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亞洲行冒出的「軍事護台論」,是美方安台灣民心的政治動作。 (歐新社,資料照)
丁仁方
美國總統拜登亞洲行期間,指台海若發生戰爭,美國會軍事介入。拜登的「軍事護台論」,引發國際關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五月二十六日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美國對「中國」政策演說時,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不變。其實,美國在戰略上雖維持「一中政策」不變,但在戰術上,對台海現狀的解讀已傾向「一中一台」。
布林肯的演說重點,強調美國仍信守「一個中國政策」承諾,及《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美國不支持台獨,反對任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並期待兩岸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綜觀布林肯的演說,只是把過去的重要論述主張包裝起來,沒有太多新意。
蔡政府多次表述 不宣布台獨
日前,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全美公共廣播電台》(NPR)專訪時也稱,台灣正在極力避免戰爭,且將「維持現狀」、「不尋求正式的獨立」。其實,吳釗燮在二0二0年九月接受NPR訪問時,就已經說過台灣「無意與美建交、也無意尋求獨立」。
回顧蔡英文兩次就職演說,以及二0二一國慶演說的兩個不變(善意不變、承諾不變)和四個堅持,都在表達兩岸關係不會有激進的作為。基本上是現狀獨立,不修改憲法、不變更領土,維持現狀,亦即「中華民國台灣」的概念,並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在一中一台的邏輯下,台灣不必尋求獨立。
蔡政府這個政策主張方向,基本上偏向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依目前憲法名稱叫中華民國,現狀獨立,不會宣布台獨。即使是自認「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立場也非常相近,再者,賴也未曾說過要法理台獨。
再者,蔡英文於二0二0年當選後接受BBC專訪時也已明白表示,「我們不需要宣告自己是一個獨立國家」、「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叫自己中華民國(台灣)。」
蔡政府政策主張方向,基本上偏向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取自總統府網站)
兩岸現狀認定 美國已在改變
所以,真正的關鍵是現狀的認定。美國已在改變,以前偏向國民黨提出的「九二共識」,現在偏向接受民進黨政府的「一中一台」,亦即台灣不需宣布主權獨立,兩岸主權本互不隸屬。這個現狀是美國接受的,布林肯說「不尋求支持台獨」外,美國也更積極的與台灣發展準外交關係。
簡言之,美國在戰略上強調「一中政策」,當然不支持台獨。但戰術上的操作是傾向一中一台,並進行對台軍售、協助防務、官員訪問交流等。這種辯證式的同步並進,哪個方向有助於美國的利益,就往那邊走。
從另一個角度看,國安局長陳明通日前也保證蔡英文任內無戰事爆發的可能性。反映出蔡政府認為現階段不走法理台獨、只要不戳破這個天花板,對中國大陸而言,處理台灣問題就沒有急迫性。
但是,大陸也清楚民進黨政府走一中一台、主權事實獨立,實質上是兩國論邏輯、是主權分裂。所以,即使民進黨政府不宣布獨立、不變更領土,民共的關係也不會因此改善、融冰。只要民進黨政府的立場沒有改變,大陸對台軍事施壓,機艦在台海附近活動將亦趨常態化,進行操兵演訓的同時,也進行消耗戰、心理戰。
憲法一中邏輯 有助台海穩定
至於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訪美,宣示此行在告訴美國各界及朝野政黨「我們回來了,我們在這裡(We are here)!」目前所知行程包括將先到舊金山,訪問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以及出席僑宴,隨後赴華盛頓特區,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公開演說,為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揭牌,再前往紐約與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外交關係協會(CFR)交流, 最後到洛杉磯與僑胞會面。
形式上,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揭牌,這對國民黨而言是重要的。實質上,朱立倫想藉此行向美方強調,國民黨的存在,憲法一中的邏輯,有助於台海和平穩定,對美國是有幫助的。事實上,美國內部對「中」要採戰略模糊或戰略清晰,兩方拉鋸。朱立倫此行與黃介正、陳以信等人,應該會爭取美國相對溫和的人士,重新建立連結。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對「中」政策接受一中一台,雖也是多數台灣人認定的現狀,九二共識是以一個鬆散的框架模糊一中的概念來處理這個問題。但九二共識已經出現兩次異化,一次是習五點提出之後,九二共識被解讀為一國兩制;現在,民進黨政府主張現狀獨立、美國也接受一中一台,本來代表維持現狀的九二共識,現在反而異化為破壞現狀。
朱立倫率團訪問美國,宣示國民黨重返華府。(取自中國國民黨網站)
安定台灣民心 美國動作頻頻
此外,國民黨對美國說「我們回來了」,然而,美國已經不是以前的美國。美國朝野現在都高舉反「中」大旗,在這現氣氛下,國民黨在美想提「親美和『中』」的可能性很低。另一個關注點,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一日晚間宣布,台灣與美國將啟動「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雙方將針對十一個議題進行貿易談判,以便未來能獲得高標準、具經濟利益的貿易協議,首次會議月底在華府舉行。
拜登於五月二十三日在東京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台灣不在首輪名單中,這是有政治後遺症的。現在冒出一個美台倡議,意在淡化台灣未加入IPEF的衝擊。如果說這項新倡議的重要性遠大於台灣加入IPEF,那是言過其實。
台灣在國際區域經濟組織被邊緣化,IPEF是多邊架構,可與相關成員國結盟,也有助於參與相關產業鏈,對台灣很重要;再者,新倡議內容項目雖多,卻都不確定。如果真有意促進台美貿易,為何不直接談判簽訂《美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呢?
這個新倡議除了宣示意義,沒有拘束作用,基本上是台灣想參加IPEF,未能如願,美國安安台灣民心便是。這種做法,對照俄烏戰爭開打時,美國派前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訪台、拜登亞洲行冒出的「軍事護台論」,以及此次的台美貿易新倡議,都是美方安台灣民心的政治動作。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丁仁方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