座森林有陰森感,就不必勉強自己,有恐懼感就很難放鬆;另,太高太陡的山也不合適,較難有放鬆療癒感受。
哪裡適合進行森林療育,余家斌指出,除了台大實驗林的重要林區「南投溪頭森林遊樂區」外,林務局也規劃了全台多處的森林療癒場域,包含桃園東眼山、宜蘭太平山、台中八仙山、南投奧萬大、嘉義阿里山、花蓮富源、台東知本、屏東雙流等地。
抱樹聆聽五感體驗 注入正能量
現今社會生活步調緊湊,難免會累積許多壓力,走進大自然不僅能緩和身心,更能達到身體保健功效。國內森林療癒主要推動者之一、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余家斌表示,一般森林浴指的是到森林裡散步,接觸大自然以達到放鬆身心;森林療癒則是加入了療癒性活動,並且傳遞健康衛教知識,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目的。
余家斌說,透過森林療癒,民眾在山野林地放鬆身心的同時,也獲得相關衛教觀念,為自己創造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更願意守護自然環境。
在森林間散步健行,藉由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五感」體驗,直接感受具有寧靜的環境氛圍,從聆聽風聲水聲鳥叫聲,可有助恢復身心理健康。
進行森林療癒活動時,「森林療癒師」扮演了重要角色,除了帶領民眾更深度體驗自然外,更重要的是協助確保體驗者的安全,畢竟戶外環境還是有一些危險因子存在,像是溫差大的氣候可能造成身體不適,在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血氧量會降低可能會引發高山症、或是有些地方步道品質不佳容易跌倒或是摔傷等。
他也提到,以年長者適合從事的北歐式健走來說,森林療癒師會指導肌肉該如何使用、蹲下站立如何不傷膝的正確姿勢等;或透過雙手環抱大樹、聆聽鳥音、手作花圈等活動,幫助自己找回身心靈的平衡與放鬆。
森林療癒師認證
與大自然做同事
如何成為認證森林療癒師?農委會林務局表示,完成農委會林務局森林療癒師培訓核心課程等,經確認審核通過後,即可獲得認證,成為認證森林療癒師,也因為親身體驗森林療癒,將所學實際操作,可提升帶領人我感受自然環境中的能力,進而達到較佳療癒效果。
林務局指出,完成林務局森林療癒師培訓核心課程、活動課程及實習課程,即可於林務局森林療癒師認證培訓平台申請森林療癒師認證,經確認審核通過後,即可獲得森林療癒師認證,成為認證森林療癒師,認證有效期限為5年,到期前須申請認證展延,方可持續保留認證森林療癒師資格。
至於招募對象,林務局說,是以森林、園藝、心理、醫學、生命科學、運動等相關科系畢業者或具森林療癒相關產業經驗5年(含)以上者為優先,亦開放對森林療癒具興趣且年滿18歲者報名參與。
綠色照護VR體驗 病友放輕鬆
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長照議題備受關注,森林療癒作為一種預防性醫學,維持了人們的身心平衡,同時也是「綠色照護」模式的重要元素。
近年國內外積極研究將自然元素運用於各種醫療及照護中,泛稱為綠色照護的模式,許多實驗證明,觀看或親歷美好的自然景觀,對於放鬆情緒,促進副交感神經活性,有很大的助益,更可以連結生態心理學所主張的生態潛意識,激發靈性意義。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余家斌曾帶領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學生與亞東醫院安寧病房合作,利用虛擬實境技術讓安寧病人接觸大自然,達到舒緩情緒的效果。
國內近年來運用穿戴裝置在各個領域,相關技術已逐漸成熟,研究顯示,使用VR在降低病患的焦慮、壓力或疼痛有所幫助。
余家斌經由森林系「森林遊樂概論」課程,讓學生們協助拍攝360度的台灣自然景觀全景影片(台大大學Plus計畫支持),影片中有著風吹動樹枝與樹葉的沙沙聲,蟲鳴鳥叫與瀑布的水流聲,能令人漸漸融入其中,心理也會跟著穩定平靜。將VR的森林照護運用在安寧病房,讓病友身歷其境,有助放鬆情緒,促進副交感神經活性,連結到生態潛意識。
徜徉山林強心臟 春遊最加分
針對森林療癒實證研究,若是來趟森林小旅行,有機會增強自然殺手細胞的數量,強化身體的免疫反應。同時,森林療癒後受測者的心臟及血管功能效益有非常顯著影響,在春季是森林療癒最好的季節,其次是秋季及冬季兩者效益相近。
台大實驗林管理處育樂組組長林麗貞表示,台大實驗林管理處自2013年開始進行「森林環境對健康效益的研究計畫」。實驗林處長蔡明哲教授、台大醫院環境職業暨醫學部主任及心臟內科蘇大成教授現兼任合作,進行一系列的森林與醫學跨領域合作的研究。證明甚麼樣的環境是對健康有益的,了解森林環境對健康的潛在有益影響。
林麗貞表示,在森林環境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方面,觀察暴露在森林環境中對於自然殺手細胞和活化自然殺手細胞的影響,結果顯示居住在森林環境的自然殺手細胞百分比要比住在城市的高。
研究結果並呈現,居住在森林環境職員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空腹血糖值、及葡萄糖耐量試驗不足比例,皆比台北都會區職員低。另在空品調查發現,森林中的空氣汙染物,相較於都會區低,透過研究可證實森林環境對心血管病的潛在有益作用的證據。
林麗貞也提到,研究調查發現,平常住在台北的居民,參加溪頭5天4夜森林之旅後,活化自然殺手細胞百分比明顯增加,在返回台北後還維持4天以上。顯示暴露於森林環境可能會增強自然殺手細胞的免疫反應,並且增加活化自然殺手細胞的數量。
根據台大蘇大成醫師等醫學團隊針對溪頭森林浴的遊客為受測者進行試驗發現,森林療癒後受測者的心臟及血管功能效益有非常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