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菇類別亂摘!食藥署示警「這2種毒菇」常被誤食 傷害遍及全身

若民眾因誤食不明野菇出現生理不適的中毒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溼熱多雨的環境適合許多種類的蕈菇生長,尤其是雨後山間、農地、草地、竹林經常會長出朵朵小傘狀的蕈菇,若摘下煮食可能讓自身暴露於食品中毒的風險。 毒蕈菇外觀與可食性蕈菇相似 經常誤食中毒 近年食品藥物管理署受理了4例各縣市政府衛生局送驗因民眾自行採食野菇而引發食品中毒之案例,經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確認有3例為綠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1例為擬灰花紋鵝膏(Amanita fuligineoides)。 由於有毒蕈菇可能與部分可食性蕈菇的外觀極為相似,時常導致民眾混淆而發生誤食而引發中毒症狀。 這兩種毒菇誤食機率大 恐致神經系統傷害 食藥署舉例,如有毒的綠褶菇與擬灰花紋鵝膏可能被當成可食用的菇類。綠褶菇全株有毒,生長季節多為春夏秋季,廣泛分布在台灣平原地區,民眾自行採摘誤食機率大,臨床症狀常見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症狀;擬灰花紋鵝膏則含有強烈的毒性成分環肽毒素,可能對人體肝臟、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害。   遵守「不採不食」原則 不慎誤食快就醫 食藥署提醒,看到路邊生長出來之野生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也不要餽贈親友,以避免因誤食而危害身體健康。若民眾因誤食不明野菇出現生理不適的中毒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Read More

胃息肉常見且癌變機率差異大! 醫揭「息肉切除與否關鍵」

安南醫院許秉毅副院長表示,胃息肉是臨床上很常見的疾病,一般分為三種,當務之急為確認其類別,並與醫師討論合宜的處理方式,盡早將息肉去除。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一位46歲男性因上腹脹痛、體重減輕而求診醫院消化內科,經安排胃鏡檢查,發現除了胃發炎外,還有一個1.3公分大的胃息肉,切片顯示為「增生性胃息肉」,因有演變成胃癌的風險,便建議切除。 腺瘤性胃息肉演變胃癌風險高 確認類別是當務之急 安南醫院許秉毅副院長表示,胃息肉是臨床上很常見的疾病,一般分為三種,當務之急為確認其類別,並與醫師討論合宜的處理方式,盡早將息肉去除: (一)基底腺胃息肉:最常見、約占胃息肉的九成,一般小於1公分,變成胃癌的風險很低,可不切除。如果大於1公分或表面有糜爛、紅腫、凹陷等,還是有癌化風險,則建議切除 (二)增生性胃息肉:第二常見、占5-10%,屬於良性息肉。如果大於1公分,變胃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原則上建議切除 (三)腺瘤性胃息肉:演變成胃癌的風險達50%,不論大小都應即刻切除 內視鏡微創技術先做息肉「整形」 避免電燒併發症 上述46歲病患由於胃息肉的底部相當「寬大」,如果直接電燒切除,恐有燒破胃的風險。為避免併發症產生,許秉毅副院長採用「橡皮筋輔助黏膜切除術」來切除息肉。這種內視鏡微創技術是利用「橡皮筋」結紮於息肉的底部,將「寬大息肉」迅速整形成「圓球狀息肉」,這樣圈套型電燒刀便可輕易套住息肉底部,進行完整之息肉切割,並避免胃被燒破。 最後,用電燒刀切除息肉後,以金屬縫合針將傷口縫合起來,順利解決此癌前病變,助患者及早遠離胃癌的風險。

Read More

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 觀旅局長周柏吟想讓大家感受城市律動感

《桃園電子報》專訪桃園市觀光旅遊局長周柏吟。(圖/陳儒賢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市政府每年舉辦許多活動,為了讓活動進行更順利、讓更多民眾參與,市長張善政上任後成立了觀光會報,整合各局處資源。《桃園電子報》專訪了觀光旅遊局長周柏吟,他特別提到明年將在桃園舉行的台灣燈會規畫。 明年台灣燈會要在桃園舉行,9年前桃園曾舉辦過大家都還有印象,這次又回到桃園,大家都很關注,桃園準備帶給大家什麼樣面貌。周柏吟說明,桃園這座城市9年前跟現在很多風貌已經不太一樣,怎麼重新定位找到這個風貌是市府很重要的任務,同時9年前和現在有一個很大不一樣的是人口、建築、住戶都有很大的增長,所以光是在整個場地的選擇上就陷入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其實市府找了10幾20個場地,預先設想每個場地的狀況,可能都沒辦法符合現在這麼快速變化發展的桃園現況,不過最後還是選在機捷A18站前廣場,也就是9年前的場地。 2025台灣燈會回到桃園舉行,圖為2024桃園燈會。(圖/翻攝自新聞處)   周柏吟表示,這場地是桃園目前最好的選擇,但整體的周邊包括航空城在動工,A16到A22周遭非常多的建地也在興建當中,包含很多交通建設也在工程中,原本之前市府申請的體育園區等等,因為施工趕不上時程,燈會大量移入的車輛可能都會造成一些交通上的困難點。 周柏吟表示,既使在這麼大的挑戰下,市府還是想要呈現給大家、讓大家感受到桃園這個城市的律動感、活潑感和未來感。桃園是快速發展進步的城市,同時是年輕的城市,而這個發展的過程都伴隨著陣痛,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幾個直轄市的大眾運輸工具和開發都比桃園早,他們也都有陣痛的過程,而桃園現在剛好在其中,市府希望大家可以認知到,有陣痛就代表這城市正在蓬勃發展。桃園有電子產業、觀光文化等,加上很重要的親子城的特點,是非常年輕的城市,很多的設施都是對親子很友善的,很多的公園和設施都是專為親子設計的,這個城市的美好其實不在景點而是在生活的周邊,市府希望把這些特點推薦給大家。 所以在這次燈區規劃,不管是主燈區或地方展演區「光的遊戲場」都有這些想法在裡面,其他包含體育的元素也會帶進來。燈會主要場域在機捷A18、A19兩站,尤其A19站棒球場很多人看球賽、跨年都會到這裡,本來就是很有律動、生活的地方,這次一併帶入給大家。 2025台灣燈會展區主要在A18、A19站。圖為2024桃園燈會。(圖/翻攝自新聞處)   周柏吟表示,這次主燈區還是選在A18站桃園高鐵站前廣場,沒有另做他想的原因還是在前面所提,要有路讓大家進來、要有路讓大家出去,這件事情對桃園來說,因為太多地方在發展中,捷運也好、航空城也好、一些開發案也好都在進行中,連帶影響到周邊道路交通狀況,這對市府來講壓力很大。這動線雖然有機捷、有高鐵,市府也考量到現在這兩條線的搭乘人數,比9年前增加許多,市府沒有那麼樂觀就認為這兩條線可以完全承載燈會的運輸,即使如此兩條主要運輸動脈還是不能放掉,但也還是呼籲大家為了有好的賞燈品質,還是盡量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前來,才不會在來去途中被交通影響。這次也做了接駁車的規劃,有多個接駁點,但是市內已經少有可做大型停車場的地點,因此還是呼籲民眾以兩軌道線為主才不會錯過展演的時間。另外也可搭乘台鐵,可以在中壢站下車後步行一段到機捷A22老街溪站後搭乘機捷到燈會現場,中壢火車站到機捷A22老街溪站距離不算太遠,這條路也是中壢主要商圈,市府也會在沿線作燈會相關佈置,民眾可以悠閒散步,看看中壢並享受燈會的氛圍。 周柏吟表示,整個燈會期間市府希望大家到桃園除了看燈會外也能到附近走一走,這次燈區規劃除了A18主燈外,在A19規劃了一個台灣燈會唯一的室內燈區,這是與棒球場合作,在棒球場室內佈展,這是一個挑戰,也是希望讓大家知道樂天棒球隊,也是這個城市的象徵,在球場的主場有很多故事,周邊一些場地由A18站沿洽溪路往A19站沿路青塘園等,也都有美輪美奐的布置,讓大家在燈會現場的移動不會有斷點。 周柏吟說,市府各個局處和中央一起組成專案辦公室,兢兢業業規劃中,交通一直是大家最關注的地方,桃園其他場域沒有像這裡有高鐵、捷運,即使是如此大家還是誠惶誠恐,緊張擔心,因此希望大家改變一下出遊的模式會比較好,在都市型城市辦大型燈會確實會有這壓力,桃園跟台北其他城市又不太一樣,他們的主動脈捷運已相對完善,陣痛期已經過了,無論是運輸量和車廂數都是桃園好幾倍,在這情況下桃園要辦好台灣燈會,各局處是上緊發條都不敢輕忽。

Read More

桃園仙草嘉年華11/23起盛大舉行 浪漫花田變身童趣遊樂園

「2024桃園仙草嘉年華」將於11/23起在桃園楊梅休閒農業區盛大舉行。(圖/農業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2024桃園仙草嘉年華」將於11月23日至12月1日,為期9天在桃園楊梅休閒農業區盛大舉行。農業局表示,目前會場田區仙草花已開放近3成,持續綻放中,展區以遊樂園為主題,將仙草花田化作充滿童趣、溫馨的大型遊樂園,結合楊梅純樸的農村景觀,圍繞著賞花與打卡美拍,期待來訪旅客沉浸於紫色浪漫的仙草花田中,感受自然的魅力。 農業局介紹,本屆仙草嘉年華串聯在地農場,使地方、產業與文化緊密結合,並結合仙草種植養護、食農教育、仙草產品開發,推出一系列農事體驗活動。展區仙草種植過程中使用「常溫土壤生物可分解材料」取代傳統PE農膜,減少農膜生產至廢棄的碳排放量,展示農業永續發展理念。 仙草花田化作充滿童趣、溫馨的大型遊樂園。(圖/農業局提供)   農業局提及,「2024桃園仙草嘉年華」除了賞花之外,還有精彩的亮點活動,包含11月30日「樂園午茶時光」結合在地特色,一同認識楊梅客家文化;12月1日「花田奇幻狂想曲」由紅鼻子馬戲團及民謠雙男聲Theseus忒修斯樂團帶來精彩的演出,敬請期待。 桃園市農業局期待旅客沉浸於紫色浪漫的仙草花田中,感受自然的魅力。(圖/農業局提供)   農業局提醒,活動期間為防範展區周邊交通擁塞,逢假日實施道路交通管制,建議大家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平、假日皆規劃綠線接駁車,每20分鐘一班,從台鐵富岡車站出發。假日增設紅線與白線接駁車,每15分鐘一班,紅線從台鐵楊梅車站出發;白線從楊梅休閒農業區遊客中心出發,途經活動會場與活動臨時停車場。另還有「出遊巴!相約楊梅好時光!」休閒農業區農場接駁車,平日約60分鐘一班、假日約20分鐘一班,從遊客中心沿途停靠台塑楊梅有機農場、耀輝牧場、紫城農場、亞植有機農場、肥嘟嘟多肉植物園,再回到遊客中心,歡迎民眾搭乘,還可以集章兌換限量好禮。 農業局提到,歡迎大家11月23日至12月1日到楊梅休閒農業區,享受這場仙草的饗宴,共同創造難忘的回憶。更多活動詳情可至楊梅休閒農業區臉書查詢。

Read More

台積電先進封裝業務開發處長鄒覺倫開講 提升龍華科大師生專業知能

龍華科大舉辦教師專業成長大師講座。(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強化產學合作鏈結,龍華科技大學教師專業成長大師講座,11月14日邀請台積電先進封裝業務開發處處長鄒覺倫到校擔任講座,與龍華師生分享先進封裝相關技術資訊與未來展望,藉由與會交流,增進師生對產業領域的了解,並對企業管理、策略與思維等實務層面有更深入的認識,期能精進師生專業知能,提升學子就業競爭力。 龍華科大行政副校長林如貞介紹講者時,首先代表董事會董事長孫道亨及校長葛自祥,歡迎鄒覺倫在忙碌工作中仍願意抽空到校與技職學子分享產業發展與個人經驗,並表達崇高的感謝。鄒覺倫在先進封裝技術領域,有35年微電子產業經驗,學經歷豐富。泰國中泰電線電纜公司谷穗獨立董事伉儷、理律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王懿融等人都出席聆聽演講。 龍華科大教師專業成長大師講座,邀請台積電先進封裝業務開發處處長鄒覺倫到校,增進師生對產業相關領域的認識。(圖/龍華科大提供)   林如貞指出,台灣是全球聞名的「科技島」,近年隨著美中貿易戰演變為科技戰,先進國家紛紛將半導體視為國家戰略產業,而台積電擁有最先進晶圓製程的技術優勢,不僅是台灣的驕傲,更是兵家必爭之要。龍華科大是一所應用型科技大學,以培養產業所需人才及學生就業為首要目標,致力成為亞洲最佳的電子產業領域實務人才培育大學。 龍華科大提到,為配合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需要,龍華科大是私立科大第一所獲教育部核准成立半導體工程系,亦是第一所同時具備完整半導體元件類產線教學中心的大學。建置有半導體元件製程中心、半導體材料分析研究中心,以及功率半導體封裝測試類產業環境工廠,培育學生具備半導體產業中游製程與下游封測專業知識與技能。 林如貞並期勉與會學子,台積電近幾年在龍華科大徵才並提供實習機會, 111年畢業學子繼續留在台積電任職的有7位、112年則有13位。今年龍華科大已有18位學生在台積電實習,12月初台積電會在學校舉辦實習說明會,龍華科大提供優質學習環境與豐富資源,希望每個學子都能把握機會,精進自我,發揮所長。 龍華科大表示,講座中,鄒覺倫以「先進封裝技術的展望」為題,簡要分享IC封裝與先進封裝技術演進、CoWoS技術等先進封裝產能,會後並回答師生提問。期望能帶給師生更多的啟發,並幫助龍華學子藉此半導體產業人力需求大爆發的機遇,掌握就業先機,讓自己的夢想實踐。

Read More

「用藥常見10問」你也有嗎? 醫籲:千萬別自行增減藥或停藥

臺中榮總藥學部鄭景耀藥師說明,病友自行減藥或停藥的原因五花八門,舉凡藥太多,少吃幾顆沒關係,或自認沒症狀就不用吃藥。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台灣腎臟病盛行率達12%,相當於成年國人每8人就有1人發生腎臟病變。有感腎移植和慢性腎臟病患者藥品眾多,易混淆或出現藥品交互作用,影響健康,臺中榮總提醒病友,遵循醫囑用藥,有問題就問藥師,避免自行增減藥或停藥,才能妥善控制慢性腎臟病。 腎移植病人 一天需服用多種藥物 臺中榮總藥學部陳秀美主任指出,中重程度的慢性腎臟病常與心血管或代謝疾病伴隨出現,而腎移植病人則有免疫抑制劑、預防感染藥物等需服用,這些病友一天得吃10種以上的藥物,而腎病藥師門診就是協助病友處理用藥的疑難雜症,統計110年12月至113年8月已服務2479人,共5955人次;其中逾6成是65歲以上長輩。 自行減藥或停藥原因多 影響用藥成效 依據「歐洲藥事照護網之藥物相關問題分類系統」分析門診服務,病人曾發生之藥物相關問題共有917件,其中「治療效果不佳」有424件(佔46.2%)最多,其次是「(可能)發生藥物不良事件」有235件(佔25.6%)。進一步分析這917件的原因,以病人「故意使用/服用少於醫囑的藥物」有249件(佔27.2%)最多。 臺中榮總藥學部鄭景耀藥師說明,病友自行減藥或停藥的原因五花八門,舉凡藥太多,少吃幾顆沒關係,或自認沒症狀就不用吃藥,也有擔心藥太多會傷腎,甚至有病友減肥縮減一日三餐變兩餐,隨餐後藥物也自動縮減成2次,影響療效。 其次原因為「服藥時間或服藥間隔不適當」,有123件(佔13.4%)。鄭景耀解釋,曾有病友看病吃藥覺得好像沒效果,誤以為是個人體質問題,但經過藥師如偵探般抽絲剝繭,揪出癥結是服藥時間錯誤造成。 腎臟病友服用止痛藥當心 避免造成腎損傷 另一方面,門診統計也發覺有1成的腎臟病友曾使用可能危害腎功能的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鄭景耀提醒,止痛藥是家庭常備藥物,但腎臟病友要特別留心使用,常見病友去看牙醫疏忽說明有腎臟病而誤用,或以為止痛藥都一樣,服用他人藥品造成腎損傷而不自知。 腎友常見用藥十問 別害怕開口問醫生 臺中榮總腎病藥師門診也整理出病友常見用藥十大問題,並呼籲病友不要因為擔心或害羞而不問。   服藥問題 1 腎移植手術後服用的免疫抑制劑,是否可併用其他藥物? 2 我的藥物和食物是否有交互作用? 3 藥物忘記吃該如何處理? 4 藥物數量少吃該如何處理? 5 藥物數量多吃該如何處理? 6 吃藥時間複雜該如何安排? 7 抽血/檢查/手術前禁止喝水服藥,之後該如何補吃藥? 8 不知道處方藥品更改/外觀改變? 9 藥物副作用如何處理? 10 移植手術後需要用的抗生素漱口水該如何泡製? 以上問題考量每位病人之藥物、服藥頻次與時間、藥物交互作用情況,以及病人生活作息而需個別規劃回覆,請務必與專業藥師討論,以有效解決藥物相關問題。

Read More

糖友染皮蛇致右手偏癱無力!醫:接種疫苗可預防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2024年至2026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為「糖尿病與福祉(Diabetes and well-being)」,提醒糖友關注身體、社會及心理健康。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陳佳慧報導 今年80歲的陳爺爺罹患糖尿病多年,某天洗澡時他感覺胸膛又紅又癢,隔天起床就發現大片皮疹從右前胸蔓延到後背,還起了水泡。起初他並不以為意,以為是困擾已久的濕疹又犯了,沒想到塗抹藥膏仍不見好轉,偶爾患部還會隱隱作痛,只要抬起右手拉扯到就會感到劇烈疼痛,忍了快1個禮拜才在家人陪同下就醫,經醫師診斷是感染帶狀疱疹惹的禍! 幼年長水痘病毒終身潛藏體內!國人每3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帶狀疱疹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李淳權醫師說明,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再活化的表現,此種病毒初次感染時會引發水痘,並潛伏在背根神經節或腦感覺神經節中,直到再度活化引發帶狀疱疹。根據台灣研究統計,每個人終其一生會罹患帶狀疱疹的機率高達32%,即每3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發病後不只皮疹、起水泡,引發的神經痛更是讓人痛不欲生。研究指出,即使皮膚表面的急性症狀消失,疱疹後的神經疼痛仍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常令患者痛不欲生 。值得注意的是,曾得過帶狀疱疹者,仍可能再度復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更被許多患者形容「比生產痛還要痛」。 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包括 50歲以上成人 慢性病患者(如; 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 免疫不全者 生活壓力大或作息不正常 曾感染過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若錯過黃金治療期恐留長期後遺症 李淳權秘書長指出,一般來說,帶狀疱疹只要好好處理,在皮疹發作後72小時內投予抗病毒藥物,就能有效抑制病毒增殖、減輕神經疼痛,通常可在5週內痊癒,但免疫力較差的病人所需時間會比較久。像本身是糖尿病友的陳爺爺就因延誤治療,儘管確診後馬上投藥,皮膚症狀仍持續了1個多月、疱疹後引起的神經疼痛更是拖了超過半年才逐漸好轉,且由於沒能及時診治,即便藥物治療後恢復良好,仍留下右手肌肉僵硬無力的後遺症,握力至今仍無法改善,就像中風過的病人一樣,連握筷子都顯得吃力。 李淳權秘書長說明,根據患者自述,發病後不僅身體又刺又痛,奇癢難耐,還會因為身上的紅疹、水泡,連穿衣服都感到無比劇痛,半夜也經常因為壓到患部而被痛醒、無法翻身、睡都睡不好、無時無刻都像是被火燒般疼痛,連帶導致他食慾不振、鬱鬱寡歡,治療期間使用了各種不同強度的止痛藥還是無法改善,直到使用了神經阻斷劑才稍微舒緩。李淳權秘書長強調,發疹期間,愈早使用抗病毒藥物愈有效,提醒民眾,若有症狀務必盡快就醫,以免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 糖尿病患皮蛇纏身機率是雙倍,且後遺症嚴重 國內研究指出,1/5的帶狀疱疹患者為糖尿病患。對此,李淳權秘書長解釋,糖尿病患者因慢性高血糖的關係,會使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變差,除了容易受到其他病毒、細菌感染,且隨著免疫力降低,若體內有潛伏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也容易再度激活,進而引起帶狀疱疹。 糖尿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高出一般人2倍,且疱疹後神經痛的風險也增加50%,若不幸感染,可能導致血糖控制惡化,並引發心血管疾病或視力問題等併發症。此外,罹患帶狀疱疹容易造成血糖升高,惡性循環下去,也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影響患者健康。 日常保健+施打疫苗 降低相關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2024年至2026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為「糖尿病與福祉(Diabetes and well-being)」,提醒糖友關注身體、社會及心理健康。李淳權秘書長表示,響應國際糖尿病聯盟(IDF),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持續推動「健康生活」,呼籲糖友保持良好健康作息及運動習慣、均衡飲食、積極接種四大疫苗(流感及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帶狀疱疹),透過日常保健及接種疫苗,提升防禦力。

Read More

末期腎病的無聲危機!九成患者有「腎性貧血」 疲倦、頭暈別輕忽

吳麥斯醫師指出,腎性貧血對慢性腎病患者是長期課題,多樣化的治療方式可望改善病友生活品質。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林怡亭報導 慢性腎臟病是國人常被忽略的疾病之一,往往等到症狀出現時才發現已惡化至疾病中後期。對於末期腎病患者而言,腎性貧血是一個常見的挑戰。疲倦、頭暈、呼吸困難等貧血症狀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品質,長期下來還會增加心臟負擔,並影響其他器官功能。 腎臟與造血息息相關 無法感測缺氧訊號造成腎性貧血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醫師解釋,腎臟是人體造血的重要器官之一,它會感測血液中的氧氣量,當含氧量過低時,腎臟會釋放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來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然而一旦腎功能受損,腎臟無法有效感測到缺氧訊號,骨髓就無法正常製血,形成「腎性貧血」。患者可能會感到疲倦、頭暈、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都是貧血的表徵,應及早留意,避免進一步惡化。 腎性貧血治療選項:從傳統注射到HIF療法的革新 過去,腎性貧血的治療主要依賴注射紅血球生成刺激劑(ESA)輔以鐵劑來提高紅血球生成,但效果易受慢性發炎影響。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現已有模擬體內低氧環境的口服藥物,透過藥物穩定HIF(缺氧誘導因子),能夠促進身體自然生成紅血球,為患者提供更多元的治療選擇。 吳麥斯醫師表示,自1980年代以來,腎性貧血的治療主要是透過ESA注射直接補充紅血球生成素,但有時當ESA濃度過高,骨髓接收到的訊息可能不足以增加造血量。此外,腎病患者常伴隨鐵質缺乏問題,透析過程也會使鐵質流失,導致造血困難。隨著 HIF 療法的出現,這類藥物通過穩定細胞在低氧環境下的HIF反應,促使紅血球生成素的自然生成,使體內鐵質與其他營養物質更高效地被應用,並因為是口服藥物,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和便利性,較不受慢性發炎影響,是腎性貧血治療的一大突破。 隨著藥物技術進步,現行的腎性貧血治療已包括ESA注射、口服鐵劑、靜脈鐵劑及新型HIF療法等多種選擇。這些治療選項各具特點,醫師可以根據患者的需求靈活搭配使用,提供更適合個別患者的療程。 吳麥斯醫師指出,腎性貧血對慢性腎病患者是長期課題,治療選擇的多樣化不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也讓醫師在面對患者個別需求時有了更多選擇。隨著藥物科技不斷演進,腎病患者在抗貧血治療上將擁有更佳的支持,持續改善生活品質。

Read More

五旬女乳癌術後淋巴水腫影響日常 自體移植緩解症狀

嚴重淋巴水腫與難治傷口,可考慮自體遠端淋巴移植手術。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50歲的C小姐是乳癌患者,多年前曾接受左側乳房全切合併腋下淋巴廓清手術。她的左手在一次偶然外傷中發生蜂窩性組織炎,雖然在抗生素治療下痊癒,但C小姐的左手、左前臂開始出現淋巴水腫的情形,不僅腫痛難耐,有時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抓握及穿衣功能。 淋巴水腫很棘手 淋巴靜脈吻合手術改善循環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整形外科江卓衡醫師表示,淋巴水腫是一個相當棘手的疾病,常發生在循環不良、癌症經淋巴結切除術後的病人身上。對於較輕微的淋巴水腫,可以透過復健和穿壓力袖套/襪改善,中等程度的淋巴水腫,可以透過「淋巴靜脈吻合手術」,把淋巴管和小靜脈用超顯微手術連接起來,讓水腫的淋巴液改走比較暢通的血液循環,或是用抽脂法,直接把不良的淋巴循環移除加壓,強迫淋巴液走其他循環路線。 嚴重淋巴水腫與難治傷口 可考慮自體遠端淋巴移植手術 江卓衡醫師進一步說明,嚴重的淋巴水腫除了肢體腫脹造成不適,更可能導致反覆蜂窩性組織炎,或困難治療的慢性傷口,這類傷口有些人治療十幾年、甚至開刀數十次都無法改善。當上述治療方式仍無法完全改善淋巴水腫的症狀時,代表病人患側的淋巴循環狀況極度不佳,此時就可能需要接受自體遠端淋巴移植手術,即摘取病人身體其他部位健康的淋巴組織,透過顯微移植的方式,把健康的淋巴循環「種」在患肢,以重新建立健康的循環系統,但因為健康淋巴所仰賴的血管較細、變異較多,且手術本身可能造成原本健康的部位被摘取淋巴而產生水腫,是相當高難度的手術。 長期淋巴水腫恐致反覆感染、硬化 應盡快就醫 江卓衡醫師提醒,長期淋巴水腫可能造成患肢皮膚的反覆感染或硬化,甚至形成慢性傷口,病人若發現自己可能有淋巴水腫的症狀,建議至整形外科或復健科門診諮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Read More

上下樓梯膝蓋痛還喀喀響?中醫輔助治療恢復行動力

許益彰醫師提醒,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是屬於活動愈頻繁,發生率就愈高的疾病,因此除了接受治療外,適度的休息、避免運動過度及日常使用不當是必須的。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膝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病症,年紀大的長者常是因為膝關節退化所造成的;而年輕、愛運動的族群則常是因髕骨股骨關節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簡稱PFPS)所致,據統計青少年族群的盛行率超過20%,且好發於女性。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常見3大原因所致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許益彰醫師指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有三個主要原因:使用或運動過度、直接或間接創傷(例如跌倒、撞擊)、髕骨錯位(髕骨軌跡異常、排列不正)等。 其臨床表現為膝前痛、髕骨周圍疼痛或是髕骨裡面疼痛,且在膝關節彎曲時可能會出現摩擦音,當使用到髕骨股骨關節時就會造成疼痛加劇,特別是在上下樓梯、蹲、跪,以及彎曲膝蓋坐太久時,嚴重者會出現持續性疼痛、局部腫脹僵緊,甚至是肌肉無力、萎縮等情形發生,造成工作及諸多活動上受限制,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中醫治療髕骨股骨疼痛 針灸、拔罐有效果 治療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在急性期時主要以控制疼痛為主,中醫在臨床上常用針灸、拔罐或中藥外用膏布來治療。許益彰醫師說明,針灸除了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對於軟組織的孿縮或障礙點的解除也有不錯的療效,可幫助髕骨、髖及膝關節恢復活動度。後續的恢復期除了繼續促進髕骨、髖及膝關節的活動度外,還能用針灸、電針來強化薄弱的肌群;傷科理筋手法能夠放鬆軟組織、讓髕骨周圍的張力恢復平衡;藥物薰蒸搭配中藥內服能提高局部的氣血循環,促使受損的組織加速修復、癒合。 適度休息很重要 平常這樣鍛鍊有幫助 許益彰醫師提醒,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是屬於活動愈頻繁,發生率就愈高的疾病,因此除了接受治療外,適度的休息、避免運動過度及日常使用不當是必須的,平時可加強股四頭肌、髂脛束、大腿後側肌群、臀肌、腓腸肌等肌肉伸展,以及股四頭肌、髖外展肌、核心肌群等肌肉鍛鍊。大多數的人在接受保守治療後都可以獲得滿意的療效,切勿置之不理導致日後舉步維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