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社論〉出口慘跌,須留意內需受到拖累!

台灣是外貿導向的經濟體,出口低迷的衝擊恐將蔓延到其他內需層面。圖為高雄港碼頭卡車等候準備裝卸貨櫃。(中央社,資料照)

十一日財政部公布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三月單月出口金額年減百分之十九點一,累計第一季年減百分之十九點二,慘況僅次於二00九年金融海嘯肆虐時期。台灣是一個外貿導向的經濟體,出口低迷的衝擊恐將蔓延到其他層面。尤其是目前物價持續走高,民眾消費態度已然偏向保守;如果外銷產業不振,推升經濟成長的內需動能恐怕也將趨於疲軟。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由民間消費、投資、政府支出、進出口淨額構成;而台灣是個外向型經濟體,受到國際景氣牽動甚深。以當前情況觀察,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日下修今年全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零點一個百分點,成為百分之二點八,美國、歐元區都不如去年,雖然中國大陸反彈較強,但IMF仍預估今年年初全球經濟軟著陸跡象消退,成長疲軟。在此背景之下,IMF也調降了今年台灣的GDP成長率。

日前,中華徵信所也警示,台灣應嚴正看待今年全球商品貿易成長率,遠低於二00八年金融海嘯以來年平均成長率百分之二點六的預測對台灣出口的影響,要格外注意「供應鏈去庫存」的速度,可能要比預估的時間更長;影響所及,台灣上市櫃公司的「去庫存」速度也屬緩慢。簡言之,今年第一季台灣出口已然慘澹,但距離終點可能還有段路要走,而一般估計終點可能出現在第三季、乃至於第四季。

再就台灣的內需觀察,由於通膨作祟,中央銀行透過升息壓抑通膨,但這兩項因素都恐削弱民間消費與投資。簡單來說,當利率上升,民眾的房貸、車貸等貸款負擔增加,可能排擠其他消費支出;加上物價上漲導致同樣面值的貨幣購買力減弱,去年六月一項跨國大型調查就發現,在通膨來襲的壓力之下,百分之七十八受訪者擔憂財務狀況,百分之五十二表示產品與服務成本不斷上升影響購物能力,甚至百分之四十四表示只購買必需品。從廠商端來看,消費者減少支出、融資成本提高,都恐將降低投資意願。

再進一步而言,全球經濟榮枯,不但影響台灣的進出口淨值,甚至再將傳導到民間消費與投資。且先看一段描述:「由於經濟悲觀氛圍加深,民眾支出趨於保守,加上企業陸續擴大裁員或實施無薪休假,失業率快速升高,薪資所得下降及財富縮水效應,民間消費持續受到約制」。這段話出自於民國九十八年二月十八日行政院主計處新聞稿,主要背景則是「外需方面,由於全球經濟成長陷於停滯,貿易活動急速緊縮…,致使我國外銷訂單驟減,出口動能全面受創」。

以實際數據來看,民國九十七年商品服務貿易順差為一百八十七億美元,年減一百零一億美元;而民國九十七年民間消費實質成長率為負百分之零點二九,民間固定投資實質成長率更為負十三點四七。類似的例子也出現在民國九十年網路泡沫時期,那一年台灣出口年減百分之十六點六八,民間消費實質成長率從前一年的百分之四點九重摔到百分之一點四,民間固定投資實質成長率更慘落到負二十六點七。殷鑑不遠,台灣不應輕忽出口衰退對內部消費與投資的連帶效應。

當然,最近已有許多民眾領到六千元就去享受小確幸,但估計普發六千元拉動經濟成長的效應為零點三個百分點,雖然對整體不無小補,但相較於出口大減的後座力,台灣還是要加加油!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