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杰
新上任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對中國大陸採取強硬、不服軟的態勢。(路透,資料照)
東亞近期的軍事動態,除了聚焦台海之外,中俄十艘聯合艦艇十八日首度同時通過位於北海道和本州之間的津輕海峽後,二十二日再穿越鹿兒島縣大隅半島與種子島之間的大隅海峽進入東海。中俄海上聯合巡航,幾乎繞了日本列島大半圈,此舉對日本在政治與軍事上針對性,震撼日本,也讓日本站上了戰略選擇的十字路口。
中俄船艦橫渡津輕、大隅海峽,雖是國際水道,但距離迫近日本領海與本土,日本防衛省視為極特異行動,全程跟監並且警戒。中俄聯合海上軍演,劍指日本,日本必須思考如何在安全、軍事、經濟與科技上,於美中對抗的結構中做出新的平衡。
中俄十艘聯合艦艇二十二日穿越鹿兒島縣大隅半島與種子島之間的大隅海峽進入東海。(路透)
美日等六國軍演 中俄回馬槍
近二、三年來,日本的政黨政治趨向黨同伐異,日本從安倍晉三、菅義偉到新上任的首相岸田文雄,來自內部的壓力使日本涉外事務開始對中國大陸採取強硬、不服軟的態勢。日本自九月十五日起,舉辦十萬人的大規模軍演;十月初又在美、日主導下結合英、荷、加、澳等共六國在菲律賓海聯合軍演。
其實,美、日等六國軍演,和日本在東北亞的利益非直接相關,再者,日中經貿關係密切,長期以來,日本在軍事上對中國大陸也並沒有挑明的動作。日本現在會這麼做,除了內部政治因素與美中對立的風向帶領外,還有中日之間因為日本將釣島國有化、中方則頒布《海警法》並展開機艦定期巡航的新常態有直接關係。
再從日、俄關係看,兩國之間本來就有北方四島的主權爭議,但新首相岸田文雄上任後,就宣示主權包括北方四島,俄羅斯馬上就有兩位副總理格里戈連科、胡斯努林於十月中旬以考察經濟開發為由,登上北方四島之一的擇捉島。
回顧十月初,美、英、日、荷、加、澳共有六國,出動了三艘半的航母在菲律賓海進行的海軍FOIP聯合軍演,主角雖是美、日兩國,其他四國為陪襯角色,但規模之大,前所未有。中、俄打蛇隨棍上,使出回馬槍,舉行「海上聯合—二0二一」軍事演習,並以聯合艦艇穿越津輕、大隅海峽,明顯劍指日本而來。
日與中俄領土爭議 恐釀誤判
後續對日本的觀察有三:其一,是否激起日本凝聚反中、反俄的民心?但這將傷及日、中兩方。因為,日、台本有從中國大陸撤資的跡象,如果反中效應加驟,日本政府也可能藉民氣向大商社施壓;但此時中國大陸正需要開放市場,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日本若在經貿上形成反中風氣,必然會傷及中國大陸。
其二,美英澳九月十六日共同宣布建立AUKUS防衛聯盟,並將協助澳洲發展核動力潛艦。日本在國家安全考量下,也可能跟進澳洲、向美國提出相同要求;其三,礙於北韓的導彈威脅,日本也希望美國在中、遠程導彈技術上向日本開綠燈,而日本的軍工產業基礎好,只要美國點頭武裝日本,很快就會有進展。
簡言之,東北亞軍備競賽已在醞釀,中俄與美日對決態勢愈趨明朗。美中關係雖然維持鬥而不破,但中日、日俄之間的領土爭議,誤判與擦槍走火的機率卻在增加,相關國家之間如果認為利益受損而進行某種形式的表態時,難保不會有假戲真做的可能性。
俄羅斯總統蒲亭罕見提及兩岸關係,表示「中國無需動用武力,只用經濟實力即可統一」。(路透,資料照)
國際地緣戰略 類冷戰圍堵?
再從中俄關係來看,軍事上,兩國聯合軍演已是常態化的合作形式;今年,除了八月舉行前所未有的寧夏陸上聯合軍事演習;中俄「海上聯合—二0二一」十四日至十七日在俄羅斯彼得大帝灣附近海空域舉行,還組成聯合編隊開啟首次海上聯合巡航、繞行日本列島。
在外交上,俄羅斯總統蒲亭於十月十三日受訪時,罕見提及兩岸關係。他表示「中國無需動用武力,只用經濟實力即可統一。」在蒲亭發言的前幾天,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曾表示「俄羅斯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樣,認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在我們的政策中會以此為出發點。」
中俄以夥伴、合作關係,在政治、軍事上相互奧援之外,包括中、俄、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等在內的阿富汗周邊多個鄰國參與「上海合作組織」,加上俄羅斯等五個前蘇聯國家組建的「歐亞經濟組織」,一個以歐亞大陸為核心的多邊組織已經逐漸形成,但對應的則是北約、美日安保以及美英澳的AUKUS防衛聯盟。乍看之下,國際地緣戰略似乎出現了類冷戰格局的圍堵態勢。
但是,過去的冷戰係因意識型態隔成共產、資本主義兩個世界;今日的格局,市場經濟是全世界主流,全球化的經濟結構與產業鏈已難脫鉤,加上疫情以來,政府治理效能與人民健康權受到重視,國家資本主義引導企業的功能,在全球競爭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另外,世人也關注到民主國家黨同伐異阻礙經濟發展的一面。
兩股勢力拉幫結派 互卡脖子
再者,中、美兩股勢力的大平衡下,各自拉幫結派所形成的多邊組織,軍事上秀肌肉、建立防禦武力,固然是重要的信心建立機制,但更重要的是形成防止代理人戰爭發生的避險工具,進而發揮相互卡脖子的效應。
未來的國際競合是又鬥又談。政治、外交上打口水戰,軍事上秀肌肉也會持續,但真正競爭最激烈的是在科技、經濟與金融實力。金融方面,是去美元化與鞏固美元地位之爭;經濟上,非關稅的市場准入將成為新的壁壘;科技上,國家力量將會介入科技全球化、標準化的制定。
另外,從市場觀點看,則是圍堵與反圍堵。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合作、東協十加五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以及中國大陸申請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從美國的反中圍堵戰略來看,也都有反孤立、反圍堵的意義。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周志杰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