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遲緩兒語言復健 針灸助攻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醫生,我女兒都兩歲了,會的詞彙卻很少」、「跟孩子說話他聽得懂,但就是不太講話,也不喜搭理人」。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莊照宇說,這些都是父母來中醫兒科門診常提出的疑問,也是常見兒童語言發展遲緩情形,透過針灸及藥方,可有效治療改善。
莊照宇指出,每個小朋友的語言發展速度不同,以下提供幾個徵兆,若符合才建議至兒科門診評估,(一)1歲半還不會叫「爸爸」、「媽媽」。(二)2歲尚無任何單詞出現,甚至很少出聲。(三)3歲以後仍無法將2、3個詞組成片語,或言詞讓人難理解等。
語言發展遲緩大多3歲前就有跡可循,且發生率男高於女,一旦確診,6歲學齡前是重要的黃金治療期。臨床評估主要看兩個面向,一個是小朋友的自身條件,二是外在環境的影響。小朋友是否有聽力或構音器官上的功能不足,抑或認知功能不佳,像是注意力難集中、對外界刺激的興趣侷限、語言理解障礙等,這部分常出現在一些腦性麻痺或自閉症的小朋友。另外,小朋友本身生理功能正常,卻因為缺乏外界足夠的語言刺激及互動機會而發展落後,也不在少數。
他說,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屬於中醫「五遲」的範疇,五遲包含立遲、行遲、髮遲、齒遲、語遲。隋代《諸病源候論》中便有「四五歲不能語候」的記載;《張氏醫通》更提出五遲一部分歸咎於遺傳,「皆胎弱也,良由父母精血不足,腎氣虛弱,不能榮養而然」。
莊照宇說,有小型研究發表語言復健搭配針灸,可增強療效;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對68個自閉症兒童進行頭皮針治療,也發現可明顯改善語言溝通。怕痛畏針的小朋友則可選擇無痛感且非侵入性的雷射針灸不會痛,更能促進體內粒線體合成,達到抗發炎及恢復血液循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