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新政府上手需要磨合期,具體的對中政策,估計大概要等上台二至三個月後才會比較明朗。(路透,資料照)
■丁仁方
二0二四年接近尾聲,回顧並展望兩岸關係的發展。年初台灣與年底美國的這兩場大選,決定了美中(中國大陸)台三邊博弈的大格局;但是,金門撞船、陸生訪台兩起事件,磨損了兩岸民間感情。
台灣在今年一月十三日大選投票中,由民進黨賴清德贏得大選。賴強調「一邊一國」,主權從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開始,揭櫫第二共和概念,自此,兩岸已無迴旋空間。
進一步言,兩岸關係過去還有一些各自解讀的模糊空間,但賴的論述幾乎是大攤牌,沒有了模糊地帶,兩岸關係定位清晰化,而且很可能隨著賴的連任,延續達八年之久。
美國優先 川普以實力謀和平
至於十一月五日揭曉的美國大選,川普勝出,明年一月二十日重返白宮。川普強調「美國優先」的「孤立主義」,不同於川普一‧0版,二‧0版在於「以實力謀和平」。
川普上任後,仍有可能從國際組織退群,拜登政府時期建立的印太架構等,川普未必感興趣,但基於「美國優先」,美國仍要維繫世界霸權地位,還是要找具有實力的朋友如日本,建立同盟關係來威嚇潛在的共同敵人。
至於台灣,有關中國大陸若是犯台的提問,川普始終沒有說要出兵保護台灣,反而在大選期間表示台灣應該繳保護費。台灣對美擴大軍備、農產採購,已可預見。
台灣明年度國防預算總額達新台幣六千四百七十億元,創歷史紀錄,占GDP比重,由今年的百分之二點三八提高至二點四五。未來有可能加碼到百分之三,但將不可避免的對政府其他預算支持造成排擠作用。
另外,川普政府要求掌握先進製程的台積電赴美投資設廠,相關產業必然也要跟進;再加上川普對全球加徵關稅,台灣也不能倖免,對台灣產業供應鏈的影響也很大。
川普陣營內鬥激烈 ,至少分為MAGA派(「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交易派、新保派(neo-cons,保守主義派)。目前的國防、外交人事,都安排極端鷹派人士出任。
美國拉高關稅 大陸祭出反制
川普新政府上手需要磨合期,具體的對中政策,估計大概要等上台二至三個月後才會比較明朗。預判川普的大動作是在操作關稅。但關稅政策相信不會長久,川普真正目的是把關稅當談判要價的籌碼。
川普第一任期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大陸選擇妥協並承諾擴大對美採購;現在,面對川普政府第二任開始前,大陸已經找了一堆劇本,並且開始祭出反制的組合拳。
例如,針對美方擴大實施中方半導體禁令,大陸已宣布加強對美限制出口鎵、鍺、石墨等重要礦物;大陸四大行業協會不但呼籲企業謹慎購買美國晶片,大陸官方甚至對輝達展開反壟斷調查。
大陸的對台政策,基本上還是處於美中對抗的格局之下。大陸認定賴清德政府就是「倚美謀獨」。習近平十一月在秘魯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期間,藉「習拜會」宣示「反獨促統」立場,並要求美方落實包括不打台灣牌等「六不」承諾。
賴清德任期內,完全親美幾乎是既定方向。中國大陸則會持續採取交流與軍事威嚇兩手並行策略,至於會不會再加碼?還要看明年的內外形勢變化。
賴清德台獨告白 兩岸更嚴峻
賴清德(左二)就職演說、雙十講話,被指是「新兩國論」、「台獨告白書」,先後引來中國大陸兩次「聯合利劍」圍島軍演。(取自總統府網站)
回顧賴清德的五二0就職演說、雙十講話,被指是「新兩國論」、「台獨告白書」,先後引來中國大陸兩次「聯合利劍」圍島軍演。現在的兩岸關係比蔡英文時期更嚴峻。
蔡英文的論述還提到一九四九年,兩岸分治;賴清德則強調一九九六年台灣進行總統直選後,台灣主權已經獨立,第二共和概念已脫離「中華民國在台灣」,而是「中華民國是台灣」。
從台灣內部觀察,賴在雙十講話談「祖國論」,其實調性是有放軟的。賴把歷史拉回到一九四九、甚至一九一一年中華民國成立,有意尋求台灣內部的最大公約數。
但是,賴清德在雙十講話中,又重申了「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兩岸關係的關鍵又回到主權問題。亦如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提出的「主權同而不分」,但主權是一?還是二?都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回顧賴五二0演說,很有可能是出乎美方意料的「脫稿」之作。美方一直沒有對賴「新兩國論」背書,六月還派了兩位國務院副助卿直奔台北溝通。自此,賴就有所收斂。
包括七月召開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十月的雙十講話,賴都配合美國,把演說聚焦在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案;十二月出訪南太友邦、過境美國期間,也未逾越和美方的默契。
兩岸融合發展前景 充滿挑戰
習近平十一月在秘魯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期間,向拜登宣示「反獨促統」立場。(路透,資料照)
民進黨政府現在把自己包裝成第一島鏈的要角、民主的前沿,不可能違背美國的意志。但「倚美謀獨」是中國大陸對賴的定性、定位,兩岸看不到彼此善意,當然影響交流。
今年有兩件事,對兩岸交流影響重大:一是二月金門撞船事件,台灣堅持以國內法處理兩岸紛爭,卻形成僵局;該案因台灣相對理虧,最後還是放人、補償,但已大大磨損雙方的善意與兩岸民間情感。
二是十二月馬英九基金會邀陸生團來台,女陸生宋思瑤一句「中國台北」引發風波。陸生一句習以為常的慣用語,既無政治權力、也不代表任何人,竟引發校園圍堵抗議,未來是否會造成大陸交換生來台的雪崩效應?
兩岸目前仍在禁團令上僵持,台北上海雙城論壇,整個過程又充斥綠營反中派的牽制力量。試問,沒有了陸生、陸客,兩岸交流還剩下什麼?
大陸持續強調兩岸融合發展,但在政治面受限於國際、地緣因素;社會面,在台融合並不容易,只能著重在陸融合、惠台在陸;經濟面,台美貿易已超過兩岸貿易,大陸台商也隨內外形勢逐步遷移生產基地;兩岸融合發展的前景,看來充滿挑戰。
(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理事長丁仁方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