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教育部未下粿條食品禁令 教團:食物保存機制更重要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疑與民眾吃下的粿仔條餐點有關。部分縣市宣布學校午餐停用粄條及粿仔條等米製品,教育部則未明令全國停用。教育團體三十日表示,食材保存機制更重要,家長不必過於恐慌。

教育部曾指出,學校午餐依法須「當餐製作」,且不能使用加熱的隔餐食物及不須再烹煮的半成品,校方須按照規定,定期檢視食材,包含包裝情形、顏色、質地、味道及保存期限等,確保午餐食材安全,但未明言全國都要暫停使用粄條及粿仔條。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學校午餐一般來講不太會吃到粄條及粿仔條,大概只有客家地區偶爾會拿來作為特色餐食。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在檢驗有定論前,家長先不用太恐慌。在寶林茶室議題延燒的當下,學校可以機會教育,讓學生瞭解食材保存的概念,帶回家裡促進親子討論,尤其很多家長習慣囤積食材,把冰箱塞得太滿,就要特別留意。

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張信務表示,教育單位的重點應放在提醒供餐廠商、校內廚房,加強米製品的保存方式和期限,盡量將食材冷藏或放在乾燥的地方。

記者陳金龍∕南投報導

南投縣政府教育處三十日表示,粿仔條、米苔目、河粉等相關食品,在學校營養午餐中本就少用,經過討論後尚不需未停用相關食材,但請學校、團膳業者及食材供應商,可自主調整午餐菜單。

南投縣麵店業者表示,這幾天粿仔條、米苔目銷售量減少四、五成,消費者對米酵菌酸中毒談虎色變。家長也關心學校營養午餐是否使用相關食材。

教育處表示,已提醒學校注意食材品質,避免誤用不良食材,也請學校、團膳業者及食材供應商,自主性地調整午餐菜單,並需嚴加注意各種食材保存方式,例如貯存食材應遵守先進先出原則,冷凍食品應維持在零下十八度以下,冷藏食品攝氏七度以下、避免劇烈溫度變動導致食材變質。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