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試作「綠鋼」 用氫氣代替煤來煉鐵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環保意識抬頭,綠能大興其道,許多冶煉金屬工業,正在研究用綠能生產氫氣,再拿「綠氫」去煉鋼。因為氫氣燃燒過程只會生成水蒸汽,沒有二氧化碳,所以被視為最環保燃料。最近歐洲一家鋼鐵企業,就用綠氫製造出「綠鋼」,提供給車廠使用。

Read More

台裔市議員吳弭選舉勝出 成波士頓首位女市長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指標性大城波士頓與紐約,市長選舉結果相繼揭曉,波士頓的市長寶座由台裔市議員吳弭拿下,成為波士頓2百年來首位有色人種的女市長,改寫了波士頓的政治歷史。而紐約的新市長則由退休警察局長、非裔的亞當斯接棒,這也是紐約市睽違30年,再次出現非裔首長。  

Read More

氣候議題沒共識 G20:跨國企業稅最低15%

英國首相強生(中)出席G二十峰會,受到地主義大利總統與總理歡迎。(路透) 中央社∕羅馬三十日綜合外電報導 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二十)領袖高峰會議今天在羅馬登場,與會的全球主要經濟體領袖正式為一項全球稅改協議背書,但針對全球迫切的氣候變遷議題還在討價還價。 這是G二十領袖過去兩年來首度實體聚會,與會領袖廣泛支持針對跨國企業巨擘課徵最低百分之十五稅率。 約一百三十六國已簽署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斡旋達成的全球稅改協議,以更公平地對跨國企業課稅並實施最低百分之十五全球企業稅。前述國家加總起來代表逾九成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 這項迷你稅改革命預定二0二三年生效,但其最後期限可能會推遲,部分是由於不少美國國會議員抗拒。 但針對氣候變遷的集體承諾尚未達成共識,而攸關重大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三十一日起在蘇格蘭格拉斯哥揭幕。 G二十成員當中,許多國家處於不同經濟發展階段,針對於二0五0年前削減溫室氣體至淨零排放等重大目標仍意見分歧。  

Read More

臉書改名「Meta」 強調「元宇宙」願景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臉書公司真的改名了!在當地時間28日,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宣布公司將改名為「Meta」,以納入公司的虛擬實境未來願景,也就是他所說的「元宇宙」,不過外界質疑,臉書改名是不是為了轉移,大家對臉書吹哨人公開內部文件的注意力。 臉書公司商標,已經從藍色塊中的白色小寫f,變成一個新的圖示,不過這個符號卻引起熱議,有人說這個符號很像無限形狀,也有人說很像蝴蝶餅,眾說紛紜,不過這也代表臉書真的改名了。臉書執行長祖克柏表示,為了反映我們是誰,以及我們希望建立什麼,「我很自豪地宣布,從今天開始,我們的公司現在是Meta。」 祖克柏開心宣布這項消息,Facebook將改名為Meta,Meta在希臘文則是擁有超越的意思,表示未來將從社群公司轉變成致力發展Metaverse,元宇宙的公司,Facebook的股票代碼也從FB更改為MVRS,12月1日就會生效,公司結構目前不會改變,而Facebook、Instagram跟WhatsApp則是產品品牌,不會改名。 不過臉書吹哨人前員工霍根(Frances Haugen)日前才提供了數千份文件,指出臉書無法有效遏止仇視言論,以及公司看重利益多過於用戶安全,這起風波也導致臉書股價大跌,不免讓人起疑祖克伯此舉,是想藉由臉書更名轉移大眾,對近期爆發「臉書報告」醜聞的注意力。

Read More

外來種大舉入侵 法.美生態平衡大受威脅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法國奧西塔尼亞當地的漁民,正在面臨捕撈不到鰻魚的危機,當地鰻魚數量大減,正是因為極具入侵性的外來物種「藍蟹」,打亂鰻魚食物鏈,水生動物同時受到威脅,讓漁民苦不堪言。另一邊,美國華盛頓州,也遭受「亞洲大黃蜂」入侵肆虐,生態平衡,受到嚴重衝擊。

Read More

馬斯克身價水漲船高 中國瘋搶註冊商標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第三季繳出漂亮財報後身價名氣水漲船高,已經超過股神巴菲特、比爾蓋茲等人,穩坐全球首富寶座。現在中國也掀起一股馬斯克商標註冊熱潮,涵蓋餐飲、服飾等各行各業,大家都想沾光。

Read More

油價一次漲好漲滿 厄瓜多各地爆抗爭行動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厄瓜多總統日前宣布,取消逐步調漲油價的計劃,將直接實施一次性漲滿油價的政策,引發民眾不滿,26日在各地出現大規模的示威行動。

Read More

盼投入救援行列 日本「懸浮機車」開賣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像哈利波特的海格,騎著機車穿梭在空中,不再是夢,日本一家新創企業,26日開賣「懸浮機車」。這輛機車不但可以飛到空中約2-3公尺處,最高時數還可以達到100公里。

Read More

晚年病痛纏身 南韓前總統盧泰愚過世 享年89歲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韓聯社報導,南韓前總統盧泰愚26日因病去世,享年89歲。 根據報導,盧泰愚長年被痼疾纏身,日因病情惡化住進首爾大學附屬醫院接受治療,最終醫療未見成效逝世。 盧泰愚1932年12月4日出生於慶尚北道達城郡,1995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在1988年2月至1993年2月擔任南韓第13屆總統。盧泰愚雖然在任內通過“北方外交”政策與前蘇聯、中國、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外交關係正常化,不過他在國內政壇因主導軍事政變使民主進程倒退、並且爆出收賄被判處有期徒刑等等,讓他一生政治路上也留下不少污點。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中俄劍指日本 東北亞新常態

周志杰 新上任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對中國大陸採取強硬、不服軟的態勢。(路透,資料照) 東亞近期的軍事動態,除了聚焦台海之外,中俄十艘聯合艦艇十八日首度同時通過位於北海道和本州之間的津輕海峽後,二十二日再穿越鹿兒島縣大隅半島與種子島之間的大隅海峽進入東海。中俄海上聯合巡航,幾乎繞了日本列島大半圈,此舉對日本在政治與軍事上針對性,震撼日本,也讓日本站上了戰略選擇的十字路口。 中俄船艦橫渡津輕、大隅海峽,雖是國際水道,但距離迫近日本領海與本土,日本防衛省視為極特異行動,全程跟監並且警戒。中俄聯合海上軍演,劍指日本,日本必須思考如何在安全、軍事、經濟與科技上,於美中對抗的結構中做出新的平衡。 中俄十艘聯合艦艇二十二日穿越鹿兒島縣大隅半島與種子島之間的大隅海峽進入東海。(路透) 美日等六國軍演 中俄回馬槍 近二、三年來,日本的政黨政治趨向黨同伐異,日本從安倍晉三、菅義偉到新上任的首相岸田文雄,來自內部的壓力使日本涉外事務開始對中國大陸採取強硬、不服軟的態勢。日本自九月十五日起,舉辦十萬人的大規模軍演;十月初又在美、日主導下結合英、荷、加、澳等共六國在菲律賓海聯合軍演。 其實,美、日等六國軍演,和日本在東北亞的利益非直接相關,再者,日中經貿關係密切,長期以來,日本在軍事上對中國大陸也並沒有挑明的動作。日本現在會這麼做,除了內部政治因素與美中對立的風向帶領外,還有中日之間因為日本將釣島國有化、中方則頒布《海警法》並展開機艦定期巡航的新常態有直接關係。 再從日、俄關係看,兩國之間本來就有北方四島的主權爭議,但新首相岸田文雄上任後,就宣示主權包括北方四島,俄羅斯馬上就有兩位副總理格里戈連科、胡斯努林於十月中旬以考察經濟開發為由,登上北方四島之一的擇捉島。 回顧十月初,美、英、日、荷、加、澳共有六國,出動了三艘半的航母在菲律賓海進行的海軍FOIP聯合軍演,主角雖是美、日兩國,其他四國為陪襯角色,但規模之大,前所未有。中、俄打蛇隨棍上,使出回馬槍,舉行「海上聯合—二0二一」軍事演習,並以聯合艦艇穿越津輕、大隅海峽,明顯劍指日本而來。 日與中俄領土爭議 恐釀誤判 後續對日本的觀察有三:其一,是否激起日本凝聚反中、反俄的民心?但這將傷及日、中兩方。因為,日、台本有從中國大陸撤資的跡象,如果反中效應加驟,日本政府也可能藉民氣向大商社施壓;但此時中國大陸正需要開放市場,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日本若在經貿上形成反中風氣,必然會傷及中國大陸。 其二,美英澳九月十六日共同宣布建立AUKUS防衛聯盟,並將協助澳洲發展核動力潛艦。日本在國家安全考量下,也可能跟進澳洲、向美國提出相同要求;其三,礙於北韓的導彈威脅,日本也希望美國在中、遠程導彈技術上向日本開綠燈,而日本的軍工產業基礎好,只要美國點頭武裝日本,很快就會有進展。 簡言之,東北亞軍備競賽已在醞釀,中俄與美日對決態勢愈趨明朗。美中關係雖然維持鬥而不破,但中日、日俄之間的領土爭議,誤判與擦槍走火的機率卻在增加,相關國家之間如果認為利益受損而進行某種形式的表態時,難保不會有假戲真做的可能性。 俄羅斯總統蒲亭罕見提及兩岸關係,表示「中國無需動用武力,只用經濟實力即可統一」。(路透,資料照) 國際地緣戰略 類冷戰圍堵? 再從中俄關係來看,軍事上,兩國聯合軍演已是常態化的合作形式;今年,除了八月舉行前所未有的寧夏陸上聯合軍事演習;中俄「海上聯合—二0二一」十四日至十七日在俄羅斯彼得大帝灣附近海空域舉行,還組成聯合編隊開啟首次海上聯合巡航、繞行日本列島。 在外交上,俄羅斯總統蒲亭於十月十三日受訪時,罕見提及兩岸關係。他表示「中國無需動用武力,只用經濟實力即可統一。」在蒲亭發言的前幾天,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曾表示「俄羅斯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樣,認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在我們的政策中會以此為出發點。」 中俄以夥伴、合作關係,在政治、軍事上相互奧援之外,包括中、俄、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等在內的阿富汗周邊多個鄰國參與「上海合作組織」,加上俄羅斯等五個前蘇聯國家組建的「歐亞經濟組織」,一個以歐亞大陸為核心的多邊組織已經逐漸形成,但對應的則是北約、美日安保以及美英澳的AUKUS防衛聯盟。乍看之下,國際地緣戰略似乎出現了類冷戰格局的圍堵態勢。 但是,過去的冷戰係因意識型態隔成共產、資本主義兩個世界;今日的格局,市場經濟是全世界主流,全球化的經濟結構與產業鏈已難脫鉤,加上疫情以來,政府治理效能與人民健康權受到重視,國家資本主義引導企業的功能,在全球競爭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另外,世人也關注到民主國家黨同伐異阻礙經濟發展的一面。 兩股勢力拉幫結派 互卡脖子 再者,中、美兩股勢力的大平衡下,各自拉幫結派所形成的多邊組織,軍事上秀肌肉、建立防禦武力,固然是重要的信心建立機制,但更重要的是形成防止代理人戰爭發生的避險工具,進而發揮相互卡脖子的效應。 未來的國際競合是又鬥又談。政治、外交上打口水戰,軍事上秀肌肉也會持續,但真正競爭最激烈的是在科技、經濟與金融實力。金融方面,是去美元化與鞏固美元地位之爭;經濟上,非關稅的市場准入將成為新的壁壘;科技上,國家力量將會介入科技全球化、標準化的制定。 另外,從市場觀點看,則是圍堵與反圍堵。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合作、東協十加五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以及中國大陸申請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從美國的反中圍堵戰略來看,也都有反孤立、反圍堵的意義。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周志杰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