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榮脊椎疾病研討 專家交流

中榮骨科部脊椎外科與復健科4日舉辦國際脊椎疾病與治療研討會。(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榮總骨科部脊椎外科與復健科4日舉辦2021國際脊椎疾病與治療研討會,邀請國內外脊椎外科專家,並與跨領域的復健及增生療法權威合作,透過演說及討論互相交流。 國際脊椎疾病與治療研討會昨天登場,與台灣脊椎外科醫學會、台灣脊椎微創醫學會、台灣脊椎內視鏡醫學會、台灣復健醫學會、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等學術單位合作,探討包括成人脊椎變形、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退化性頸椎及腰椎疾病、骨質疏鬆及脊椎創傷、脊椎腫瘤及感染、脊椎微創手術、脊椎機器輔助手術、手術併發疾、脊椎復健醫學及增生醫學的最新進展及治療趨勢。 中榮脊椎外科主任潘建州表示,中榮作為中區唯一的公立醫學中心,骨科部脊椎外科與復健科擁有先進的醫療水準、研究人員和臨床資源,對於最新脊椎疾病診治專業知識,也不斷充實更新。

Read MoreRead More

白河青銀樂活競賽 洋溢歡笑

記者陳佳伶∕白河報導 白河區公所舉辦白河區青銀樂活疾病防治活動|青銀運動會,四日在白河運動公園登場,社區親子由三歲到百歲人瑞,千餘人共聚一堂,透過親子趣味遊戲,讓青銀感情加溫、現場不時傳出歡笑聲,其樂融融。 青銀運動會首先由氣勢磅礡的白河國小太鼓隊上場,太鼓的震撼力,加上小朋友們以肢體動作展現音律與美感,為活動暖場。 運動員宣誓邀請連兩年競賽冠軍,大林社區理事長吳進丁擔任宣誓員,昇安社區理事長張春美帶領參賽者活力健康操,跟著「來跳舞」、「弄獅」歌曲跳起來,讓現場民眾High翻天;中場由庄內社區表演「我是客家人、賣菜姑娘」炒熱現場氣氛。 白河區長董麗華帶領公所團隊以「青銀競賽」與「社區對抗賽」,推出「跳跳乒乓球」、「投擲飛盤趣」、「保齡球大賽」、「滾球接力賽」趣味遊戲,以訓練長者眼手協調能力,賽間不時傳出歡笑聲,留下青銀世代美好的回憶。 為迎接耶誕節,應景設置「親子DIY歡樂薑餅人」活動,與會親子提前感受耶誕歡樂氣氛。

Read MoreRead More

地瓜星球嘉年華 產銷一家親

活動新化舉行熱鬧滾滾 黃偉哲感謝甘藷策略聯盟努力行銷 盼創生產奇蹟 地瓜星球歡樂健行,大人小孩快樂玩著棉花糖和地瓜盆栽。(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王勗∕綜合報導 瓜瓜園地瓜星球歡樂健走嘉年華四日在新化登場,黃偉哲感謝甘藷策略聯盟所做的努力,結合農民、產銷體系與通路,希望未來地瓜可以行銷到許多國家,讓台灣的甘薯名聞世界,再創另一個生產的奇蹟。 此次活動集結觀光工廠及各色知名攤販共卅八家,吸引許多民眾參與,市長黃偉哲、副市長戴謙、立委林宜瑾、農糧署長胡忠一、觀光旅遊局長郭貞慧、農業局長李建裕與會,藝群醫美集團受瓜瓜園董事長邱木城邀請,特別贊助洗面乳與保濕玻尿酸面膜,讓參與民眾把健康美麗一併帶回家。 地瓜星球嘉年華熱鬧滾滾,現場有各觀光工廠設置的攤位,更有多元地瓜餐飲憨吉牛地瓜粉圓,及生鮮地瓜、冰烤小地瓜等,還有DIY棉花糖、地瓜盆栽,以及童年絕佳的打彈珠和撈金魚、轉輪盤贏禮物等,讓大人小孩都沈浸著歡樂的遊戲中。 地瓜星球歡樂健行,大人小孩快樂玩著棉花糖和地瓜盆栽。(記者張淑娟攝) 黃偉哲感謝甘藷策略聯盟所做的努力,結合農民、產銷體系與通路,從甘藷的生產、製作、烹調,一直到最後的產銷、行銷都做得很好,希望未來地瓜可以行銷到許多國家,讓台灣的甘薯名聞世界,再創另外一個生產的奇蹟,更希望台灣的甘薯能夠成為台灣之光。 農糧署長胡忠一也說,樂見台南成立台灣甘薯策略聯盟,近年地瓜已出口日本等國,未來地瓜將可能行銷至全世界。

Read MoreRead More

大遠百耶誕點燈 送學童愛心鞋

市長與遠東董座徐旭東共同點亮 150學童拿好禮 場面歡樂溫馨 台南大遠百十五公尺高的耶誕樹,在煙火及滿天飛舞的雪花襯托下,閃耀夜空。(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大遠百戶外廣場豎立南市百貨界最高的耶誕樹,四日晚間點燈。七股、文山、蚵寮等九所偏鄉國小,一百五十名學童應邀出席,與台南市長黃偉哲、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一起點亮十五米高的耶誕樹。徐旭東將愛心運動鞋送給小朋友,孩子們也回贈愛心簽名卡片感謝,場面歡樂溫馨。 台南大遠百耶誕公益點燈活動,偏鄉學童獲贈運動鞋,回贈愛心卡片表達謝意。(記者羅玉如攝) 台南大遠百連續十三年舉辦愛分享愛的聖誕節公益活動,年年邀請偏鄉學童到場同樂。今年出席的一百五十名小朋友來自七股、文山、北門、蚵寮、仁愛、建功、佳里、大文、樹林等九所小學。孩子們昨日一早就來到市區,先參觀台南市美術館,午餐由異人館餐飲集團提供精緻日式便當。下午參加光華高中師生安排的現場教學及塔吉特千層蛋糕DIY,晚餐享用南市日本人協會提供的特製日式咖哩飯。 台南大遠百耶誕公益活動,十三年來與超過五十個單位合作,今年送出三百六十雙運動鞋給偏鄉學童,繼續傳遞愛與分享。獲亞洲企業商會二0二一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社會公益發展獎」肯定。 除了運動鞋,每位小朋友還獲贈文具組合包、南波灣船包、彼緹娃藝術蛋糕觀光工廠甜點、台灣首廟天壇平安米及平安水、開基玉皇宮平安麵、可果美公司營養飲品、植享家護手霜禮盒、台南水保局水杯小提袋、麥當勞及湯姆貝貝小禮物等耶誕禮,提前感受耶誕節歡樂氛圍及社會各界的溫暖關懷。

Read MoreRead More

台灣閱讀節開跑 盼提升總圖地位

台灣閱讀節活動於市圖新總館揭開序幕,透過舞蹈、聽故事、市集等活動,展現閱讀就是一種生活。(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年度閱讀盛會,台灣閱讀節四日於市圖新總館揭開序幕,今年以「閱讀是一種生活」為主題。台南市共有四十五個圖書館,卻有高達三十九個管理單位,為有效整合資源,市長黃偉哲認為應朝統一管理方向前進,提升大台南的閱讀力;議員蔡旺詮也將於議會提案,提升總圖地位。 新總圖今年一月開幕後,展現軟硬實力,至今吸引超過七十萬人次造訪,黃偉哲更獲得第一屆圖書館事業貢獻獎之地方首長獎,希望圖書館不只是圖書館,更能多元發展,提供市民各式各樣需求。 不過將軍也得有兵。目前公共圖書館四十五處,市圖直轄三處,文化中心也管理三處,包括三十七區,就有三十九個「公婆」,雖不至於各吹各的調,但許多政策執行也難以統整,例如台南市民每人每年借書四點二九冊,明年度希望提升至五冊,因許多圖書館非專職人力,政策指令難以一統。 文化局長葉澤山坦言,當初受限人力,各區圖委由公所管理,然執行多年後,發現有窒礙難行處,目前主要還是卡在人員編制規劃,市長也希望圖書館能發揮更大力量,成為民眾的「知識寶盒」。蔡旺詮認同黃偉哲施政理念,也將於議會正式提案,催生總圖地位。 台灣閱讀節昨日舉辦閱讀嘉年華活動,推出主場舞台秀、森林故事窩、閱讀遊戲、小老闆二手市集、文創市集、發發探險號行動書車等,讓大小朋友可以透過看表演、聽故事、逛市集,體驗多元閱讀生活,活動將持續至明年一月,推出小小職人體驗、講座、下載APP借書抽獎及電影賞析等,邀請民眾一起「閱來越愛讀」。 台灣閱讀節活動多樣又活潑,小朋友將家中不用的繪本、文具或衣物等拿出來販售,體驗如何當小老闆。(記者林雪娟攝)

Read MoreRead More

台文館5款旅行箱 推廣文學平權

台文館開發涵蓋視障、聽障、兒少、創齡及失智,以五款主題旅行箱樣貌,融入博物館的五感體驗。(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一只旅行箱,可以裝載什麼?推廣文學的文化平權,台文館透過開發移動式資源箱,針對視障、聽障、兒少、創齡及失智,以五款主題旅行箱樣貌,打包博物館的五感體驗,將台灣文學輕巧推廣至全台各地,與在地風情展開零距離對話。 台文館長蘇碩斌表示,今年平權計畫除五款資源箱的各地推廣,在失智社群文學資源箱的推動上,更結合郭綜合醫院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及力果文化的失智創齡專業團隊,以「社會處方箋」的博物館參與為主軸,從台文館展覽和素材進行設計思考,並引入英國倫敦大學的博物館福祉評量,完成全國首創、為期八週的「憶起博物館實驗計畫」,另和蘆葦啟智中心攜手合作,讓更多人透過文學,跨域認識社會多元樣貌,達到平權共融。 台文館也邀集相關合作單位,一起聊聊文學如何踏進這些弱勢族群、兒少及長輩的心靈,聽聽他們看展、逛博物館的趣事。蘆葦啟智中心主任李之琳也引導民眾和中心學員共同進行《時間之河》藝術共融體驗活動。 台文館表示,這些平權資源箱開放借用,希望推廣博物館與文化平權者,可上台文館網站洽詢或電洽二二一七二0一分機二五一二吳小姐。

Read MoreRead More

台灣醫療科技展 高醫秀6專利

高醫醫療體系參與台灣醫療科技展,大同醫院推出體感科技互動體驗,可評估失智風險。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醫療體系包括高雄醫學大學、高醫等1校5院參與台灣醫療科技展,以「防疫科技、智慧高醫」為主題,展示多項高端科技及創新醫療,並舉辦專題演講。 高醫大公開6項專利發明,包括輔助診斷ADHD智慧手表、AI眼底鏡像預測腎病變系統、攝護腺癌二代賀爾蒙藥物治療推薦系統、整合實境與腦機介面之下肢復健系統、阿茲海默症評估系統及HCA醫事人員行動簽章等。 高醫展示3項特色醫療,包括「核磁共振影像導引直線加速器」、「交感神經活性測量」及「數位牙科.精準醫療」;小港醫院與雲高公司合作研發,「AI人工智慧胸腔X-ray異常辨別提醒系統」與「攜帶型多功能微型光譜儀」,可大幅降低影像判讀時間,找出疑似新冠肺炎病徵的特色。 大同醫院主推失智症體感遊戲,現場開放民眾體驗;旗津醫院發展智慧化運動系統,讓長輩在家附近就能安全且智慧化的運動,提升肌力,降低跌倒率。 大同醫院推出體感科技遊戲,可評估失智風險。(記者王正平攝) 其中,大同醫院與緯創醫學及高雄市經發局合作開發「體感科技」失智風險評估軟體,藉由從易到難的益智遊戲來評估失智風險,緯創更首創將臨床量表施測與評分說明轉化為體感互動遊戲,透過體感遊戲方式,讓長者不會感到自己是在進行失智風險篩檢評估,同時可經由益智遊戲中的表現變化與臨床量表整合,提供臨床人員進一步做完整評估。

Read MoreRead More

腹痛當腸炎 暴瘦確診腸癌

熟女長年吃減肥藥 初期症狀不明顯 腸阻塞、劇烈腹痛已是3期 積極治療抗癌成功 洪姓女子激烈減重出現貧血暴瘦,就醫檢查罹患大腸癌3期,經與醫師配合成功抗癌。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0歲洪姓女子長年吃減肥藥,5年前多次右下腹痛,以為腸胃炎,就醫打止痛針後回家,拖了1年不見好轉;直到出現惡心、嘔吐、貧血、暴瘦,確診大腸癌第3期。她積極治療並配合醫囑調整飲食、運動,1年多前經歷淋巴轉移復發,再聽從醫師建議,放療加標靶,半年下來腫瘤已經消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科病友會推出「腸腸久久常在我心」智慧整合衛教平台,讓病友透過互動方式,即時獲得疾病知識、腸癌用藥、手術方式、傷口照護以及飲食等資訊;並由大腸直腸科主任柯道維、醫師黃晟瑋,說明腸癌治療。 洪女過去長年吃減肥藥,5年前多次右下腹痛,以為腸胃炎;拖了1年,直到惡心嘔吐貧血暴瘦,確診大腸癌第3期。她選擇相信醫師,積極治療並配合醫囑調整飲食、運動,如今腫瘤消失,病情獲得控制。 柯道維說,洪女右側升結腸發現約4公分腫瘤,初期症狀不明顯,即便造成部分腸道阻塞也以便秘表現;直到後期腫瘤造成腸阻塞、劇烈腹痛,已經是3期。 黃晟瑋表示,曾有名40多歲單身漢診斷第3期腸癌,拒絕接受正規治療,每月花費10萬到20幾萬費用採用坊間自然排毒療法,1年後腫瘤持續惡化離世。 柯道維表示,近年癌症治療採量身訂製,不只癌症分期,還依年紀、體能、是否有共病,腫瘤位置、基因型態等因素決定治療方式。至於民眾擔心手術無法保留肛門,以中國附醫為例,約95%大腸癌患者術後可以保留肛門,2期以前的5年存活率逾9成、3期有8成,呼籲癌友對自己和醫師要有信心。

Read MoreRead More

蘇貞昌公投宣講:應由人民作主

行政院長蘇貞昌(左六)蘇貞昌到新營參加「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公投說明會。(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林雪娟、陳佳伶∕綜合報導 公投進入最後關鍵,各黨派紛紛舉辦說明會,炒熱公投議題。行政院長蘇貞昌四日在台南參加兩場說明會,宣揚民進黨政績,說明公投案不同意的理由,痛批國民黨沒本事,大家要投下四個不同意票。 近日蘇貞昌趕場進行公投宣講,四日抵台南參加立委陳亭妃、賴惠員舉辦的的宣講場,帶領民眾高喊「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 蘇貞昌表示,台灣未來應由人民自己做主,不要被國民黨牽著走並痛批國民黨誤導,他並一一說明四大公投內容,呼籲民眾投票決定台灣未來、國家政策,自己當國家主人。 蘇貞昌率領的中央行政團隊,包括經濟部長王美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及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宣講。 陳亭妃每週六、日上午舉辦「騎動宣傳,公投動起來」鐵馬車隊,目前已完成二十六區的騎乘活動。賴惠員也馬不停蹄的在地方舉辦多場次的說明會,宣揚民進黨的主張。 立委陳亭妃舉辦大型公投說明會,行政院長蘇貞昌親自到場向民眾說明。(記者林雪娟攝) 另外,民進黨全國黨部昨日下午也在台南舉辦「Women政進步向妳報進度」全國巡迴座談會「台灣更有力」台南場,邀請中央宣導會到場,包括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市長黃偉哲、立委林俊憲、陳亭妃、林宜瑾、王定宇、羅美玲、郭國文等人,向新住民和台灣姊妹說明四大公投對台灣真實影響和政府當前施政成果,不要讓有心人士操弄而變調。

Read MoreRead More

吞嚥困難 菸酒男驚見7cm食道癌

醫師鮑滋徽說,有菸酒習慣並持續性吞嚥困難或體重減輕等症狀,應就醫診斷治療。(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1名51歲男子菸酒習慣達30年,因持續3個月吞嚥困難與體重減輕,胃鏡檢查發現上段胸食道有1個長達7公分腫瘤,並有縱膈腔淋巴與左頸部淋巴結轉移,為食道癌第4期。由於腫瘤體積較大,以根治性同步化放療,經8週後作正子攝影腫瘤完全消失,再追蹤8年無復發。 成大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鮑滋徽表示,食道癌以男性為大宗,發生率與死亡率在男性癌症排名第6位,主要風險因子為抽菸與喝酒,大多數個案發現時已是第3、4期。主要有「前導性同步化放療接續手術治療」和「根治性同步化放療」2種治療方式,前者一般使用在第2、3期,可縮小、甚至消除腫瘤與淋巴轉移,提高整體存活與無疾病存活時間;後者一般優先應用在頸段食道,對於年齡大、心肺功能差等不適合手術的病人,或腫瘤有大血管或氣管侵犯等無法手術時,也會考慮。 鮑滋徽說,食道癌的放射治療一般採用強度調控,將高劑量集中在腫瘤,減少正常組織的劑量,達到腫瘤控制與降低副作用的效果。以成醫放射腫瘤團隊10年案例研究分析,2008~2018年124位接受完整根治性同步化放療案例,結果顯示較大的腫瘤體積(>55.3cm3)預後較差;若提高放射治療劑量(>60 Gy),則能延緩疾病的進程,且約有5成病人存活時間從9個月延至12個月,還有3成病人可存活逾2年。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 她提醒,若有抽菸與喝酒習慣,並發現持續性吞嚥困難或吞嚥疼痛、體重減輕,或胸口疼痛、聲音沙啞、慢性咳嗽等,應尋求醫療評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