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廣州城市報導》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回應大家關注的廣州疫情防控情況 (上)

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回應大家關注的廣州疫情防控情況。文:記者蔣謙正  4月12日上午10時,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廣州市第73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通報廣州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情況。廣州市市長溫國輝主動回應大家關注的廣州疫情防控情況。 一、廣州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  截至4月11日24時,全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79例。其中,本土病例347例,境外輸入病例119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13例;目前已治癒出院430例,病亡1例,在院治療48例,其中危重型2例,重型3例,普通型38例,輕型5例。  在347例本土病例中,病亡1例(屬高齡患者),目前仍在院治療1例(屬普通型),其餘包括18例危重型、55例重型病例均已康復出院。  在119例境外輸入病例中,入境目的地為廣州市的47例,占39.5%;省內市外的13例,省外的59例,占比合計超過60%。其中,中國籍94例,外國籍25例。輸入來源國主要為:英國30例,美國19例,菲律賓13例,奈及利亞9例,法國7例。外國籍境外輸入病例中,法國籍、巴西籍、英國籍、澳大利亞籍、敘利亞籍、俄羅斯籍各1例,非洲籍19例,占76%。其中,奈及利亞9例,安哥拉3例,剛果(金)、尼日爾各2例,衣索比亞、布吉納法索、馬達加斯加各1例。  在13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中,土耳其籍、非洲籍病例引起的關聯病例分別為1例、12例。 二、境外疫情輸入風險管控有力有效  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從2月27日至4月11日,廣州共承接入境航班443個,累計轉運旅客56849名,其中目的地為廣州市的17889名,占31.5%;省內市外20974名,占36.9%;省外17986名,占31.6%。從白雲機場口岸入境旅客55285名,從市外口岸接回旅客1564名。  面對境外疫情快速蔓延,廣州與同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北京、上海一樣,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大幅增加。密切關注境外疫情,認真查找風險隱患,加強聯防聯控,嚴格衛生檢疫,落實閉環管理,堅決遏制境外疫情輸入風險。自3月15日發現首例境外輸入病例以來,廣州所有119例境外輸入病例和13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均通過主動排查發現。怎麼排查發現的呢?一是通過口岸排查,發現63例;二是通過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發現41例;三是通過追蹤密切接觸者,發現6例;四是通過社區排查,發現6例;最後,通過發熱門診排查,發現3例。  一是強化工作落實,實現“四個保障”。加強一線指揮保障。牽頭建立“1+9”白雲機場指揮部,由分管副市長負責統籌,各區成立工作專班,現場駐點扁平化指揮。落實工作力量保障。全市每天出動約8000人(不包括社區工作人員),全部落實二級防護措施,保障入境人員轉運和指定中轉點服務工作。組織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韓語等多語種翻譯人員,累計提供翻譯服務1201次。完善後勤服務保障。安排260台車輛,指定147家集中隔離酒店,確保設施設備到位。強化政策宣傳保障。自1月28日以來,共舉辦73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活動,其中包括10場防範境外疫情輸入專題發佈會。與65家駐穗領館加強溝通協調,有效回應關切。將市防控指揮部有關通告翻譯成多語種版本,並開通多語種機場廣播和服務熱線,廣泛發佈各類疫情資訊、防控知識、工作和生活指引。  二是全面加強管理,實現“三個全覆蓋”。做到核酸檢測全覆蓋。3月21日起,對所有從境外(不含港澳臺)經廣州口岸入境的人員,以及經港澳臺地區和市外口岸入境來穗且來穗前14天內有外國旅居史的人員,其目的地為廣州的,全部進行核酸檢測。3月27日起,從廣州地區口岸入境人員(含港澳臺地區,含中轉旅客),目的地為廣州市及廣東省外的,全部進行核酸檢測。做到隔離觀察全覆蓋。對上述人員,一律實行14天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做到境外人員全覆蓋。3月22日起,全面開展14天的回溯性排查。凡3月8日0時後,從境外經廣州口岸入境,以及經港澳臺地區和市外口岸入境來穗且來穗前14天內有外國旅居史的人員,無論外國公民還是中國公民,一律立即實施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凡入境後未做核酸檢測的,均進行免費咽拭子採樣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同時,通過公安資料分析、居民主動申報、其他城市資訊推送、社區三人小組排查等方式,對通過大陸各地各類口岸入境並來穗,入境前14天有外國旅居史的人員進行拉網式排查,切實做到一個不漏。  三是嚴格防控措施,實現“四個環節”全流程閉環管理。嚴格航空運輸。入境航班抵達前一天,邊檢和機場部門提供航班及人員資訊。航班抵達6小時前,專項服務組落實人員轉運和酒店保障,推進關口前移。嚴格口岸檢疫。實施精准查驗管控和健康管理,確保傳染源有效控制、傳播鏈有效阻斷。嚴格轉運送達。堅持“一航班一議”,科學制定轉運計畫,基本實現人到車到、即上即走。嚴格集中隔離。安排24小時值守,定期進行體溫監測和巡診服務。  同時,切實做好外籍在穗人員重點活動場所(藥店、酒店、餐廳等)的聯防聯控,嚴格零售藥店購買發熱、咳嗽藥品人員登記報告和醫療機構就診患者資訊登記,督促指導做好發現確診或疑似病例的規範處置,並全面加強密切接觸者甄別、追蹤和管理。追蹤到境外輸入病例、陽性檢測者的密切接觸者,均第一時間採取隔離措施。 三、高風險國家、高風險航班人員排查管理“全覆蓋”  根據全面回溯性排查和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的情況,為更好保障入境人員生命健康安全,全力阻斷疫情擴散蔓延管道,從4月5日起,重點面向高風險國家和高風險航班人員,加強排查管理,進一步提供健康服務。  一是高風險國家在穗人員全部納管。目前,累計排查了高風險國家在穗人員4553人,已全面實施健康管理,進行核酸檢測篩查。對評估出來的高風險國家在穗人員,無論何時入境、住在哪裡,一律開展健康管理,進行核酸檢測。在短時間對高風險人群進行大範圍排查,所檢出的病例,都如實、及時地公佈,體現了防控措施的效果。  二是高風險航班在穗人員排查到位。全面追蹤3月7日至27日乘坐高風險航班入境所有人員(不論中外),累計排查1557人。  在排查管理過程中,堅持中外公民一視同仁,加強涉外健康服務,健全資訊溝通機制,幫助他們順利度過觀察期。對確診病例,按照“四集中”原則,一如既往、竭盡全力救治,加強人文關懷。 四、在穗外籍人員情況明底數清  廣州對外交往歷史悠久,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貿往來延綿2000多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關閉過的通商口岸。長期以來,有不少外國人在廣州學習工作生活,來源國分佈比較廣。  一是近三年出入境人員資料。2017、2018和2019年,經廣州各口岸出、入境的外國人分別為290萬人次和288萬人次,296萬人次和294萬人次,295萬人次和293萬人次。其中,亞洲國家出、入境人數分別為170萬人次和168.8萬人次,174萬人次和172.9萬人次,180萬人次和178.6萬人次,非洲國家出、入境人數分別為32.6萬人次和32.3萬人次,35.3萬人次和34.8萬人次,35.8萬人次和35.1萬人次。  二是在住外國人常態資料。2019年12月25日,廣州在住外國人共86475人。其中,人數最多的5個國家分別為,韓國8048人,日本6128人,印度5776人,美國5268人和俄羅斯3458人。非洲國家人員共13652人,占全市在住外國人總數的15.8%。  三是最新資料。據4月10日統計,廣州在住外國人共30768人。受疫情影響,還有5萬多外國人尚未返穗。其中,人數最多的5個國家分別為,韓國4600人,日本2987人,美國2724人,加拿大1832人和俄羅斯1422人。非洲國家人員4553人,占全市在住外國人總數的14.8%。

Read More

〈 全球探索〉病毒作怪,全球化恐大倒退?

美國總統川普被認為是反全球化的代表人物。(路透,資料照片) 記者彭志平/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在全世界造成慘重傷亡,經濟也蒙受重創,主要原因之一在於遠距交通工具發達,人類可快速往來於世界各國。也因此,全球化對人類到底是利是弊?也引發許多爭論;甚至有些觀點認為,經過此次疫情的「難以承受的痛」之後,全球化已敲起了喪鐘。但是,如果世界各國倒退回鎖國政策,這對人類有利嗎?  何謂全球化?其實在全世界存在諸多觀點。美國學者兼作家朗沃斯勾勒的全球化包括企業家、資金、科技、通訊、人才、商品等關鍵字;多倫多大學學者珍‧奈特和荷蘭學者威特從技術、經濟、知識、人類、價值、理念、文化等角度定義全球化。無論如何,全球化大致牽涉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在世界各國之間的快速移動。 九0年之後 全球化加速推進  若問人類全球化濫觴於何時?有人認為,人類本來就會走路、使用獸力或人造交通工具,因此,一部人類史就是全球化史。但無庸置疑的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非共產國家之間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因科技長足進步,加速了跨國流動。一九九0年代初期,由於蘇聯集團瓦解、大陸改革開放等因素,全球化更是突飛猛進。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以政治、經濟、社會等觀察指標,建構了全球化指數(KOF指數)。此一指數顯示,一九七0年為四十分,一九八八年為四十三點八六分,二00一年已躥升到五十點四七分。也就是說,一九七0到一九八八年的十八年之間,指數僅上升三點八六分,一九八八年到二00一年的十三年之間,就增加了六點六一分,顯然一九九0年之後全球化進展呈現加速推進。  不過,二0一0之後,全球化有趨緩現象,二0一一年指數為五十七點四五分,二0一七年只上升到五十九點三六分。這或許與全球化引起的反彈有關: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為反對此一協定,墨西哥南部的恰帕斯爆發維權運動,抗議墨西哥政府與跨國財團剝削當地印第安人利益,此即「薩帕塔運動」,此一運動被形容為反全球化運動的第一槍。 反全球化 薩帕塔打響第一槍  薩帕塔運動打響反全球化的第一槍之後,世界各地反全球化運動有如家常便飯般的上演。從學術界的觀點來看,偏向馬克思的視角認為,全球化無異於帝國主義化或西化,結果將是導致全球的不公平與不平等的兩極分化;並且,在全球化之下,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發展將陷入邊緣危機。英國學者紀登斯等人則認為,全球化對世界有著極大的影響,但難以預料全球化的發展方向和新世界的樣貌。  無論如何,反全球化運動將好萊塢電影、麥當勞漢堡、可口可樂等跨國性強勢商品,視為全球化的表徵,而被反全球化運動視為跨國強勢商品,大多來自歐美;同時,被視為全球化象徵的跨國組織,例如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等,也都是在歐美國家倡議之下成立。因此,歐美國 家即成為反全球化運動的矛頭所指。  再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一九六0年代加拿大學者麥克魯漢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強調傳播媒介的發達,讓地球上不同地方都可以獲得同等的資訊,促進不同地方融合;但實情卻是,歐美強勢國家通訊社幾乎掌握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新聞發布和流通。到底是全球化?還是歐美化?的確是許多人的疑慮。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四月十六日洛杉磯港幾乎沒有生意上門。(路透) 時移勢易 美陸取向幾乎逆轉  令人難解的是,過去美國被視為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因此,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三十日,來自全球超過十萬人群聚在美國西雅圖抗議世貿組織會議,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從小布希開始,美國就出現「單邊主義」的傾向,川普更是大推反全球化政策,美國的全球化取向已開始逆轉。  另一個逆轉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二00一年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反而形成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化戰略。過去主張全球化的國家,現在反全球化;過去反全球化的國家,現在主張全球化。世界的變化,還真是令人難以捉摸。 桃園機場去年每天平均旅客運量達十三萬三千四百人左右,創下新高,如今卻是空蕩蕩。(中央社)大象的鼻子 道出分配不平等  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全世界客流量前十大的桃園機場,單日乘客僅剩三位數;貨運量全球前二十大的洛杉磯港,如今也一片蕭條。世界經濟因全球化而快速成長;但同時發生的,卻是全球所得分配不平等的問題。  為了瞭解全球所得分配的景象,塞爾維亞經濟學家米蘭諾維奇探究全球各所得級距的實質所得成長率,發現全球所得分配百分位數在六十之後陡峭下滑,到八十左右又陡峭上升。此一圖形狀似大象高高舉起鼻子,具體的描繪出全球所得分配不公的樣貌。  聯合國每年都公布《人類發展報告》,二0一九年即以「二十一世紀人類發展的不平等」為主題,近三百頁中文版完全聚焦全球所得分配不平等的原因與應對策略等等。可見,全球化導致的分配不公問題仍然亟待緩解。 (彭志平)

Read More

陸新增16例 逾7千萬人尚未復工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昨通報新冠病毒疾病疫情狀況,十八日確診病例增加十六例,其中九例為境外輸入病例,七例為本土病例。儘管大陸疫情出現趨緩跡象,但經濟活動恢復緩慢,中國社科院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等人撰文指出,截至三月底仍有七千萬至八千萬人尚未復工。  十八日大陸新增確診案例中,七例本土病例中黑龍江六例、廣東一例;由於與俄羅斯往來方面,黑龍江疫情恐成為中國防疫的新難題。  儘管疫情可能趨緩,但紓困措施仍然未能大幅推動。陸媒經濟觀察網報導,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講師王靖一測算,二0一八年大陸總計有個體戶、未註冊攤販九千七百七十五萬戶。大陸現行發放消費券等紓困措施,很難對個體戶、未註冊攤販產生顯著幫助。  經濟觀察網報導,疫情影響遠超想像,外界預期的疫情後「報復性消費」其實並不可期,即便有報復性消費,也不會落到路邊的小攤販身上。  另外,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十八日刊登張斌等人的文章,指出疫情對現有的城鎮就業市場帶來嚴重破壞,截至三月底仍有七千萬至八千萬人尚未復工,其中七成以上是農民工。

Read More

太早放鬆…星確診暴增 破6500例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東南亞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喜有憂。新加坡頗有失控疑慮,外國媒體批評其原因為太早放鬆;為防止疫情進一步惡化,新加坡麥當勞昨天宣布,全新加坡麥當勞自即日起暫停營業。印尼方面,昨天新增四十七例死亡病例,但印尼醫生協會擔心,實際死亡人數是官方公布的兩倍。馬來西亞則由於確診病例似有減緩跡象,管制措施可望提前解除。  新加坡先前疫情控制得當,但近日確診數暴增至逾六千五百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不到一個月前,新加坡被視新冠狀病毒肺炎抗疫典範國之一;但當第二波疫情席捲而來,新加坡便無力應對。報導指出,當局忽視外籍移工宿舍群聚感染事件,且低估了這類感染病例擴散的速度;此外,新加坡採取較寬鬆防疫措施,也是疫情爆發的原因之一。  不過,新加坡麥當勞昨宣布,全新加坡麥當勞分店從昨凌晨起到五月四日暫停到店內購餐外帶,減少消費者與店員接觸。  印尼衛生部昨天通報新增三百二十七例武漢肺炎確診病例,累計來到六千五百七十五例,死亡病例新增四十七例,總數達五百八十二例。不過,印尼醫生協會主席昨天表示,印尼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是官方數字的近兩倍。  馬來西亞昨增八十四起武漢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五千三百八十九例。由於確診病例連三天維持兩位數,菲國政府表示,若持續放緩,有望提前結束行動管制令。

Read More

韓新增8例 2個月來首度跌至個位數

日本疫情嚴重,但昨(十九)日東京街頭仍是滿滿的人潮。(路透)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東北亞疫情方面,南韓昨天僅通報新增八起確診病例,這是兩個月來單日增幅首次跌至個位數。日本十八日則新增五百八十四人確診,境內確診首度突破一萬例;此外,根據日本共同社調查,日本有八個都府縣專用病床不足,空床率不到百分之二十,東京都與大阪府甚至是負數。  韓國疾病管理本部(KCDC)昨天通報,新增八個確診案例中,有五個屬於境外移入。昨天南韓也新增病亡病例兩起,至今總計兩百三十四人病故。雖然昨天通報確診人數,是兩個月來首度出現單日個位數,疫情有減緩跡象,但南韓衛生單位仍不敢大意,一來仍有境外移入案例,二來有人複檢再度檢測到病毒陽性反應。  另一方面,日本三十三個都道府縣十八日合計新增五百八十四人確診感染武漢肺炎,包括機場檢疫確診及搭包機從武漢返國確診者在內,日本境內累計確診感染攀升至一萬零四百三十三人,境內確診首度突破一萬例。  根據共同社調查,專用病床不足的八個都府縣當中東京都感染新冠狀病毒疾病住院患者約兩千五百人,專用病床僅兩千床,空床率為負百分之二十五;大阪府住院患者七百六十五人,專用病床七百床,空床率負百分之九點三。  此外,共同社報導,日生基礎研究所經濟調查部長齋藤太郎預計,日本政府的經濟對策規模不充分,失業率將惡化至百分之三點九,今年第四季的失業人數將從二0一九年同期的一百五十六萬人增加至兩百七十二萬人。

Read More

死亡人數下降 西班牙延長封鎖令

 西班牙宣布全國封城,酒吧、餐廳及所有休閒和運動設施全關閉,整條街道空無一人。(路透) 中央社/馬德里19日綜合外電報導  西班牙衛生部今天通報,過去24小時境內新增410起武漢肺炎死亡病例,較昨天的565例下降。在全球疫情最嚴重國家之一的西班牙,這是約1個月來單日新增死亡人數最低紀錄。  如今西班牙死於武漢肺炎的患者,累計已達2萬0453人。今天公布的新增死亡病例,是當局發布單日統計自3月22日以來最低紀錄,並遠低於本月2日的新增950例死亡。  這顯示馬德里當局3月中開始實施嚴格的封城措施以來,西班牙疫情擴散速度出現減緩跡象。西班牙衛生部今天還公布,境內武漢肺炎累計確診人數由昨天的19萬1726例增至19萬5944例,相當於單日增加4218例。  中央社/馬德里18日綜合外電報導  西班牙官方染疫死亡人數突破2萬,總理桑傑士今天表示,全國封鎖令將延長25週至5月9日,但作法上會更具彈性。  桑傑士在記者會表示:「我們已經度過最嚴峻的時刻,這些成果依然不夠,而且很脆弱。我們不能倉促行事導致這些成果可能不保。」  西班牙本週開始放寬3月14日宣布的嚴格封鎖措施,恢復部分經濟活動,其中包括製造業。但大部分的人除了外出採購食品等活動外仍禁足在家,甚至孩童也不得外出活動。  當被問到,民眾是否可如往常從事夏季活動時,桑傑士說,他希望可以,但沒辦法給答案,暗示鬆綁管制的範圍仍不確定。  桑傑士尋求國會允許延長國家緊急狀態,下一階段的封鎖可能從4月27日開始「不對稱」實施,意味著部分地區或團體限制可能鬆綁。  桑傑士表示,像是孩童將可獲准外出活動,但還是會有所限制,以避免感染為前提。  西班牙政府將在這幾天訂出細節,桑傑士明天將與國內17個地區的領袖開會以集思廣益。  儘管強調疫情數據出現好轉,並為政府的防疫措施辯護,桑傑士仍指出,西方國家對於疫情的「反應過慢」。桑傑士也坦承,政府在疫情初期並沒有提供國內醫護人員所有必要的個人防護裝備。  桑傑士表示,衛生部預定宣布一項命令,以控制和訂定民眾購買口罩的價格。

Read More

紐約州武肺增540死 半個月來新低

紐約州政府下令民眾在無法保持6英尺(約183公分)距離的公共場合以口罩等方式遮住口鼻。圖為曼哈頓第六大道行人配戴口罩。(中央社)紐約市員警執勤時以頭套罩住口鼻。 (中央社) 中央社/紐約18日專電  隨著武漢肺炎住院患者持續減少,紐約州長古莫今天說,疫情似乎已過高峰。全州單日540人染疫身亡,創半個多月來新低,累計死亡突破1.3萬人,占全美超過4成。  過去5天,紐約州武漢肺炎住院患者淨減少1858人,總數降至1.7萬人以下,醫療體系壓力減輕不少。最近8天,插管治療的重症患者7度減少,這股趨勢如維持,未來幾週新增死亡數可望降低。  古莫在簡報時表示:「如果觀察過去3天數據,你可以說我們已經過了疫情高峰,曲線開始向下。這會是很好的消息。」  儘管如此,古莫仍維持一貫審慎態度,警告民眾尚未脫離險境。他說,每天仍有約2000個新病例住院,與3月下旬疫情升溫階段相去不遠,「還好目前處境相對理想,否則這會是糟糕透頂的消息」。  根據最新官方數據,紐約州1萬3362人因感染武漢肺炎喪命;昨天新增540人死亡,比前一天少90人,創1日以來單日新低。  眼見經濟不斷惡化,爭取連任的美國總統川普本週公布3階段經濟重啟方針,由各州長視情況決定何時鬆綁居家防疫措施,讓經濟逐步重上軌道。不少公衛專家與商界領袖憂心,在大規模病毒、抗體檢測尚未到位的情況下,重啟經濟很可能導致疫情回溫。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指出,未來一個月,全美病毒檢驗量能須擴大兩倍多,才能安全重啟經濟。  根據哈佛COVID追蹤計畫,截至昨天,全美約360萬人接受病毒篩檢;4月以來,平均每天14.6萬人接受篩檢。研究人員估計,這一個月內,日均篩檢人數應達50萬至70萬,才能實現5月中安全重啟美國經濟的目標。  古莫昨天抱怨聯邦不願協助各州擴大病毒檢驗,與川普隔空對嗆。川普隨後在白宮記者會宣布,聯邦政府未來幾週將提供550萬份病毒採檢拭子給各州。  但古莫今天說,紐約州實驗室普遍反映缺乏化學試劑,難以倍增病毒檢驗量能。他敦促聯邦政府介入,協助實驗室取得在中國等地生產的試劑,並妥善分配各州資源。

Read More

俄羅斯激增6千例確診

俄羅斯檢疫人員在機場為旅客採檢。 (路透) 中央社/莫斯科19日綜合外電報導  俄羅斯武漢肺炎危機應變中心今天通報,境內過去24小時新增6060起確診病例,創下單日新高紀錄,使得確診總數來到4萬2853例。  在疫情爆發初期,俄羅斯通報的感染人數遠低於許多西歐國家,但本月俄羅斯確診人數開始激增。  俄羅斯官方今天還通報,過去24小時有48人死於武漢肺炎,境內累計死亡病例達361例。

Read More

釐清染疫人數 德國大規模普篩

 德國赫爾穆特·施密特機場因疫情延燒,空空蕩蕩。(路透) 中央社/柏林19日綜合外電報導  德國近期展開大規模武漢肺炎抗體檢測,盼能釐清有多少人已經染疫,並判定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德國已進行大規模普篩,每天篩檢約12萬人。  「紐約時報」報導,德國近期在巴伐利亞邦首府慕尼黑啟動大規模抽樣抗體檢測,研究人員會在警察陪同下前往被隨機選中的3000戶居民家裡採集血液樣本,以了解有多少人已經染疫。  德國是第一個遏止疫情擴散的西方民主大國,如今又率先有系統著手重啟經濟。這項大規模抗體檢測研究已使德國成為西方國家的領頭羊,在發想抗疫方法的同時,也嘗試恢復正常生活。  包含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目前仍難以檢測出所有感染病例。德國除努力篩檢病例之外,還希望在未來幾個月內對全國民眾進行抽樣抗體檢測,以期深入了解病毒在整個社會的滲透程度、實際致命程度以及人體免疫力是否正在形成。  德國政府盼能利用這項調研結果來解開如何讓德國安全地進入疫情下一階段的謎題,也就是哪項社會和經濟限制措施能最有效地減緩病毒擴散速度,而又有哪些措施能安全解除?  某媒體公司專案經理捷爾曼說:「我當然同意(接受抗體檢測)。我想幫忙。這是集體危機。政府正盡其所能,每人都要盡一份力。」  德國已進行大規模普篩,每天篩檢約12萬人,而且人數不斷增加。德國擁有8300萬人口,疫情爆發以來,自行生產大多數高品質檢測試劑。  大規模檢測有助於德國疫情擴散速度放緩,且死亡人數維持較低水平。如今,德國每天痊癒人數比確診人數多,每10個確診患者只傳染給其他7人,代表呈指數級成長的感染率急劇下降。  慕尼黑的抗體研究由慕尼黑大學醫院傳染病和熱帶醫學科負責,並由巴伐利亞邦政府共同出資執行,是德國各地進行的多項區域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不過,科學家仍示警,尚無證據顯示檢測發現抗體意味有有效免疫力,而且即使證實有免疫力,也不清楚免疫時間能持續多久。

Read More

日本確診破萬 207人死

(資料照片) 中央社/東京十八日專電  日本武漢肺炎疫情嚴峻,東京今天新添一百八十一起確診病例,日本境內累計突破一萬例。日媒指出,日本從突破一千例至突破一萬例的時間不到一個月,顯現傳染的速度加快。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二0一九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嚴峻,東京都政府相關人士表示,東京今天新添一百八十一起確診病例,累計二千九百七十五例。東京昨天新添二百零一例,首度單日突破二百例。  剔除鑽石公主號郵輪七百一十二起確診病例,日本境內確診病例、機場檢疫確診病例及搭包機從中國武漢返國的確診病例至今累計一萬零九十八例,首度突破一萬例。  另外,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境內發現確診武漢肺炎首例是在一月中旬,是一位從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返國、住在神奈川縣的卅幾歲男性。日本境內確診者首度突破一百例是在二月廿二日。確診病例突破一千例是在三月廿二日。  日本境內首度出現確診者死亡是二月十三日,是一名住在神奈川縣的八十幾歲女性。截至昨晚十一時,日本因確診武漢肺炎死亡者共有二百零七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