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消毒力可取代酒精? 無化學添加,成分更天然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人民的生活離不開「防疫」二字,外出除用餐外,需全程配戴口罩,隨身攜帶迷你酒精瓶、次氯酸水等消毒用品也逐漸成為人類與病毒共處的生活之道,但其實次氯酸水不適合用在人體,最常使用的75%酒精對肌膚也有一定刺激性,過度使用可能造成皮膚過敏、乾癢等問題。 全物理性納米離子水 高濃度氫氧根離子破壞病菌結構 知名健康節目主持人鄭凱云分享,新冠肺炎爆發後,自己的小孩無論到什麼場合都乖乖使用酒精消毒手部,卻出現手部紅腫、龜裂等現象,讓她開始反思是否有其他更好的防疫選擇,在改用全物理性、無化學添加物的納米離子水取代酒精作為日常抑菌噴劑後,小孩皮膚終於恢復正常。 許多人可能會好奇「納米離子水不就是水,消毒力會不會大打折扣?」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副院長謝榮鴻教授解釋,納米離子水藉由專利技術解離水中氫離子,留下穩定性高的高濃度氫氧根離子去跟細菌、病毒上的氫離子結合,進而破壞其結構與功能,可有效達到抑菌、消毒效果。 實驗證實可抑制多種病菌 未來發展性高 傳染病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致病性微生物引起。謝榮鴻教授表示,在新冠肺炎病毒出現前,納米離子水就已針對多種病原體做過測試,經實驗證實,納米離子水可以抑制A、B型流感病毒、腸病毒、克沙奇病毒等病原體。 而面對新冠肺炎,納米離子水幫得上忙嗎?知名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黃沁超總經理提到,納米離子水對於令人聞之色變的新冠肺炎Delta變種病毒株是否能作用,目前也正在積極進行研究,若實驗測試成功,將來有望將納米離子水實際運用在醫療院所協助抗疫。 黃沁超總經理也強調,因納米離子水作用穩定性高,又不具化學刺激性,現也持續與台北醫學大學合作研究,將納米離子水應用在不同領域,包含口腔衛生、異味祛除、寵物清潔等等,未來可運用領域相當廣泛。 環境保護不受限 納米離子水可靈活運用於不同場域 病菌傳播不只藉由人體,環境、衣物都可能成為傳播途徑。知名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謝明哲董事長說,「環境不健康,人類就不健康」,除了隨身抑菌噴劑或居家消毒之外,納米離子水也可使用在企業、校園等公共場域。藉由注入霧化防疫門、防疫柱,能把納米離子水霧化散佈到環境中各個角落,讓病毒無處可逃,防護更全面。 謝明哲董事長也提醒,避免病毒威脅並非靠單一方法就能奏效,需靠各種管道及每個人共同合作,由點到線、線到面,共同建立起防疫守護圈。 知名健康節目主持人鄭凱云分享,新冠肺炎爆發後,自己的小孩無論到什麼場合都乖乖使用酒精消毒手部,卻出現手部紅腫、龜裂等現象,讓她開始反思是否有其他更好的防疫選擇。

Read MoreRead More

工研院跨界鏈結科技、生醫產業 打造整合平臺放眼全球市場

左起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長林啟萬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2025年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長照、慢性病、醫護量能等議題所面臨的挑戰只會更大。近年來,政府運用臺灣科技和醫療的優勢,積極推動「智慧醫療」,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表示,早期都是由醫師自己建立醫療系統,但加入了科技、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後,透過整合資訊,可以達成精準醫療、化解量能不足的問題,而未來更要達到真正的醫療「人性化」。 實踐以「人」為本 是智慧醫療終極目標 智慧醫療人性化的模樣為何?彭裕民回憶起曾赴丹麥一間專門接生醫院,「那裡有兩倍大的寬敞走道、甚至連巡房都還得騎腳踏車。如果產婦想在家生產,只要在醫院的各項數據檢查都沒問題,助產士就到你家;想在醫院生產,還可選擇水中分娩。小孩出生了,中央圖書館還為之敲鐘慶賀,你看這是一個多麼快樂的國度。」 彭裕民進一步表示,因為懂得「尊重病人」,丹麥的孕婦、產婦都得到最完善的照護,從懷孕初期到中後期,透過資訊科技整合,可追蹤個人的身體檢查各項數值變化,醫護也能快速針對不同病人給予不同的照護模式。雖然丹麥的稅收高,不過正因費用昂貴,丹麥人更重視「預防醫學」,讓醫師第一步先進行更高階、人性化的照護,藉此降低急重症的發生率,更減少了未來照護的成本,彭裕民期盼臺灣有朝一日也能漸漸朝著「預防勝於治療」的理想邁進。 而在日本的照護機構,先進設備已不是重點,更著重於「整合病人的數據」,科技協助醫師即時判斷異常狀況,還能有更多的時間來服務病人。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長林啟萬表示,「如果所有病況數據、資訊、醫療技術和器材可以透過科技蒐集完整並應用,讓醫院真正的智慧化,醫療的效率才會提升。」而工研院期盼在臺灣提供更多科技技術平臺,協助醫療和產業整合在一起。 工研院、國際藥廠攜手推智慧醫療 讓MIT走入國際 臺灣智慧醫療的進展,也必須走向國際化,林啟萬認為工研院居中扮演重要角色。經濟部在2020年11月成立「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Taiwan Integrated Biomedical Industrial Center),吸引國際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簡稱AZ)攜手工研院,在臺成立首座「未來醫療實驗室」,透過物聯網整合醫療,以病患為中心、以疾病旅程所設計的創新模式,而工研院提供創新的技術平臺,包含疾病預防、醫療診斷、精準醫療、數位醫療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能量,也提供學研機構、實驗場域、醫院及產業界的跨界鏈結能量。 林啟萬表示,臺灣要提升生醫競爭力必須要透過建立一個整合空間與各界進行交流,工研院運用這個整合空間協助產學研醫等領域加速創新研發,因此,TIBIC場域打造出模擬斷層掃描室、檢查室、洗腎室、加護病房以及遠距戰情室等臨床場域。彭裕民補充,工研院在當中的角色就是資訊的彙整,以及將醫院診療的判斷等進行結合,且透過工研院、醫療院所以及國際藥廠相互合作,使數據能做到最好的應用,並攜手從實驗階段走到模擬驗證「場域」,再從「場域」真正走到「醫療端」,造福醫生與患者。 彭裕民表示,AZ有很多國際經驗,此次合作是把臺灣的經驗和國際做結合,互相學習彼此的強項,而AZ強項在藥物,工研院負責資訊整合、強化精準醫療,透過AZ國際大廠經驗以及工研院科技實力,為生醫產業帶來更大的能量,並走向國際化。 工研院在未來生醫領域的產業推動上,將持續發展創新科技,以臺灣醫療優勢與ICT(資通訊科技)產業強項,應用5G、AI等數位科技,和生醫技術相輔相成,佈局防疫科技、智慧醫療和精準健康產業的技術外,也將進行跨域連結,建立成功應用模式,帶動臺灣智慧醫療周邊產業發展,透過和國際大廠聯盟,以臺灣品牌的概念,將臺灣智慧醫療產業行銷至全球市場。  

Read MoreRead More

突然中風、昏迷倒地 「糖尿病」無症狀成隱形殺手

制定治療目標並規律回診用藥是治療重要關鍵,患者應及早接受治療,透過規律用藥搭配改善生活習慣以穩定血糖並延緩發生心、腎等併發症。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糖尿病通常沒有症狀!病友張小姐表示,確診糖尿病時,既不痛不癢不痠也不疼,毫無症狀令她感到驚訝,但張小姐很有病識感、危機感,非常認真治療。她表示,親戚曾因糖尿病併發中風,事業沒了、生活一切完全崩盤;住家社區警衛,某天突然昏迷,送醫後才知是糖尿病,「讓我感觸很深,我很害怕自己也變成這樣。」因此張小姐定時回診、按時吃藥、調控飲食,進行血糖值監控,搭配規律運動,後來糖化血色素數值維持在5.8(正常值小於7)的漂亮成績,呼籲大眾不可忽視糖尿病帶來的威脅。 6成糖友血糖控制不及格 醫:建立用藥安全觀念是關鍵 社團法人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台灣糖尿病人口數已超過220萬人,且將有100萬位「準糖尿病人」在十年內會發病,呼籲民眾務必了解糖尿病資訊,做到長期穩定控糖。根據台灣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品管調查研究指出,高達六成糖友未達到糖化血色素小於7.0%的治療目標。 「沒有症狀不等同於血糖控制良好」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李淳權醫師說明,血糖若控制不佳將會影響全身大小器官,甚至進一步產生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中風、視力損傷、神經受損、糖尿病足等併發症;美國糖尿病協會(ADA)與歐洲糖尿病協會(EASD)發表的治療指引中,「併發症管理」是第二型糖尿病的重點治療目標。 因此,制定治療目標並規律回診用藥是治療重要關鍵,患者應及早接受治療,透過規律用藥搭配改善生活習慣以穩定血糖並延緩發生心、腎等併發症。許多糖友常誤以為藥物會傷肝、腎,或是認為出現症狀才要吃藥,因而自行減藥、停藥,導致病情加重,增加併發症風險。李淳權指出,糖尿病治療藥物隨著醫藥技術的進步更具安全性與方便性,除了一天一顆為治療趨勢,現階段已有不易造成腎臟負擔,或是低血糖的降血糖藥物,即使是腎功能不佳的糖友不需要調整劑量也可以使用。 上網找糖尿病資訊常有誤 大大耽誤正規治療 糖友張小姐坦言,剛確診時對於用藥、飲食控制、血糖監測等問題感到茫然,上網搜尋卻找不到所需資訊,也擔心找到錯誤資訊,根據社團法人糖尿病衛教學會調查顯示,對糖友來說,每次看診時間有限,難以好好詢問心中的疑惑,因此,多半透過網路的網友經驗分享,或是親友口耳相傳蒐集糖尿病相關資訊。 然而,卻有近六成病友找不到具可信度的衛教資訊,甚至超過五成認為衛教資訊複雜,不易閱讀。王治元表示,糖尿病是一場長期抗戰,糖友需要在一開始就打好疾病衛教基礎,以幫助疾病獲得最好的控制。 整合衛教資源 以LINE機器人即時解決糖友疑惑 糖尿病衛教學會,為解決糖友資訊不滿足的困擾,整合現有衛教資源,以「糖尿病智慧好幫手」LINE衛教機器人與糖友即時互動,集結醫師、個管師、營養師等糖尿病照護專業團隊,彙整糖友常見的糖尿病共病、飲食控制、藥物使用、運動方式、心理健康及常見迷思,彙整成千筆資料的大題庫,糖友可以就自身疑問在「糖尿病智慧好幫手」發問並獲得即時回覆。 王治元表示,糖尿病智慧好幫手的操作模式相當便捷,國人普遍熟悉通訊軟體LINE的使用方式,也不用另外下載其他應用程式,即使是高齡糖友也能簡單上手。除了聊天機器人的即時問答功能外,也整合學會與國健署等具有公信力的衛教資源並加以明確分類,民眾可以於選單區點選閱讀;糖尿病智慧好幫手亦有定期推播,幫助糖友與照護者了解正確糖尿病資訊。 糖尿病智慧好幫手https://line.me/R/ti/p/%40470pdxsq

Read MoreRead More

檢測腫瘤基因變異 晚期乳癌治療更有效率

羅東博愛醫院葉顯堂副院長建議, HR是陽性,標靶HER2為陰性的晚期乳癌患者,應進行PIK3CA基因檢測,才能針對病症做精準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醫師,您看我還能活多久?」、「接受治療會不會好?會不會復發?」羅東博愛醫院醫療副院長暨腫瘤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葉顯堂在門診中,常遇到乳癌病患很關心上述議題。他說,問題的答案往往因乳癌期數、亞型不同而有差異,尤其是PIK3CA腫瘤基因變異資訊,更有助擬定精準治療策略,對於晚期乳癌病患,這些訊息很可能就是延續生命、決定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 葉顯堂醫師分析,乳癌區分為管腔A型、管腔B型、標靶HER2(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型與三陰性等亞型,在台灣,這亞型大約占了7成,管腔型意味著腫瘤細胞為「荷爾蒙受體」(HR)陽性表現,第一線治療多為抗荷爾蒙藥物,不過在治療後3年內與7到9年間為復發高風險期,病患對於復發的憂慮常化為沉重的身心壓力。 了解基因變異訊息,精準掌握治療先機 為了掌握乳癌精準治療方向,醫師除了要了解病患的亞型類別,腫瘤基因變異型態也是重要參考指標。像BRCA1、BRCA2屬於先天致癌基因。另有其他基因變異也會左右乳癌風險。目前醫界熟知的乳癌致癌基因超過十個,像PIK3CA就特別受到矚目。 事實上,國外不少學者曾針對PIK3CA做研究,結果發現,荷爾蒙受體陽性、標靶HER2陰性的病患中,約40%帶有PIK3CA基因變異,且癌細胞容易對化療產生抗藥性,近年來,已發展出PI3K抑制劑標靶新藥,對於病患能產生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延續生命,也要兼顧生活品質 2019年,國際臨床研究SOLAR-1顯示,帶PIK3CA基因變異的病患在接受PI3K抑制劑標靶新藥合併抗荷爾蒙藥物後,腫瘤受到控制,平均疾病無惡化存活期達11個月。此外,葉顯堂醫師也留意到,雖有6成的用藥者產生高血糖副作用,或部分病患用藥後引發皮疹、腸胃不適與腹瀉等副作用,但只要提早治療、調整藥物劑量,問題便可獲得改善,病患對後續療程才不會抗拒,在生命延續的時刻,也才能兼顧生活品質。 談到PIK3CA基因檢測時機,葉顯堂醫師認為,當晚期乳癌病患的HR是陽性,標靶HER2為陰性,又對第一線治療產生抗藥性,便會建議做PIK3CA基因檢測,比較推薦的做法是抽取癌症組織進行「次世代定序」(NGS)或「即時聚合酶鏈反應」檢測(Real-time PCR)。若抽血檢驗血漿裡的癌細胞DNA,結果也會類似,原則上直接取癌組織做檢測會較為準確。 醫療照護團隊攜手,守護病患身心靈 另外,面對乳癌病患的重重身心壓力,葉顯堂醫師也與該院醫療照護團隊合作推行認知團體治療、正念減壓團體與活力學苑等課程,並邀請營養師加入照護團隊,讓病患在全方位的醫療與照護下可以擁有更健康的生活,且身心壓力也能充分釋放。

Read MoreRead More

疫苗施打超便利 知名車隊敬老愛心計程車台東也搭得到!

知名大車隊提供長者便利搭車管道,包含透過「24小時客服中心」、「路邊攔車」選擇【敬老愛心識別車貼】乘車、或以APP叫車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年統計,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達到總人口的14%,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老年人口比將成長到20%,等於全台有五分之一人口是老人,長照議題儼然成為政府施政重點之一。國內計程車業龍頭知名大車隊,由於車輛總數高達2.2萬台,成為各地方政府推動老人福利政策的合作首選,除了提供施打疫苗專車之外,更獲得台東縣政府合作車隊,提供銀髮族及身障朋友愛心計程車服務。 知名車隊為長者及身障人士提供服務 10月起擴大至台東 國內計程車業者龍頭知名大車隊,由於總車輛數2.2萬台,遍及全台,加上多達28種多元化支付方式,讓車隊成為各地方政府推動老人福利政策的合作首選。知名大車隊獲得台東縣政府指定獨家合作的車隊,10月1日起為銀髮族及身障朋友推出愛心計程車的服務,接送民眾施打流感疫苗、新冠肺炎疫苗。 響應各地老人福利措施 敬老卡折抵車資 知名大車隊持續響應各地的老人福利措施,成為全台最多「敬老愛心卡」配合的車隊。目前提供「敬老愛心卡」折抵計程車車資的範圍全台共有3縣市,包含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單趟車資最高折抵金額分別是50元、72元、85元。 現在更擴及服務範圍至台東縣,只要設籍並居住於該縣市,且年滿65歲以上或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民眾,每月補助1,500點,持「臺東卡(博愛卡、敬老卡)」搭乘車隊計程車,單趟車資最高折抵72元;車資100元以下折抵36元,101元以上可折抵72元;以台東地區起跳價100元為例,如總車資為110元,折抵後僅需支付38元,提供台東地區長者與身障人士新的交通工具選擇。 防疫措施高規格 打造樂齡交通新日常 在防疫期間為使長者及身障人士用車更安心,知名大車隊提供全業界最高規格防疫措施,也提供多元叫車方式,不僅可透過電話預約告知使用「敬老愛心卡」、也可以路邊攔車,選擇有貼「敬老愛心識別車貼】的車輛、或者以APP從付款選項中點選「敬老愛心卡」進行叫車。並提供體貼乘車需求,APP確認叫車可選擇「收納輪椅」、「協助上車」或「不要休旅車」的選項,同時還有防疫及後疫時期廣受好評的「不聊天」、「空氣清淨」選項以及全台隨車配備酒精消毒瓶,提供長者與身障朋友安心的樂齡交通新日常。

Read MoreRead More

音波、電波怎麼選? 人氣拉提手術全攻略

具多年臨床資歷的醫美診所院長翁書賢,為音波、電波拉提療程進行專業解說。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近年來醫美診所最熱門的兩大非侵入式治療,非音波、電波拉提莫屬,兩者雖然都有免開刀、恢復期短等特點,但作用方式和治療深度卻大有不同,想改善鬆弛、紋路問題的民眾究竟該如何選擇?一起來看看醫美診所院長翁書賢的專業撇步。 改善臉部鬆弛 筋膜層成關鍵 醫美診所院長翁書賢說明,從皮膚構造來看,由外至內大致可分為「表皮層」、「真皮層」、「脂肪層」和「SMAS筋膜層」,接下來才是「肌肉」和「骨頭」,其中,SMAS筋膜層是一種結締組織,向上能抓住脂肪層、向下能抓住肌肉,隨年紀增長,人體會不斷流失膠原蛋白,筋膜層也因此逐漸鬆弛、降低拉力,使臉部出現鬆垮下垂問題,而一般保養品的效果僅限於表皮層,因此也有民眾選擇能更深層改善肌膚困擾的醫美療程,如拉皮手術、音波、電波拉提…等。 ▲介於脂肪層和肌肉間的「SMAS筋膜層」是讓肌膚緊緻的關鍵。 傳統的拉皮手術,就是直接將筋膜層拉提縫合,雖然效果最好,卻需要較長復原時間,也容易產生疤痕,近年來大受歡迎的非侵入式音波、電波拉提,則是透過儀器探頭傳遞熱能來達到療效,不同部位所需的治療深度不一,在施作時會使用相對應的探頭。 ▲雷射療程一開始,醫師會先畫線確認施作範圍。 音波、電波各具優勢 非侵入式治療免留疤 從加熱方式和來看,音波是由內而外,用高能聚焦超音波打在基底層,以音波拉提為例,聚焦深度最長約可達9.0mm、而電波則是由外而內,採整體容積式加熱到真皮層,藉此治療皺紋和細紋,因為兩者都是非侵入式治療,所以術後稍作休息就能正常上妝,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 音波拉提、鳳凰電波成趨勢 術前諮詢打造專屬美麗 醫美診院長翁書賢指出,自數年前音波拉提由國外引進後,就成為不少想改善眼周、下巴周邊鬆弛問題患者們的熱門選項,至於電波方面,則以鳳凰電波最受青睞,不少患者藉此改善細紋及皺紋問題,為使功效更加顯著,也有患者選擇音波+電波的「雙波拉提」療程,而只要是施作以上手術,術後都應加強保濕。 此外,翁書賢醫師也提醒,每個人的需求和身體狀況都不同,適合的醫美療程也不一樣,建議大家在選擇療程前,先和諮詢師或醫師討論,才能量身打造出最適合自己的專屬美麗。 ▲ 醫美診院長翁書賢建議民眾在診療前先和諮詢師、醫師充分討論。

Read MoreRead More

古代人罹癌怎麼治療? 帶你窺探中醫治癌症的秘密

西醫以往需要進行侵入性治療,或是化療、電療,會讓病人身體承受不少副作用、不舒服的感受,因此中醫在癌症治療所扮演的角色,是協助身體維持平衡、並改善這些難受的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癌症病人通常尋求西醫的治療,但回溯到古代,中醫針對癌症會如何診斷以及治療呢?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骨傷科主任王健豪表示,西方醫學有微觀的觀念,會利用病理切片、顯微影像等方式來診斷癌症,但中國古代沒有顯微鏡,看不出細胞病變,因此在中醫理論上,只要出現腫塊或硬塊,都認為是「癌」,並以「痰瘀」及「毒邪」兩者來區分是因身體代謝機制不良引發癌症,還是因外在病毒感染而罹癌。 Q:在中醫的理論當中,癌症的定義是什麼? 中醫的理論當中,強調五臟六腑平衡的觀念,氣血必須調和、能量流動必須順暢,不過一但身體的平衡被破壞時,就會產生病變,王健豪表示,古代認為體內不正常的物質都稱為「痰」,原本身體應該要能正常將廢物代謝出去,但如果沒有順利排出廢物,日積月累之下,就會變成「痰瘀」,進而產生腫瘤、癌症。 至於「毒邪」,王健豪表示,例如鼻咽癌,是因EB病毒感染而造成,這可以視為「外在條件」,因此中醫會認為是「毒邪」的一種,或是石綿導致肺纖維化,進而進展成肺癌,也可稱之毒邪。「毒邪」和「痰瘀」分別可以獨立產生癌病變,也可以是因這兩大因素結合在一起而導致細胞癌變。 Q:如果古代人罹癌,中醫會如何進行治療呢? 王建豪表示,中醫是以「辨證論治」為主,當一位病人的體內平衡被破壞了,中醫會針對其臨床表現,以及病人的體質或生活的環境,開對應的藥物。而西醫是可以做到組織切片、分子結構,並研發相對應藥物毒殺細胞。 Q:癌症若單純用中醫治療成效如何? 王健豪強調,「現在西醫診斷、微觀非常厲害,我不建議用純中醫治療癌症,旁邊有很厲害的武器,為什麼不用?」但話又說回來,西醫以往需要進行侵入性治療,或是化療、電療,會讓病人身體承受不少副作用、不舒服的感受,因此中醫在癌症治療所扮演的角色,是協助身體維持平衡、並改善這些難受的副作用。 「西醫外科手術將癌細胞摘除、清除,但畢竟癌症都是日積月累下來的結果,病人的體質環境還是沒有改變。」王健豪說明中醫會針對病人體質進行改善,例如罹癌病人通常氣虛、氣不足,要想辦法補氣推動能量,或是體質太濕了,水分無法正常代謝循環,導致體內累積許多廢物,中醫會以此改善體質環境。 中西合療癌症 中醫強調補氣、健脾胃改善體質 癌症病人總是病懨懨的,整體來看是「元氣很虛」,其實很類似西方的「免疫力」,不過,中醫也發現癌症腫瘤(病灶)部位的氣卻很「旺」,到底要不要補元氣?王健豪表示,目前還是以補元氣為主,以宏觀的概念來說,要幫助病人整體氣血流暢,若本身「氣」的力道不足,就沒辦法化瘀。 但氣,怎麼來?中醫理念:「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王健豪表示,其中的腎並非單指腎臟,指的是「腎氣」,這是生命的原動力,且當父精母卵結合時,就已經決定了先天的體質,有人天生就是氣虛,但是後天可以補充,尤其以強調消化功能的脾胃之氣,王健豪表示在診治病人時,會讓病人的腸胃系統好一點,主要讓排便順暢,而病人化療也會導致腸胃粘膜等等的傷害,中醫的強項在於調整腸胃功能,中醫介入後可幫助癌症患者強健體質,在西醫治療過程中降低副作用的難受。

Read MoreRead More

吃海鮮大餐腿痛誤認痛風 竟是晚期攝護腺骨轉移!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68歲黃姓老翁平時都很有朝氣與活力,儘管已屆退休年齡仍閒不住外出工作。某日上午外出工作時,發現左腳水腫嚴重,行走時伴有刺痛感。一開始只在家裡附近醫院就診拿藥,漸有好轉後也無多加注意,直到某天晚上左下肢發生劇烈疼痛,驚覺大事不妙,懷疑是不是前天吃了海鮮大餐,結果痛風找上自己,便緊急到醫院掛急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老翁疼痛狀況並不是痛風,而是晚期攝護腺癌骨轉移,陪同的家人們聽聞後也都震驚萬分! 沈默的癌症 三成攝護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志平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是一個安靜的癌症,在初期及中期幾乎沒有症狀,少數人則會出現解尿困難的情況,因此在台灣大約有三成的病患,來到診間都已經是末期,癌細胞都已經轉移至骨頭、淋巴、肺、肝,其中又以骨轉移最為常見,因此病患通常都是因為骨頭疼痛來醫院求診。 黃志平醫師補充,臨床上攝護腺癌骨轉移的患者,常常會經由骨科轉介至泌尿科,病患會以為自己是坐骨神經疼痛,醫師也提醒,兩者的差別在於,坐骨神經疼痛可能會對全身都有影響,會出現手麻或腳麻的狀況,但攝護腺癌骨轉移多半都是局部性疼痛。 攝護腺癌複合式治療 維持患者生活品質 黃志平醫師說明,目前攝護腺癌的診斷方式為,抽血檢測攝護腺PSA指數,或是肛門指診,直接觸摸攝護腺是否有異常的硬塊,若攝護腺PSA指數大於4以及肛門指診有摸到硬塊的話,就會進一步安排取出攝護腺的切片,能夠更準確的判斷是否為攝護腺癌。 黃志平醫師進一步說明,攝護腺癌若早期發現的話,其實有高機會透過局部性治療,來根除攝護腺癌細胞,但假如癌細胞已發生轉移,就一定要接受全身性的荷爾蒙治療,倘若荷爾蒙治療無效,則可以使用細胞治療及放射治療,但要是患者發生的是多發性骨轉移,並伴有難以忍受的骨頭疼痛時,建議搭配健保給付的新型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利用安全又短距離的輻射線,鎖定骨頭中的癌細胞,在不傷及其他器官的前提下,精準治療轉移骨頭的癌細胞,降低患者骨頭疼痛感,提升後續治療與日常生活品質。 疼痛症狀可能不是老毛病 主動諮詢醫師及早診斷治療 黃志平醫師提醒,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檢查PSA指數,若有攝護腺癌家族病史者,則建議在40歲後定期檢查PSA;另外,若發現骨頭疼痛,或是持續性的疼痛、坐立難安,建議可主動諮詢泌尿科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黃志平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是一個安靜的癌症,在初期及中期幾乎沒有症狀,少數人則會出現解尿困難的情況,因此在台灣大約有三成的病患,來到診間都已經是末期。

Read MoreRead More

換季皮膚乾、眼睛糊 眼科醫教你護眼拒當乾眼糊矇族

面對這些因氣候所產生的眼睛不適,除了服用抗過敏藥物、正常規律作息外,醫師表示,正確的治療方式也是重點之一,倘若延後治療、使用錯誤方式緩解,都可能會造成乾眼疾病加劇!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天氣轉涼,許多人開始注重皮膚保溼,但也別忘了日常的眼睛保養,入秋後空氣中的濕度及溫度下降,除了身體各部位容易乾燥外,眼睛也容易產生乾澀、發癢、發紅等問題,新竹眼科診所蔡綉娟院長指出,季節交替期間,因眼睛容易乾澀、視力不清楚而前往就醫的患者明顯增加許多,千萬不要忽略這些症狀,當心成為乾眼糊矇族一員! 眼睛乾癢,以為是換季過敏?其實是乾眼疾病暗中作祟! 換季期間,眼睛容易乾澀、發癢等,不少人會誤以為過敏發作,但其實是乾眼疾病或過敏性結膜炎所引起!除此之外,氣溫變化大,人體的免疫系統也就容易產生問題,一旦免疫系統出現狀況,除了會影響身體各部位的發炎,許多人也會有眼睛乾澀的問題,主要原因多為免疫系統攻擊淚腺,淚水分泌異常,導致乾眼疾病的產生,這些都是季節轉換之際,眼科就診人數增加的原因之一。 面對這些因氣候所產生的眼睛不適,除了服用抗過敏藥物、正常規律作息外,醫師表示,正確的治療方式也是重點之一,倘若延後治療、使用錯誤方式緩解,都可能會造成乾眼疾病加劇! 眼睛補水真的有補對水?眼藥水、食鹽水、人工淚液哪種才對? 許多人面對眼睛乾癢、不適,總會想說:「用生理食鹽水沖掉眼睛表面的雜質、異物眼睛就不會癢或有異物感吧!」、「點一個涼涼的眼藥水,眼睛癢、血絲的問題都被解決了很方便!」這些日常的習慣,其實都是錯誤觀念,甚至會讓乾眼疾病的症狀加劇! 挑選適合乾眼疾病的眼睛保健品時,第一步便是了解眼睛的構造,眼睛的表面有一層薄薄的淚膜,主要的功能是保持眼睛的濕潤,防止水分流失,而淚膜又可以分為脂質層、水層、黏液層,所以治療乾眼疾病不只是補水而已,更重要的是讓淚膜穩定、脂質層正常分泌、強化鎖水。 了解生理食鹽水、人工淚液、開架式眼藥水的差別,我們可以從各個產品的成分、功效、補水效果去認識彼此之間的差異。 生理食鹽水的功效是沖洗眼表髒汙,只適合用在緊急的清理,過度使用反而會破壞眼表面的淚膜,導致水分更容易蒸發,乾眼症狀反而會加劇!而開架式的眼藥水,大多是透過血管收縮劑去減少血絲的產生,蔡醫師也表示,眼睛發紅有血絲其實是在釋放警訊,如果使用這種方式去壓抑,不僅沒有達到緩解,反而會延後後治療,造成眼睛不適的情況惡化! 人工淚液除了補水外,更重要的是能夠修復眼表面的細胞讓讓淚膜更穩定,保護水分、穩定油脂分泌,除此之外,添加鎖水因子也能夠延長淚水在眼表面停留的時間,同時達到「鎖水」、「補水」、「安全」三項保護,讓眼睛水亮不乾澀。 乾眼症狀千萬別輕忽,眼睛保養從日常開始落實! 近年來,生活型態的轉變,乾眼疾病成為許多人的困擾,除了減少3C產品的使用時間、睡眠充足、作息正常外,更重要的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許多人都是因為自我誤判,導致眼睛乾澀問題惡化。 蔡醫師也提供幾項可以從生活中簡單判斷是否罹患乾眼疾病的方式,除了乾澀、異物感之外,有時看文件時視力不清楚、晚上眼睛容易乾澀、眼睛表面三點鐘及九點鐘方向有較多血絲產生,都有可能是乾眼疾病悄悄找上門!除了即時就醫治療外,也可以諮詢醫師使用人工淚液,養成固定使用習慣,讓鎖水、補水雙管齊下,眼睛乾澀不再是日常煩惱,輕鬆告別糊矇族。 ▍新竹眼科診所 蔡綉娟院長 【醫師簡歷】 國泰醫學中心 眼科主治醫師 新竹國泰醫院 眼科主治醫師 鑫明聯合診所 眼科主任 臺北市立仁愛醫院 眼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眼科專科醫師 愛爾康 糊矇族的好夥伴

Read MoreRead More

〈李仙得是馬前卒?還是代罪羔羊?〉8-8

恆春古城,目前已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賈忠偉 臺灣~西太平洋的不沉航母 拜「牡丹社事件」的影響,清廷體認到臺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因此不但於1874年5月下旬派遣船政大臣沈葆楨以巡閱為名來台,主持臺灣海防及對各國的外交事務。同時也先調派淮軍最精銳的武毅銘軍(劉銘傳部)13營約6,000餘人及總兵張其光、吳光亮等洋槍隊及粵勇總共8,000多人赴台,分批進住鳳山至枋寮一帶,就近監視屏東日軍的行動。另外也加派水師兵艦6艘長期停泊於澎湖,到1886年則乾脆於臺灣建省。沈葆楨來台之後立即在琅嶠設縣、猴洞築城,而這就是現在的「恆春古城」。在這個事件中,沈葆楨深刻體會到臺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尤其是花東一帶的海防更加值得朝廷注意。於是奏請朝廷「開山撫番」,獲准之後他分別派遣官兵修築北、中、南三條通往臺灣東部(花東)和內山的道路,藉以打通臺灣東西兩地,鼓勵漢人入山拓墾,並解除限制漢人渡臺、禁止漢人入原住民活動區及禁止漢人娶原住民為妻等不合時宜的禁令。同時也藉由道路的開闢,派軍進入山區「撫蕃(註五十二 )」,並藉助教化導入農耕與人文教育,改變原住民的部分生活習慣,積極推動「化番為民」政策。其中「北路」是由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於清朝1874年(同治十三年)年時奉令率兵,開闢蘇澳至花蓮奇萊之間的道路,這條道路,就是著名的「蘇花古道」,但由於原住民的反抗,因此才完工約1年就被荒廢,直到日本人佔據臺灣之後,為討伐花蓮一帶的高砂族因此在蘇花古道沿線開鑿新的理番道路,最後才將其拓寬為可供車輛行駛,於1932年(昭和七年)完工,命名為「臨海道路」,也就是今日「蘇花公路」的前身。另中路為現今之國定古蹟的八通關古道──由南投縣竹山鎮(原彰化林圯埔)越過中央山脈到花蓮縣玉里鎮(舊稱「璞石閣」),即「八通關古道」,也是今天的「新中橫公路」的基礎,全長約150公里,是由總兵吳光亮帶著千餘名粵籍官兵所組成的飛虎軍所開鑿完成的,只可惜才開通沒多久便被廢棄不用。至於南路(「崑崙坳古道」)是由高雄鳳山通往卑南(西起鳳山,經過來義,一直到台東縱谷金崙溪一帶),但現在也已荒廢。後由日本人在1935年(昭和十年)重新構築--屏東楓港到台東大武的「南迴公路」取代。沈葆楨在臺灣的這些積極開發作為,為此後臺灣的建設奠下基礎。 接續沈葆楨的大力建設,劉銘傳為臺灣建省的首任巡撫,不但積極進行現代化建設,加速臺灣的各項發展,使臺灣成為當時中國唯一有系統實施全面都市計劃的省份,同時也不斷建構許多戰略設施,以防備愈來愈複雜的台海情勢。只可惜在1895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臺灣仍舊逃不過割讓給日本的命運,臺灣與澎湖成為日本在海外的第一個殖民地,而在1904年末至1905年初的日俄戰爭中,剛剛成為日本殖民地不久的臺灣就立即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當時傳聞說--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在從歐洲趕往朝鮮途中,會先攻佔臺灣,進行補給之後,再出發攻擊日本,當然這項計畫後來並沒有被執行。但這個傳聞在當時,卻造成許多剛剛移居到臺灣日本人的恐慌,特別是居住在波羅的海艦隊可能會航行經過的澎湖地區,島上的日本人因為風聞俄艦可能襲擊當地,於是紛紛逃回日本,據估計當時全台逃回日本的日本人大約有5,000人以上。 沈葆楨-維基百科 另外在日俄戰爭期間辜顯榮受日本海軍部之命,出動數十艘戎克船(junk;即為中國帆船。戎克即為junk的中文翻譯)巡戈在臺灣海峽、巴士海峽之間,暗中偵查俄國艦隊的行蹤,使日本海軍得以提早探知俄軍動態,一舉殲滅當時位居世界第一的俄國艦隊,臺灣與澎湖的戰略位置因此被凸顯。到了二次大戰期間,臺灣與澎湖不但成為日本主要糧食與兵源的供應基地,甚至是日本侵略中國沿海與東南亞的前哨戰略基地,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臺灣與澎湖才重回中國的懷抱! 綜觀十九世紀台海周邊所發生的各種歷史與戰爭的爭議,我們可以發現,臺灣在近代東亞霸權的爭奪上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戰略角色。而這個情況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變的更加複雜。原本在抗戰之前與抗戰前期在幕後支持與供應日本軍火的美國,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才轉向全力支持中華民國對日抗戰,第一階段美國的戰略是希望中國戰場能吸納大部分的日軍主力,隨著戰局的變化,美國認為中國戰場已經使得百萬日軍陷入泥淖,中日雙方形成僵持對峙,因此真正決勝的關鍵,應該是太平洋戰場,所以到了1942年美國政府內部出現了佔領與託管臺灣的聲音,為此美國情報機構也完成了整個臺灣島的戰略測量圖,甚至還印行了《臺灣財富摘要》指南,提供政府單位參考。到了1943年12月美國政府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的海軍軍政學院設立了一個研究中心,裡面還特地組成了一個「臺灣組」,其中也找了許多臺籍人士擔任研究工作,藉著這個工作小組,美國研擬了好幾套佔領與管理臺灣的方案。到了1944年至1945年初,又陸續完成了十二套相當完備的民政手冊,當時美國政府計劃在美軍登陸臺灣之後,將這批民政手冊作為軍政人員行動準則之用。當時美國主張在臺灣實施與琉球一樣的聯軍臨時託管制度,由美國人實際掌控臺灣的命運。 而曾經著有《被出賣的臺灣》一書的「臺灣問題專家」的柯喬治(又譯葛超智;George H. Kerr,1911~1992),當時就是以美國駐臺北副領事職銜的身份來掩護與執行美國政府的政策。只是隨著美軍新式長程武器--如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註五十三 )、B-29轟炸機…等的陸續服役,美國開始實施所謂的--「跳島戰略(Island hopping;或稱:跳蛙戰略──Leapfrogging)」,成功佔領亞太許多具有戰略價值的小島後,在1945年6月23日美軍佔領琉球之後,由於琉球(沖繩/Okinawa)距離日本比臺灣近,所以這個階段美國的亞洲戰略開始出現變化,臺灣被暫時的排除在美國的戰略目標之外。因此在日本投降之初,美國的亞洲主要戰略延伸至中國大陸,美國人認為只要將中國大陸納入美國的勢力範圍,即可將他對蘇聯的戰略防衛線拉長到蒙古與西伯利亞,只是沒有想到的是,國府在抗戰勝利後短短4年便被趕出中國大陸,美國在試圖轉向吸收中共不成之後,再加上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朝鮮戰爭,蘇聯與中共就站在北韓的背後,因此美國被迫將整個亞太防衛戰線由中國大陸移往日本及太平洋沿岸,戰略基地除了被美軍託管的日本與沖繩之外,整個亞太環大陸的群島就被美國重新納入防衛線之內,為防止中共衝出太平洋,前美國國務卿艾奇遜(Dean Gooderham Acheson,1893~1971)在1950年1月12日宣佈──「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禦圈是從阿留申群島,經日本、琉球到菲律賓」,這就是所謂的「東方弧線」新月形封鎖戰略,而臺灣與位於朝鮮半島的韓國就位於這條防衛弧線的最前緣。 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地理邊界線-維基百科 杜勒斯在接任國務卿之後,於1951年冷戰(Cold War)初期首次提出:「島鏈(Island Chain)」這個戰略名稱,所謂的「島鏈(註五十四 )」指的就是:美國將許多分布於西太平洋海域中一些島嶼連結在一起,以這些島嶼構築一條圍堵──蘇聯和中國大陸等共產極權國家的防線,而臺灣就中佔有非常重要的樞紐地位,因為臺灣位於第一島鏈的的中間,具有極特殊的戰略地位,掌握了臺灣島就能有效地遏止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略通道,也有了與「第二島鏈」內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遠洋的便捷之路。從美國的角度來看,臺灣具有封鎖紅色中國向太平洋的延伸的戰略價值,反過來說,臺灣也是中國未來發展海權相當重要的戰略基地,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來看,則是:「兩岸合──臺灣是對外敵防禦的第一道防線,兩岸分--臺灣則會變成為抵住大陸咽喉的一把匕首」,其實也不止美國有這樣的戰略佈局,包含曾經殖民統治過臺灣的日本,也一直將臺灣視為日本的勢力範圍、甚至視臺灣為日本對抗中共的第一道防線。講白了:由於地處敏感戰略地帶,不管是──中共、美國、甚至是日本…大家對於臺灣都是「虎視眈眈」的,而可悲的是,在整體國力與複雜的歷史因素的限制之下,臺灣的和平與發展,與鄰近的沖繩一樣,還是繫於與週邊大國的關係,在目前兩岸政治意識形態尚未百分之一百轉向民主自由之前,要謀求台海的永遠和平,恐怕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後記說明: 節錄一段:中國網(China.com.cn)在2006年11月16日發表的文章:《間諜佐爾格》中的一段「《間諜佐爾格》片長三個多小時,背景時間跨度十幾年,重大歷史事件連續不斷,筱田正浩沒有把影片停留在陳述史實的枯燥程度上,而是以刻畫細節來展現人性,由此帶給觀者心靈上的震撼。最受好評的一段是德國駐日大使奧托到獄中和佐爾格會面,面對欺騙自己和夫人的『前摯友』,奧托聲音顫抖地問:『你好麼?』佐爾格表情複雜地說:『還好。』奧托又問:『吃得還好麼?』佐爾格說:『我很滿意。』兩人相對無言,稍頃,奧托起身離去。當他走過佐爾格身邊時,佐爾格哽咽著說了聲『對不起』,奧托腳步一停,眼中淚水模糊。作為一名中國觀眾,影片中的另一段場景也頗有震撼力。1933年,佐爾格初到日本,看到鄉村赤地千里,農民們衣不蔽體,食不裹腹,賣兒賣女的告示隨處可見,更有成群的少女站在火車站,等待去國外賣淫謀生。這種慘境在當時的中國農村應該是常見的,但在日本竟然也如此,是我們的歷史教材中沒有學到的。」 日本明治維新後,雖然將國家帶往現代化道路,但日本國內卻一直處於嚴重發展不均衡的狀態,佃農依舊貧困,因此大量的農村盲流只能外出找工作,為了幫忙家計,很多農村婦女都遭人口販子拐賣而淪落為妓女,以最原始的本錢討生活 附註: 註五十二: 「崑崙坳古道」是臺灣第一條開山撫番道。西起鳳山,經過來義,一直到台東縱谷金崙溪一帶。不過這裡原為排灣族所居住的地區,因此負責開路的清軍一直飽受沿途各部落的襲擊,造成重大傷亡。1875年(光緒元年)2月,沈葆楨命提督唐定奎率淮軍三路進剿大龜文(大龜紋)的內獅頭社、竹坑社、草山社…等部落,史稱:「獅頭社戰役」。 之後清廷將這些部落改名為「永平」、「永福」、「永安」、「永化」等社。另外在這個戰役中,清軍戰死與因瘴疫病亡者,至少2,000人,於是臺灣道台籍總兵在鳳山建了一座──「淮軍昭忠祠」,在水底寮建了「白軍營(淮軍義塚)」,來祭祀這些陣亡官兵。「崑崙坳古道」不但是清軍「開山撫番」第一路,也成為紀錄排灣族擴散遷移的歷史路線。日本人占據臺灣後,將「淮軍昭忠祠」拆除,並在此地設立了鳳山公學校,推測「淮軍昭忠祠」應該位於現今鳳山國小內,而原本立於祠內的「敕建鳳山昭忠祠碑」,已經被移至位於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的「臺灣省立博物館」內存放。 註五十三: 在整個二次大戰期間,美國海軍共有17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下水服役,它們分別是:「埃塞克斯」號(CV-9)、「約克城」號(CV-10)、「勇猛」號(CV-11)、「大黃蜂」號(CV-12)、「富蘭克林」號(CV-13)、「提康德羅加」號(CV-14)、「倫道夫」號(CV-15)、「列剋星敦」號(CV-16)、「邦克山」號(CV-17)、「黃蜂」號(CV-18)、「漢科克」號(CV-19)、「本寧頓」號(CV-20)、「拳師」號(CV-21)、「好人理查德」號(CV-31)、「安提但」號(CV-36)、「香格里拉」號(CV-38)和「張伯倫湖」號(CV-39);該級航母的標準排水全為27,200噸,滿載排水量34,880噸。艦長(全長)265.79公尺,飛行甲板長262.13公尺;艦寬28.35公尺,飛行甲板寬29.26公尺。推進裝置:為4部齒輪傳動式渦輪機,8個鍋爐,4軸,15萬軸馬力,航速32.7節。燃料載量6,300噸,續航力15,000海浬/最高航速15節。每艘航空母艦可載運:兩個戰鬥機中隊(36架戰鬥機)、一個偵察轟炸機中隊(18架);一個俯衝轟炸機中隊(18架)、一個魚雷機中隊(18架)、1架擔任聯絡任務偽俯衝轟炸機,共計91架各式飛機;另有9架備用(戰鬥機、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機各3架)。但隨著雷達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偵察機的作用日益減少,於是到1944年偵察轟炸機中隊和俯衝轟炸機中隊合併,共計24架俯衝轟炸機,原先12架偵察轟炸機的空額則由戰鬥機替補,飛機裝載總數仍保持91架。至1945年夏,典型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的航空大隊包括:一個戰鬥機中隊(36至37架)、一個戰鬥轟炸機中隊(36至37架)、1個俯衝轟炸機中隊(15架)和一個魚雷機中隊(15架),總計103架飛機。 註五十四: 事實上所謂的「島鏈戰略」的最初發想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7年至1952年制定「遏制戰略」時的產物。其中「第一島鏈」最原始的雛型是在1950年1月所提出來的,當時擔任國務卿的艾奇遜(Dean Acheson,1893~1971)為此曾公開對外表示: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防衛線──北從阿留申半島(Aleutian Islands)──阿拉斯加(State of Alaska)──日本(Japan)──琉球(沖繩/Okinawa)──最後到菲律賓(Philippines),而南韓(Korea)、臺灣(Taiwan)與中南半島(Indo-China Peninsula)並不在這條防衛線之內。這條防線美國官方就稱之為「西太平洋防禦圈」(Western Pacific Defense Perimeter),美國人認為這是以中國人所設想的『海上防衛圈』,而不美國針對中國的『海上包圍圈』。簡單的說,其實美國最初規劃「西太平洋防禦圈」的目的並非是要圍堵中共,反而是為了拉攏中共,同時也向國府表明不會給予援助的立場。艾奇遜趁機向中共喊話,指出只要中共不要投入蘇俄的懷抱,美國不但會率先承認中共,還會提供30至50億美元貸款給中共。 美國雖然無法確定毛澤東何時會出兵臺灣,但是就當時的情勢來研判,美國認為毛澤東可能發動戰爭的日期應該就在1950年(民國39年)的下半年,因此在1950年(民國39年)1月中旬,美國開始從臺灣撤走僑民。只是北韓的金日成在朝鮮半島突然出兵攻擊南韓,讓美國反共勢力抬頭,因此全盤推翻了艾奇遜所規劃的遠東外交戰略,從此臺灣與南韓被重新納入防衛圈內,而「西太平洋防禦圈」的概念就被新接任的國務卿──約翰․杜勒斯改為圍堵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集團的「島鏈(Island Chain)」戰略,嚴格來說這並非美國官方的立場。當時杜勒斯提出的三條島鏈分別是: 第一島鏈(Boundaries of the first island chain)是指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島,南至菲律賓群島、印尼群島…的鏈形島嶼帶。 在第一島鏈的「封鎖鏈條」中,最為關鍵的是臺灣島。它位於第一島鏈的的中間,具有極特殊的戰略地位,掌握了臺灣島就能有效地遏止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略通道。也有了與「第二島鏈」內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遠洋的便捷之路。 第二島鏈(Boundaries of the…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