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熱被嫌「防空洞」! 「極限凱格爾」治療新招

由於現代人忙碌,傳統凱格爾運動耗時耗力,賴靜怡醫師提到,最新治療選項為透過「高強度聚焦電磁」,來帶動骨盆肌的收縮,透過治療座椅的極限訓練將肌肉能力增強,聚焦在骨盆底肌肉。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女性十月懷胎不易,產後照顧孩子日夜勞累,更有許多人面臨漏尿、頻尿、夜尿問題;有的與另一半親密開機,覺得感受不如以往,甚至影響夫妻感情。這些其實都與「盆底肌鬆弛」有很大關係,若輕忽錯過治療時機,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嚴重甚至會造成骨盆底器官脫垂,需要手術治療。凱格爾運動可以改善骨盆底肌,不過必須持之以恆才能有些微改善,因此高能量聚焦磁能科技應運而生,能在短時間內收縮上萬次,又被稱為「極限凱格爾」。 漏尿怕怕! 29歲「盆底肌」開始退化 婦產科醫師賴靜怡說明,盆底肌是在骨盆底深處,像吊床一樣支撐住骨盆底器官,包括膀胱、子宮、陰道,以及直腸;產後婦女大多因懷孕重量壓迫使得骨盆肌鬆弛弱化,無法發揮原有力量,而出現程度不一的漏尿或夜尿、頻尿現象。 「骨盆肌鬆弛」雖說男女皆會發生,然而對女性影響更大;根據研究顯示,女性29歲盆底肌就開始退化,45歲至55歲,因更年期賀爾蒙影響更加顯著。賴靜怡提到,女性常認為這些症狀是產後或更年期現象不在意,但隨時代進步,休閒娛樂選項變多;當健身運動不能做大動作、出門不能遠行、不敢看電影、性生活不滿意,直接影響生活品質,這現象也就成為問題,尤其許多女性因此護墊不離身,也大幅提升泌尿道或陰道感染風險。 親熱被嫌「防空洞」! 媽媽心情Down谷底 賴靜怡醫師提到,曾有一位30歲產後媽媽前來門診哭訴,因為產後兩個月她前往健身,亟欲恢復往日曼妙身材,但因為盆底肌鬆弛嚴重,上有氧課程時根本不敢作大動作,一跨腳就漏尿,讓她十分困擾不敢上課,喪失自信。還有媽媽覺得生完孩子整組「壞了了」,除了尿失禁,親熱時還被另一半直接批評「防空洞」,性生活不美滿讓她痛苦萬分,性致全無導致夫妻失和。 賴靜怡醫師說明,女性與另一半親熱時,需要倚靠骨盆底肌肉夾緊達到互動的愉悅感,若是肌肉失去力量,就會產生鬆鬆的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過去我們可透過傳統「凱格爾運動」來訓練骨盆肌,但這塊肌肉具特殊性,使得自我訓練不易,成效難以彰顯,也讓女性選擇忽視問題。 「極限凱格爾」治療新選! 助女性找回自信 由於現代人忙碌,傳統凱格爾運動耗時耗力,賴靜怡醫師提到,最新治療選項為透過「高強度聚焦電磁」,來帶動骨盆肌的收縮,透過治療座椅的極限訓練將肌肉能力增強,聚焦在骨盆底肌肉,在短時間內達到超過12000次的肌肉收縮,因此也被稱為「極限凱格爾」運動。 現代女性生活忙碌,這樣的治療透過每次28分鐘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甚至能坐在治療椅上邊滑手機、看書,實在是懶人福音;同時治療電波有強弱區分,能夠針對患者適合程度調整,目前臨床研究顯示,三周六次療程可維持半年至一年,患者與醫師須密切討論感受與成效,找到適合的療程建議。 賴靜怡醫師也提到,這類非侵入性治療,無須麻醉也較手術安全,治療後可能會有肌肉痠痛感,只要如運動後緩和休息,大約1至2天就可緩解。最重要的是提醒大家,孕婦及裝設心律調節器或其他金屬物品者,並不適用本產品,就醫務必確實告知醫師,找到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

醫籲家長留意健康紀錄卡 身高矮小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黃映樺醫師也提醒,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使用生長激素治療,首要之務是要培養「睡眠、飲食、運動」的好習慣,特別是之前居家防疫期間活動量減少,加上作息不正常、零食吃太多,都可能會影響到生長發育的情況。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若是身高較矮,年紀又進入青春期,相對治療上會較為困難。」目前正值開學時間,家長須留意學校發下來的身高成績單(健康紀錄卡)!高雄長庚兒童遺傳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映樺表示,種種的研究都指出,生長激素缺乏的患者在骨齡年紀較小時,治療效果愈好。學校的兩個學期都會測量身高,所以家長其實可以半年觀察一次,若孩子的身高半年成長速度小於2公分,需進一步就診檢查。 疾病影響導致身高矮小 更該及早重視 黃映樺醫師表示,生長問題的迫切性不僅止於身高,有時可能是受到原疾病的影響導致的身高矮小。先前一位爸爸因為大女兒月經早來前來就診,意外發現家族有SHOX矮小基因缺失,爸爸趕緊也帶6歲的小女兒就診,當時她的身高僅在第一百分位,目前治療1年,緩緩地上升到第三百分位。所幸提早發現與治療,才能盡量降低疾病對身高的影響。 生長激素搭配數位發展 治療更全面    目前關乎導致成人身高矮小的疾病,像是生長激素缺乏、透納氏症、SHOX矮小基因缺失、小胖威利症等,都會搭配皮下注射的生長激素治療,這已是一種常見且高安全性的治療方法,加上衛福部推行醫病共享決策,搭配數位醫療後,醫師與家長都能夠隨時監測孩子是否遵守醫囑,更加了解治療情況,每一次的回診都能討論並調整治療方案。 「睡眠、飲食、運動」 生長重要三元素 黃映樺醫師也提醒,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使用生長激素治療,首要之務是要培養「睡眠、飲食、運動」的好習慣,特別是之前居家防疫期間活動量減少,加上作息不正常、零食吃太多,都可能會影響到生長發育的情況。 另外,若對生長狀況有任何疑問,應先尋求正規小兒內分泌遺傳科醫師。在疫情之下,若有察覺異樣,更應該及早就醫,不錯失黃金治療期。

Read More

子宮肌腺症作祟 女大生痛到哭喊想摘子宮

張基昌醫師(左)與蔡英美醫師(右)共同呼籲,女性平時若有經痛困擾、經期不穩定或下腹部有下墜感,應積極尋求婦產科醫師診斷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22歲的小佳(化名)長時間受子宮肌腺症所苦,每個月經期不僅嚴重經痛還伴隨經血過多,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求診時竟哭著求婦產科醫師幫她把子宮拿掉!醫師考量到她年紀輕輕,未來仍可能有生育計畫,僅先協助施打停經針緩解症狀,然而停經針療程最多持續6個月,療程結束後又開始疼痛,回診時拜託醫師把子宮全切除,減緩疼痛症狀,經過醫病溝通後,小佳接受醫師建議,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接續治療,經過長期持續用藥,不但穩定控制病情且大幅改善經痛症狀,找回屬於她的美好生活,現在更是擁有3個孩子的幸福媽媽。 子宮肌腺症好發於生育年齡 嚴重可能導致不孕 義大大昌醫院院長暨婦產部主治醫師張基昌醫師表示,子宮肌腺症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當子宮內膜跑到卵巢時,稱作巧克力囊腫;若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肌肉層,則形成子宮肌腺症。目前子宮肌腺症發生原因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與女性荷爾蒙息息相關,好發族群通常為育齡的女性,而多數患者會在月經時出現嚴重經痛,甚至有非月經週期的疼痛、經血過多、月經不規則及性交疼痛等症狀,甚至會因為內膜異位到卵巢以及子宮肌肉層,影響卵子品質或產生子宮不正常收縮,導致不孕症。 子宮肌腺症復發率高 長期控制是關鍵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蔡英美醫師說明,由於子宮肌腺症的病灶散佈在整個子宮肌肉層,即便透過局部清除病灶,也不容易清除乾淨。若要進行全子宮切除,則需考量患者日後生育需求及心理狀態,因此術前醫病必須進行良好溝通。對於晚婚晚育有生育需求的患者,目前建議患者先透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不僅能改善經痛症狀,同時也能保留患者生育能力。 張基昌醫師補充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接受藥物治療時,也要注意藥物副作用,像是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會引起腸胃道不適;而雄性素則容易出現長毛、長痘痘或聲音變粗等雄性化特徵,另外荷爾蒙拮抗劑可能有熱潮紅及骨質疏鬆等類似更年期的症狀。新型口服黃體素相較其他藥物來說,副作用較輕微,長期用藥安全性也相對提高。 醫病建立良好溝通 定期回診避免疾病復發 蔡英美醫師呼籲,女性患者若平時就有經痛困擾,經期不穩定或下腹部有下墜感等疑似症狀,應該積極尋求專業婦產科醫師診斷,與醫師討論,並考量未來是否有生育計畫,再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張基昌醫師也提醒,子宮肌腺症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應該定期回診追蹤,唯有與醫師良好的溝通,並遵循醫囑,才能避免疼痛再度找上門!

Read More

二次隆鼻手術 專業醫美團隊分工「重建」自信心!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隆鼻手術越來越普遍,有人從此獲得令人自傲的完美鼻型,也有人生活並沒有獲得改善。醫美集團總院長邱浚彥醫師分享,曾有民眾在外院做過多次隆鼻手術仍不滿意,竟開始對人生感到絕望,甚至萌生自我了斷的念頭,最後找上他們團隊,利用各領域專業分工進行鼻部重建,也順帶「重建」了自信心。 鼻整形重建中心 匯集各領域醫師專精處理 二次、甚至多次進行隆鼻手術的民眾,只要鼻內組織曾剝離過形成傷口,就會經歷發炎、增生、修復三種時期,進而產生疤痕組織,若再加上過去手術有發炎腫脹現象,執刀難度便會提高,因此更需選擇有經驗的醫師。 邱浚彥醫師表示,鼻部需要重建的狀況不少,可能是隆鼻成果不滿意,也可能是鼻部發生重大創傷,這時就不單只是鼻部問題。鼻整形重建中心匯集各領域專家,包含整形外科、耳鼻喉科、口腔外科還有疤痕修復中心,也時常舉辦手術觀摩、研討,提升專業技術及術後疤痕修復等全面性照護。 ▲醫美集團總院長邱浚彥 隆鼻重建先蓋架構 疤痕修復團隊再進行「內部裝潢」 針對隆鼻手術產生的疤痕,拆線完三個月內為疤痕黃金修復期,越早進行修復效果越好。醫美集團總院長黃維超醫師表示,目前全台專精處理此領域的醫師不多,很多民眾甚至不知道隆鼻疤痕可以修復,結果一拖就是好幾年。 黃維超醫師比喻,鼻重建手術分工就像蓋房,以其所在診所為例,先由邱浚彥醫師把鼻骨架構蓋好,然後疤痕修復團隊進行軟組織疤痕修復,就像內部裝潢一樣,如此更能在各自專業領域上發揮最大效果。 ▲醫美集團總院長黃維超 UP雷射除疤熱傷害小 安全性更高 隆鼻手術後疤痕修復依深淺程度有不同處理方式,若凹陷程度小可用雷射處理。黃維超醫師說明,以其所在診所為例,使用UltraPulse (UP雷射)對於凹陷性、增生性疤痕有很好的修復效果,不同於以往的飛梭雷射,UP雷射穿透速度快,對於周邊真皮層組織熱傷害也較低。若凹陷程度較大的民眾,就可能需先填補真皮層,進行軟組織重建,再來合併雷射處理。 自我照護要做好 才能確實降低手術感染機率 不管是初次隆鼻或是隆鼻重建,每一次手術都可能會有感染機率,隨著手術次數增加,血液循環也會受影響。民眾不只要挑選有經驗的醫師、合法且乾淨衛生的醫美整形診所,術前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睡眠充足、不抽菸,才能真正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二次、甚至多次進行隆鼻手術的民眾,只要鼻內組織曾剝離過形成傷口,就會經歷發炎、增生、修復三種時期,進而產生疤痕組織,若再加上過去手術有發炎腫脹現象,執刀難度便會提高,因此更需選擇有經驗的醫師。

Read More

〈李仙得是馬前卒?還是代罪羔羊?〉8-7

牡丹社事件-維基百科 賈忠偉 牡丹社事件的尾聲 回到牡丹社事件的發展,1874年11月13日日本正式宣布撤軍,12月27日西鄉從道的軍隊離台。這次征台,干擾日軍行動最力的並非原住民的反抗,而是臺灣南部炎熱的氣候與環境,尤其蚊蟲叮咬所帶來的瘧疾與當地惡劣地氣候和環境,對於基層士官兵所造成的傷害最大,事件結束後統計日軍征臺的兵員3,658人中(不包含海軍兵力),死亡593人(內含戰死12人,疾病以及不堪病痛之苦而自縊死亡多達581人,負傷17人),支出軍費361萬6,000餘元。(註五十一 )曾先期潛入臺灣進行間諜偵察活動的日諜水野尊就曾寫了一首七絕來抒發當時日軍士氣低落的狀態: 「白沙黃草埋枯骨,戍鼓無聲月色空。                                    曾向故山歸不得,孤魂夜夜哭秋風」 但即使如此,日軍的損失還比不上原住民的死傷累累,有些番社甚至遭到日軍屠殺而滅絕。由於臺灣附近海難事件頻傳,而鵝鑾鼻外海的七星岩暗礁則是最容易發生船難的地點,在牡丹社事件平息之後,受到英國、美國與日本的壓力,清廷不得不於恆春鵝鑾鼻設立燈塔,以指引航行於臺灣海峽東南部與巴士海峽船隻的方向與保障船隻的航行安全,這就是屏東鵝鑾鼻燈塔的由來。附帶提一下這個燈塔的命運,鵝鑾鼻燈塔是在1875年(清光緒元年)委託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畢其禮(W. F. Spindey)設計與建造的,經過多次與當地原住民談判,最後清廷支付了100銀兩從龜仔甪社原住民手中購買了燈塔預定用地。燈塔於1881年(清光緒七年)開始動工建造,1883年(清光緒9年)建成。由於燈塔位於番地之內,為了防止原住民的侵襲,因此在興建前後,清廷不但派有重兵防護,整個燈塔在建造時就採用武裝堡壘形式設計,燈塔外圍被漆成環狀白色圍牆,圍牆上則佈滿槍眼,而總共五層高的燈塔,第一層為儲油層,第二層則放置格林砲(Gatling Gun;又譯作加特林機關槍,是世界上第一把連發機關槍),第三層為外國技師休憩場所,第四層放置榕林砲,燈塔光源就放在最高的第五層內,燈塔建築的屋頂則被設計成可以蓄水的平台,可在雨天時收集雨水,並用水管將其導流到地面下九座花崗石建造的蓄水池內,這樣燈塔的水源就可以完全自給自足,避免被原住民圍困或是遭受外來攻擊時,無水可飲用,最初建成的鵝鑾鼻燈塔,是以點燃汽油的方式發光,由反光鏡反射火光至海面,初期的亮度只有1,000燭光,後來加大到6,500燭光,投射距離可達十海浬,整個燈塔建造總共花費了白銀20餘萬兩。 鵝鑾鼻燈塔-本報資料 到了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因甲午戰敗,清軍在離台前,當時擔任恆春知縣的歐陽萱奉清政府密令派兵焚毀這座燈塔。日本完全佔據臺灣之後,於1898年(日本明治三十一年)重新將燈塔整修完成,並於1929年將鵝鑾鼻燈塔定為臺灣八景之一。二次大戰末期,燈塔遭盟軍空襲而受損。臺灣光復之後,中華民國政府於1962年重建修復,並換裝新式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是目前臺灣地區光力最強之燈塔,並享有「東亞之光」的美稱。目前燈塔最大光度為為180萬燭光,每10秒閃1次,照射距離可達27.2海浬--約等於50.3744公里(1海浬等於1.852公里等於1節【航速】)。   附註: 註五十一: 參見──陳碧笙:《臺灣人民歷史》(人間出版社),p203。 另范燕秋教授所發表的:《殖民醫學的先鋒︰從牡丹社事件到乙未戰役的軍陣醫學》中對於牡丹社事件中,日軍傷亡情形的記載則為: 依據當時日本政府提出戰役動員軍隊及戰場死傷統計,顯示軍隊動員總數3,658人(不含海軍官兵),其中包含:下士以上781人、軍人2,643人、軍屬172人、以及從僕62人;而且,戰場軍隊死傷總計590人,包含戰死12人、傷患17人、病死561人。換言之,日軍病死者佔95%,戰死者僅估2%,前者是後者的46倍多,兩者之懸殊確實驚人。從日本軍陣醫學的角度,日軍在戰地究竟遭遇何種疾病,讓隨軍軍醫難以置,以致造成嚴重病情?當時陸軍軍醫落合泰藏(?~1937)所留下的戰地紀錄《明治七年征蠻醫誌》,可解答部分問題。 依據落合氏記載指出,日軍進入蕃地不久,因水不良,多數罹患腸炎;軍醫以藥物治療之後,6月中腸炎病患減少,但6底至7月上旬,熱病患者逐日增多,7月下旬病情最為嚴重。8月中,軍隊幾乎全部病倒,包括部分軍醫,其中七八成罹患弛張熱(intermittent fever);由於軍隊病況慘重,落合形容:「將臺灣蕃地稱為當時日本醫院也不為過。」至9月中,大部分軍醫也病倒,包含落合氏;為此,只好請求日本國派遣代軍醫來臺。依據他詳細統計疾病狀況,指出此次戰役軍人、軍屬總599人然患者總為16,409人,即每名患者發病兩、三次,病死393人。就疾病分類統計・患者以博染疾病7,919人(次)為最多,病死以傳染病最多,共計356人;其中,傳染病患者以弛張热3,769人(次)最多,佔總數66%,其次為間歇熱(remitten)784人,死者也以弛張熱最多,總計101人。換言之,傳染性熱病、尤其馳張熱是日軍最大敵人。 然何謂熱病或者馳張熱?日軍軍如何理解治療此疾病? 依據落合氏的分析指出,熱病來源有二,一是日軍營地將遠古荒野墾關成新地造成動植物有毒分子浮游於空氣中所致;二是日軍不習慣熱帶地方所致,當地人較少罹患此熱病可資證實,即歸因於臺灣熱帶自然環境,因此日本軍醫對此病僅以地方命名稱為「臺灣熱」。至於所謂弛張熱或者間歇性熱,則以患者發熱的臨床症狀分類而已。 參見──范燕秋:《殖民醫學的先鋒︰從牡丹社事件到乙未戰役的軍陣醫學》(《臺灣史研究》/第 27 卷第 1 期/民國109年3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Read More

婦健檢揪出腦動脈瘤 血流導向裝置成功拆彈

陳國瑋醫師呼籲,腦動脈瘤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高危險族群應定期做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同時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圖/陳國瑋提供)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一名七十多歲女患者,年輕時忙於工作、三餐不正常,老年除了三高之外,也罹患嚴重的頸動脈狹窄。應開始享福的她,在某次例行健康檢查發現腦部長了兩顆動脈瘤。由於患者年事已高、且固定服用抗凝血劑治療頸動脈狹窄,若要進行手術,風險實在太大。在醫師的建議下,患者接受血管內介入治療-血流導向裝置治療腦動脈瘤,術後持續門診追蹤,患者恢復良好也能重拾退休人生。 腦動脈瘤如同一顆無聲炸彈 三高、40歲以上女性需注意 收治上述患者的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外科陳國瑋醫師說明,腦動脈瘤成因複雜,隨著年紀漸長,血流衝擊腦血管壁,導致血管壁退化變脆弱,長久下來退化的血管壁可能如氣球般脹大,形成所謂的腦動脈瘤,使病患處於與不定時炸彈為伍的風險中。腦動脈瘤好發於女性,高危險族群包括40歲以上女性、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有腦動脈瘤家族史者。 血流導向裝置突破治療瓶頸 為患者拆彈解危 動脈瘤以傳統開顱手術與血管內介入治療為主要的兩種方式。陳國瑋醫師進一步說明,開顱手術是以手術顯微鏡為輔助,用血管夾夾閉動脈瘤瘤口,以阻斷血流防止動脈瘤變大。血管內介入治療則可利用金屬線圈填充動脈瘤空腔,來防止血流繼續流入,降低動脈瘤破裂的風險;現在也有新式「血流導向裝置」,除了達到阻斷血流的效果,亦可降低傳統手術或一般導管栓塞手術的風險。陳醫師也補充,介入治療的傷口小、術後復原快,可依據患者動脈瘤所在的位置、形狀,以及動脈瘤跟周邊血管的位置來選擇適合的處置方式。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定期健檢有助預防 陳醫師也呼籲,腦動脈瘤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高危險族群應定期做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同時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他也提到動脈瘤不一定都會破裂,需視動脈瘤的大小、位置以及形狀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手術,高風險者才會建議手術治療腦動脈瘤。

Read More

衣服換季收納怎麼洗?專家:首重除菌防黴

知名車隊集團旗下洗衣品牌,正式與全台四大超商合作,超過12,000家服務據點提供消費者24H便利洗衣服務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你多久洗一次衣服?現代人生活忙碌,很常累積到周末才一次洗,生活大管家家事達人建議,提高洗衣頻率,可以降低衣服上汗漬殘留度,害蟲繁衍的機會越低,尤其在疫情期間,更能減少病毒沾染。這件逃不過的家務事,現在有更方便的選擇,不用動手洗、不用等、不用晾衣服還可以喝咖啡。知名大車隊集團旗下衣服清潔品牌,擴大服務結合超商,提供24H送洗服務,即日起至10/30,送洗享折扣優惠,取衣再送中杯熱拿鐵一杯! 分類洗滌延長衣服壽命 收納前務必清洗徹底 「衣物清潔」為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每天面對生活不同的情景替換的衣物非常多,一回到家看見堆得滿滿的洗衣籃,只想全丟洗衣機。生活大管家家事達人建議衣物要分類洗滌,而有些民眾對於自身衣物清潔的需求非常重視,建議別再通通丟洗衣機,減少衣服壽命。 不過家事達人也分享,衣物放置不洗,除了孳生細菌之外,汗漬殘留在衣服纖維中越久越難洗,就容易產生洗完後仍有汗臭味的情況。建議衣物進行收納前,應該先除菌防黴,若清洗和收納方式不當,可能因溼氣重而沾染黴菌塵螨,進而導致過敏,盡量提高洗衣頻率,便是解決關鍵。 換季收納最怕泛黃 高溫消毒除螨最安心 尤其時節步入秋季,不少人開始準備換季,每季收納衣服時,便衍伸出汗漬與泛黃的問題。家事達人表示,收納前徹底將衣物纖維深處殘留的污垢與汗漬洗淨,害蟲繁衍的機會更能降低。但在家中要分類清洗、高溫殺菌,對很多上班族來說是個大工程,因此不少人會選擇將衣物送洗。 就有知名大車隊集團旗下衣服清潔品牌,擴大服務結合四大超商,提供24H送洗服務,全台超過12,000家門市皆可收件取衣,上班超商買早餐順便送洗衣物,收到簡訊通知下班再取衣,省時又便利。品牌業者表示,全程採用高規格的洗滌流程,每件衣物的洗滌流程都透明化,嚴格把關場內洗滌SOP,不僅以高溫殺菌洗去髒汙塵蟎;洗後烘衣,以60度熱度且每次40分鐘以上時程烘乾衣物,而無法使用滾筒捲動烘乾的特殊衣物,則透過高溫吊掛搖擺式烘乾;衣物烘乾後,均需通過三道高溫消毒除螨流程後再進行整燙,讓黴菌塵蟎無所遁形。 超商送洗超便利 上班送、下班取 除了全台超商24H送洗服務之外,還有到府收送、企業制服、服務業布巾都有服務。超過2,000坪科技化的洗滌工廠,採用天然洗劑環保愛地球,政府認證合格洗程,提供洗滌履歷讓洗衣安心有保障。 知名大車隊集團旗下衣服清潔品牌,慶祝開啟超商通路服務及服務據點超過12,000家,舉辦「好洗月」活動,即日起至10月30日止送洗衣服中只要包含洋裝或外套品項,整袋85折,取衣再送中杯熱拿鐵乙杯。

Read More

科技取代人類?北醫轉型智慧醫療 反讓人才升級

除了「Ted- ICU AI重症照護平台」,「iTPass健康醫療區塊鏈應用服務」也是重點發展項目之一,民眾只要在手機上下載APP,並透過智能合約進行線上簽約,建立個人健康數位身份並加密,可安全完整存取病歷紀錄、影像檢查及健檢資訊。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近年以科技結合醫療,進行「智慧醫療」的轉型革命。新冠肺炎、少子化及高齡社會衝擊,引出病患照護、醫護量能的大量需求,北醫近年積極轉型Smart Hospital(智慧醫院),卻掀起話題,「科技將取代人類?醫院人力漸漸縮編?」院長邱仲峯強調:「不是人被淘汰,是人被升級。」科技可取代繁瑣的初階工作,讓專業人才進行高階工作,不過台灣仍面臨資金與人才不足的窘境,需靠政府支持,以及產業與醫界的整合,才能真正實現智慧醫療的願望。 智慧醫療成「全能管家」 降低人力、物力、國家成本 北醫近年在智慧醫療成果不少,成為醫病間的墊腳石。例如「Ted- ICU AI重症照護平台」,是將所有加護病房患者資訊,即時整合拋轉至資訊面板上,一目瞭然,讓醫護人員每月節省了800小時的抄寫時間、每位病患平均處置時間更少了30%,成為「全能管家」。 除了「Ted- ICU AI重症照護平台」,「iTPass健康醫療區塊鏈應用服務」也是重點發展項目之一,民眾只要在手機上下載APP,並透過智能合約進行線上簽約,建立個人健康數位身份並加密,可安全完整存取病歷紀錄、影像檢查及健檢資訊。近期還加入TPMI台灣精準醫療計畫,提供民眾個人基因檢測報告,掌握個人基因資訊,邱仲峯認為,「病患不用大老遠來醫院看報告,我們直接把報告發給你,可減少人力、物力甚至是國家成本。」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要有效降低醫護染疫風險,也發展「全方位零接觸防疫照護系統」,將移動式醫療車置於病床邊,兼具生理量測、遠端視訊等多重功能,患者的血壓、體溫等資訊每分鐘上傳至護理站電子白板,一旦有異常會即時示警,醫護人員不再需要反覆穿脫防護衣、也不需要進出病房增加接觸機會,邱仲峯補充,「病床也加裝感應器,可遠端偵測病人擅離或跌倒風險」。另外,防疫平台上紀錄的生理數值,也會在電子白板上轉化爲趨勢分析,可掌握病情變化。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邱仲峯 癌症智慧醫療系統成本高、發展難 應用於「教育」為上策 邱仲峯院長本身是腫瘤治療的專家,談到癌症在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的佈局,他坦言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挑戰,全世界發展癌症體系有兩大主流,一是病情判讀、二是病人追蹤計畫,過去院內曾使用知名國際大廠研發的智慧系統來協助腫瘤的判讀,其精準度高達9成,程度相當於醫師用肉眼與經驗判斷,但這套系統「只租不賣」,大大增加成本,而台灣健保也不同意,因此大多數醫院為此出資的意願不大,寧可按照以往由醫師自行判讀。 另一主流,則是每位醫師必須照顧許多患者,因此針對病情的追蹤計畫,發展完善的個案管理系統。邱仲峯表示,「全世界都在發展這種管理系統,但在本土有困難。」因為相較國外每間醫院都有共同的管理架構,因此系統可以健全發展,但在台每個醫院體系架構都不同,發展受阻。 面臨負擔高額成本以及難以發展的窘境,邱仲峯表示,或許智慧系統可應用於「教育」,雖然先進國家的腫瘤科醫師都很具水平,但對經驗不足的年輕醫師來說,系統可以協助做判斷分析、提供大量資訊,訓練醫師能力更加到位。 需靠政府挹注資金、人才 才有大躍進的可能 不只是癌症治療,所有疾病運用智慧醫療已成全世界趨勢,台灣的科技業、醫療技術領先全球,因此海外產業選擇進駐台灣,例如國際大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在台打造「未來醫療實驗室」,透過物聯網整合醫療,以病患為中心、以疾病旅程為場域流程設計的診療一體化商業創新模式,並推動智慧健康產業,深化國際鏈結。 邱仲峯表示,在台灣智慧醫療進展是Smart Hospital(智慧醫院),但在美國是提倡成為AI Hospital(人工智慧醫院),不只是做好標準初階工作,更具有判斷決策與新創能力,例如皮膚病診斷,可利用AI蒐集大量皮膚病灶影像資料,進行比對分析,做出快速、精準的診斷。 雖然產業和醫界近年攜手合作,效果還是有限,邱仲峯認為「台灣要完全進到AI Hospital沒這麼簡單,必須要有人才與大量資金挹注。」例如資訊人員開發軟體時,需要醫師一起合作,但兩者畢竟是不同領域,各自需求、溝通有落差,但以海外教育制度而言,學生發展多元,可同時擁有醫學院、工學院雙學歷,但台灣人大多專一於某領域,國內又沒有足夠經費培植人才,雖然政府近年積極推出各項平台連結產業與醫界,但如果政府能真正挹注資金和人才,往後才能大躍進,從Smart Hospital進入到真正的AI Hospital。

Read More

孩子吐藥需補吃嗎?藥師解惑

兒童用藥錯誤的發生率為成人的三倍,主要與劑量錯誤有關。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孩子是爸媽心中的寶貝,若是小孩不舒服或生病,家長與其他照顧者一定會很擔憂!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陳巧丹藥師針對兒童用藥安全常見疑慮一一解惑。 兒童用藥錯誤 多與劑量服用錯誤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WHO)兒童用藥安全報告指出,兒童用藥錯誤的發生率為成人的三倍,主要與劑量錯誤有關。「兒童不是縮小的大人」,由於兒童器官發育尚未成熟,代謝藥品的能力與成人不同,因此,用藥劑量需依照體重或年齡精算,且應優先使用易於依照年齡或體重進行劑量調整的「兒童專用製劑」。 兒童專用製劑 餵藥器來輔助給藥 所謂的「兒童專用製劑」,多為兒童親善口味,劑型設計方便兒童吞服,且常搭配量具或餵藥器來輔助給藥,協助家長在餵藥上更便利、更容易掌握劑量。若醫師處方每次服用½或¼錠時,建議購買切藥器,並於服藥前將藥品切割,取得正確劑量;給藥時,可以用湯匙將切割後的藥錠壓碎,再泡溫水服用。 藥品磨粉安定性差 剩藥不可再服 藥品隨著保存環境不同,可能會影響效期,進而影響藥效,尤其是藥品磨粉後,安定性會變差,因此,未用完的藥品不建議下次再服用。此外,每次的病情不一定相同,若服用上次沒吃完的藥品,不僅無法對症下藥,還可能延誤病情,甚至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 孩子吐藥立即補服 不確定因素應向藥師詢問 孩子吐藥時有所聞,若服藥後馬上嘔吐,原則上可立即補服相同藥品;若是服藥後半小時以上才嘔吐,則不需再補服;假如不確定是否應該補服藥品,可致電諮詢醫師或藥師。 此外,藥品磨粉確實比較苦,必要時可嘗試加少許糖漿掩蓋味道;若是服藥的順從性不佳,可請教醫師能否開立兒童專用製劑,減少小朋友排斥服藥。

Read More

性交疼痛原是子宮肌瘤在作怪 中醫改善肌瘤還您性福

造成性交疼痛的原因很多,要一一排除與鑑別診斷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42歲婦女與丈夫從事性行為時常有不適與疼痛感,平時伴隨有頻尿且偶爾下體會散發出難聞異味,因而與丈夫發生摩擦、導致婚姻不順遂,於西醫婦產科內診時,檢查陰道中竟有一顆兩公分肌瘤從子宮頸跑出來,婦產科醫師建議開刀切除。她害怕開刀轉往中醫診所就診,經過下腹部針上艾灸與電針相互搭配,並服用中藥調理改變子宮環境,平均每星期回診一至兩次,治療期間頻尿以及下體散發異味的症狀漸漸減少,經由中醫針灸酌加中藥調理約2個月後,性交疼痛的狀況與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肌瘤症狀攸關生長位置 大小並非手術決策點 周宗翰中醫師說子宮肌瘤在女性非常常見,症狀通常與肌瘤所長的位置有關係。長在子宮內層,靠近子宮腔的肌瘤特別容易有出血症狀;長在子宮外側的肌瘤,症狀較少或是根本沒有任何感覺,極少數女性肌瘤會從子宮頸跑出來塞在陰道,甚至跑到陰道外面,這樣的狀況就有可能造成所謂的性交疼痛。據統計,40 至50 歲女性罹患良性子宮肌瘤比率最高,可達50%至77%之多,在臨床上子宮肌瘤絕不是以它的大小來決定是否需要開刀,而是以症狀決定,手術可以將其當作最後手段,其實還有許多替代性的療法性的療法可有效的減輕患者病症。 子宮環境未改善 手術切除後仍易復發 周宗翰醫師表示,良性肌瘤在一般人的認知中,認為是常吃冰冷的食物造成,但是中醫講求辯證論治,在每一種病症的基礎下都要先區分寒熱,觀察此患者下體常常散發難聞氣味加上喜食烤辣炸等溫燥食物,其肌瘤是屬於子宮濕熱導致的子宮肌瘤。周宗翰醫師說中醫的強項在於改變身體的環境,子宮的環境如果讓肌瘤容易生長,不管開幾次刀都一樣會復發,臨床上復發的時間快則半年,慢則兩年,子宮就像土壤一樣,不要讓肌瘤繼續復發,應該是要改變土壤環境讓肌瘤不適合在這個環境下長大,進一步讓肌瘤慢慢自己萎縮,而不是琢磨專注在拿掉肌瘤上面,中醫針灸與中藥調理,可以改善身體的氣血循環,通調身體的水分代謝,進而使因肌瘤壓迫膀胱導致的頻尿或是其他症狀獲得減輕。 性交疼痛原因多 找對病因中醫改善 周宗翰中醫師也表示性行為應該是愉悅的,不應該會疼痛,造成性交疼痛的原因很多,要一一排除與鑑別診斷,包含停經婦女因女性荷爾蒙減少而導致陰道萎縮、前戲過短導致陰道缺少潤滑液、因緊張焦慮所產生的陰道痙攣、陰道黴菌、細菌感染發炎、骨盆腔發炎、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是皰疹或菜花等性病也會導致。其實只要找對病因,多數性交疼痛都可藉由中醫方式治療。常有女性的私處較脆弱,在治療期間若是擔心性行為發生時會有疼痛的現象,可將潤滑液塗在陰道內或外陰部,幫助潤滑降低因摩擦所引發的不適,或是採取「女上男下」的姿勢,由女方控制深淺與力道也有助改善疼痛。 私密處有異味 勿自行用清潔劑灌洗 周宗翰醫師表示此患者治療前,私密處常有腥臭味的狀況,同樣的也是陰道的環境出了問題,陰道常常反覆的細菌感染,問題出在陰道的酸鹼值與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也有關係,陰道在正常情形下是弱酸性(PH=4.5之下),當女性自行以熱水或以肥皂、清潔液清洗私密處時,雖能因短暫刺激減低搔癢感,由於水或是清潔劑沖洗時反而會改變陰道PH值,反而造成不好的細菌或黴菌更加滋長,讓陰道感染情形更加嚴重。除了中藥調理外,民眾也可以自行使用水稀釋天然檸檬汁,比例檸檬汁與水約為1:4來坐浴改變陰道的環境,原則上以沒有刺激感為主,也可多做骨盆運動,下腹部的運動可以有效改善子宮的血液循環,對於肌瘤的治療也有幫助。 周宗翰醫師說,改善子宮與陰道的疾病,中醫最主要還是以改變的環境,還有增強自身的免疫機能,使陰道的防禦功能增加為主,飲食方面也可以喝點低糖或是減糖的優酪乳、天然的蔓越莓預防感染,還有避開一些較涼性的食物如瓜類(西瓜、哈密瓜等)、白菜、白蘿蔔等,涼性食物會阻礙子宮的血液循環,導致氣血循環不暢而產生子宮肌瘤或是子宮內膜異位等病變。如果一旦白帶色變成黃綠色、或是有搔癢等感染症狀,則應連帶避食辛辣烤炸等刺激性食物,並尋求醫師協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