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0Comments
〈陳醫師健康關懷〉針灸改善坐骨神經痛
-
陳俊銘
坐骨神經痛是指多種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經通路的病損,腰、臀、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及足外側,以疼痛為主要症狀的症候群,主要的病因如下:
一、腰椎間盤突出:病人常有反覆的長期腰痛史,或重體力勞動史,常在一次腰部損傷或彎腰勞動後急性發病。
二、馬尾腫瘤:起病緩慢,逐漸加重,病初常為單側,逐漸發展為雙側。夜間疼痛明顯加劇,病程進行性加重。並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及鞍區感覺減退。
三、腰椎管狹窄症:多見於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間歇性跛行,行走停下肢痛加重,但彎腰行走或休息後症狀減輕或消失。
四、腰神經炎:因感染、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或勞損,受寒等因素發病。一般起病較急,且受損範圍常超出坐骨神經支配區域,表現為整個下肢無力、疼痛、輕度肌肉萎縮,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減弱或消失。 本病男性青壯年多見,單側為多:臨床症狀以疼痛由腰部向下肢放散,呈放射狀,燒灼或針刺疼痛,行動時加重,彎腰、咳嗽、噴嚏時疼痛加劇為主。患側腰、骼、臀、膝、腓、踝等處有明顯壓痛點。可分為二大類:
一、根性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烈活動等誘因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少數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後、膕窩、小腿外側及足部反射,呈燒灼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加劇,夜間更甚。
二、乾性坐骨神經痛:起病緩急也隨病因不同而異。如受寒或外傷誘發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從臀部向股後,小腿後側及足外側放射。行走活動及牽引坐骨神經時疼痛加重。
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主要是透過經絡穴道刺激,加強腰椎旁腰大肌和華陀夾脊肌的力量,使椎間盤突出的部分有機會回到正常位置,那怕是位移1mm或2mm,就逐漸減輕坐骨神經痛。頭皮針常用穴位如下:百會、踝、小腿、膝、大腿、髖、額中帶、額旁三帶。耳針:腰椎、足踝、小腿、大腿、髖。眼針:下焦、腎、肝。體針:華陀夾脊肌阿是穴、膀胱經腰部穴位、腎俞、大腸俞、三焦俞、秩邊、環跳、承扶、委中、承山、崑崙、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三陰交等,透過針灸,改善循環、放鬆周邊肌肉,加強腰部肌肉力量,有助減少坐骨神經病,有助矯正椎間盤突出。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