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聯合政府 可長可久非夢事!

國民黨、民眾黨協議籌組聯合政府,是各界討論藍白合的議題之一。(取自國民黨臉書) 彭志平 藍白合在台灣引爆不少議論,而雙方籌組聯合政府則是各界討論議題之一。一般人對於聯合政府的印象,大多認為是出現在內閣制國家,而且常常是不穩定的政府,但放眼全球,「長壽」的聯合政府也並不算罕見,而主要影響因素大致與制度設計、聯合政府內部各黨的相互信任度等問題有關。 中華民國的政治體制從總統制到現在的半總統制,歷來幾乎都是贏得總統大位的政黨「贏者全拿」,籌組聯合政府離台灣似乎很遙遠。二000年陳水扁首度擔任總統,但當時民進黨沒有中央執政經驗,執政人才不足,陳水扁選前就喊出「全民政府」口號,再加上陳水扁的得票率僅約百分之三十九,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席次又居於少數;因此,陳水扁在就職之前就宣布由國民黨籍的唐飛出任行政院長,內閣當中還包括魏啟林、伍世文、林信義、陳希煌等國民黨籍人士。    唐飛組閣 未經國民兩黨協商 當唐飛組閣消息傳出之後,雖然跌破不少人的眼鏡,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陳水扁的一著好棋。不過,唐飛在二000年五二0就任之後,僅一百三十七天就辭職下台,一般認為導火線是唐飛與民進黨在核四是否停建的議題上立場相左,但唐飛受訪時卻否認此一說法;事後,陳水扁以「搬開路上的大石頭」暗喻唐飛去職,二0一一年唐飛也自承他早知道扁要他入閣只是「過渡」而已,主要是拿他當「擋箭牌」,顯示唐飛在行政院長任內遭遇了不少政治立場上的衝突。 無論如何,唐飛出任陳水扁政府的行政院長,當時即有人認為這是「大聯合政府」。不過,當時雖然國民黨接受唐飛組閣,卻強調唐飛是以個人身分組閣,而且國民黨也對唐飛暫時停權;同時,陳水扁標榜的「全民政府」也並非經由民進黨與國民黨的黨對黨協商產生,因此嚴格來說恐怕稱不上是聯合政府。 至於針對藍白合共商籌組聯合政府,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的賴清德認為「未見過個別政黨在選前未拿出政治藍圖,就提聯合政府,不符合民主政治常態」,恐怕他是忘記了一段往事。話說,二00一年五月陳水扁在總統就職週年電視談話中,就提到年底立委改選之後,將「籌組聯合政府及國會的多數執政聯盟」,來穩定政局,之後又表示聯合政府必須以「黨對黨」的形式組成;換句話說,陳水扁也曾在選前就提出籌組聯合政府的想法。這算不算是賴清德打臉陳水扁,這筆帳就讓他們兩個人自己去算吧! 現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內閣是個聯合政府「自公連立政權」。(路透,資料照)  日本一黨獨大 長期聯合執政 再看看咱們的鄰國日本這個亞洲民主先進國家,雖然長期以來都是自民黨一黨獨大,但是也會出現聯合政府,甚至現在的岸田文雄內閣就是個聯合政府「自公連立政權」。不過,就全世界來說,日本組成聯合政府的狀況算是一個比較罕見的案例,這要從自民黨的長期盟友公明黨的成立背景說起。 話說,一九五六年宗教色彩強烈,且在日本頗具社會影響力的「創價學會」開始投入政治活動,那一年創價學會提名的國會議員候選人有三人當選;三年過後,創價學會正式分枝出公明黨,一九六五年東京都議會改選公明黨提名二十三名候選人,結果全部當選,公明黨搖身一變成為東京都議會第三大黨,此後票源也相當穩定。一九九九年日本首相小淵惠三邀請自由黨、公明黨共同組閣,成立「自自公聯盟」,這是公民黨首度加入執政團隊,從此之後自民黨就一直與公民黨合作,讓自民黨的執政更能保持穩定度。 法國的左右共治,也是一種特殊的聯合政府。法國目前的政治體制屬於半總統制,但是行政權由總理和他的內閣掌握。因此,當總統與總理來自於同一個政黨,總統與總理的執政理念趨向一致,組閣也較為順暢;但是,如果總統與總理分屬不同政黨,就出現左右共治的現象。儘管二000年、二00八年法國兩度修憲試圖降低左右共治的發生機率,但仍然不能保證不會發生左右共治。一九八六年法國出現左右共治,當時的總統密特朗就說「我不要當打折扣的總統」,反映左右共治之下總統擔心大權旁落的心境。 二0一三年梅克爾(右)組成的聯合政府執政時間長達十年,而馬克宏(左)擔任總統的法國則可能會出現左右共治。(路透,資料照)  奧國聯合政府 曾經長達21年 一般來說,在內閣制的國家出現聯合政府,大多是各黨在國會的席次都沒過半,因此第一大黨必須聯合其他政黨組成過半席次的執政團隊,而比利時則因小黨林立,往往造成組閣受阻。二0二0年九月三十日比利時終於產生新總理,在此之前比國歷經四百九十三天的無總理狀態,而新的聯合內閣是由七個政黨組成。二0二0年疫情大爆發期間,比國四千名醫護人員走上街頭抗議,主因之一是比國國會大選結束一年多之後,還是沒辦法組成能夠穩定運作的內閣。 相對於比國的內閣難產,讓政局陷入動盪,德國的聯合政府就較為穩定。以二0一三年德國國會改選之後的政局來說,梅克爾領銜的基民基社聯盟雖然勝出,但席次並未過半;經歷兩個多月,在一次長達十七個小時的協商之後,梅克爾與社民黨黨魁加布里爾簽署聯合執政協議,梅克爾進入第三個總理任期,此一聯合政府的執政時間長達十年。 瑞士的聯合政府,又是出自於另外一種制度設計。一百七十幾年來,瑞士的最高執政單位是由七個人組成的聯邦委員會,他們是由國會兩院聯席會議選舉產生,每人任期四年,目前他們分屬四個不同政黨;他們除了執掌不同部會,還輪流擔任委員會主席,也就是國家元首,而瑞士的這種聯合政府模式也相當穩定。奧地利也曾出現過聯合政府,二戰之後的聯合政府最「長壽」的長達二十一年。如此看來,聯合政府可長可久非夢事!

Read More

〈全球探索〉相關各方不鬆手 南海爭議難擺平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左二)日前訪問菲律賓會晤菲國總統小馬可仕(右二),雙方一拍即合。(路透) 宋鎮照 俄烏戰爭與加薩戰火還在延燒,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博弈也在南海交會升溫,隨著美國霸權起舞的日本與澳洲也各有角色。中(中國大陸)澳經貿關係獲得改善的同時,日相岸田文雄東南亞之行,建構美日菲三角結盟關係,正在推進後冷戰思維的南海新秩序。 美中較勁已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各領域開展;地緣戰略上,中國大陸從渤海、黃海、東海、台海到南海的「內海化」概念已經很清楚;中國大陸「一帶一路」與美國主導「印太戰略」的對抗,南海是兵家必爭之地。    美陸大秀軍武肌肉 互控挑釁 南海不但是中國大陸經貿與能源安全命脈,也是世界第二大貿易航線,每年有價值五兆美金的貨品往來,貿易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而且,週邊東協十國人口達六點五億,土地、海域幅員遼闊,漁產、礦產資源也蘊藏豐富。 中國大陸基於能源安全、「一帶一路」的海上絲路不能被截斷,從歷史角度強調擁有南海傳統主權;美方將南海視為重要核心利益,為避免「印太戰略」真空化,高舉「公海」自由航行權。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近期,美國就譴責大陸殲—十一戰鬥機於十月二十四日晚近距離逼近美國B-52轟炸機,動作危險;大陸也發布影片,反批美軍強生號驅逐艦於八月十九日抵近滋擾共艦演訓,甚至還穿越艦艇編隊,做出多次挑釁舉動。 另一方面,在南海仁愛礁擱淺「坐灘」長達二十四年的馬德軍山號軍艦,菲律賓多次進行運補,想藉此宣示主權,遭到大陸海警船攔阻並出現衝突場面。中方指控菲船惡意「碰瓷」,但美國搬出《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為菲律賓扮演美國的代理人撐腰。 美中雙方都不希望擦槍走火;但俄烏、加薩兩地戰火,讓美國難以分神關注南海局勢。大陸外交部已於十日宣布,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十五日至十七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拜習會」登場,反映雙方希望緩和緊張關係已意在言外。 拜習會將於舊金山APEC峰會登場,反映雙方希望緩和緊張關係已意在言外。圖為去年十一月峇里島拜習會。(路透資料照)  日相訪東南亞 替美國布戰略 但是,美中戰略對抗的基本結構並沒有改變。與美國關係密切的澳洲,雖然跟著美國腳步要緩和對中關係;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十一月三日至五日出訪菲律賓、馬來亞西,從政治、安全與經貿三合一著手,正在對東南亞進行新的戰略布局。 日本是美國在印太地區最信任的代理人,當美國無法分神兼顧印太事務時,日本的角色就更顯重要。此時,日本正在擴大戰略地緣空間,從東海、台海一路延伸到日本沒有聲索權的南海,繼續執行美國的圍堵政策。主要觀察點有四: 第一,日菲一拍即合。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走「親美遠中」路線,與中方存在南海島嶼主權爭議,並有「台灣有事,菲律賓不會沒事」的認知;日本則在東海與大陸有釣魚台主權爭議,並已喊出「台灣有事,日本有事」。日菲兩國基於相似處境的戰略基礎,惺惺相惜。 第二,骨牌效應?日、菲同意啟動《相互準入協議》(RAA)談判,方便兩軍未來相互往來。菲律賓是繼英、澳之後,第三個與日本簽署RAA的國家;未來,此一準雙邊防務合作協議是否會繼續推向越南等其他國?    美國挺以色列 印馬同表不滿 第三,《南海行為準則》仍卡在主權爭議。中國大陸與東協雖有《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方雖想進一步推動簽署《南海行為準則》,但相關聲索國對南海主權爭議都不願鬆手,想要「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並不容易。 第四,新三角關係。美日、美菲、日菲本來是三個各別雙邊,現在則形成新的三角合作關係,矛頭明顯指向中國大陸,背後自然是有美國授意;但這種後冷戰思維,與中國大陸反圍堵的對抗,東海、台海、南海的安全還能維持多久? 至於岸田文雄訪問馬來西亞,主要著眼於經濟。馬來西亞液化天然氣出口,日本占了百分之三十一;日商在馬國多達一千六百多家,今年對馬國投資達二千億台幣。日馬合作旨在加強供應鏈韌性;此外,馬國有六成人口是穆斯林,日本希望藉此拓展清真市場、擴大對穆斯林國家影響力。 但目前加薩戰火造成巴勒斯坦人逾萬死亡,東南亞穆斯林大國印尼、馬來西亞,疾呼停戰並開闢人道、提供物資支援。馬、印對美國力挺以色列表達不滿,主要是基於對加薩的人道主義關懷,並超越了同為穆斯林兄弟的宗教情感。 另一個受到關注的焦點,是澳洲工黨籍總理艾班尼斯十一月四日至七日訪問中國大陸,這是澳洲領導人七年來首訪北京。澳洲是美日印澳「四方對話」(QUAD)成員,也是澳英美三國安全夥伴關係(AUKUS)成員。澳洲尋求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背後應該得到美國的首肯。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會晤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逐步改善雙邊關係。(路透)  澳洲轉向友陸? 後續待觀察 其實,澳洲早已陷入美中對抗的陷阱。中國大陸是澳洲最大貿易夥伴,占澳洲總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澳洲在經濟上需要中國大陸,但又要與美國保持安全合作關係,可謂進退兩難。 澳洲前任總理自由黨籍莫理森對中國大陸不友善,從禁用華為5G建設、批評北京打壓香港反送中、要求新冠病毒溯源調查等,激起了澳洲反中情緒,但也遭到貿易報復。直到艾班尼斯去年上台後改採政經分離,才逐步改善中澳關係。 但特別的是,艾班尼斯曾於去年十一月泰國的APEC期間表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應該是「被承認的國家」之間的協議,台灣只是一個經濟體。艾班尼斯言下之意似不支持台灣加入CPTPP,令台灣大感意外。 澳洲工黨政府現在要加強與亞太經濟連結,但中澳改善關係,未來是否從經貿擴及政治安全議題?美日印澳「四方對話」是否因此「鬆動化」?後續發展也值得觀察。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宋鎮照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突訪約旦河西岸 布林肯會巴勒斯坦領袖阿巴斯

加薩中部一處難民營遭以色列轟炸,造成四十五人死亡。圖為巴勒斯坦人在現場尋找傷亡人員。(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以色列和哈瑪斯持續交戰,哈瑪斯五日表示,加薩中部一處難民營四日遭到以軍轟炸,造成四十五人死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在嚴密維安戒備下,突然造訪被以色列占領的約旦河西岸,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會面。 哈瑪斯掌控的加薩衛生部表示,以色列四日晚間對加薩展開最新空襲,轟炸了加薩中部馬加齊難民營,造成四十五人死亡。目擊者通報有兒童死亡,房屋遭到摧毀。哈瑪斯武裝支翼「艾茲丁.卡薩姆旅」也表示,以軍對加薩走廊的攻擊已導致超過六十名以色列人質下落不明。 而在以色列空襲擊中一輛用來撤離傷患的救護車後,哈瑪斯當局也宣布,暫停將外國護照持有者疏散到埃及的行動。 另外,根據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公布的照片,布林肯在嚴密維安戒備下,突然造訪被以色列占領的約旦河西岸,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會面。這是他第一次到約旦河西岸。布林肯稍早重申,美國支持以色列和哈瑪斯的「人道主義休戰」,以確保遭圍困的加薩走廊民眾可獲援助。 土耳其總統艾爾段表示,以色列和哈瑪斯的戰爭一結束,加薩必須是獨立、主權巴勒斯坦國的一部分。艾爾段說土國不會支持任何將巴勒斯坦人「逐步自歷史中抹去」的計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高官則表示,儘管以色列與哈瑪斯交戰,中東大國仍應透過貿易和經濟緩和區域局勢。阿拉伯領導人也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施壓,要求確保加薩立即停火。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加薩人道危機 美以形象受創

以色列對加薩發動猛烈報復攻勢,慘況持續在媒體流傳,對於美國的國際聲望、以色列的國家形象都已造成傷害。(路透) 趙文志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哈瑪斯組織的戰火,從十月七日哈瑪斯越過圍牆襲擊開始,迄今造成以色列一千四百餘人死亡,以軍對加薩發動的猛烈報復攻勢,至少已造成巴勒斯坦人逾九千人死亡、三萬多人受傷。 從媒體角度看,巴勒斯坦婦女、兒童死亡數字持續攀升,特別是學校、醫院、難民營遭到轟炸,慘況畫面持續在各個媒體流傳,對於美國的國際聲望、以色列的國家形象都已造成傷害。 加薩戰火延燒,人道危機惡化,讓愈來愈多人反思,以色列發動的報復攻擊到底有多少正當性?對平民百姓的無差別攻擊、對族群的集體懲罰、不成比例的殺戮行為等,已經觸犯了戰爭罪、違反人道罪?  國際風向逆轉 要求人道休戰 以色列對哈瑪斯的報復攻擊,初期還能被外界諒解,但是,以、哈雙方軍力懸殊,美國又力挺以色列,加薩地區遭到斷水、斷電、斷糧封鎖,平民傷亡慘重,國際輿論已對美國、以色列愈來愈不利。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月三十一日出席國會聽證,說明對以色列的援助案,遭到現場反戰人士抗議。(路透) 日前,聯合國大會提案「人道主義休戰」結果以壓倒性的一百二十一國贊成通過,只有美國、以色列等十四國反對,連七大工業國(G7)的法國都投了贊成票,其餘都投了棄權票,沒站在美國這一邊。雖然決議沒有實質約束力,但已反映國際風向逆轉。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月三十一日出席國會聽證,針對提供一百四十三億美元援助以色列發言時,現場一群反戰人士高舉象徵染上鮮血的紅色雙手,舉牌高喊「保護加薩的孩子們!」、「停止資助種族滅絕」,並多次打斷布林肯發言。 此外,美國的全國穆斯林民主理事會(NMDC)也發出公開信,要求美國總統拜登運用對以色列的影響力,斡旋達成停火,並威脅將動員數百萬穆斯林選民,拒絕捐款、投票給競選連任的拜登。 但是,美國反戰人士與穆斯林、阿拉伯人對拜登的警告與抵制,基本上影響不大、甚至無效。主要原因有三:其一,猶太人在美國社團、特別是經濟與金融界擁有極大影響力。 美國共和黨熱門總統參選人川普,挺以色列的力度甚至更高於執政的民主黨。(路透)  哈佛反以連署 校方受迫下架 日前就有哈佛大學三十四個學生團體發表連署聲明,表示以色列應該為哈瑪斯發動的突襲「負起全責」。但立刻有金融界大老艾克曼呼籲校方公布這些團體成員學生姓名,後續並有十幾名公司執行長表達支持,迫使校方刪除連署團體名單。 其二,目前為止,美國的公眾輿論多數仍支持以色列。美國總統大選約投出一點五億張選票,其中僅有近一百一十萬穆斯林選票,全美國阿拉伯裔也只有三百多萬人。族群與選票比例懸殊太大,實不足以撼動美國挺以的主流輿論。 其三,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都支持以色列。共和黨熱門總統參選人川普,挺以的力度甚至更高於執政的民主黨。美國的阿拉伯人、穆斯林選民,想以選票、捐款方式影響兩黨,完全沒有施力點,效果非常有限。 十一月正逢中國大陸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已表示,以巴局勢是本月安理會議程上最重要的工作。當務之急是推動停火止戰,防止出現更多平民傷亡、更大規模人道災難和衝突外溢。  美續援烏克蘭 恐受以哈影響 目前看來,中國大陸在以巴衝突中扮演和平使者,確實有發揮的空間。主要是美國長期支持以色列,阿拉伯國家對美國並不信任;而中方(中國大陸)與伊朗、阿拉伯世界關係友好,過去也沒有操作中東政策的歷史,周邊國家接受度較高。 中國大陸的和平方案,若能透過遊說、穿梭外交,讓周邊國家保持冷靜,起碼可以不讓加薩戰火升高到區域衝突,並有可能建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溝通管道,讓局勢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美國方面,共和黨籍眾議員強生剛當選眾議院議長,他是共和黨內的強硬保守派,反墮胎、反同性戀,推動緊縮移民政策,他同時也是一位川普鐵粉。但強生並非極右派,因此也可以同時得到極右及溫和右派的支持。 最近,民主黨拜登政府提出總額一千零六十億美元撥款要求,希望以包裹方式處理支援以色列、烏克蘭、台灣及邊境安全等問題。但強生卻不從拜登的意,改採分開切割處理,並附帶削減政府其他支出的要求。 各方關注美國援助烏克蘭行動,是否會因為挺以色列而遭到排擠、延緩?關鍵還是要看以哈戰況,如果曠日廢時,拜登政府在「以色列優先」下,援烏行動必然會受到影響。事實上,自俄烏戰爭開打後,美國軍售台灣的項目就已經被迫延後了。  美陸針鋒相對 結構並未改變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將於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美國舊金山召開,地主美方已證實將有「習拜會」,雖然北京未有任何表示,但到目前觀察,除非有重大意外,這場美中峰會成局的可能很高。 對尋求連任的拜登而言,川普來勢洶洶,國際情勢複雜,美中競爭如何維持可控的穩定局面,加上美國必須打擊日益嚴重的芬太尼毒品販運問題,拜登都需要與中國大陸溝通、合作。對中國大陸而言,也希望儘速減緩美方對中方祭出的多項制裁。 但與此同時,美、中機艦在南海多次緊迫相遇,美艦持續穿越台海,美方的科技戰也未鬆手,日前又宣布擴大禁止先進人工智慧(AI)晶片銷往中國大陸,且立即生效;中方除了持續拋售美債,也實施管制石墨出口來反制美國。 這些針鋒相對的舉措,反映美中處於長期戰略對抗的結構並沒有改變。美國是既有霸權,中國大陸是挑戰霸權的新強權,雙方邊打邊談,如果舊金山「拜習會」登場,也只是暫時緩和雙邊的緊繃關係而已。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趙文志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證實擊斃哈瑪斯指揮官 以空襲加薩難民營 逾50死

以色列在加薩時間10月31日空襲加薩走廊北部賈巴利亞難民營,造成50多人喪生,以色列軍方證實行動是要擊殺哈瑪斯主要指揮官畢雅里。(路透)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以色列在加薩時間十月三十一日空襲加薩走廊北部賈巴利亞難民營,造成五十多人喪生。以色列軍方證實這項行動,並表示成功擊斃一名和七日突擊以色列有關的哈瑪斯主要指揮官畢雅里。沙烏地阿拉伯一日嚴厲譴責以色列以「慘無人道的方式鎖定」難民營,外界認為美國斡旋以色列和沙烏地關係正常化的努力恐告吹。 法新社報導,以色列軍方表示:「將他除去,是廣泛打擊中央賈巴利亞營恐怖分子和恐怖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這個團體已接管加薩市民用建築。」這項空襲鎖定的是哈瑪斯中央賈巴利亞營指揮官畢雅里。以色列軍方證實此項空襲行動。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加薩衛生部表示:「以色列鎖定加薩走廊北部賈巴利亞難民營大片住宅區發動令人髮指的屠殺,造成五十多民眾喪生、約一百五十人受傷和數十人被埋在瓦礫堆下。」 沙烏地阿拉伯一日針對以色列轟炸加薩最大難民營發出嚴厲譴責,並斥責「以色列占領部隊」以「慘無人道的方式鎖定」這個難民營轟炸,「造成為數眾多的無辜平民死傷」。 哈瑪斯十月七日突襲以色列之前,美國原本從中斡旋讓伊斯蘭教幾個最重要聖地所在的沙烏地首度承認以色列,沙烏地更提出警告以色列,切勿對哈瑪斯控制的加薩走廊發動進一步地面攻勢,但在以色列空襲加薩走廊北部賈巴利亞難民營後,外界認為美國斡旋以色列和沙烏地關係正常化的努力恐告吹。

Read More

以軍雙邊開戰 拳打哈瑪斯 腳踢敘利亞

以色列持續對加薩發動攻擊,當地建築冒出滾滾濃煙。(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目擊者指出,以色列戰車三十日開進加薩市邊緣地區。與此同時,以色列擴大了對哈瑪斯的戰爭,據稱已在數百次空襲中殺害數十名武裝分子。以軍也宣布對敘利亞境內的軍事基礎設施發動空襲。 以色列軍方發言人指出,以軍過去二十四小時攻擊了逾六百個目標,多於前一天的四百五十個。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團體哈瑪斯也通報加薩走廊北部地區發生「激戰」。 目擊者表示,以色列戰車已開進加薩市南部邊緣地區札通區,切斷加薩北部通往南部的一條重要道路。 以色列軍方表示,以國部隊在夜間衝突中殺死「數十名」武裝分子,他們「在建築物及隧道內建立防禦工事,並且試圖攻擊(以方)部隊」。 巴勒斯坦衛生部則指稱,以色列清晨突襲約旦河西岸北部城市哲寧,造成四名巴勒斯坦人喪生。 另外,以國軍方宣布,不久前一架以色列國防軍戰機攻擊了「敘利亞境內的軍事基礎設施」、「摧毀火箭彈發射器」,以回應此前從敘利亞這個地點發動針對以國領土的夜間攻擊。 敘利亞國防部表示,以軍於凌晨「從以軍占領的敘利亞戈蘭高地發動攻擊,目標是敘利亞軍方在德拉市郊的兩個陣地,攻擊也造成一些實質損失」。

Read More

以軍增兵加薩 數千人命恐不保

以色列軍方增加在加薩境內的作戰人數,加強攻打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團體「哈瑪斯」。圖為巴勒斯坦人在以軍襲擊加薩房屋的現場抬著一名傷員。(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以色列加強攻打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團體「哈瑪斯」,發言人今天表示,以軍已增加在加薩境內的作戰人數。 以色列表示,他們的地面部隊二十七日進入哈瑪斯控制的加薩超過二十四小時後仍在當地行動。聯合國警告,還會有數以千計平民恐命喪加薩。 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警告,與哈瑪斯的戰爭將是「漫長而艱困」,即使在加薩地面進攻期間,也將繼續努力確保人質獲釋;國防部長則宣布,軍隊大規模轟炸加薩走廊之際,針對哈瑪斯的戰爭已「進入新階段」。 哈瑪斯則表示,如果以色列釋放所有被扣押的巴勒斯坦囚犯,他們也會釋放被綁架的人質。 根據以軍的說法,約有二百三十名人質被扣押在加薩,官員稱其中數十人是外國人或雙重國籍。 熟悉談判的消息人士指出,即使以色列加強轟炸加薩,卡達主導、旨在讓加薩戰爭降溫的以色列與哈瑪斯協商持續進行。消息人士表示,談判並未破裂,但進展比情勢升級前「緩慢許多」。 另外,沙烏地阿拉伯國防部長哈立德預定三十日訪問華府,將與拜登政府高層官員見面。哈立德預計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國防部長奧斯汀、國務卿布林肯及幾位參議員會面。 針對哈立德可能來訪一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表示,無可奉告。

Read More

〈全球探索〉以哈戰爭爆發 國際恐攻山雨欲來

聯合國大會二十七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與哈瑪斯立即實現「人道主義休戰」,但以色列和美國都投了反對票。(路透) 林泰和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哈瑪斯組織的戰火持續三週,聯合國大會二十七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人道主義休戰」決議,顯然未能奏效,以色列對哈瑪斯統治的加薩走廊,正進行更大規模的空襲與陸地攻勢。 哈瑪斯武裝人員十月七日越過高牆對以色列進行襲擊,導致一千四百人死亡、逾二百人成了人質,以色列以自衛之名採取軍事報復行動,對加薩地區全面封鎖與轟炸持續三週,導致逾七千六百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加薩二百三十萬人深陷人道危機。    美挺以國 伊朗揚言開新戰線 以哈之戰是否進一步擴大?從軍事角度看,取決於以色列的後續行動。如果進入加薩地區進行大規模攻擊,牽涉到國際人道法、武裝衝突法對於戰爭行為的限制,如果以軍做得太過分,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必然會招致伊朗反擊。 伊朗除了是哈瑪斯背後的重要支持者,在中東還有黎巴嫩真主黨、葉門叛軍「青年運動」(胡塞,Houthis)等武裝代理團體網絡。伊朗對美國支持以色列持續表達不滿、揚言對美可能開闢新戰線,而黎巴嫩真主黨已經在邊界和以軍交火。 以哈戰火爆發後,美國在地中海部署了兩艘航母,第三艘正駛向波斯灣,意在避免戰事擴大,同時也要節制以色列。美軍十九日宣稱攔截到從葉門疑向以色列發射的飛彈與無人機,二十七日還以「自衛攻擊」之名,出動戰機攻擊敘利亞境內伊朗支持的武裝勢力。 以哈之戰從議題的角度看,目前還卡在人質問題與人道問題。如果以色列執意要對加薩發動大規模的攻擊,持續以斷水、斷電、斷糧封鎖加薩,不給國際介入談判、協調的空間,人道危機惡化將對以色列帶來莫大壓力。 事實上,聯合國大會二十七日就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一百二十票贊成、四十五票棄權、十四票反對),要求以色列與哈瑪斯立即實現「人道主義休戰」。但以色列和美國都投了反對票。稍早,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不惜動用否決權力挺以色列。 以色列加強對加薩走廊轟炸,加薩走廊遍地硝煙。(路透)  以色列建國 也採取恐怖攻擊 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為何堅若磐石?主要原因包括猶太社團在美國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外,以色列也是中東唯一的民主體制國家,特別是美國可透過以色列增加在中東的存在感,進一步在該區域制衡俄羅斯、阿拉伯國家。 以哈戰事爆發,凸顯了以色列自衛權與巴勒斯坦人道危機的兩大議題。目前,敢大聲否定以色列建國的只有伊朗與統治加薩地區的哈瑪斯組織。事實上,以色列自一九四八年建國以來,就被阿拉伯國家視為是「異體植入」。 西元一三五年,羅馬帝國將猶太人逐出後,千年以來都是巴勒斯坦人的居住地,但諸多流浪各地的猶太人一直試圖返回建國,一九四六年七月,英國統治的巴勒斯坦地區,發生「大衛王酒店爆炸事件」,就是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伊爾貢所為。 換言之,以色列建國起家也是採取恐怖攻擊手段。當時的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為了打擊英國主張巴勒斯坦地區分治、限制猶太人移民,採取一連串的恐怖攻擊,炸毀政府建築,襲擊具有戰略意義的英國基礎設施。 從以巴衝突看國際社會大國角力,美國力挺以色列。圖為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訪問以色列,與以國總理尼坦雅胡會談。(路透)  解決國際爭端 UN能力有限 以色列一九四八年建國,立刻引爆第一次中東大戰,此次以哈戰火被視為七十餘年來第六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占領及屯墾範圍持續擴大,國際社會包括美國、歐洲國家開始出現一些關注巴勒斯坦人道處境及支持巴勒斯坦人建國的聲音。 目前最新戰況,以軍持續對加薩進行大規模空襲外,宣稱戰事已進入「新的階段」,聯合國已發出警告「加薩的大規模地面行動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多達「數千名平民」可能喪生。 從國際法角度看開戰,聯合國憲章禁止對他國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但自衛權及聯合國授權是兩種例外。以色列遭到哈瑪斯攻擊而採取自我防衛權,在「開戰爭議」階段是符合聯合國憲章的。 但接下來的「交戰爭議」階段,重點就在如何約束交戰雙方,避免大規模非比例殺戮、對平民與軍事人員進行無差別攻擊、禁止使用生化等爭議武器等。以哈兩軍實力懸殊,如果以軍明顯違反「交戰爭議」,造成加薩嚴重人道危機,國際輿論走向必然會偏向巴勒斯坦。 至於聯合國,對於解決國際爭端的功能非常有限,只是一個形式上的世界政府。從俄烏戰爭到以哈戰爭,聯合國的決議幾乎都難以落實。即使是聯合國大會二十七日就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人道主義休戰」也不具約束力,只能道德勸說而已。 國際恐怖主義山雨欲來,近期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有兩名瑞典人遭自稱是伊斯蘭國成員槍擊殺害。(路透)  大國角力 兩大集團壁壘分明 另一方面,以哈戰爭爆發後,國際恐怖主義也有山雨欲來之勢。近期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有兩名瑞典人遭自稱是伊斯蘭國成員槍擊殺害;法國北部城市一所高中發生車臣激進分子闖入校園持刀砍殺事件;北京的以色列大使館也有一名外交官遭到揮刀攻擊等。 此外,哈瑪斯前領導人馬夏艾日前呼籲穆斯林世界在十月十三日舉行抗議活動,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並同時號召巴勒斯坦鄰國人民加入反對以色列的戰鬥;目前看來,以哈戰火及國際攻怖攻擊,都不排除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 再從以哈戰爭看國際社會的大國角力,美國及歐洲盟邦力挺以色列,中國(大陸)與俄羅斯、伊朗則比較同情巴勒斯坦,如果加薩的戰火持續惡化,將會進一步加深中、美兩大集團的矛盾。 美國為主的海洋自由同盟,和中、俄、伊朗為主的陸權軸心,在印太地區、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的三大地緣政治中,相當「巧合」的都採取了對立態勢,兩大集團的分界線也愈來愈清晰了。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以婦女遭綁架後獲釋 稱有如地獄走一遭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哈瑪斯日前,釋放了2名年長的以色列人質。其中一名85歲的婦人利夫希茨,安全回到以色列以後,和媒體分享她被挾持的過程,形容就像去了一趟地獄,不過她也透露,在被關押期間,哈瑪斯待她還算不錯。

Read More

試圖擔任以巴「拆彈者」!馬克宏相繼出訪兩國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以巴衝突爆發,已超過2周,法國總統馬克宏24日,相繼出訪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展現平衡外交,並試圖為這場激烈衝突「拆彈」。馬克宏雖然公開表示,支持以色列,但也要求雙方以平民的生命安全為重,同時也支持兩國方案,呼籲國際社會攜手,打擊哈瑪斯「恐怖主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