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中華副刊〉讓唐玄宗欽定的「魯山花瓷」登上國際舞臺
■喬書明
瓷器不僅是中華文明的象征,而且它早已通過海天交匯處的風帆,和雲霞爛漫地的「絲路瓷脈」運往世界各地,故而民間素有「家有萬貫,不如鈞瓷壹片」的說法,勿需詳細解釋,民間通常說的鈞瓷當然是「清純淡雅、卓立於世」的宋代鈞瓷,可行內專家權威都心知肚明,「宋鈞」並非中國最早的鈞瓷,「唐鈞」才真正是中華鈞瓷的開山始祖。
「唐鈞」在唐代叫作「花瓷」,這種花釉瓷燒製時,多是以黑釉或醬色等深色釉上,潑灑大塊蘭、月白、灰白色斑紋,在高溫燒製過程中,通過不同色釉的流動和相互浸染,就會呈現出「入窯壹色,出窯萬采」的神奇窯變,給人壹種高雅古撲而又渾然天成的美感。這種以自然窯變代替傳統瓷器上的裝飾圖案,具有劃時代的突變,為宋鈞奠定了創意和改新的基石。至今仍然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唐代魯山窯花瓷腰鼓,通體在黑色勻凈的釉面上,潑灑出塊塊藍白色斑點,優美典雅,堪稱唐鈞傳流至今的稀世珍品。
腰鼓原名羯鼓,腰部纖細,兩端蒙以公羊皮作鼓面,是壹種雙面擊打的樂器。羯鼓原先由西域傳入中原,到唐代時,為了讓鼓聲清脆響亮,鼓腔漸漸由木質變為陶瓷。精通音律的風流天子唐玄宗,特別喜愛羯鼓,他順應百川匯流、大河滔滔的盛唐文化強盛之勢,首創當時稱作「梨園」的皇家音樂舞蹈學院,他敲擊羯鼓指揮皇家樂團的嫻熟動作,被人贊頌為「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點」。據唐代南卓《羯鼓錄》記載:唐玄宗與宰相宋璟談論羯鼓時說:當今這羯鼓,「不是青州(山東)石末,即是魯山花瓷」……可嘆唐代青州澄泥石末燒製那羯鼓,早已像拋進歷史滄海的泥牛壹樣不見蹤跡;而今珍藏在故宮博物院的花瓷腰鼓,到底是不是《羯鼓錄》裏記的「魯山花瓷」?1958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館文物工作人員,以唐代典籍記載為線索,深入到魯山縣段店瓷窯遺址作考證調查,他們在段店瓷窯遺址上,發現的黑釉斑點腰鼓殘片,其特征與北京珍藏的那傳世腰鼓完全一致,從而證實了這稀世國寶,確系魯山段店窯燒製。
改革開放前,我曾考察過盛唐時的段店瓷窯遺址,遙想當年這兒肯定是成千上萬家以瓷為業的窯匠傭工,雲集到這兒汗流浹背,晝夜操勞。儘管沈睡在瓷窯遺址裏的魯山花瓷碎片,泡進清水裏洗凈過後,依舊亮光閃閃,可燒製這些瓷器的工匠,如今早已不知去向,他們的故事也早已伴著花落葉飄,隨風四散。幾番征戰,幾多白骨,皆因「得中原者得天下」,多少歷史的悲喜劇,在這繁華坍塌後的瓷窯遺址旁輪番上演。兵禍壹起,血流成河,城廓破碎,田園荒蕪,誰還顧得上點綴滋潤生活的瓷器?!而今凝望這繁華落盡的段店瓷窯遺址,只有沈寂在廢墟裏的唐鈞碎片,照舊用奇幻瑰麗的磅礡剛烈,昭顯著大唐當年豪邁開放的強盛之氣。
苦難動亂的年代終於過去了,日新月異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為企業家袁留福挖掘重振魯山花瓷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袁留福1972年出生在花瓷的故鄉魯山,他自幼對瓷器懷有癡醉入迷的興趣和愛好,從1995年開始,他就不斷到段店瓷窯遺址收集花瓷碎片,拜訪當地陶瓷藝人,學習魯山花瓷的燒製技藝,2006年,段店古瓷窯遺址以魯山花瓷的源頭聖地,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文物單位,2001年,他發起成立了魯山縣段店花瓷文化研究會,爾後他又投資組建了魯山縣段店花瓷開發有限公司,和集收藏鑒賞銷售於壹體的魯山花瓷藝術館。
為了讓唐玄宗當年親自欽定的魯山花瓷,從日趨煙消雲散的失蹤夢幻裏走出來,袁留福在苦讀鉆研《中國陶瓷學》的堅實理論基礎上遠行千里,先後到北京故宮博物院拜訪研究員耿寶昌先生,赴景德鎮陶瓷大學面見任星行教授等去固本鑄魂、虛心請教學習。袁留福遵照這些陶瓷界名家泰斗的諄諄教導,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正確方向。要想讓魯山花瓷前程無限,必須讓它從當年的御用貢瓷裏走出來,跟文化旅遊緊密協作,首先讓它進入尋常百姓家。比如袁留福設計燒製的《蓮蓮如意杯》,外邊保留著花瓷的黑藍釉色,杯內設計的翠綠釉色,既不失傳統花瓷的厚重,又能把茶湯的純正本色顯現出來,杯底微收,配有如意紋,給人以美幻蒼穹的遐想,致使它最終成為河南省第六屆華僑經濟合作論壇禮品杯。
更加珍貴的是在挖掘恢復魯山花瓷上,袁留福可謂高瞻遠矚、雄才大略。因為在他開闊睿智的心胸裏早就清清楚楚,雖然魯山花瓷不像景德鎮瓷器壹樣靈巧秀美,但它卻獨居剛烈豪放,漢唐磅礡強盛之氣,確有囊裹宇宙、氣貫斗牛的安邦定國神威,值得在高起點上加大投資力度,2016年、2020年,他接連參加「文化部·教育部」組織的中國非物質文化研習班,2022年,他又在景德鎮陶瓷學院舉辦的國家專業技術人才高級研修班順利結業,並獲得「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原工藝美術大師」等光榮稱號。致使胸懷淩雲壯志和激情創意的袁留福,多次攜帶他設計燒製的既有現代審美觀點,又有恢弘大氣的巨幅魯山花瓷作品,參加國內外各大著名博覽會,其中包括《崇山》、《金山水韻》、《三陽開泰》、《雙龍瓶》等魯山花瓷作品,並先後獲得金銀大獎100多項。2017年,袁留福攜帶魯山花瓷作品,參加「中陶協」組織的「絲路瓷脈」歐洲行活動,先後到法國、德國、意大利等8個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其中魯山花瓷腰鼓被法國藝術中心永久收藏。2019年,袁留福應邀參加韓國安東市國際假面舞節,進行中韓文化交流,魯山花瓷作品《壹鼓作氣》,被韓國安東市藝術中心永久收藏。2021年7月,魯山縣花瓷研究會,被河南省文化旅遊廳評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研究基地,同年袁留福應劉曉峰邀請,攜帶魯山花瓷作品,到全國政協辦公室裏,破格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陶瓷文化交流。2022年,袁留福應邀到福建廈門參加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從遠古洪荒時代的三皇五帝,到華夏始祖炎黃二帝,具有深厚哲學底蘊的魯山花瓷作品《雙龍瓶》,榮獲「兩岸文化尋寶特殊貢獻獎」。
袁留福從事花瓷設計燒製三十年來,不僅熟練掌握了魯山花瓷造型高雅古樸、渾然天成的整體特征和傳統燒製工藝,而且高屋建瓴地抓住魯山花瓷獨具的剛烈豪放、肆意揮灑著大唐強盛之氣的個性化特點,堅信只有秉承不斷創新發展這條主線,才能邁上奇幻瑰麗的藝術高峰。藝術家的青春在於不斷超越自我,近年來袁留福從參加「絲路瓷脈」歐洲行,到席卷國內外各大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的花瓷作品收藏旋風,證明消散失蹤多載的魯山花瓷,已經從塵封千年的御用貢品裏走出來,登上了威震霄漢的國際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