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社論〉政府應正視傳產出口產業的艱困處境
經濟部公布去年全年外銷訂單統計,雖然總金額以五千六百一十億美元創下歷年第三高,但年減百分之十五點九,衰退幅度劇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產業外銷訂單金額及占整體比重不但無甚突破,甚至還不進反退。無論是現在的蔡政府抑或即將於五月接手的賴政府,都應投注更多關切正視傳產出口產業面臨的艱困處境。
從經濟部外銷訂單七大分類資訊通信、電子產品、光學器材、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製品、化學品觀察,屬於傳產的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製品、化學品於一0八年全年外銷訂單金額年增減率統統衰退,一0九年除機械外其他三大類都是收黑,一一0年台灣出口暢旺這四大類鹹魚翻身大幅躍進,但一一一年、一一二年又全軍覆沒。若從一0一年算起,去年基本金屬的外銷訂單金額為第四低,塑橡膠製品、化學品、機械都是最低,傳產出口產業的艱困處境可見一斑。
再從外銷訂單動向指數觀察,小於五十代表下滑,去年十二月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化學品、機械全部都低於五十;而且,從去年三月開始,這幾個產業幾乎都低於五十。換句話說,短期來看,傳產出口產業已經悶了將近一整年,到現在還沒看到下一道曙光出現;長期來看,更是已經快被壓到喘不過氣。
根據經濟部的說明,去年傳產出口產業外銷訂單低迷的主因概略為:全球經濟走緩,鋼品需求疲弱;全球景氣展望不佳,業者對設備投資保守觀望;終端需求低迷,加上海外同業產能開出。亦即,傳產出口產業外銷訂單衰退主要歸咎於全球經濟景氣不振;但此一說法卻顯然忽略了其他若干內外在因素,這些因素若未能獲得政府的重視與解決,傳產出口產業仍將受困於泥淖中。
首先,扣除全球經濟景氣因素之外的國際大環境,RCEP的效應正逐漸發酵。RCEP成員包括東協十國、中國大陸、南韓、日本、澳洲、紐西蘭,占台灣整體出口比重的七成,這七成當中有七成是受惠於資訊科技協定(ITA)的高科技產品,其他三成則為機械、紡織、食品、石化等傳產出口產業。RCEP全面生效之後,RCEP成員間貿易關稅下降為零,但非成員則仍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關稅,這對台灣傳產出口產業無疑是個相當嚴峻的挑戰。
其次,兩岸關係不睦,儘管ECFA仍然有效,但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陸宣布取消台灣石化領域十二個稅目適用ECFA關稅稅率,一月九日再宣布研究取消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ECFA早收關稅減讓,一月二十日大陸政協全國委員會機關報《人民政協報》又放消息,指陸方可能取消檳榔、帶魚等台灣三十四種農漁產品零關稅優惠。民進黨與中共政治角力互鬥,傳產卻蒙受池魚之殃。
其三,傳產在台灣內部長期面臨的缺才、缺工、缺水、缺地、缺電等五缺問題依舊無解,甚至更加嚴重。尤其在產業發展失衡,高科技電子產業一枝獨秀、傳產日漸萎縮的綠葉難襯紅花趨勢下,儘管傳產也因數位轉型出現相關高階人才需求,但幾乎都被半導體等高科技電子產業高薪吸走,長此以往勢必不利於傳產技術升級轉型。
更值得深思的是,傳產在台灣生存不易,若因包括大陸在內的RCEP磁吸誘因轉移陣地,台灣產業結構是否會更加惡化?政府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