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關節退化久治無效 原來骨頭水腫
PRP注射兩週 疼痛指數從7分降至1分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如果關節疼痛經過保守治療或一般注射都沒辦法有效改善,尤其支撐重量時會更不舒服,或許就是因為有骨頭水腫還沒處理到,衛福部苗栗醫院近期收治2名中、高齡的膝關節退化病患,2人受膝關節疼痛之苦都達半年,經選擇接受骨頭內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兩週後,2名患者疼痛指數皆從原本的7分(最痛10分)大幅降為1分,皆恢復正常活動。
苗栗一名74歲張姓婦人,半年前因走路跌倒時左側膝蓋撞到地板,撞擊處疼痛不已,且歷經半年疼痛仍未見改善。另一名58歲鄭先生平日忙於工作,假日閒暇則有運動習慣,但近半年右側膝蓋出現疼痛情形,上下樓梯時更是特別明顯,且有越來越嚴重狀況,後期連走路都沒辦法好好地走。
苗栗醫院放射科主任徐庸醫師表示,此二名個案經初步X光檢查,發現他們皆有初期到中期的膝關節退化;張姓婦人一開始先吃了消炎止痛藥,而鄭先生則是先嘗試了膝關節內玻尿酸注射,但疼痛皆沒有顯著改善。再經積極安排膝蓋磁振造影(MRI)檢查,張姓婦人於左膝蓋撞擊處發現骨頭水腫(挫傷),而鄭先生也於右膝內側退化處發現明顯骨頭水腫,在與病人討論治療選項後,他們皆選擇骨頭內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在影像導引下,將PRP精準的注射到受傷骨頭水腫處及關節內,注射兩週後,兩名患者疼痛指數皆從原本的7分(最痛10分)大幅降為1分,皆恢復至正常活動。
徐庸醫師指出,骨頭水腫常見病因包括退化性關節炎和創(挫)傷,其他可能還有感染、發炎性疾病、缺血壞死、甚至腫瘤。
骨頭水腫在一般X光或超音波檢查是無法診斷的,必須進一步安排磁振造影(MRI)才得以發現病徵,且需配合詳細病史和其他檢查來診治造成骨頭水腫原因。一般骨頭挫傷治療是以休息、消炎止痛藥或是搭配復健為主,但骨頭水腫的消退,可能需要耗時3週或甚至長達2年時間,平均需要6個月至1年不等,少數嚴重病人甚至需要手術治療;而退化性關節炎通常會建議病人復健,搭配局部或口服消炎止痛藥,及關節內玻尿酸注射,這些對於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會有不錯的效果,但隨著退化變得嚴重,除了軟骨和半月板的磨損,甚至會出現軟骨下的骨頭水腫,以往的PRP注射大多是打到關節腔內,這樣雖然可以幫助軟骨修復,卻無法作用到軟骨下骨頭水腫,這時除了手術治療外,還可以考慮骨頭內的PRP注射。
目前已經有研究顯示,軟骨下(骨頭內)+關節內PRP注射效果優於單純的關節內PRP注射或關節內玻尿酸注射,骨頭內的PRP 注射是門診即可完成的治療,治療時骨內注射雖然比單純的軟組織注射更痠,但整體而言的風險,基本上跟一般注射治療相同的,打完針稍作休息後即可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