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新療法 精準打擊賈伯斯病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0歲的陳姓婦人4年前腹痛就醫,醫師診斷出罹患「賈伯斯癌」稱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包括小腸等消化道都有癌細胞已經末期,長期口服標靶藥物控制,不料今年體重驟減、食慾不佳、全身疼痛,癌細胞已轉移全身,接受核醫新療法以放射性藥物「鎦-177 DOTATATE」治療,疼痛大幅改善,也能行走,及自行吃飯、如廁。 台中榮總核子醫學科醫師林宜瀞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會分泌激素的癌症,可能存在於全身器官中,其中90%好發在胰臟及消化道,可能腹瀉、臉部潮紅、盜汗、腹痛、心悸、皮膚炎或低血糖等問題,常被忽略、當成一般更年期症狀、腸胃疾病或焦慮症,導致病人輾轉多年,到腫瘤晚期才確診。 林宜瀞表示,現在設計新核醫療法,將放射性同位素鎦-177與標靶分子結合「鎦-177 DOTATATE」,藥物注射後,標靶分子和腫瘤細胞蛋白受體結合,精準放射出β射線,直接破壞腫瘤,同時保護正常組織,降低副作用的發生,癌轉病人治療後的3年存活率提升至80%,並可改善生活品質,為病人重拾新希望。  

Read More

沒糖尿病越吃越餓 3招對抗假餓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位46歲任職科技業的工程師,身高169公分,體重95公斤,血壓長期在200以上,甚至在疫情期間一度中風。因為家族有糖尿病史,他開始積極減重,但過程中一直卡關,一天要吃5、6餐,就醫發現他原來是「假餓訊號」作祟。 收治工程師的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表示,假性飢餓並非是生理需求導致的飢餓感,常見的引發原因包括血糖波動、腸胃激素分泌、情緒壓力或社交情境等,會讓人不自覺進食更多。 相關研究指出,假性飢餓與胰島素反應和飢餓素的變動有關,《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中的一篇研究顯示,血糖在用餐後急速下降時,大腦會啟動飢餓訊號,即便這時候的身體並不真的需要食物。 楊智雯表示,幫患者檢測血糖,沒有糖尿病,他的「飢餓」源頭來自於進食次數,每次進食都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血糖當然就常常上沖下洗好幾回。加上現代人多為高壓工作的生活型態,如果沒有調節壓力,讓大腦長期處於高耗能狀態,大腦就會釋放假餓訊號,誘導我們吃進更多的食物。 面對假性飢餓,楊智雯建議,可以依照3招去釐清,首先是感覺飢餓時,先喝一杯水並等待約10至15分鐘,因為缺水可能會被誤解為飢餓。如果飢餓感沒了,那就代表只是口渴,身體缺水。 其次是增加高纖維食物攝取,如蔬菜、全穀類和豆類等,這些能延長飽足感,避免身體過快地發出飢餓訊號。高纖食物也能穩定血糖波動,進一步減少假性飢餓發生。 第3是調整作息與充足睡眠,因睡眠不足會引起飢餓素分泌增加,抑制瘦素的分泌,容易讓人感到飢餓。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能幫助荷爾蒙平衡,減少假性飢餓的頻率。

Read More

〈中華學園〉從困難中成長

台南市九份子國中七年一班 ◎王柏軒 孔子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無論學習或做事都必須持之以恆,遇到困難更不能逃避。人生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無數的難題與挑戰,而這些困難往往是成長的契機,有時甚至能讓我們浴火重生。 在困難中成長,對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國小的接力賽。從三年級開始,我就想加入班級的接力賽隊伍。然而,那時候的我瘦弱不堪,最致命的是我不喜歡運動。下課時,我總待在教室裡,除了上學和放學,幾乎不會動,缺乏肌肉和體力,自然被刷了下來。運動會那天,我看著朋友們一個個站上跑道,嫉妒的眼紅得像兔子,心中充滿羨慕。 當我們班獲得勝利時,我內心如火焰般燃燒,心想:「有一天我一定要加入大隊接力!」此後,我開始在寫完作業後跳繩、跑步,一步步鍛鍊自己。起初我很不喜歡運動,但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持續練習。終於,兩年後,我的速度提升了兩秒,成功進入了隊伍。然而,初次上場卻出師不利:在交接棒時,我和對手發生碰撞,裁判當場判我們加罰三十秒。看著對手,我內心彷彿被揉成了一團,充滿了痛苦和不甘。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更加勤奮地訓練,為的就是在六年級運動會時與對手再度交鋒。比賽當天,我們班和對手班緊咬不放,直到最後一圈,我終於趁他不注意時成功超越。雖然我們班僅得第六名,但我完成了心中的夙願,戰勝了自我,克服了心中的困難。 這次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困難就像遊戲中的怪物,無法逃避;如果選擇放棄,就會一無所獲。唯有將失敗化為力量,才能真正打敗這隻名為「困難」的猛獸。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次成長的契機。就像國父革命十一次才成功,我們也應勇敢面對挑戰,因為「失敗為成功之母」。

Read More

AI神助攻 搶救糖友視力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當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時,不僅可能導致截肢風險,還會影響心臟問題,為提升糖尿病病友對神經併發症的警覺性,苗栗大千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團隊特舉辦糖尿病病友會,與病友分享常見的糖尿病神經併發症,並使用全新引進、與醫學中心同等級的神經生理檢測儀(催汗儀)幫病友進行檢測。同時,也邀請營養師與病友們分享飲食的3大原則。 大千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梁文偉表示,糖尿病神經病變可分為多發性神經病變及局部性神經病變,其中多發性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約占所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75%,通常是由四肢的末梢(腳趾、手指)較容易受侵犯。大部分病人初期可能只有非常輕微的感覺功能減退,手指及腳趾出現類似「戴手套」、「穿襪子」的感覺喪失及疼痛,或傷口癒合不佳時才發現,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很容易引發局部組織潰瘍、壞死,甚至必須截肢的後果。 另外,糖尿病神經病變也包括心臟交感神經病變,一旦發生則死亡率會隨之增加。因此,減緩神經病變的進展才能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大千提供與醫學中心同等級的神經生理檢測儀(催汗儀),以非侵入性且快速的篩檢方法,透過評估汗腺神經功能,檢測病人是否有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和心臟交感神經病變併發症的情形。 除了神經病變之外,常見的併發症還有視網膜病變,同樣在初期的症狀也不明顯,容易被忽略,若嚴重惡化可能會導致失明。因此,大千今年也引進精準度高達93%的人工智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輔助診斷系統,能準確的分析眼底影像並提供分類建議,有效輔助醫師進行診斷。 大千綜合醫院徐承恩營養師表示,在外食選擇上建議可掌握3大原則,1.少油炸、少勾芡;2.蔬菜水果不可少;3.多吃全穀少精緻。

Read More

痛風35年 長出雞蛋大結晶石

陳姓男子(右)罹患痛風性關節炎,雙腳痛風結晶石有雞蛋大小,近期在配合中山附醫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霍安平半年積極治療下,痛風結晶石體積減少超過8成。(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0歲陳姓男子罹患痛風性關節炎超過35年,因長期不願配合醫囑服用降尿酸藥物,痛風結晶石在多處關節沉積,且有雞蛋大小,雖多次嘗試服用降尿酸藥物,結晶石仍無法消除。後來經中山醫學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團隊治療,患者的痛風結晶石體積半年減少超過8成,也才順利重新能穿鞋走路。 中山附醫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霍安平表示,痛風性關節炎發生主因是血中尿酸濃度過高,並因尿酸飽和而形成尿酸結晶。當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或軟組織處時,就會引發免疫系統活化,造成發炎。從前被稱為「帝王病」,因為只有高普林食物充足的狀況下,才有機會因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引發關節炎。現在因民生富足,高普林食物已成日常,加上果糖與飲酒習慣越來越普遍,使得昔日的帝王病進入尋常百姓家,更讓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年齡大幅下降。 霍安平指出,根據台灣營養與健康調查2023年的報告,男性的高尿酸血症盛行率約22.0%,女性的高尿酸血症盛行率也約9.7%,等於5個男性就有1人,10名女性就有1人血中尿酸過高,其中痛風的盛行率男性約8.21%,女性約2.33%。 霍安平說,血中尿酸濃度越高,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族群中,預後會比血中尿酸濃度低的病患來得差。血中尿酸的來源,除了攝入含普林的食物外,本身也可以從體內的肝臟、小腸、肌肉及血管內皮層製造產生。血中尿酸濃度上升,有9成是因為尿酸排泄不足,只有1成左右是因為體內製造過多所導致。 霍安平提醒,高尿酸血症不一定會發生痛風性關節炎,一旦發生超過3次痛風性關節炎之後,飲食控制就已經無法減緩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生頻率,此時就必須針對尿酸過高的原因,並參考病患肝、腎功能,以及是否有腎結石病史或有無痛風結晶石沉澱,來給予病患不同機轉的降尿酸藥物。 霍安平說,治療高尿酸血症的藥物有3大類,第1類是增加尿酸從尿液排出的比例,第2類是抑制酸在體內生成,第3類是將尿酸分解成不活化且溶解度較高的尿囊素和過氧化氫。但不管使用哪一大類的藥物來治療高尿酸血症,都需要長期服用,才有機會將已經沉積的尿酸結晶石溶解消失,並大幅降低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機會。

Read More

國人不良觀感 詐騙猖狂居首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二十一日公布民調結果,詐騙集團氾濫、公眾人物貪贓枉法影響台灣人的生活素養觀感。(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黃昆輝基金會二十一日公布一項民調顯示,雖然有超過九成民眾普遍同意台灣是一個「友善好禮」的社會;但詐騙集團氾濫、公眾人物貪贓枉法,仍影響台灣人的生活素養觀感。 對於造成對台灣人生活素養產生不良觀感的事件,百分之七十八點五認為詐騙集團猖狂氾濫、百分之六十二點一指公眾人物貪贓枉法,假訊息無所不在則有百分之三十二點二。 若要再提升生活素養,百分之七十三點三民眾盼傳播媒體發揮正面功能、百分之五十八點四希望公眾人物以身作則。 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表示,台灣詐騙集團猖獗,手段推陳出新。根據警政署統計,全國詐騙財產單月損失金額約為一百二十億元,換算每天損失約四億元,相當嚴重。 黃昆輝表示,詐騙集團氾濫不僅影響世人觀感,更造成國人生活不安,損害對人的信任,是台灣很嚴重的問題,希望各界一同關注。 另外,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九十四點一民眾同意國人具有良好生活素養,是台灣形象最佳表現;百分之九十四點六同意台灣是一個友善好禮的社會。三十四歲以下年輕人同意的比率明顯高於五十歲以上的年長者。 各種生活素養的表現,大都獲得受訪民眾肯定,例如在生活中常使用禮貌用語、能考慮他人的感受,儘管意見不同仍能尊重他人的表達自由、能誠實待人不說謊等。

Read More

嘉義市國際管樂節 49團隊熱鬧踩街

嘉義市國際管樂節「管樂踩街嘉年華」二十一日下午在市區熱鬧登場。(中央社)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邁入第三十二屆的二0二四嘉義市國際管樂節,二十一日下午在中央噴水池圓環舉辦踩街嘉年華。市長黃敏惠與前副總統蕭萬長共同執旗,宣告為期十二天、超過八十場演出正式展開。現場聚集四十九支包含法國、日本、泰國及香港等國內外團隊,帶來一首首青春活力的行進管樂,熱鬧非凡。 黃敏惠內心充滿感謝,感謝愛音樂的嘉義人,感謝來自世界各地的好友,用音樂點燃這座城市的光;感謝議會和立委支持,讓小小城市的嘉義市國際管樂節,持續發光發熱。管樂節期間歡迎全國各地來嘉聽一場優雅的音樂會,看一場諸羅山盃少棒賽、吃嘉義在地美食,享受陽光和所有人情。 文化局表示,今年邀請來自法國具有百年歷史的朗賽爾市立管樂團、曾多次獲全國冠軍的泰國南邦易三倉管樂團、獲得多年日本行進樂隊大賽金賞的大洗高校吹奏樂部與日本濱松修學舍高校吹奏樂部等國際優秀演出團隊,攜手四十五支國內優秀管樂團隊在市區街道為民眾帶來豐富的音樂饗宴。 開幕儀式由法國朗塞爾市立管樂團與台灣小號演奏家葉樹涵合作吹奏響亮的號角,以經典樂曲〈愛的頌歌〉作為開場,此曲也是本屆巴黎奧運開幕曲,以管樂詮釋優美的旋律令人動容也振奮人心。接著由東吳高職、嘉義女中舞蹈班、如婷舞蹈團及Flag Studio百人共舞,演出充滿活力的主題曲〈管他什麼音樂〉,讓現場瞬間為之沸騰。 緊接著富邦悍將應援團長與啦啦隊驚喜現身,為四十九支踩街團隊熱血應援,音樂響起現場民眾歡聲雷動,歡呼口號響徹活動現場,也將開幕氣氛炒熱到最高點。更多活動可上網站查詢https://www.chiayiband.com.tw/。

Read More

耶誕跨年春節桃機旅客量估380萬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桃園機場公司二十一日指出,耶誕、元旦、寒假及農曆春節將大幅增加出入境旅客,旅運量預估將達三百八十萬人次,呼籲搭機旅客要提早三小時抵達機場,避免錯過航班。 桃機表示,因應耶誕、元旦、寒假及春節出入境旅客大幅增加,機場召開疏運作業協調整備會議,邀集航空公司、地勤公司、CIQS通關單位(海關、證照查驗、檢疫、安全檢查)、聯外交通及商業廠商等機場大聯盟各單位,共同研議疏運計畫。 桃機指出,耶誕節至跨年為全球觀光熱門時間,加上多所大學十二月下旬起陸續放寒假,預計耶誕節前桃園機場將湧現人潮,疏運時間從十二月二十日至明年一月五日共十七天,預估將增加十四架次包機、八十四架次加班機,總運量將超過二百二十五萬人次,每日平均運量約十三點二萬人次。 桃機說,蛇年春節連假長達九天,疏運時間從明年一月二十四日至二月三日共十一天,預估出境高峰會落在一月二十五、二十六日,返國入境高峰會落在二月一、二日,預估增加包機八架次、加班機四十六架次,總運量逾一百五十五萬人次,每日平均運量約十四萬人次,已與新冠疫情前春節日均量十四點二萬人次不相上下。 桃機建議旅客善用智慧化服務,入境尖峰時段為每日上午五時、下午一到五時、晚間八到十時,出境尖峰時段為每日上午七到九時、下午二到三時、晚間十一到十二時,提醒旅客可提早三小時抵達機場,出發前亦可先向航空公司確認班機狀態。 除提前抵達機場,亦可多利用手機、網路或市區預辦登機(A1台北車站、A3新北產業園區站)完成報到,及使用自助行李託運等智慧化服務,加速報到效率。 桃機也呼籲旅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機場,並預先確認託運與隨身行李攜帶規定,過安檢時也要留意將口袋清空、確認護照效期等。據統計,今年一至十一月客運量已達四千零九十萬六千零五十八人次,全年更上看四千五百萬人次。

Read More

溪頭大學池清淤 多世代哀鳳出土

溪頭園方近期排出大學池池水,撈出多世代iPhone(圖)等3C產品。(台大實驗林管理處提供,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大學池是吸引遊客拍照熱門景點,園方近期排出池水,清除超過二十年淤泥並修復邊坡砌石,清淤期間撈出多個世代iPhone手機,甚至有空拍機。 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所屬溪頭自然教育園區是南投縣熱門景區,其中大學池是園區特色景點,遊客常走過以孟宗竹材搭建的拱橋,並在橋上拍照留念。但不時有遊客不小心「手滑」讓手機掉落池中,由於水深,管理處接獲遊客求助也難撈起。 管理處十一月起執行大學池清淤、邊坡砌石修繕工程,近日完成,清淤期間撈出很多手機、照相機,甚至還有空拍機,但泡水許久,這些電子產品都覆蓋汙泥、無法使用;另外,除發現苦花等溪魚,還有鯉魚、鰱魚與草魚等非園區魚類,疑人為放生。 管理處表示,今年風災造成周邊樹倒、邊坡砌石損壞,十一月展開清淤及修繕作業,盼清除厚厚底泥及樹葉等有機物,減少優養化、讓水質更好。

Read More

澳洲龍蝦恢復輸陸

本報綜合報導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二十日發表聲明指出,澳洲已收到大陸方面通知,澳洲龍蝦即日起可恢復輸往大陸。龍蝦是大陸對澳洲解除的最後一項貿易限制,這象徵因疫情溯源而起、持續四年的陸澳貿易戰全部結束。 艾班尼斯在聲明中表示,這項公告為澳洲出口商再次向大陸市場供應「世界上最好的龍蝦」打開了大門。 聲明指出,在澳陸關係逐步穩定後,陸方這一決定,意味著大陸對澳洲實施、價值約二百億澳元(約新台幣四千零八十億元)的貿易出口限制已徹底結束。這些限制曾包括葡萄酒、大麥、煤炭、棉花、原木、燕麥乾草、銅礦及紅肉。 澳洲貿易部長法瑞爾也表示,對澳洲龍蝦業界來說,這是非常好的結果,大陸客戶就可在農曆新年期間享用「美味的澳洲龍蝦」。 澳洲農業部長柯林斯則說,這對澳洲龍蝦養殖業者和漁場來說是一項喜訊,代表他們可重新向大陸申請輸出龍蝦的許可證。而對澳洲龍蝦實施的出口禁令,是大陸對澳洲僅存的貿易限制措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